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的一篇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本篇课文紧扣主题,讲述了作者在大堰河跟随保姆度过的难忘时光,其描述生动自然,语言简洁明了。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这篇精彩的作品。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大堰河这一人文景观的基本情况。

2、学生能够用英语适当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3、学生能够掌握本文的重点词汇、语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1、生词词汇的学习;2、借助图片等形式加强对大堰河的感性认识和理性了解;3、文章风格的分析和模仿。

三、教学方法1、交际法;2、任务型学习法;3、情景训练法;4、示范法;5、互动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 up1.问候学生并引导他们回忆自己曾经拥有或现在拥有的保姆或者人生导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并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2. 录放相关图片,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图片的看法,引导学生感悟大堰河的人文景观和与自己的生活有何联系。

Step 2. Pre-reading预习让学生看一遍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大堰河?2. 作者和保姆一起做了什么?3. 保姆在哪里工作过?4. 报纸怎么报道了大堰河?Step 3. While-reading1.将文章分段或句子放在幻灯片上,并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参照图片想象故事发生的情景。

2. 让学生暴读文章,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教师可借助语音阅读软件评估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3. 阅读完毕后,让学生跟读文章,特别是有一些难读的单词和长难句。

4. 教师解释生词,注重释义及用法的提取和解析,引导理解和记忆。

5.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体和叙事结构特征,让学生自主翻译并分类。

6. 让学生结合图片,连线图片与段落或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文本并完成课堂任务,比如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大堰河的简短视频或海报。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所选诗歌风格多样,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这首诗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

诗作通过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勤劳善良品质的描写,倾诉了诗人对乳母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揭露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在形式上自由奔放,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是现代自由体诗的典范之作。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但对于现代新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往往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但对于诗歌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这也会给他们理解诗歌的主题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受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情。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自由体诗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3篇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3篇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精选3篇(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大堰河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展开,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由郁达夫创作的散文,通过复杂鲜明的描写,展示了中国古代农村的水利建设和守望的艰辛和智慧。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作者对大堰河的特殊情感;理解大堰河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对自然的描写,理解作者对大堰河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方法1. 情景再现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大堰河的雄伟景象,进一步理解作者与大堰河之间的情感关系。

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大堰河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讲授法:通过分析课文,讲解一些重要的文学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1)通过播放宣传片或展示图片,给学生展示大堰河的雄伟景象。

(2)导入问题:你们对大堰河了解多少?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2. 导入课文(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片段),全班讨论并记录问题。

(2)扩大讨论:你认为大堰河是如何帮助作者的?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3.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大堰河对个人的意义”或“大堰河对社会的意义”。

(2)小组展示并进行讨论,班级总结并展示。

4. 深入理解(1)讲解作者用于描写大堰河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大堰河的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3篇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清诗的抒情构造重点难点: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2、抒情仆人公与的关系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示标(略)二、检查预习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闻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诞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夫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卑视的空气里长大。

1932年被捕,在冰冷监狱里,观察晓雪飘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留意抒情基调,感谢与思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构造:大堰河我的保姆五、“抒情仆人公”与的关系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

“抒情仆人公”—“我”不等于,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仆人公有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展塑造第2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学习过程及指导:一、争论分析大堰河形象1、学生争论答复2、明确:A、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悄悄进展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表达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担当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蔼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行跃然纸上。

在表现她蒙蒙和善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怜悯(指导研读4.7小节。

) B、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漂亮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8小节C、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提醒她们的凄惨命运(12小节),二、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所选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经典。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塑造了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命运悲惨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世界的愤怒控诉。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自由诗体,不拘格律,不押韵脚,自由灵活,富有节奏感。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排比、反复、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同时,诗歌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大堰河的生活场景和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对于现代新诗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两首诗歌,对现代新诗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社会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于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缺乏直接的感受,这也会给他们理解诗歌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细节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和悲苦命运,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细节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顾1、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划分层次:(一)第一部分(1——2)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二)第二部分(3——11)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③教学难点: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说教法
朗读法。诵读有助于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点拨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3说学法
①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②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4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说起母爱,也许我们会记起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诗人艾青对养母“大堰河”又有着怎么的情感呢?母爱的话题总是让人情真意切,借用孟郊的诗句引入新课,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
④探究修辞,体会作用。引导学生找出修辞的诗句,感受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感受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⑤课堂小结。诗歌借助描写性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朴的劳动妇女形象。这个形象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②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根据朗读产生的感悟,在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受大堰河的形象。
③合作探究,搜索意象,把握情感。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性意象,借助手、笑、哭、梦、泪、灰等细节感受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的思想感情。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思考习惯。
1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部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乳母的真挚怀念与赞美之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中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作者采用描述性意象,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由诗的特点有很大的帮助。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2、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3、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请大家想想母亲每天都为你和一家人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到头都为家里做着什么。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2、写作背景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一些爱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被收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

该单元四篇课文均为现代诗歌,其中前三课是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现代诗歌。

这首抒情长诗是本单元唯一的叙事性很强的诗歌,它塑造了大堰河这个特定的形象;它的语言理解难度不大,对于高一新生而言没有时代隔膜,容易理解。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和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结合学生的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
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根据学生的现状,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需要2课时
课前师生需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三、关于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

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几乎断了关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

”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

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环节二:整体感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

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

(提示:如果把诗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二题。

如果把追忆部分再分,从那儿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三题)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一层次(1——3段):怀念
第二层次(4——8段):眷恋
第三层次(9——11段):控诉
第四愦危?2、13段):赞美
【环节三、研读诗歌第一二节】
1、1----2节指名朗读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5、第三节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试答。

【环节四、研读诗歌第三四节】
1、下面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

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2、朗读第四节,整节一个大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

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3、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
5、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

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6、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

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7、第四节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

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

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

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创作的典型是什么?它同时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一幅面貌和许多面貌,这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对一个人的描绘,其中包括许多人,即表现统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别林斯基评《现代人》)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

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

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

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

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
的诗作。

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

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

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