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概念理解
初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整理

初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整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其核心概念是指在生物学中起主要作用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概念。
初中阶段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可以建立起对生命现象和生物世界的基本认识。
下面将围绕初中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整理。
1.细胞理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这个理论对于深入理解生物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遗传规律:遗传是生物学的基本现象,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孟德尔遗传规律提出了显性和隐性遗传等概念,对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一种基本属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对于生态平衡、食物链以及人类生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4.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水、碳和氮等元素的循环,它们通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实现循环和平衡。
5.能量转换: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途径,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且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利用能量。
理解能量转换对于理解生命现象的能量来源和传递,以及影响生态环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6.进化论: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物种适应性和自然选择等观点,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理解进化论对于认识生物的演化历程和变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7.生物生长发育: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的特征之一。
包括生物体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发育过程,以及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生长过程。
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对于理解生物个体变异和群体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8.免疫与抗病:生物体在抵御外来病菌和病毒等侵袭时,通过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等机制进行自我防御。
研究免疫与抗病的机制对于生物体的健康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9.人体健康:人体健康是生物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学生需要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生物学教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生物学教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生物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学习它需要对一系列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才能掌握它的精髓和核心要素。
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小元素。
从结构上说,细胞由膜、体质和细胞器三部分组成,膜与体质之间形成胞质。
细胞器是细胞具有功能的特殊结构,可以分为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案头细胞的线粒体等。
此外,细胞还包括核、核膜、细胞质、乳糜、液泡等多种结构。
细胞的功能包括代谢、细胞分裂、能量收集以及物质交换等。
二、基因基因是细胞中的一种特定生物大分子,它主要负责调节细胞的各种活动,并保存和传递关于遗传的知识。
基因的传递过程可分为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基因表达两个步骤。
遗传物质的传递是指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包括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以及细胞的分裂与复制等;基因表达则指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过程,并影响细胞的功能。
三、DNA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是基因库,它以双螺旋结构储存在细胞核中,是生物体子细胞传承有害遗传物质的唯一载体。
DNA是构成基因的一部分,由二糖组成,即二聚体。
DNA分子由甲基和腺嘌呤组成,甲基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物,可以携带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而腺嘌呤是一种简单的有机物,主要用来维持DNA的结构稳定性。
四、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可在细胞中形成结构性的组织和功能性的分子,是执行细胞各种理化、生化活动的重要媒介。
蛋白质是细胞的基础,主要由氨基酸组成,一个氨基酸分子由一个能够与水分子反应的能力组成,这种特定的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性。
五、代谢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化学过程,分为新陈代谢和次级代谢两种,代表着一种能量的转化和过程的调节。
新陈代谢指的是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变为能量和细胞组分的过程,而次级代谢则是指激活细胞中的各种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和糖类等,使其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总结起来,学习生物学时,我们一定要对上述几个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这是我们深入学习生物学的前提,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
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概念知识科普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和生物的科学,它包括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等。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储在DNA中。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组成的,这四种碱基是腺苷、胸苷、鸟苷和胞嘧啶。
这些碱基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基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生物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们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排放氧气。
动物则通过呼吸和消化吸收氧气和食物,释放二氧化碳和能量。
这些只是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实际上,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还研究生物的发展、进化、行为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专题一如何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

对于同一个概念词,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 的概念内容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达到的理解程度 也不同。
2
概念和定义不同
案例分析
“传染病”定义与概念
2
概念和定义不同
概念和定义有十分接近的表示,但两者又不是完全相同。
➢ 定义通常用“是…”来表述,说得十分肯定,概念描述一 类事物的本质,有时并不用“是”来描述。
3 《新课程标准2011版》列出50个重要概念
五、生物圈中的人(8个)
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 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 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 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 什么是生物学重要概念?
1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2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
2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 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 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
费德恩( Feden) 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 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应 用的概念性知识。
教学反思
2 教学反思
教材上的概念性知识, 往往以定义的形式直接 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 看 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 这时, 更需要教师站在思维 分析的高度来研究和处理教材, 展现概念的形成过 程, 让学生在参与中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又受到 适当的思维训练。
什么是生物学

什么是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及其各种形式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生物体的结构、功能、演化、分布、分类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生物学涵盖了从微观层面(如细胞和分子)到宏观层面(如生态系统和群落)的所有生命层次。
生物学主要的分支包括:
1.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命体系内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关注DNA、RNA、蛋白质等。
2.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理学和生命过程。
3.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遗传传递,包括基因的结构、功能、变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4. 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群落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演化,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等。
6.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过程,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
7.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机制,涉及蛋白质、酶、代谢等。
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生命周期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至关重要。
它在医学、农业、环境科学、基因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
什么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什么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领域。
它致力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进化和相互作用。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和解释生命现象的核心内容。
基本概念
1. 细胞理论: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遗传物质:遗传信息传递和维持生物遗传特征的分子基础是DNA和RNA。
3. 进化论:生物体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是通过进化发生的,进化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基本原理。
4. 能量与代谢: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利用能量的基本过程。
5. 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对其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基本原理
1. 自组织:生物体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内部稳定性。
2. 平衡与调节:生物体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并通过调节机制应对环境变化。
3. 自复制:生物体能够通过遗传物质复制自身,保证后代能够传承其遗传信息。
4. 适应与进化: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通过进化过程增强适应性。
5. 继承与变异: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存在继承和变异的现象,通过遗传变异推动进化。
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石,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这个学科中,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我们理解和研究生物领域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物学这一学科。
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命:生命是指具有生物学特征的物质现象,包括个体的生命和物种的生命。
它具有自我生长、自我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构成。
它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3.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生物传递遗传信息的基础,包括核酸、DNA和RNA等。
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生物体的发育过程。
4. 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群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机制,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所有具有生命特征的物质现象和个体。
它们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广泛的生物种类。
生物通过其特定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功能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
1. 植物:植物是指具有自养自繁和细胞壁的生物体。
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生长和发育。
2. 动物:动物是指具有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的生物体。
它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的运动反应。
3. 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物的分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科学家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的分类基于其共同特征和演化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1. 界:生物界是生物分类中最大的分类单位,包括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界包括所有的动物。
2. 门:生物门是生物界以下的分类单位,用来划分不同类型的生物。
以动物门为例,包括脊椎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3. 目:生物目是生物门以下的分类单位,用来划分同一门下的不同种类。
以节肢动物门为例,包括昆虫目、蜘蛛目等。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如生命起源、进化、生态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生命的定义:生命指的是一系列具有生物学特征的现象和过程,包括生长、繁殖、代谢、适应环境等。
生命可以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多细胞的。
生命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中,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
2.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发生在细胞内。
细胞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它由约翰内斯·穆勒等科学家提出。
细胞可以是原核细胞(如细菌)或真核细胞(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3. 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
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遗传和适应环境逐渐演化而来的。
进化的驱动力是自然选择、遗传突变以及环境变化。
4. 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和功能。
遗传学可以研究遗传变异、基因组学、遗传病等问题。
第二部分: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和行为来获取信息。
观察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观察通常需要时间和耐心,科学家需要准确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2. 实验法: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控制变量并测量因果关系。
实验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实验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采集和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 分子技术:分子技术是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和操作生物体内的分子。
常用的分子技术包括DNA测序、PCR、基因克隆、蛋白质分析等。
分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
4.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在生物学中应用数学方法来表达和解释生物现象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数学建模可以用于预测种群动态、生物能量转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概念理解
生物学核心概念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三教材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为例谈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前概念”和“概念的外延”两个问题。
1概念一:生态系统
1.1问题
生态系统的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好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基础。
在考试时,学生往往在具体实例分析时判断不准什么属于生态系统,什么属于群落。
1.2问题探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知道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但缺乏对其前概念的理解以及概念的外延理解,在具体实例分析判断时才容易出错。
1.3具体教学设计
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系统?”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可能回答不出。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系统是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成的整体。
”然后教师用教材中问题探讨中土壤与生物的实例给予解释,学生很快会理解生态系统概念中“相互作用”的含义。
接着再举教材中的实例提问: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
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这样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了“系统”的概念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思考“:系统既然是一个整体,它应该有一个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多大呢?”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8页的下面一段有关内容,然后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对于生态系统的类型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了解。
接着教师提问:“生态系统既然有边界,那么,在系统内部能不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呢?”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如果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看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话,冬天时我们呼吸的氧气都来自城市内部吗?”学生自然想到冬天城市中多数植物都落叶了不能进行大量的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氧气,得出氧气这种物质在系统内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循环利用。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宇宙之间有没有物质的交换?”学生会回答“:几乎没有。
”教师接着引导:“对于生物圈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来说,物质能不能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而自给自足?”学生回答:“能”。
教师总结“:地球上只有最大的
生态系统———生物圈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教师提问:“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比如光能)能不能循环利用?”学生自然想到:能量必须源源不断输入,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教师讲解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中的几个外延后,可以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巩固学生的理解。
如: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树林里有一棵倒在地上的枯木,上边生长了蘑菇、木耳,还有以木材为食的蚂蚁等各种生物,这棵枯木构成了什么(生态系统)?枯木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什么(群落)?
1.4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学中,其前概念是“系统”,通过讲述以及举例让学生熟悉“系统”的概念是理解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的关键,然后引入生态系统范围、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等生态系统的概念的外延问题,最终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2.1问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这些很简单的内容,教师经常强调但学生总是忘记。
为什么学生记不住
呢?
2.2问题探讨
因为教师过于强调让学生记住这句话,而轻视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概念本身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解了这个概念,学生自然就容易记住它所包含的内容了。
2.3具体教学设计
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结构?”学生思考半分钟,但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很难回答出来。
然后教师逐步引导:“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中包括有哪些组成部分?”学生容易回答出“:包括砖、沙子、水泥等”。
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结构的概念: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现代汉语词典)。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教师接着问“: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如何搭配和排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0页和91页,可以先提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引导,然后总结:“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营养关系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搭配和排列,这些就构成了生态系统
的结构。
”教师再具体讲述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具体内容。
2.4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结构概念的理解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结构”这一概念的含义“,结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前概念。
只有通过例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了前概念,本概念也就容易理解,只要理解了概念所包含的含义,即“: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学生才能够牢固记住“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本节的核心内容。
3讨论
前概念是前科学概念的简称,也有人称为日常概念。
它是指个体在正式学习某个科学概念之前已形成的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的观念和理解。
前概念不仅来自日常生活经验,而且在教学学习中也会令学生形成前概念。
前概念认识的有限性甚至错误性影响了科学概念的理解。
所以,对于一个新的概念的学习中,需要先学习或纠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
另外,概念的外延是全面理解概念,明确本概念与其他概念的相互联系,建立概念的知识结构的必要条件。
在这两个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实例反馈。
概念的引入上要注重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由浅
入深地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逐渐接近概念的实质。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师的引导,采用教师提问、适时点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最终把基本概念理解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