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韩熙载夜宴图解析

韩熙载夜宴图解析

《韩熙载夜宴图》绘画艺术:《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戏。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根据事件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众人静听琵琶;第二部分描摹宴间的舞蹈景象;第三部分绘写乐舞结束后韩熙载退入内室休息的情形;第四部分绘写韩熙载聆赏箫笛合奏的景况;第五部分图写韩熙载热情留客的情状。

南唐画院翰林待诏顾闳中(907— 960)以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为世人留下说不尽的话题。

这是一幅描写南唐官僚韩熙载%%生活的长卷。

韩熙载出身豪族,原为后唐人士,父亲在后唐内部倾轧中被杀,他逃到南唐,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南唐后主李煜不思振国图强,终日赋诗作画,沉迷酒色,而且“颇疑北人,多以死之”。

此时北方宋朝势力不可阻挡地强大,韩熙载感到世事日非,无意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所以装颠卖傻,疏狂自放,以此逃避朝廷的任命。

李煜命顾闳中夜至韩的府第窥探,把他的荒纵生活图描绘下来,试图以此来规劝韩熙载。

此图展现了一种连续性的构图方式,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中展开的活动集于一图。

在这里,屏风的作用不容忽视。

屏风本是古代家居中常见的具有装饰性、用来隔断空间的家具。

此图中的屏风即用来暗示不同的时空环境。

听乐、观舞、休憩、清吹、散宴五个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夜乐活动,似连非连地展开在3米多长的手卷中。

我们观看这样的空间安排,丝毫不会因为它不符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况而觉得别扭,因为早从原始时期开始,先民在绘画空间的把握上就拥有驰骋周游的想象力。

汉魏时期对不拘限于物的心游的张扬,更加促成了绘画时空跨越的可能。

画家表现空间的手法,事实上暗含着理解空间的方式。

当我们习惯于一种绘画空间方式时,也就是习惯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我们还记得唐代人物画中的背景多为空白,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显得模式化,而在这幅画中情况就大为改观了。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作者:刘可心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中国画能再现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具有中国东方特征的写实形态。

人物画作为中国画重要的一个分支,更要求细致地绘画,它的绘画方式和绘画风格深刻反映了它的历史价值和品格风范,所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尤其是五代的人物画都是写实的,其绘画方式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代作为中国绘画独具历史意义的时期,它的绘画风格也独具特色,人物画的表达也逐渐成熟。

本文主要通过对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论述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总结出五代人物画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顾闳中;艺术特色;人物造型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71-01一、《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背景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

南唐后主李煜的国势衰微,政权以难以挽回,李煜重视文化的培养,对国家政治已难以拯救,《韩熙载夜宴图》此画为顾闳中的唯一传世作品。

顾闳中为南唐画院待诏,以人物肖像画著称,曾为南唐后主李煜画过肖像,他是江南人,五代时期著名画家,供职于南唐宫廷画院。

擅长人物画,是传神高手。

他的画法工整细腻,敷以重彩,用笔娴熟,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生动逼真,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

韩熙载是五代著名的绘画大师,他长于绘画,博学,长于文学,颇有报负,投入南唐政权后,历经三朝,由于内部倾轧,才识得不到施展。

国势衰微,后主李煜欲任韩熙载为相,韩熙载对南唐政权已经完全失望,故意生活放荡不羁,韩熙载深知官场中的黑暗与险恶,为了逃避将来的危难局面,他领来大量歌伎,宾客满座,灯红酒绿,通宵达旦,一度沉迷在奢华的夜宴之中借此躲避被任用李煜派顾闳中去韩熙载室内,顾闳中目识心记,创作了这幅画。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后主李煜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品,此幅作品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

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

时代背景: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的悲观失望所以有些士大夫狂妄自大以蒙蔽朝廷耳目。

表现内容:画面通过听琵琶独自赏乐、观舞、休息、惜别,五十场景的描绘,突出韩熙载心事重重,抑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揭示了主人会在当时形势下身置华歌艳舞的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和南唐覆亡的命运即将来临这一深刻主题。

艺术特色:构图上采用屏风隔开,使其具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

用线用笔缜密,线条细润而圆劲。

设色浓丽而沉重。

总评:这是一副描写当时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体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高中美术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高中美术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之阳早格格创做下中好术观赏正在北京故宫专物院内珍躲着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画画--《韩熙载夜宴图》.那幅镇院之宝出自五代北唐(937年-975年)名画家瞅闳中之脚,通过千年的辗转,此刻竟能完备无缺天保存下去,堪称偶妙.瞅闳中,江北人,以擅画人物著称,少久担当北唐翰林院画待诏.《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形貌当时的现真死计,反映真人真事,具备深刻中心思维战较下艺术性的做品.道起瞅闳中那幅传世名画,有一段颇不觅常的故事.据华夏画著录书籍《宣战书籍谱》纪录,五代时北唐中书籍舍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搞的官员,出身北圆视族,唐往终年登进士第,懂音乐,擅少诗文书籍画.工书籍擅画,而且富裕政事才搞.然而是,此人蓄养歌伎,纵情声色,家里时常云集去宾,常常饮宴,时常酣歌达旦.把一腔心事拜托正在歌舞夜宴之中.权强的后主李煜倚重韩熙载,念用他为相,又不搁心.本去,当时国家团结,北北分治,北唐国势衰强,北圆强盛的后周对于北唐形成了宽重的威胁.后主李煜对于那些正在北唐仕进的北圆人心有猜忌,死怕他们存有二心.有人背后主李煜报告,今早又有一些往中官员要去北圆籍大臣韩熙载家散会.后主李煜心存疑惑,为了相识真正在情况,于是派瞅闳中战周文矩深夜潜进韩宅,相识一下他的里前活动情况.瞅闳中创造,去宾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专士陈雍、紫薇郎墨铣等官员战教坊副使李嘉明,别的便是当时一些走黑的歌女战舞女.夜宴的气氛非常十分热烈,宾主觥筹接错,大有一醒圆戚之势.夜宴举止核心,另有歌女唱歌、奏乐战舞女跳舞帮兴.去宾们一个个陶醒于高兴之中.瞅闳核内心明黑,韩熙载那种重湎声色去消磨时光的搞法,本质上是力供自保,念借此去标明自己对于权力不兴趣,以达到预防受皇帝猜疑战迫害的脚段.回去后,瞅闳中战周文矩根据自己的目识心记,各自画造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收给后主李煜.李煜瞅了画以去,对于韩熙载的戒心缩小了许多.厥后,韩熙载正在北唐乏官至中书籍侍郎、光政殿教士启旨,得擅终.《韩熙载夜宴图》本二幅,然而周文矩所做的一幅得传,即日咱们睹到的是瞅闳中的做品 . 瞅闳中《夜宴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该图为脚卷形式,以韩熙载为核心,齐图分"听乐"、"瞅舞"、"戚息"、"浑吹"及"宴集"五段.各段独力成章,又能连成完齐.第一段写韩熙载战去宾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打饱.第三段写客人集后,仆人战诸女伎戚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接近客人战诸女伎调笑.头二段最传神,主宾或者静听、或者默视,集结注意于奏琴者的脚上战歌舞者的身上.打饱挨板的皆按节拍演奏,好像另有声韵传出画中.由于瞅闳中瞅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画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部分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画里中乐直悠扬,舞姿曼妙,觥筹接错,笑语喧哗,更超过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粗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里部角度、服饰、动做表情各有分歧,然而有一面相共,脸上不笑意,经常深重、忧伤的.把一个才搞下劳,然而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冲突搀纯的内心天下刻划得进木三分.取普遍宴乐图比较,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 本质上,它不然而仅是一弛形貌韩熙载公死计的图画,更要害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掀穿统造阶级里里冲突.也从一个正里,格中死动天反映了当时统造阶级的骄俭淫劳.正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了保守的构图办法,挨破时间观念,把分歧时间中举止的活动构造正在共一画里上.齐画构造连贯流畅.,画幅情节搀纯,人物稠密,却安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度.正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天使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对接性,又有相互分散感;既独力成画,又是一幅画卷.那幅图有些画里不画出墙壁、门窗、屋顶,也不画出光暗及灯烛,然而通过人物的活动,却能让瞅寡感触宴乐是正在室内的夜早举止,体现了华夏保守画画的简练脚法.犹如华夏旧戏剧,不必背景,只用脚势、眼神等动做让瞅寡感触周围风景历历正在目.《韩熙载夜宴图》正在用笔着色等圆里达到了很下火仄.齐画工致粗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的描画宽整又简练,对于器物的形貌真正在感强.设色既浓丽又稳健.比率透视有法度可觅,是一幅有要害履历文物价格战良好艺术成便的古代人物画粗品.。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全卷构思精密,五个画面一气贯注,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闹静等来调节节奏,使得事件进程一目了然,发展状况曲折起伏。

卷上并无多余的背景,却巧妙地用屏风和床榻切换时空,完成不同场景间的过渡,将时间和空间不着痕迹地揉合为一。

正文:《韩熙载夜宴图》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

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

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韩熙载明白他们的来意,故意将一种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首段“听乐”,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

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

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小教5班郑婷婷 120101431现实主义的题材要求画家深入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目识心记,悉心体会,然后艺术地再现,把自然形态上升为艺术形态。

《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这是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在韩熙载家中参与夜宴之后,回到宫中,凭借当时观察到的事物与人物神情,再加上他惊人的记忆力,在宫中所画。

在描写人物刻画时,对韩熙载的神情着重描写。

可见后主对韩熙载的上心程度。

而就我自己来说,我是同意“李煜了解韩熙载夜生活的目的,都是出于善意,或欲重用,或欲促其能有所改正。

”这个观点,而不是因为疑心而去派人监视他。

虽然之前李煜对他不重用,但是俸禄,官职都没变,当韩熙载缺钱,一贫如洗,不得不解散群伎时,也是李后主拨资给他,当他最后死去,一穷二白,后事李煜办,墓穴风水好,还封谥号“文靖”,更差人编纂遗文成册。

所以我觉得李煜派人去,也是因为国难当头了,想看看他是否还能被重用。

《韩熙载夜宴图》一共画了5件事,分别为:听乐,击鼓,休息,清吹,送客。

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

我觉得每一件事看似独立却又相互联系。

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是晚年放荡但悒悒不欢的一个朝中高官。

从一开始和状元郎坐在榻上听音乐,然后自己下场,亲自为舞姬击鼓伴乐,玩累了,去休息一会,几个婢女伺候着他,他穿上外套听着伎女们吹奏音乐,最后起身送客。

这5件事,可以单独成画,但是连在一起就显示了事物的序列性。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并且,循着画中所画人物的视线看去,没有一个人的视线是超脱于画的,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

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

但无论韩熙载在5个场景中做什么事,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

运用图像学浅析《韩熙载夜宴图》

运用图像学浅析《韩熙载夜宴图》

运用图像学浅析《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以一系列长画卷的形式展示出南唐时期韩熙载的宴席场景。

这幅长卷线条严谨流畅,细腻灵活,极富表现力,特别是对韩熙载眼神的描绘非常具有艺术性。

本文运用图像学的分析方法,对图像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寻找更清晰的图像分析,进而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一)瓦尔堡——确立了图像学将图像学第一次从意大利美术史象征意义研究当中发展出来的是瓦尔堡,他是一位意大利学者,被人们誉为“图像学之父”。

他在第十届意大利美术研究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图像学”这个新的概念,从此图像学便开始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和分析方法广泛推广。

挖掘抽象绘画方面深层的含义,指的是图像学的象征意义与概念观点,从意象绘画记事开始,才能深刻解释出当代图像学的象征意义。

(二)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发展与成熟当前图像学作为现代艺术史重要构成部分,在其发展中经过多位学者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其中帕诺夫斯基对图像学发展贡献极大。

潘诺夫斯基出版了《图像学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更加系统地论述了研究图像学的目的是“研究艺术品的主题活动和意义。

”其中我们了解到瓦尔堡和卡西尔这两位都对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研究和学术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在他的著作中,他对图像学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书中将图像学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前图像志阶段解释了图像学最自然的意义;其二,图像志阶段解释了图像的传统意义;其三,图像学阶段解释了这个艺术家所处的政治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三)贡布里希——图像学修正之前潘诺夫斯基对于图像学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虽然潘诺夫斯基对图像学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已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但还是没有真正解决“符号”宏大的叙事方式是否真正实现和还原当代艺术品本身这一最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去解决画家的艺术品是否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针对这个客观性的问题,贡布里希认为一个作品想要表现的艺术意义其实就是一个画家在作品中能够表达的艺术意义,因此作品的解释者必须能够确定一个画家的创作初衷。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是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整幅画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画中人物细腻传神。

今天的美术鉴赏课,刘老师就带同学们来仔细欣赏这幅传世名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朝代。

这幅画创作于南唐后期,风雨飘摇之时。

南唐后期,国势日渐衰弱,阴郁的氛围笼罩整个金陵城。

面对北宋的进犯,为换取片刻的安宁,南唐后主李煜一方面向北宋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宋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

南唐后主李煜韩熙载:时为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大学士。

不巧的是韩熙载正好是出生于北宋的名门望族,作为由北入南的官员,多疑的李煜对他“关怀备至”。

相传,一日李煜得知近日大小官员常出入韩府,立马冷汗直流,生怕韩趁机串联逆反。

情急之下,下了道密旨,派遣画家顾闳中,趁夜潜入韩熙载宅邸,将夜宴的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

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韩府的画师顾闳中,没见到什么乱臣贼子,放眼望去全是美女,成群的歌姬、舞姬、乐姬;琵琶声、萧笛声、鼓声、牙板声;笑声和嬉闹声更是此起彼伏。

顾闳中发挥自己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将夜宴的每个细节默记在心,回去挥笔作画,交了差。

李煜看过画作后,觉得韩熙载只是贪图享乐之人,并无谋逆之心,便暂时放过了韩熙载。

而这幅“间谍”画,凭借其惊人画技和传奇故事一同流传了下来,甚至跻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分为赏乐、观舞、小憩、清欢、宴归五段场景,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宰相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完整场景。

整幅作品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对画中五次出现的韩熙载的刻画更是尤为突出,或正或侧,或动或静,皆描绘得精微有神。

第一节"赏乐"“赏乐”一节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弹琵琶的女子身上。

从人们敛声屏气的痴迷神情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画中流淌出一串串美妙而清脆的音符。

画中离琵琶女最近,侧身倾听的男人是琵琶女的哥哥教坊副使李佳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
术特点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点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

后唐同光进士。

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

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

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逃往南唐,?曾有统一中原之志,?并多次参政,?但终不被重用。

其晚年浪迹耿舞,?表示了对封建礼教的藐视与抗争,?更是对其政治上失意的一种寄慰。

也有人这么说,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目。

本幅作品就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宅第窥视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

说到顾闳中,他是南唐宫廷画师,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因此,下文笔者要阐述人物刻画方面,顾闳中确实在绘画方面的有很高的造诣,让现今的学者专家们感叹于他的深厚功力,而《韩熙载夜宴图》在中国历史上成为后代画家不断追摹的蓝本。

当时的南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而是一番萧条景象,后主李煜想要重用韩熙载,然而之前屡献国策却不被信用的韩熙载天天欢宴,夜夜声色,藉此表示对于政治了无兴趣。

于是有了顾闳中用画笔再现那场夜夜笙歌了。

笔者并不想简单地阐述画中令人身临其境的场景--琵琶曲中的翩翩起舞,阑珊夜色下的醉生梦死,抑或通宵达旦的意犹未尽。

这些留给文学爱好者就够了。

笔者想要深入的是顾闳中在画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它们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一)色彩的运用笔者初次接触本幅作品时,因才学疏浅,并未看懂其深层的故事情节的相关联性。

单单是一整幅画中浓重的色彩对比让笔者影响深刻。

韩熙载的一身白色,床榻桌椅的墨色,仕女服装的淡或浓青色,还有宾客们的朱红与青墨色,隐约可见和尚的淡黄
色,使得这幅作品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使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

一位研究者从重彩画的角度这么解析:“第一段‘宴会’宾主杂杳坐在榻上,边谈边听李
嘉之妹弹琵琶,床榻桌椅全用墨色,才衬托出仕女服装淡浓青绿鲜明。

男子衣服多用墨绿色,才能衬托出人物面部的明快。

这是‘以重托轻法’。

第四段,韩熙载坐在椅子上,听歌妓四人奏乐的场面,韩熙载的衣服全用白色,把繁褥细微的图案用在歌妓的衣服上,显得韩熙载
更加豁达大度,歌妓更加妙曼美丽。

这是‘以简衬繁法’。

第三段,韩熙载坐在榻上休息,歌妓数人陪同谈话的一幕。

床榻全用墨色,人物衣服全用亮色,显得人物更加突出,则是‘以暗托明法’。

”的确,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明与暗,
重与轻,简与繁,亮与暗淡的强烈对比,让这五个情节更加生动形象,让观赏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情景和情节更加凸显出来。

(二)家具管弦的运用
仔细观察画作,不难发现顾闳中在画中布置了一些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这些器物看起来是独立存在在各个情节片段中,但是顾闳中非常巧妙地运用,使得各情节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既独立成画,又是一整幅画。

“五代南唐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中,室内屏风多座,防置不同,作用各异,只要是借以分隔空间,划分不同区域,也是日常家具常用之一。

”2其实顾闳中有意识的对屏风位置安排对后世绘画中大量运用屏风有直接的影响。

他的风格“已经摆脱了早期家具的粗糙和不完整性,并且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艺术风格,具有格调素雅、简练明快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后来经典“明式家具”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基石”。

3本幅作品中,屏风的图像作为一种“反透视”的形象出现是中国古代画家特有的绘画创作观念在观察表现形式上的体现,是一种精神的物化,并非一种程式法则的应用。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家具在绘画中得多重价值,不单单是是形成场景的材料,更是连接情节发展的线条。

同样,婢女们弹奏的管弦乐
器、床榻都是其作为连环画的特性,与《清明上河图》一样,它们都是连环画在人物画中的典型,构图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三)神态的运用咋一看,画笔之下的人物长的似乎是同一张脸,但只要仔细观察一番,便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

韩熙载作为画作的核心,“反复出现的画中,或正或侧,或动或静,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不凡,但脸上却无一丝笑意。

面阔肩宽,高冠长髯、表情沉郁,眼神呆滞、双眉微蹙”
舞女宾客们神态自若,享受着舞动与聆听,一共有四十多个神态不一的人物出场,他们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活脱绢上。

可见,神态是组成情节不可或缺的素材,神态体现人物的个性与当下的心情,甚至是一种无言的表达。

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韩熙载心事重重、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境。

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情节的每一步发展。

“贵得其形,贵传其神,尤贵写其心”可谓是人物画上的精湛之笔。

笔者很是感激顾闳中可以为世人留下一段史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南唐后主李煜败落时期的韩熙载的宦官生活,那时候,奢靡浮华的夜宴背后,隐含着的是无奈和颓唐。

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后主李煜在衰败之后发出的感叹的伏笔。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它给予我们的是一幅美术作品以及一段历史。

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韩熙载夜宴图》的彩色纪念银币,以此来纪念顾闳中的这幅伟作。

通过阅读专家学者的文献,通过笔者自己的思考与赏析,笔者确实对《韩熙载夜宴图》了解了更多,深入了更多。

简而言之,言而总之,顾闳中用他的才华刻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后人留下一幅不朽的历史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