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北方寒地养鱼稻田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北方寒地养鱼稻田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一、引言北方寒地养鱼稻田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和养殖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节约资源、环保、高效益等优点。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而鱼类则是辅助作物,可以提供肥料和增加收益。
本文将介绍北方寒地养鱼稻田中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二、旱育技术1. 概述旱育技术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当减少灌溉量,使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状态,从而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和气孔开放,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持土壤湿度的能力。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2. 操作方法(1)早期干育:在秧苗期至拔节期之前,每次灌溉量控制在5-10毫米左右。
(2)中期干育:在拔节期至孕穗期之间,每次灌溉量控制在15-20毫米左右。
(3)后期干育:在孕穗期至成熟期之间,每次灌溉量控制在20-25毫米左右。
3. 注意事项旱育技术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水稻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干旱地区或者气温较高的地方,应适当增加灌溉量。
三、稀植技术1. 概述稀植技术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水稻的密植度,使每株水稻拥有更多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操作方法(1)适宜密度:北方寒地养鱼稻田中,适宜密度为2-3万株/亩。
(2)间距设置:将水田按照一定间距进行划分,每个小块面积为15-20平方米左右。
(3)移栽方式:将幼苗移植到预留好的小块中,并按照规定的行距进行排列。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稀植技术时,应注意不要过度减少密植度,否则会影响产量。
同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水稻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
四、栽培技术1. 概述北方寒地养鱼稻田中的水稻栽培技术需要考虑到水稻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操作方法(1)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进行耕作和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2)播种方式:将幼苗移植到预留好的小块中,并按照规定的行距进行排列。
(3)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东北寒地“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东北寒地“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10期商亚兰尉迟茜子“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综合采用高产优质品种、科学种子处理、大棚培育壮秧、机械标准插秧、控制节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预防自然和人为灾害、机械收获等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东北寒地“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 旱育苗技术1.1 壮秧标准秧龄30~35天,叶龄3.5~4.0叶,苗高14~17cm,根数18~23条,100株苗地上部分风干重3.5g以上。
1.2 选地做床秧田选择选择无除草剂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水田育苗要建高台苗床,确保旱育苗。
1.3 苗床规格中棚育苗,床宽3~6m、床长15~30m;大棚育苗,床宽6~9m,床长20~30m。
苗床高10cm;水田育苗要建50cm高的高台苗床。
2 备种2.1 选种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盐水比约1∶4),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两次。
2.2 浸种消毒把选好的种子用25%施保克10ml,对水40kg,浸种40kg。
浸种水温12~15℃,浸种6~7天,再用40℃温水清洗一遍种子,防治恶苗病。
2.3 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在30~32℃条件下催芽。
待80%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至25℃。
要经常翻动,以防烧芽。
当种子根长到1~2mm时,降温至20℃,晾芽。
3 播种3.1 播期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
高产播期4月13日~20日,不播4月20日以后种。
3.2 摆盘、装土播种前2~3天,机械插秧可将四边折好的子盘,相互靠紧,整齐摆好在置床上,边摆边装床土,床土厚2.5cm左右,厚度均匀,周边用土封严;人工插秧的亦可用子盘育苗,或在置床上铺纺织袋、打孔地膜代替盘。
打孔孔距3×3cm,孔眼直径5mm为宜,在其上铺2.5cm厚床土;用塑料钵盘营养块育秧时,在做好的置床上,浇足底水,趁湿摆盘,将多张秧盘摞在一起,用木板将钵盘体压入泥中,再将多余秧盘取出,依次平整摆压,使盘底与底土相接,以钵体入土50%出苗速度最快(早3~4天)。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摘要】在寒地种植水稻一直是一个挑战,而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首先介绍了寒地水稻种植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详细讨论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概述、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稀植技术和旱育技术。
在强调了这种技术在寒地水稻种植中的推广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为寒地水稻种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旱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寒地水稻是指在北方寒冷地区生长的水稻品种,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水稻生长有着特殊的挑战。
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在这些地区往往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因此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寒地水稻栽培的背景介绍是为了解决北方寒冷地区水稻生产面临的困难。
在这些地区,气温低、雨水少,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对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水稻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稀植技术和旱育技术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改善北方寒冷地区的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启发。
1.2 研究意义寒地水稻是在寒冷地区栽培的水稻品种,由于受到严寒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在这些地区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使其在寒冷地区更加健壮和稳定地生长。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稻在干旱条件下的敏感性,提高其生长环境的适应性。
寒地水稻旱育秧技术分析

Z a i p e i j i s h u旱育秧是寒地水稻栽培过程中普遍应用的技术,不仅有利于培育壮秧,还具有节省人工、种子、土地资源等的优势,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栽培方式。
特别是在春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将育秧时间适当提前,进行早育秧、早移栽,充分利用农时和积温,为提高寒地水稻产量创造良好条件。
本文对寒地水稻旱育秧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选择育苗地选择用于进行寒地水稻旱育秧的苗床地非常关键。
苗床地应根据育秧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如果是小面积育秧,育秧数量较少的,可直接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菜园地进行育秧,土壤条件比较适宜,还便于进行育秧管理。
如果水稻栽培的面积比较大,需要另外选择育苗地。
育苗地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方便。
二、制作育苗床育苗地选定以后,要进行苗床制作。
一是要提前搭建育秧温室大棚。
大棚的规格按照育秧量的多少来确定,只要能满足育秧需要即可。
二是要准备置床土。
提前选择肥沃的土壤,并将其运到大棚附近进行晾晒。
三是作床。
播种前15天左右,将育苗地进行深翻,达到散墒增温的目的。
翻地的同时每亩施入2000公斤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并在每平方米的土壤中施入150克的过磷酸钙。
苗床宽应在1.5米,苗床间设有人行道,方便育秧人员开展管理工作。
翻地后将苗床地耙细整平,将石块、树枝、杂草等杂物清理出去。
要注意对土壤进行调酸,使土壤的酸碱度适宜。
另外,需在苗床土中喷施敌克松溶液,以预防苗期立枯病与青枯病。
三、种子处理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和栽培管理水平,对水稻的品种进行选择。
品种应具备适宜当地栽培条件、品质好、产量高、成熟期适当、耐寒、抗病、抗倒伏的品种。
每公顷要准备30公斤的种子。
播种前7天将种子以3厘米的厚度摊放在通风背阴的平地上进行晾晒,晾晒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晒种后再将种子放入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中进行浸种,达到消毒的目的。
浸种24小时后捞出放入催芽袋中,在温室内催芽。
当85%以上的种子咧嘴后,即可用于播种。
简述寒地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覆土: 覆土薄厚均匀 , 不露种 , 厚度 0 . 7 ~ l c m。 覆膜 : 以保 温 , 保 湿 。可 选 择 双 覆 覆 盖 , 三膜覆盖 。 增温 : 如遇冻害发 生可选择增温 防害 , 熏烟 , 点 蜡烛 . 播 种 后
揭膜: 出苗 达 8 0 %时及 时揭 膜 , 防 止 白芽 、 烤苗。 调温 : 种 子 根 发 育 期 以密 封 保 温 为 主 , 如棚内温度升到 3 3 ℃ 两秋是指秋整地 、 秋做床。 三 常年 是 指 常 年 固定 不 变 、 常 年 培 肥地力 、 常 年 积 造 床 土 和 有 机 肥 。提 倡 夏 施农 肥 , 秋 整地做床 , 春 以 上 , 应打开秧棚两头通风降温 , 下午 4 ~ 5时关 闭通 风 口 , 最 适 温
做 床 的早 春浅 耕 1 0 c m一 1 5 c m。 度 2 5 ℃~ 2 8 ℃, 最 低 温 度不 低 于 1 0 ℃。 3种子 处 理 1叶期 : 苗尖下 1 厘 米 处 的 温度 控 制 在 2 2 ℃~ 2 5 ℃。 晒种 : 选 择晴好天气 、 背 风 向 阳的 地 方 , 把 种 子 放 在 铺 好 的苫 2叶期 : 苗尖下 1 厘米处温度控制在 2 2 ℃~ 2 4 ℃。 布或塑料薄膜上 , 铺种厚度 5 ~ 7厘 米 , 经常用木锨 翻动 , 防止 戳破 种皮 , 晚间收堆苫好防止低温霜冻。 晒种 2 — 3天 。 晒 种 能 够 降 低种 3叶期 : 苗 尖 下 1厘米 处 温 度 控 制 在 2 0 ℃ 2 2 ℃。 3 . 1 ~ 3 . 5叶 期 : 大通 风 。 与 棚 外 温 度相 同 。
子 内 的水 分 , 增强种皮通透性。 控水 : 种子根发 育期一般不浇水 , 如 发 现 地 膜 下 有 积 水 或 土 选种 : 采 用 盐 水选 种方 法 。 盐 水 比重 1 . 1 3以上 , 1 0 0公斤 水 加 壤 过 湿 , 在 白天 移 开 地 膜 , 尽快蒸发撤水 , 晚 上 再 盖 上 地 膜 。如 发 大粒 盐 2 5公 斤 。 利 用 盐 水 浮 力 , 将秕谷和杂质漂 除 , 选 出粒 大饱 现 出苗 顶 盖 现 象 或 床 土 变 白水 分 不 足 时 , 要 敲落顶盖 , 露 种 处 适 满 的种 子 , 可提高种子质量和发芽率 , 播种后可保苗齐苗壮 。 当覆 土 , 用 细 咀 喷壶 适 量 补 水 , 接上 底 墒 , 再 覆 以 地膜 。 浸 种消毒 : 用 2 5 %咪 酰 胺 2 5毫 升 ( 2袋 半 ) + 0 . 1 5 %天 然 芸 苔 1叶期 : 这 段 时 间耗 水 量 较 少 , 一般要 少浇水或不浇水 , 床 土 素2 0毫 升 + 1 2 0公 斤 水 浸 1 0 0公 斤 种 子 。 温 度控 制 在 l 1 ~ 1 2 ℃, 时 保 持 旱 田状 态 。2 、 3叶 期 遵 循 “ 三看 ” 浇水 。一 看 土 面 是否 发 白 和 间8 - 9天 。注 意 上 下 翻 动 。浸 种 的 好 处 可 以 让 种 子 防 病 吸湿 膨胀 根 系 生 长 状 况 , 二看早 、 晚 叶尖 吐水 珠 大 小 , 三 看 午 间高 温 时新 叶 的作 用 。浸 好 种 子 的标 准 是 稻 壳 颜 色 变 深 , 稻 谷 呈 半 透 明状 , 透过 是 否 卷 曲 , 如床土发 白、 早 晚 吐水 珠 变 小 或 午 间新 叶卷 曲 . 要 在 早 颖 壳 可 以看 到 腹 自 和种 胚 , 米 粒 易捏 断 , 手碾呈粉状, 没有生心 。 晨 8时 前 பைடு நூலகம் 晚 4时 后 , 用 1 6 c C 以上 的 水 适 当浇 水 , 1次 浇 足 。3 . 1 催芽 : 有利于苗齐 、 苗 壮 。催 芽 的 条 件 在 高 温 3 2 ℃破 胸 , 露白 3 . 5叶期 , 控 制秧 田水 分 , 蹲苗 、 壮根 , 使 秧 苗处 于饥 渴 状 态 。 后 温 度 控 制在 2 5 ℃催 芽 。催 芽 时 间 2 O ~ 2 4小 时 。标 准 芽 长 不 超 2 调酸 : l 公斤固体硫酸配成 3 0 0 0倍 液 。 浇 3栋 大 棚 . 在 1 . 5叶 毫米 , 呈 双 山 型 。2 4小 时 内能 催 好 芽 , 发芽率达到 9 0 %以上 ; 根 芽 期 普 浇 一 次 , 然后用清水洗 。 整齐一致 , 幼芽粗壮 。 防立枯病 : 每平方米施 3 % 甲霜 灵 1 5 ~ 2 0毫 升 . 在 1 . 5叶期 连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寒地水稻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品种,它对低温、缺氧和寒害抵抗力较强。
而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在寒地条件下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技术。
本文将就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寒地水稻的品种选择是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选择适合寒冷条件下生长的品种,这些品种要能够耐寒、耐旱和抗逆性强。
具有这些特性的品种,可以更好地适应寒地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二、合理施肥寒地水稻的施肥要按照生长的需要和土壤的肥力合理配比,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施肥。
一般来说,寒地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肥,但是要合理施用,适时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和产量。
三、水稻旱育技术水稻旱育技术是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控制灌溉水量,模拟干旱条件下生长,促进水稻的茎粗、分蘖和充实等优势特性。
寒地水稻采用旱育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并且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四、稀植栽培技术稀植栽培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内减少植株数量,增加植株间距,提高每株水稻的生长空间,从而增加每株水稻的产量。
寒地水稻采用稀植栽培技术,可以减少水稻间的竞争,提高每株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增加产量。
五、注意病虫害防治在寒地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施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措施,保护水稻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六、加强管理和技术支持寒地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需要加强管理和技术支持。
农民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栽培计划和管理措施。
相关部门和专家也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栽培过程中的问题。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针对寒地水稻生长环境的一种栽培技术,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民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施肥,采用旱育和稀植栽培技术,注意病虫害防治,并加强管理和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寒地水稻的高效栽培。
我省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分析

我省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分析【摘要】寒地水稻自1985年推广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以来,一直存在着旱育不旱、稀植不稀、秧苗不壮、农时不准、产量不高等问题。
本文对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分析旱育苗较湿润育苗和直播的播种期分别提早10天和20天,从而延长了生育期,多争得200~400℃有效积温,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黑龙江省生育期短、积温少得劣势,又充分利用了我省昼夜温差大这以自然优势。
1.旱育壮秧模式化以工厂化育秧为主体,以便于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秧苗素质为目标,因地制宜抓好秧田规范化建设。
实施集中大棚、秋作高床、调酸消毒、盐选浸种、破胸精播、严格温度、水肥调控、除草防病、标准操作的育秧技术,培育出叶龄适宜、根系发达、茎叶挺拔、带蘖率高的健壮秧苗。
1.1旱育秧田规范化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置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做到合理布局。
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
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和培养床土)。
育秧棚型,由中棚尽快向大棚方向过渡,消灭稻田内小棚平地育秧。
积极发展育秧微喷技术、专业商品苗生产和大棚育苗后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1.2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秧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1.3选定秧苗类型以机插中苗为主体,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
人工插秧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厘米左右,带1~2个分蘖,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200~250克。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的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
在这样的环境下,水稻生长周期长、产量偏低,种植难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寒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结合该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对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 旱育栽培原理寒地水稻旱育栽培是指在干旱条件下进行水稻的种植和管理。
通过控制灌溉水量和管理水分,适当干旱的条件下种植水稻,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和抗逆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育稀栽培是指在相同的单位面积上,减少种植水稻的密度,使得每株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光照,从而实现水稻的增产减耗。
结合旱育和育稀的原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就是在寒地条件下,通过控制灌溉水量和减少水稻的密度,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效。
1. 土壤改良在寒地水稻的种植区域,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水平,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控制灌溉水量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灌溉水量,将水稻的生长周期分成不同的生长期,根据水稻的需水量,合理地施放灌溉水量,让水稻在不同生长期获得适量的水分。
3. 控制种植密度考虑到寒地水稻生长周期长、光照时间短,需要控制种植密度,将水稻的种植密度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适当的减少种植密度,使得每株水稻都有足够的土地和光线进行生长,提高单株产量。
4. 施肥管理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可以结合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的方法,将养分直接供给到水稻的叶片和根系,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5. 病虫害防治在寒地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关注水稻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寒地水稻的增产增效。
1. 增产增效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使得寒地水稻的种植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充分发挥有效分集的增产优势达到高产目的,在黑龙江省已经普及,使寒地万亩水稻亩产连续多年超千斤。
在此,帮农网小编就给水稻种植的朋友们讲一讲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一、水稻旱育壮秧技术
1、秧田的建立:选择旱地作秧田,苗床宽1.2~1.3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
秧田面积:本田面积=1:60。
扣薄膜小棚,棚高40厘米。
2、床土处理:每平方米秧田施腐熟有机肥(猪粪等)10公斤,磷酸二铵85克,硫酸钾50克,均匀混拌在深10厘米的床土中,整平床面,浇足底水。
如果土壤酸碱度大于6,必须调酸,用工业硫酸375毫升倒入37.5公斤水中稀释,喷洒床面;也可用调酸增肥剂0.5公斤,拌在肥料中(注意硫酸勿烧伤皮肤和衣物)。
3、土壤消毒:是旱育苗成败的关键。
每平方米苗床用敌克松2.5克,先用少量白酒溶解,再稀释到600倍,均匀喷洒床面,防治立枯病。
称量要准确,未溶的敌克松残渣扔掉。
4、种子处理:按100斤水加200毫升35%的恶苗灵(或40%的多菌灵250毫升)配成药液,用药液浸泡种子,在10~15°C水温下泡5天。
药液要没过种子。
5、催芽:把泡过的种子捞出,放在28~32°C(要插温度计)下2天内芽长1毫米,准备播种。
6、播种: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0°C,中苗(苗龄30~35天)成活最低温度13°C,大苗(苗龄40~45天)成活最低温度14°C。
播种期根据当地温度决定。
7、播种量:手插中苗(3、5片叶)每平方米播90%发芽率的湿种280克(合干种子225克),手插大苗(5.0片叶)播种190克(合干种子160克)。
8、管理:从播种到出苗密封小棚,出苗后除阴雨天外,每天都要通风练苗。
苗长到1.5片叶时,每平方米用2.5克敌克松喷1次,防治立枯病,3片叶后,加大通风。
防治潜叶蝇,每平方米用40%乐果5毫升稀释600倍,喷施。
二、稀植栽培技术
1、基肥与灭草:每亩本田用磷酸二铵7.2~8.3公斤,硫酸钾4.0~4.6公斤,尿素5.6~6.5公斤,农家肥2立方米作基肥,用恶草灵灭草。
2、插秧原则是稀植,每平方米25穴左右,每穴3~4苗,当气温稳定通过13°C 时,可插中苗(苗龄30~35天,3.5片叶),气温稳定通过14°C时,可插大苗(苗龄40~45天,4.5~5.0片叶)。
三、本田管理
1、灌溉:插秧后立即建立起为秧苗高度三分之二的水层,返青后要把水层降到1寸深追施蘖肥,每穴达到20棵左右后,晒田3~5天,控制无效分藥。
2、防治病虫害:稻瘟病,用50%稻瘟净或40%稻瘟灵,亩用70~100毫升,稀释500倍,睛天喷施。
必要时隔7天再喷一次。
潜叶蝇,亩用40%乐果500毫升稀释500倍,喷雾。
负泥虫,亩用2.5%敌百虫粉1.5公斤喷粉。
3、中期保持1寸深的水层。
此期防治穗颈瘟,效果最好的是比艳,又称三环唑,药效期20天,亩用20%比艳粉剂0.1公斤,稀释500倍,于抽穗前2~3天选睛天均匀喷雾。
喷药6小时以后,即使下雨,也无须再喷。
4、后期保持水层3~5厘米深,不可断水,腊熟期间歇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