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楼盖

合集下载

无梁楼盖两种计算模式结果对比

无梁楼盖两种计算模式结果对比

无梁楼盖两种计算模式结果对比无梁楼盖是指楼板上不设置梁的一种结构形式。

在建筑设计中,无梁楼盖可以采用两种计算模式,即孤立柱法和连续柱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计算模式的具体原理和结果对比。

一、孤立柱法孤立柱法是指将无梁楼盖的计算问题分解为楼板和柱子分别进行计算的方法。

具体来说,将楼板以无梁矩形板进行计算,然后再将弯矩集中到四个柱子上,利用单片楼板与四个孤立柱之间的协同作用来进行计算。

孤立柱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楼板的计算,采用垂直荷载法进行计算,根据楼板所受到的荷载大小进行受力分析,计算楼板所受到的弯矩和剪力;2.然后将计算出的楼板弯矩集中到四个孤立柱上,根据楼板受力点的位置和弯矩大小,计算出每个孤立柱所受到的弯矩和剪力;3.最后,根据孤立柱所受到的荷载大小和弯矩大小,进行孤立柱的计算,计算出孤立柱的截面尺寸和受力性能。

使用孤立柱法进行无梁楼盖的计算,其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可以通过分析单个孤立柱的截面尺寸来确定整个楼盖的结构设计。

然而,孤立柱法忽略了楼板和孤立柱之间的连续性,未能充分利用楼板和柱子之间的共同协作效应。

因此,在一些结构设计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二、连续柱法连续柱法是指将无梁楼盖的计算问题看作是楼板和柱子之间的连续体系进行计算的方法。

具体来说,将楼板和柱子看作是一个整体,利用连续性原理来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

连续柱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楼板和柱子之间的连续体系模型的建立,将楼板和柱子连接起来,考虑楼板和柱子之间的连续性;2.然后进行楼板的计算,采用垂直荷载法进行计算,根据楼板所受到的荷载大小进行受力分析,计算楼板所受到的弯矩和剪力;3.接下来,进行柱子的计算,根据连续体系的受力平衡和变形条件,计算出每个柱子所受到的荷载大小和弯矩大小;4.最后,根据柱子所受到的荷载大小和弯矩大小,进行柱子的计算,计算出柱子的截面尺寸和受力性能。

使用连续柱法进行无梁楼盖的计算,其优点是能够充分考虑楼板和柱子之间的连续性,利用楼板和柱子之间的共同协作效应,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无梁楼盖简介及设计方法

无梁楼盖简介及设计方法

一.构造要求
4.抗震设计时, 沿两个主轴方向 通过柱截面的板 底连续钢筋的总 截面面积
As NG / f y
5.柱帽或托板内 应布置构造钢筋。
一.构造要求
6.无梁楼盖板的开洞 a.柱帽范围、暗梁范围内不开 洞; b.柱上板带相交区域、柱上板 带、跨中板带相交区域、跨 中板带相交区域开单个洞的 大小要符合下图要求。同一 部位开多个洞时,各个洞宽 之和不应大于单个洞的允许 宽度。洞边均应设置等量补 强钢筋。
5.一般规定 无梁楼盖,柱网尺寸宜接近方形,两个方向的跨度比不宜大于 1.5,否则经济性较差; 平板时跨度不宜大于7m,有柱帽时不宜大于9m。不宜采用不规 则程度较大(非矩形)柱网; 板厚不应小于150mm,荷载较大时板厚适当加厚。
一 无梁楼盖简介
6.柱帽形式
一 无梁楼盖简介
7.计算方法 经验系数法:只能计算竖向荷载作用情况,是等代框架法在较规则情 况下的特例,见《技术措施》9.2.3~9.2.6 等代框架法:可以计算水平、竖向荷载作用情况,各种教科书。
一 无梁楼盖简介
1.无梁楼盖是指由板直接把力传给竖向构件的一种楼盖结构。由 于刚度要求这种楼盖板厚较大,可承受较大荷载。在荷载较大 时柱顶往往设柱帽,荷载较小时也可以不设柱帽。 2.无梁楼盖适用于楼面荷载较大的多层民用或工业建筑,如书库、 仓库、冷藏库、没有嵌固要求的地下室顶板等。
一 无梁楼盖简介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1.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示例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2.柱帽平法施工图示例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3.柱上板带ZSB纵向钢筋构造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4. 跨中板带KZB纵向钢筋构造

无梁楼盖板厚取值标准

无梁楼盖板厚取值标准

无梁楼盖板厚取值标准无梁楼盖板是一种常见的楼板结构形式,也是建筑中常见的承重元件之一。

为了保证楼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无梁楼盖板的厚度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确定。

下面是关于无梁楼盖板厚取值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1. 建筑设计规范:在建筑设计中,通常会参考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来确定无梁楼盖板的厚度。

对于不同的楼层、不同的楼板跨度和荷载情况,设计规范中会提供相应的厚度取值范围。

2. 结构计算:在进行楼板结构计算时,需要考虑楼板受力情况、荷载、楼板跨度、材料的强度等因素。

通过结构计算,可以得出楼板承载能力和厚度的关系,进而确定无梁楼盖板的厚度。

3. 经验数据: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数据,可以得出一些无梁楼盖板的厚度取值范围。

这些数据会考虑到一些常见的荷载情况和常见的楼板跨度,可以作为初步参考。

4. 技术标准:相关的技术标准中可能会规定无梁楼盖板的最小厚度,以保证楼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标准多数会考虑到楼层的性质、荷载特点、施工工艺要求等方面。

5. 专业咨询:对于特殊的楼层结构和荷载情况,可以请教结构工程师或者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通过实地勘察和专业计算,得出适用于具体情况的无梁楼盖板厚度取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国家或行业对于无梁楼盖板厚度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确定无梁楼盖板厚度时,应当参考当地的规范和标准。

同时,楼板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楼板的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要求,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等,这些因素也会对无梁楼盖板厚度的确定有一定影响。

在实际的工程中,为了保证楼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议在确定无梁楼盖板厚度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结构计算和专业咨询,以确保楼盖板符合安全和运用要求。

最终的厚度取值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结构无梁楼盖

结构无梁楼盖

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 h≤800mm 时,取 h =1.0;当 h≥2000mm 时,取 h =0.9,
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um —计算截面的周长,取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 h0 / 2 处板垂直截面
的最不利周长;
h0 —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方向配筋的截面有效高度平均值; 1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 2 —计算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 s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的比值, s 不宜大于 4; 当 s 小于 2 时取 2;对圆形冲切面, s 取 2; s —柱位置影响系数:中柱时取 40;边柱时取 30;角柱时取 20。
无梁 楼盖
• 缺点:混凝土和钢材用量均较大。由于取 消了肋梁,钢筋混凝土平板直接支承在柱 上,故与相同柱网尺寸的梁板结构相比, 板的厚度较大。此外这种板柱结构体系抵 抗侧向力的能力较差,所以,当房屋的层 数较多或有抗震要求时宜设置剪力墙,形 成板柱—剪力墙结构。
2
混凝土结构设计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楼盖
10
等代框架与普通框架有所不同。在普通框架中,梁和柱可直接传递内力(弯矩、剪力和 轴力);而在等代框架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等代框架梁的宽度为与梁跨方向相垂直的板
跨中心线间的距离( lx 或 ly ),其值大大超过柱宽,故仅有一部分竖向荷载(大体相当于柱或
柱帽宽度的那部分荷载)产生的弯矩可以通过板直接传递给柱,其余都要通过扭矩进行传递。 这时可假设两侧与柱(或柱帽)等宽的板为扭臂,见图 2.64 所示,柱(或柱帽)宽以外的那部分 荷载使扭臂受扭,并将扭矩传递给柱,使柱受弯。因此,等代框架柱应该是包括柱(柱帽)和 两侧扭臂在内的等代柱,其刚度应为考虑柱的受弯刚度和扭臂的受扭刚度后的等代刚度。横 向抗扭构件应取至柱两侧区格板的中心线。柱截面的抗弯惯性矩应考虑沿柱轴线惯性矩的变 化。

无梁楼盖

无梁楼盖

按框 架内力分析得出的柱内力,可直接用于 柱的截面设计。对于梁的内力,还需分配给相应 的板带。即将梁的弯矩乘以表中的系数,得出柱 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弯矩设计值,用以进行板带 的截面设计。
方形板的的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弯矩分配比值
截 面 边支座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0.90 0.10 端 跨 内支座 0.75 0.25 内 跨中 0.55 0.45 跨 支座 0.75 0.25
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 按弹性理论计算: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 经验系数法 • 按经验系数法计算时,应先算出两个方向的 截面总弯矩设计值,然后将总弯矩分配给同 一方向的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 应用该法计算时,板面荷载取全部均布荷载, 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 对x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
M 0x 1 2 2 (g q)l( c) y lx 8 3
• 等代框架梁就是各层的无梁楼板,故等代框架梁 的高度取板厚; • 等代框架梁的宽度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取与 梁跨方向相垂直的板跨中心线间的距离lx或ly,在 水平荷载作用下,取板跨中心线间距离的一半。 • 等代框架梁的跨度分别取为(lx-2c/3)与(ly2c/3),其中C为柱帽顶宽(或直径); • 等代柱的截面即原柱截面,柱的计算高度,对于 楼层取层高减去柱帽的高度;对于底层,取基础 顶面至该层楼板底面的高度减去柱帽高度, • 当仅有竖向荷载作用时,可近似按分层法计算。 • 按等代框架计算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 当活荷载不超过75%的恒荷载时,可按满布荷载 法进行计算。
跨中 0.55 0.45
矩形板的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弯矩分配比值
0.50~0.60 0.60~0.75 0.75~1.33 1.33~1.67 1.67~2.0

浅谈无梁楼盖结构设计要点和构造要求

浅谈无梁楼盖结构设计要点和构造要求

浅谈无梁楼盖结构设计要点和构造要求1、无梁楼盖的基本构造无梁楼盖结构主要是由板和柱构成,由于柱顶处平板直接将荷载传递给柱,因此会在柱顶形成集中受力区域,产生柱头对板的冲切破坏,为了防止这种破坏的发生,往往在柱顶设置柱帽,以增大柱头与楼板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荷载的合理分布。

无梁楼盖结构中的板可分为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在柱上板带设置暗梁,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无梁楼盖的构造要求可参考为:混凝土等级不宜低于C30;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50mm;柱帽边长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厚度不宜小于1/4板的厚度;柱截面边长不应小于400mm,剪跨比不应小于2,高宽比不宜大于3;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加上柱宽度以外各1.5倍板厚。

2、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无梁楼盖既可按弹性理论计算,也可以按塑性理论计算。

通常在进行无梁楼盖设计时,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等代框架法、经验系数法、精确计算法。

2.1 等代框架法。

该法也是手工近似计算的方法之一,计算宽度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向两相邻区格的中心间距,计算中纵横两方向均应承担全部荷载。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的平板和密肋板可采用等代框架法。

计算其内力:①等代框架的计算宽度,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平板中心线的间距;②有柱帽的等代框架梁、柱的线刚度,可按现行规范GBJ130-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确定;③计算中纵向和横向的等代框架均应承担全部作用荷载;④计算中宜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按等代框架计算垂直荷载作用下板的弯矩,当平板与密肋板的任一区格的长短边比≤2 时,可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支座负弯矩分别为75%和24%,跨中正弯矩分别为55%和45%;有柱帽时,其支座负弯矩应取刚域边缘处的值,除边支座弯矩和边跨中弯矩外,分配到各板带上的弯矩均应乘以0.8的系数。

等代框架法与经验系数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等代框架法先分别算出等代框架的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再按上述系数分配到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无梁楼盖

无梁楼盖

无梁楼盖无梁楼盖是由瑞士设计师于1910年发明的,无梁楼盖不设梁,是一种双向受力的板柱结构。

由于没有梁,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在柱上,故与相同柱网尺寸的肋梁楼盖相比,其板厚要大些,但无梁楼盖的建筑构造高度比肋梁楼盖小,这使得建筑楼层的有效空间加大,同时,平滑的板底可以大大改善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故无梁楼盖常用于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如商场、书库、冷藏库、仓库等,水池顶盖和某些整板式基础也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无梁楼盖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和装配整体式两种。

无梁楼盖也采用升板施工技术,在现场逐层将在地面预制的屋盖和楼盖分阶段提升至设计标高后,通过柱帽与柱整体连接在一起,由于它将大量的空中作业改在地面上完成,故可大大提高进度。

其设计原理,除需考虑施工阶段验算外,与一般无梁楼盖相同。

此外,为了减轻自重,也可用多次重复使用的塑料模壳,形成双向密肋的无梁楼盖。

目前,我国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正在推广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柱帽无梁楼盖,板中的空腔宜是双向的,可由预制的薄壁盒作为填充物构成。

无梁楼盖因没有梁,抗侧刚度比较差,所以当层数较多或有抗震要求时,宜设置剪力墙,构成板柱—抗震墙结构。

根据以往经验,当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在5kN/m2以上,柱网为6m~6m时,无梁楼盖比肋梁楼盖经济。

无梁楼盖是在对于建筑物净空与层高限制较严格的建筑物经常使用的楼盖形式。

无梁楼盖的结构组成与传力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包括楼板、柱帽两大部分,其中多数无梁楼盖的楼板中还会有由钢筋加强板带形成的暗梁,保证受力的整体性。

无梁楼盖的传力路经比较简单,荷载一般按以下路径传递:楼板_ 柱帽_ 柱_ 基础_ 地基。

由于柱顶处平板直接将荷载传递给柱,因此会在柱顶形成集中受力区域,产生柱头对于楼板的冲切破坏。

为了防止这种破坏的发生,往往在柱顶设置柱帽,以增大柱头与楼板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荷载的合理分布。

当然,当荷载不太大时,也可不用柱帽。

常用的矩形柱帽有无帽顶板的、有折线顶板的和有矩形顶板的三种型式。

无梁楼盖施工方案

无梁楼盖施工方案

无梁楼盖施工方案1. 简介无梁楼盖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也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选项之一。

与传统的梁柱结构相比,无梁楼盖具有更大的空间灵活性、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高的建筑品质。

本文将介绍无梁楼盖的施工方案。

2. 施工材料2.1 混凝土混凝土是无梁楼盖中最常用的施工材料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楼盖荷载并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撑。

混凝土可以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选择不同的配合比,以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要求。

2.2 钢筋钢筋通常被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提高其抗弯和抗拉性能。

在无梁楼盖的施工过程中,钢筋主要用于加固楼盖的支撑点和连接节点。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规格的钢筋,如HRB400等。

2.3 膨胀螺栓膨胀螺栓是一种可靠的连接元件,常用于无梁楼盖的施工中。

它通过在连接处形成膨胀力,使两个构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可靠的连接。

在无梁楼盖的施工过程中,膨胀螺栓被广泛应用于楼盖的支撑点和连接节点。

3. 施工步骤3.1 地基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以确保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首先,清理地表杂物,清除浮土和软弱土层。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处理,如加厚填土、灌注桩等。

3.2 模板安装模板是无梁楼盖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混凝土浇筑。

根据楼盖的几何形状,制作适应的模板。

安装模板时要注意其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模板不会变形或移位。

3.3 钢筋布置在模板安装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上布置钢筋。

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主筋、箍筋等。

钢筋的连接点应采用膨胀螺栓或焊接等可靠的连接方式。

3.4 混凝土浇筑在钢筋布置完成后,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控制浇筑速度,保证一致性;避免空鼓和漏浆现象;避免引入杂质和水泥渣滓;采取震动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5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包括:保湿、覆盖防晒、控制温度等。

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施工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护方法和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八、冲切计算
34
35
36
37
38
• 《混规》9.1.11-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且应做成封闭式,间距 不应大于h0/3,且不应大于100mm。 • Asvcal表示在45度冲切锥体即h0范围内箍筋间距范围内单面、一个梁 箍筋间距内配置的箍筋面积。 • Asv取两者的较大值。
39
无梁楼盖
(盈建科重庆技术 王总)
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Beijing YJK Building Software Co., Ltd.)
一、概述
• 无梁楼盖是一种双向受力的板柱结构,是在对于建筑物净空与层高限 制较严格的建筑物经常使用的楼盖形式。 • 由于没有梁,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在柱上,故与相同柱网尺寸的肋 梁楼盖相比,其板厚要大些,但无梁楼盖的建筑构造高度比肋梁楼盖 小,这使得建筑楼层的有效空间加大,同时,平滑的板底可以大大改 善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故无梁楼盖常用于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中,如商场、书库、冷藏库、仓库等,水池顶盖和某些整板式基础也 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 无梁板的延性较差,板在柱帽或柱顶处的破坏属于脆性冲切破坏。
31
2、弹性楼板3
• 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有限值。程序采用中厚板 弯曲单元计算楼板平面外刚度。
32
3、弹性楼板6
• • 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和平面外刚度均为有限值。程序采用壳单元计算楼板的面内刚度 和面外刚度。 从力学模型的角度看,弹性楼板6相对最符合楼板的真实受力情况,可以应用于任何工 程。但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看,在采用弹性楼板6假定时,部分竖向楼面荷载将通过楼板 的面外刚度直接传递给竖向构件,导致梁的弯矩减少,相应的配筋也会减少。这与采 用刚性楼板假定不同,因为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所有的竖向楼面荷载都通过梁传递 给竖向构件。这点差异会造成采用弹性板6假定和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梁配筋安全储备 不同,而过去所有关于梁的工程经验都是与刚性楼板假定前提下的配筋安全储备相对 应的。 在程序中,弹性板6假定主要是针对板柱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提出的。对于复杂的 板柱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传统的等代框架法难以应用。对于这类结构,采用弹性 楼板6假定是比较合适的,既可以真实的模拟楼板的刚度和变形,又不存在梁配筋安全 储备减少的问题。
40
41
九、整体计算的楼板结果
42
43
十、有限元计算参数
44
十一、多跨负筋长度计算
45
• 多跨负筋长度:选取“1/4跨长”或“1/3跨长”时,负筋长度仅与跨度有 关,当选取“程序内定”时,与恒载和活载的比值有关,当q≤3g时,负 筋长度取跨度的1/4;当q>3g时,负筋长度取跨度的1/3 。其中,q— 可变荷载设计值,g—永久荷载设计值。对于中间支座负筋,两侧长 度是否统一取较大值,也可由用户指定。
• 在建模退出时,设置了选项“柱帽处自动生成梁加腋”,如果用户不 希望设置这种梁的加腋,可对该参数不勾选。 • 对虚梁不会作加腋设置。
13
14
5. 加腋楼板
• 在建模的楼板布置菜单下设置了板加腋菜单。 • 软件对加腋板按照变厚度的板有限元法计算,也就是说,在加腋处的 计算单元按照该处实际的板厚度取值计算。
7
• 也有用户按照等代框架输入暗梁,等代框架梁的宽度取垂直于等代框 架方向两侧柱距各1/4,梁高取板厚度。但这样的输入方式使两方向 梁之间、梁和板之间重叠部分过多,计算误差较大。
8
3. 布置柱帽
• 无梁楼盖中设置柱帽时,可在建模的楼板布置菜单下布置柱帽
9
10
• 《高规》8.1.9条:“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无梁板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柱托)板或有柱帽(柱 托)板形式。柱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 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不宜小于板厚度的1/4。7度时宜采用有柱 托板,8度时应采用有柱托板,此时托板每方向长度尚不宜小于同方 向柱截面宽度和4倍板厚之和。托板总厚度尚不应小于柱纵向钢筋直 径的16倍。”
25
26
27
六、梁板变形协调
28
• 勾选此参数后,对于用户设置的弹性板,将在计算中和与其相连的梁 的中间节点变形协调。 • 不勾选此参数,对于用户设置的弹性板,将在计算中仅和与其相连的 梁的端节点变形协调。 • 对于弹性膜,一般可设置为不勾选此项。但是对于弹性板3或者弹性 板6,则应勾选此项。因为设置弹性板3或弹性板6的目的是使梁与板 共同工作,发挥板的面外刚度的作用,减少梁的受力和配筋,此时必 须使弹性板中间节点和梁的中间节点变形协调才能实现这种作用。
• 暗梁就是指有一定的宽度、但高度与板厚相同的梁。在无梁楼盖设计 中,暗梁首先可以起到虚梁同样的作用,即生成房间楼板和确定柱上 板带的布置位置。暗梁按照普通梁方式输入即可。 • 《高规》8.2.4:“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板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抗震设计时,应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 各1.5倍板厚之和,暗梁支座上部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柱上板带钢筋 面积的50%,并应全跨拉通,暗梁下部钢筋应不小于上部钢筋的1/2… ” • 因此,暗梁的尺寸可按高规的要求输入。
11
12
4. 柱帽处的暗梁自动加腋
• 对于用户输入的暗梁,建模退出时,软件自动将和柱帽相连的暗梁设 置成加腋梁,为的是考虑柱帽的因素按照加腋梁计算和配筋。加腋的 长度尺寸取柱帽或柱帽加托板的长方向和梁交界处,加腋的高度取柱 帽+托板+板厚-梁高。 • 可在建模中看到自动形成的加腋梁,如果柱帽被删除,加腋梁在退出 建模时,会自动删除梁加腋。
2
《混规》9.1.2,从安全和舒适度的角度,无梁支撑的有柱帽板的跨厚比≤35,无 柱帽时板的跨厚比≤30。
3
• 无梁楼盖可能只占几个楼层,或者某一层的局部为无梁楼盖,其余部 分仍为普通楼盖。 • 无梁楼盖设计在YJK现有的建模、上部计算、楼板施工图三个模块中 就可完成,而且无梁楼盖和其它结构整体建模和分析,不需要单独的 模块。
15
16
17
三、生成等值线数据
以便于在设计结果的等值线菜单下查看板的有限元结果。
18
四、网格尺寸
19
• 如果无梁楼盖板周边有墙体,板与墙体的网格尺寸应保持一致。
20
五、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
弹性楼板荷载 计算方式包含 两个选项,平 面导荷方式和 有限元计算方 式。
21
1、平面导荷方式
• 在上部结构的考虑弹性板的计算中,作用在各房间楼板上恒活面荷载 被导算到了房间周边的梁或者墙上,弹性板上已经没有作用竖向荷载 ,起作用的仅是弹性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这样的工作方式不符 合楼板实际的工作状况,因此也得不出弹性楼板本身的配筋计算结果 。
29
七、定义弹性板
30
1、弹性膜
• 假定楼板平面内具有膜元的刚度,但忽略了楼板平面外刚度,即假定 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程序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 度。 • 对于大多数弹性楼板结构如楼板平面较长或有较大凹入以及平面弱连 接结构等的情况,应采用弹性膜假定模型计算,因为这种模型忽略了 板的面外刚度,不会使梁的内力配筋计算偏小,不会影响梁的设计安 全储备,又能够考虑楼板的面内实际刚度。
6
• 在上部结构计算时,对无梁楼盖板应选择按照弹性板3或者弹性板6计 算,这种计算模式将使楼板和梁变形协调,共同承担荷载,我们输入 的暗梁尺寸适当,其暗梁的配筋结果就基本可用。 • 暗梁本身有一定的刚度,在楼板施工图模块的有限元计算时,考虑到 它的刚度和楼板的刚度是重合的,因此软件自动忽略了暗梁的刚度, 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但是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如果对无梁楼盖按照 弹性板3或者弹性板6计算,软件没有扣除暗梁的刚度,这可能对计算 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
48
• 用户勾选本参数时应谨慎操作,必须确保上部结构计算的及时准确, 必须明了当前的楼板施工图菜单的所有配筋计算将不起作用。 • 勾选本参数后,这里读取的仅是上部结构计算中弹性楼板的计算结果 ,如果用户输入了暗梁,这里没有读取暗梁的配筋计算结果。暗梁的 配筋应理解为是柱上板带配筋的一部分,对于暗梁的配筋表达,用户 需根据自己的经验酌情处理。
60
十五、板带划分
61
生成板带的原则
• 沿着梁高不大于楼板厚度的梁; • 梁高虽然大于板厚,但是梁两端布置了柱帽的梁; • 墙上没有梁,但墙两端有柱,且柱上布置有柱帽。
62
63
64
65
66
67
十六、柱帽剖面
68
69
谢 谢!
70
22
2、有限元方式
• 在上部结构计算时,恒活面荷载直接作用在弹性楼板上,不被导算到 周边的梁墙上,板上的荷载是通过板的有限元计算才能导算到周边杆 件。
23
3、两者的差别
• A、经有限元计算板上荷载不仅传到周边梁墙,也同时传给柱,换句 话说柱的受力增加,梁承受的荷载将减少。特别是平面导荷方式传给 周边梁墙的荷载只有竖向荷载,没有弯矩,而有限元计算方式传给梁 墙的不仅有竖向荷载,还有墙的面外弯矩和梁的扭矩,对于边梁或边 墙这种弯矩和扭矩常是不应忽略的;
4
二、建模
• 1. 布置虚梁指示板带位置 • 无梁楼盖没有梁,柱之间需布置虚梁或者暗梁。这里梁的第一个作用 是生成楼板,第二个作用是指定柱上板带的布置位置,软件自动生成 的柱上板带就是沿着虚梁或者暗梁布置的。 • 软件对虚梁本身不会做设计和配筋,虚梁本身的刚度很小,对整体计 算没什么影响。
5
2. 布置暗梁
49
2、板带内力采用积分方式
50
51
52
53
54
十三、贯通筋比例
555657 Nhomakorabea 58十四、板带选筋方案
59
• 当设置成贯通钢筋各跨不同时,板带实配钢筋的选取,有三个选项: 程序内定、隔一间一、间距同贯通筋。 • 程序内定:选筋原则是从级配库中选取面积与计算面积最为接近的钢 筋,此时各跨的直径和间距都可能不同,但每跨限于一种直径。 • 隔一间一:在“程序内定”方式的基础上,每跨允许选择两种直径,并 隔一间一布置。因此,这种选筋方式可能比“程序内定”方式钢筋用量 更少。 • 间距同贯通筋:贯通钢筋在各跨间距相同,直径可能不同。在每跨中 ,也可能选取2种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