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市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毕业生四月调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8.4.19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
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②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
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③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
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④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
湖北地区武汉市2019年度届高级中学毕业生四月调研检验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材料标准答案)

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
在很长时间里,一提到天人关系,人们就会想起“天人合一”,认为它是最恰当的表述。
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天人合一”出自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按其思想体系,这种提法其实是“天人感应”论的一种表述,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这明显带有天命决定论的色彩。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认识,大概始于夏、商时期。
从西周时起,“天”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天命、天神,一种是自然界的天体。
以《周易》的经文为例,其中有些对“天”的理解是指自然的天体、天象,但多数是关于天命、天神的记栽。
至于西周时的重要政治文献《尚书》,其中“天命”一词比比背是。
这种状况到春秋时期才发生变化,出现了重人事而轻天道的现点。
思想上的这种变化,首先见于兵家著作。
齐国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首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
他说的“天时”,指阴阳、寒署、四时等自然现象;“地利”指路途远近、面积大小、形势除易、环境利弊等方面;“人和”指得民心、得民力、上下同心同德。
《孙子兵法〉认为,军事家运用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最为重要。
我国古代重人事轻天道的理论来源于战争实践,同时又能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总结,因此不是思想家们空想的产物。
孟子之后的大儒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学则认为,在天人合一之前先要有天人相分的观点,这和天命决定论大异其趣,将古代的天人之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本。
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寻求“和”而否定“同”。
“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建立在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上;而“同”是排除矛盾的一致,是没有生命力的单一。
荀子探讨天人之学的名篇《天论》,把这个道理阐发得深刻而清晰。
湖北武汉2019高三四月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

湖北武汉2019高三四月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总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题3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和面迷惑霍乱豁然开朗B、劲敌靓妆痉挛曲径通幽C、地壳讥诮撬动翘首以待D、殄灭觍颜腼腆恬不知耻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发祥地别出新裁大海里捞针B、渎职敲竹杠步履为艰快刀斩乱麻C、幅员开倒车察言观色礼轻情意重D、忖度破天荒声名雀起人不可貌相3、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杜绝官员贪污腐败的最好策略,在于完善权力的制衡机制,并赋予民众能够有效监督官员的权力,而不仅仅是纠缠于官员任职的地域问题。
B、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稳妥推进户籍治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开放地级市户籍,并对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作出了明确保证。
C、“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我省开展的有声有色,可谓甚嚣尘上,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动身,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究新的艺术语言。
4、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B、在2017年8月29日晚110米栏的决赛中,罗伯斯严峻干扰刘翔冲刺,经中国代表团申诉被判犯规,取消了他的金牌。
C、当80多岁的李大爷仰面摔倒时,亟待人们予以救助。
围观者竟无人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老人才被送到医院救治。
D、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莎士比亚是十六世纪英国杰出的戏剧家,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闻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喜剧《威尼斯商人》、小说《悲惨世界》和《雪国》。
2019年四调语文试卷及答案

A.通过注入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绿道为城市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交互界面。
人们漫步绿道,便是在阅读这座城市,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对话。
B.风度源于一种最古老也是最伟大的力量:道德。
风度之优不在于言辞之间的滔滔不绝,不在于举手投足中的风流倜傥,风度的本质是一种震慑人心的道德力量。
C.应急管理,归根到底是专业性和社会性兼具的工作,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基层基础工作;也不能因为现实条件约束,而忽视了专业化建设。
D.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借助文物古迹把抽象的历史具体化。
面对精美的器物、价值连城的宝藏,我们都有保护它们的热情;不过,如何妥善保护文物,更需要超越感情因素的能力和素养。
二、(共9分,每小题3分)从经典到经验①我至今仍然记得1998年左右的一次阅读噩梦。
当时我在读希腊学者波朗查斯的《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译本。
我大多时候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偶尔似懂非懂又觉得作者基本上是在胡说八道。
有时候枯坐俩小时只能翻四页,速度相当于从沼泽里往外拽一辆马车。
等读到第三个小时的时候,就杀人的心都有了。
②在年少缺乏自信的时候,一旦不能读懂一本书或者读懂了但完全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多半会很心虚,觉得责任肯定都在自己身上:这么经典的书,我都不知道它好在哪,肯定是我笨极了。
既然如此,不但要接着读,还要在餐桌上不经意地讲。
③世上本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
④而我现在主张的,是一种从经验、从问题出发的读书态度,而不是从“死去的古代白人贵族男子视角”出发的读书态度。
比如,如果现在困扰我的问题是“民主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那我就老老实实去读Prezworski、Inglehart、Huntington等做相关经验研究的人,柏拉图、黑格尔等“大师”估计也帮不上多大忙。
⑤一切经典本质上都是基于那个作者对他所处的时代的问题的回答与思考,那么要真正读懂它,你就必须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或者你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你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相似性,而且你能理解其相似性以及不同性在哪,由此批判地理解他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强烈推荐】2019年武汉市四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武汉市四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第Ⅰ卷(选择题 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尴尬(gān)繁琐恹恹欲睡(yān)众目睽睽B.狡黠(jié)销魂拈轻怕重(zhān)万惯家私C.慰藉(jiè)商酌重峦叠嶂(zhàng)高官厚禄D.魁梧(wú)愧怍栩栩如生(xǔ)不可名状【答案】B【难度】易【解析】第1题考察字音字形。
B项中的错误非常明显:狡黠(xiá)拈轻怕重(niān)、万贯家私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然而;正是那些所谓的无用之书;人文经典著作;能给人以内心强大的定力;为理想信仰等提供_______的精神食粮;抵御和防范各种现实世界糖衣炮弹的_______。
读无用之书之所以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书籍______了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对人生的见解;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事物的看法;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A.必需侵袭滋养B.必须侵蚀滋养C.必须侵袭滋润D.必需侵蚀滋润【答案】A【难度】中【解析】第2题考察词语辨析。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和用法辨析。
“必须”: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
作定语或作谓语。
此处修饰名词成分“精神食粮”选择“必需”做定语。
侵袭:暗中侵入、破坏。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此处“炮弹”应是侵袭。
滋养:①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②养分;养料。
如丰富的滋养。
滋润:①湿润,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此处作为谓语动词对象是人;故而用“滋养”。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期;打造“长江中轴文明景观带”、建设“长江新城”成为武汉市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B. 武汉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风景优美、安全舒适的东湖绿道的开通;成了武汉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C.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健全医保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
在很长时间里,一提到天人关系,人们就会想起“天人合一”,认为它是最恰当的表述。
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天人合一”出自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按其思想体系,这种提法其实是“天人感应”论的一种表述,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这明显带有天命决定论的色彩。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认识,大概始于夏、商时期。
从西周时起,“天”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天命、天神,一种是自然界的天体。
以《周易》的经文为例,其中有些对“天”的理解是指自然的天体、天象,但多数是关于天命、天神的记栽。
至于西周时的重要政治文献《尚书》,其中“天命”一词比比背是。
这种状况到春秋时期才发生变化,出现了重人事而轻天道的现点。
思想上的这种变化,首先见于兵家著作。
齐国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首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
他说的“天时”,指阴阳、寒署、四时等自然现象;“地利”指路途远近、面积大小、形势除易、环境利弊等方面;“人和”指得民心、得民力、上下同心同德。
《孙子兵法〉认为,军事家运用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最为重要。
我国古代重人事轻天道的理论来源于战争实践,同时又能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总结,因此不是思想家们空想的产物。
孟子之后的大儒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学则认为,在天人合一之前先要有天人相分的观点,这和天命决定论大异其趣,将古代的天人之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本。
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寻求“和”而否定“同”。
“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建立在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上;而“同”是排除矛盾的一致,是没有生命力的单一。
荀子探讨天人之学的名篇《天论》,把这个道理阐发得深刻而清晰。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四月毕业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精品

武汉四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说明:黑色字体是答案,红色文字为冯老师补充说明。
1.C(“使荀子攀上了当时学术的巅峰”有误,于文无据。
)2.B(分析有误。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法,强调了天人之学中人的地位与作用。
3.C(A.推理不准确。
“天主宰人”“人定胜天”是两条极端的路径,不是中华文化所提倡的发展路径。
B.对“天”的概念的再认识是从西周开始的,兵家代表人物孙武提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改变了前代有关“天命”的观点。
D.“传统的立场”所指不明确,不是所有的“传统立场”都要坚守,4.B(从图表中看,各国专利申请数与最终获得授权数的比例差别很大。
)5.C(A.“动员广大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有误,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改革力度,有利于激发广大发明人专利申请的积极性。
B.“中美欧韩日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的82%”是2014年的事,而中美欧韩四局的系统先后于2014-2015年上线运行,日本特许厅的系统计划于2016年上线,可见选项条件与结果关系不成立。
D.“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国家获取专利的概率”有误,从材料四“中国正在主动申请专利,以减少其他国家的机会”看,这是日本媒体的观点,不是中国企业的目的。
)6.①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减免专利费用、减少提交材料等方面下功夫。
②出台实施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支撑重点行业发展。
③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规范管理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
④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全球案卷系统,帮助申请人在审查过程中进行一站式快速查询。
⑤政府推动相关研发,企业主动申请专利。
(答对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
)7.B(“形象丰满”有误,小说对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形象也不丰满,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了暴雨滂沱、情势危急的氛围,为后文市长牺牲埋下伏笔。
③烘托了人物无私忘我的高大形象。
(每一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补充:1)学生从背景与线索的角度作答也可以给分。
2)只给结论没有解说的只给1分。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语文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认真阅读试题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非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县(市)、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密封线内。
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并贴好条形码(或在准考证号填涂区域填涂准考证号)。
用2B铅笔将自己的试卷类型(A或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和.面迷惑.霍.乱豁.然开朗B.劲.敌靓.妆痉.挛曲径.通幽C.地壳.讥诮.撬.动翘.首以待D.殄.灭觍.颜腼腆.恬.不知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发祥地别出新裁大海里捞针B.渎职敲竹杠步履为艰快刀斩乱麻C.幅员开倒车察言观色礼轻情意重D.忖度破天荒声名雀起人不可貌相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杜绝官员贪污腐败的最好策略,在于完善权力的制衡机制,并赋予民众能够有效监督官员的权力,而不仅仅是....纠缠于官员任职的地域问题。
B.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开放地级市户籍,并对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作出了明确保证..。
C.“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我省开展的有声有色,可谓甚嚣尘上....,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9.4.23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板滞(zhì)立身处世.狡黠..(xiá)豁然贯.通B.瞥.见(piē)迟疑不绝.幽咽.(yè)言简意赅.C.饶.舌(ráo)异.想天开栈.桥(zhàn)鸦.雀无声D.揣.摩(chuǎi)左睇.右盼罅.隙(xià)误入歧.途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了物产丰富的广袤良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A.开垦开拓开发 B.开拓开发开垦C.开拓开垦开发 D.开发开拓开垦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建设者之家”为外来建筑工人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B.自媒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实施,是健康生长、阳光发展、为网络经济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的前提。
C.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公共停车资源,规范了停车秩序,改善了城市环境。
D.共享经济是否有专业成熟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明确的责任归属,是其能否走出寒冬的关键因素。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通过注入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绿道为城市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交互界面。
人们漫步绿道,便是在阅读这座城市,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对话。
B.风度源于一种最古老也最伟大的力量:道德。
风度之优不在于言辞之间的滔滔不绝,不在于举手投足的风流倜傥,风度的本质是一种震慑人心的道德力量。
C.应急管理,归根到底是专业性和社会性兼具的工作,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基层基础工作;也不能因为现实条件约束,而忽视了专业化建设。
D.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借助文物古迹把抽象的历史具体化。
面对精美的器物、价值连城的宝藏,我们都有保护它们的热情;不过,如何妥善保护文物,更需要超越感情因素的能力和素养。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从经典到经验①我至今仍然记得1998年左右的一次阅读噩梦。
当时我在读希腊学者波朗查斯的《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译本。
我大多时候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偶尔似懂非懂又觉得作者基本上是在胡说八道。
有时候枯坐两小时只能翻四页,速度相当于从沼泽里往外拽一辆马车。
等读到第三个小时的时候,就杀人的心都有了。
②在年少缺乏自信的时候,一旦不能读懂一本书或者读懂了但完全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多半会很心虚,觉得责任肯定都在自己身上:这么经典的书,我都不知道它好在哪,肯定是我笨极了。
既然如此,不但要接着读,还要在餐桌上不经意地讲。
③世上本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
④而我现在主张的,是一种从经验、从问题出发的读书态度,而不是从“死去的古代白人贵族男子视角”出发的读书态度。
比如,如果现在困扰我的问题是“民主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那我就老老实实去读 Prezworski、Inglehart、Huntington等做相关经验研究的人,柏拉图、黑格尔等“大师”估计也帮不上多大忙。
⑤一切经典本质上都是基于那个作者对他所处的时代问题的回答与思考,那么要真正读懂它,你就必须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或者你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你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相似性,而且你能理解其相似性以及不同性在哪,由此批判地理解他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但说实话,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我往往不知道很多“大师”的具体问题意识是什么,其思想的土壤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那个土壤和我今天所处的世界有何异同,那么我为什么要去读呢?仅仅因为它们被放在了书店的名著架上?当然我如果一定要绞尽脑汁去体会这些经典的深意,肯定也能若有所悟,但你要绞尽脑汁去思考任何东西,它都会有深意。
电影《黑客帝国》里,先知使劲盯着一把勺子,都能看出宇宙的秘密。
⑥而大多哲学和社科经典都写作于“实证”几乎不可能的时代。
比如,在二战之前,基本上不存在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完整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数据、科学上严谨的统计技术等等,所以大多数经典的写作方式只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推断到推断,从灵感到灵感。
这种写作方式往往能创造出很多很漂亮很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但是很难校验这些理论的有效性,又因为不能校验它的有效性,即,没有“证伪”它的可能性,知识很难有效积累。
既然我们现在有条件读很多更严谨、更扎实、更细化的经验研究作品,为什么要拘泥于那些从概念到概念的东西呢?⑦所以我的读书历程,基本上是一个不断从“经典”堕落为“经验”、从“意识形态”下降为“实证主义”的历程。
不是说我对经典失去了好奇心,而是我希望引导我去读经典的是问题的箭头,不是餐桌上的虚荣心。
⑧自从我的阅读品味大幅度“堕落”之后,我发现阅读对我来说变成了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
我现在读书并不指望醍醐灌顶,更不觉得书架上会有什么“神明”,仅仅希望每一本书能推进一小点知识或者带来一个小启发。
○9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不同,在思考自己要读什么书之前,最好问问自己,我关心的到底是什么问题,因为只有真诚的问题意识才能将你引向真诚的阅读——阅读如此美好,任何功利心、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它的玷污。
(刘瑜/文,有删改)5.下列对“我”读《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的经历和感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读这本书不仅没有给“我”带来快乐,甚至让“我”内心痛苦,如同经历了一场噩梦。
B.因为不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当年“我”读这本书的过程缓慢而艰难。
C.因为缺乏自信,“我”把读不懂这本书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笨,并感到心虚,自责。
D.虽然没有读懂这本书,但出于勤奋好学,“我”还是接着读并且在餐桌上讲。
6.作者想弄清“民主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却不读柏拉图等大师的经典,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对柏拉图等大师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不了解。
B.“我”不能理解柏拉图等大师的思考对当下的意义。
C.“我”必须绞尽脑汁地深入思考,才能找到柏拉图等大师经典背后的深意。
D.柏拉图等大师的经典中漂亮而有启发性的理论很难得到有效校验。
7.从全文来看,下列对本文主要观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本没有经典,装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
B.应该从经验出发,用问题来引导阅读,而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品。
C.要让阅读变成快乐的享受,不一定非要读经典。
D.要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获得感悟,而不是获得虚荣心的满足。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秦攻宜阳①,周君谓赵累②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③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臣故曰拔。
”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
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
秦惧,遽效煮枣○5,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注释】①宜阳:韩国的军事要塞。
②赵累:周大臣。
③公仲:韩国国相。
④景翠:楚国大将。
○5煮枣:古邑名。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有删改)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阳必拔.拔:攻下B.且.奈何且: 将要C.韩氏果亦效.重宝效:效仿D.而德.东周德:感激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A.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B.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C.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D.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周君认为宜阳城内筑城木材数量多,粮草充足,足够抵御进攻,所以秦必无功。
B.赵累认为,秦王不听群臣父兄建议执意攻打宜阳,为避免失败,他必将背水一战。
C.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景翠最终选择发兵攻秦。
D.宜阳的战事正如赵累预料的那样进行,最终,东周君和景翠各得其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6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一条鱼和它的池塘①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条鱼苗被投一个池塘里,这个鱼甭管什么品种,适合不适合,投入的那个水域是注定的,没有办法改变。
如果投入到正好适合它的水域,它会感到自在得意;如果它不适应这个水域,它会感到生存困难。
所以池塘对于鱼来说,很关键。
②我们老以成败论英雄,这不是一个好的池塘。
有些原本优秀的人,在这样的池塘里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他这个鱼种就不适合这个池塘。
比如我父亲周文杰,他具备所有成功人的客观条件。
他有文化,是老八路,还干过一些非常勇敢的事。
日本鬼子轰炸的时候,文件就藏在房子里,别人都跑了,就他跑过去抢救文件。
不过,他是直来直去的个性,对待大人小孩他都是一种方式,没有把人分那么多等级,没有那么复杂。
单位开会的时候,他听不出别人的意思,光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说,自然不被待见。
当然,父亲也在努力改造自己,但是实际上他的根儿不对。
这样的池塘是无法让他成功的。
③什么叫成功?成功有很多种意义,不是挣了钱就是成功。
他挣钱的方式里面有损害他人、行贿受贿或是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对社会公益有害,这种成功即使上了福克斯榜,也不光彩。
④在当今社会里,过分吹捧一些成功者,而不去检查成功的原因和他来路上的脚印,这是个很大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