最新4卜算子咏梅(赏析精华版中考)
赏析《卜算子咏梅》

赏析《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
作者将梅花的自然属性与当时的情况下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梅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笔墨从容,意境阔大,给人以一种深刻的哲理启示。
自然规律打动了人心,祖国即将春回大地。
作者在“送”“迎”之中,表现出高洁的品格。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前两句描写梅花的外在美,后一句则描写梅花内在精神。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说明梅花的精神是公无私的,不争荣誉,只是对春天充满了热爱、向往。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最后两句说明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之时,梅花却不再争艳斗香,而是和桃李一
起装点着春天,她独“笑”于丛中,这更突出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整首词用比、兴手法,从表面上看,表现了梅花的遭遇、品格,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的人格写照。
毛泽东以一代大政治家的风度,把古人用作呆板咏物的艺术形式,运用得灵活自如。
《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及简析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词释义驿外:指荒僻之地。
驿站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无人过问。
著: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苦:尽力,竭力。
一任:任凭。
零落:凋谢。
碾:轧碎。
●古诗今译驿亭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劲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嫉妒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也别碾做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名句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
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这几句词意味深长。
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卜算子 咏梅》解析

《卜算子·咏梅》全文及解析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梅花在断桥边孤独开放的景象,表现出梅花的寂寞和凄美。
下阙则表达了梅花不与群芳争艳,即使凋零成泥,也能保持清香的品质。
整首词以梅言志,借写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来表达自己在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的精神。
同时,这首词也运用了比兴手法,将自己的坎坷命运与梅花的凄凉遭遇联系起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不论受到怎样的欺凌都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气节。
这首词的意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清幽孤高:词中的梅花开在断桥边,独自开放,无人欣赏,表现出一种清幽孤高的意境。
凄苦哀怨:黄昏时分,梅花独自忧愁,又遭受风雨的摧残,体现出一种凄苦哀怨的意境。
坚韧不屈:梅花无意与群芳争艳,即使凋零成泥,也能保持清香,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意境。
高洁清雅:整首词以梅言志,借梅花的高洁品质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情怀,营造出一种高洁清雅的意境。
这首词通过描写梅花的凄凉遭遇和高洁品质,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哀怨、坚韧、清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的精神。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通用7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通用7篇)引导语:陆游《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下面是这首词的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篇1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赏析】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却履遭群小的嫉妒诽谤和排斥打击,处地孤危,境遇苍凉。
梅花在陆游的笔下涵蕴着一个失意志士的秉性坚贞、矢志不渝。
所以前人评价其“末句想见劲节”,“沉沦不遇者,读之一叹”。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注释、翻译及赏析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注释、翻译及赏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句注释】1、冰:冰雪。
2、犹:还,依然,仍然。
3、俏:俊俏,美好的样子4、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5、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译文】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赏析】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
而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
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鼓励他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字词注释:1、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2、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3、寂寞:孤单冷清。
4、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5、更:副词,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6、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7、苦:尽力,竭力。
8、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9、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10、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卜算子-咏梅(陆游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标签咏物、梅花、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言志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
著: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
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
“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
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
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一、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注释:1、卜算子·咏(yǒng)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2、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3、断桥:断水废桥。
4、寂寞:孤单冷清。
(因为只有它一枝梅)5、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6、著(zhuó):接触,挨上。
更著:更加受到。
7、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8、苦:(苦苦地)尽力、竭力。
9、一任:完全任凭。
10、群芳:群花;百花。
11、妒:嫉妒。
12、零落:凋谢。
13、碾(niǎn):轧碎。
14、作尘:化作灰土。
15、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三、译文驿庭外,断桥旁,在那偏僻幽静的地方,腊梅花正静悄悄地开发,那俏丽、那幽香却无人去欣赏。
夕阳黄昏,本来已经无比孤独、无比愁苦,偏偏又加上风吹和雨打。
梅花没有心思与百花争夺春光、攀比艳丽,完全任凭那百花去嫉妒诽谤。
即使是花瓣飘零化作泥土,那高尚的品质永远不会改变,依然散发出原来的缕缕馨香。
四、赏析1、主题:歌颂腊梅花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境遇中仍然保持高尚的品质。
2、写作方法:咏物言志,借梅喻人。
抒发自己清高不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凄清、任凭诋毁、坚守节操,但又愁思绵绵、情绪消沉、怯懦卑微的人物形象)。
《卜算子-咏梅》赏析

《卜算子·咏梅》赏析《卜算子·咏梅》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佳作。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正是“末句想见劲节”。
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详细赏析:陆游生活的时代是南宋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
陆游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积极主张抗金复国,但他的主张却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
因此,他感到十分忧虑和失望,写下了这首《卜算子·咏梅》。
在这首词中,陆游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赞美。
他形容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与桃李争艳比美,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为春天带来消息。
这寓意着陆游认为爱国者应该像梅花一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尚品质和独立精神。
同时,陆游也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他形容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这寓意着革命者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迎接新的春天。
此外,陆游还通过使用比兴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以梅花自况,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这种比兴手法使得这首词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之,《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独立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
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的处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高
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4、本诗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举一例并赏析。
托物言志。
如“零落成泥……如故”一句,意思是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它的芳香依旧不变啊。
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5、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意对即可)
6、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4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1分),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1分)。
(意思接近即可)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1分)。
(意思接近即可)
7、(1)请自选角度给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一段赏析文字。
②梅花不堪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命运如此凄凉悲惨,但那别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词中的梅花是作者高洁品格的化身,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现作者虽命运坎坷,报国之志难酬.却永远坚守高沽坚贞的人格,给人以坚强不屈、昂扬向上的鼓舞力量。
(2)对陆词下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B)
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
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虚怀若谷。
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是“香如故”,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D.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
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8、比较阅读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
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B、D (B. “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D. “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所引诗句写作对象是梅花,诗人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
)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
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9、比较阅读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⑷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相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
共同之处:①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②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③都赞颂梅花始终不变的高尚品格;④两位诗人都以梅花自比,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陪衬、拟人的手法。
(2)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不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
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毛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词低沉孤高。
(3)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
第二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4)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
(5)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10、比较阅读霜天晓角·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僻字难典]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的是拟人,范词运用的是比喻的方法。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偏僻、凄苦,塑造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清冷、萧疏,塑造了梅花的“脉脉”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
陆词抒写梅花的高洁刚强品格,范词抒写梅花的孤寂幽独品格。
(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
)
A.陆词中“着”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
“更着”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
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
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
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融进了诗人的情感。
(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
)
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陆词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造的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定信念。
D.陆词最后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