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拆分与重组改革历程概述(共 45张PPT)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重组(课件)-PPT文档资料

企业并购重组(课件)-PPT文档资料

‹#›
ORINF BEIJING
CONSULTING CO., LTD.
美国第二次兼并浪潮
时间 20世纪20年代
规模
第二次兼并浪潮的规模大于第一次。从1919至1930年,美国有数 千家公司被兼并,涉及130亿美元资产,占其制造业总资产的 17.5%
特点
➢本次兼并高潮的一个特征就是并购形势呈多样化,以纵向并购居 多。 ➢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渗透是本次兼并的另一特征。例如美国 的洛克菲勒公司掌握了花旗银行的控制权。 ➢由于1914年“克莱顿法”的颁布,大企业为了避免被认为是 “托拉斯”而减少了并购行为。而在股票市场带动下,中小企业的 并购行为非常活跃。
在这方面,似乎大多数中国的企业还认识不足。作为一名有抱负的企业家, 积极对产业演进、国际化等问题进行思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
ORINF BEIJING
CONSULTING CO., LTD.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前途美好,道路坎坷
高速成长模式,赢 得了规模却丧失了
效率
高速 成长
低成本战略形成的高 成长模式使中国企业 的规模迅速扩张
规模
发生2864起并购,其中1898—1903年高峰期就有2653家企业被兼并, 涉及资产总额63亿美元。
特点
➢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并购成为这次并购浪潮的主要形式。 这次并购浪潮使美国特大型企业超过300家,国民经济集中程度和 行业聚合程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这次并购,出现了美国钢铁公司、 美国石膏肥料公司、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糖果公司、美 国橡胶公司等特大型公司。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兼并收购提供了新场所。第一次兼并高潮中大 部份并购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美国的并购活动有60%是在纽约 股票交易所进行的。

麦肯锡:某公司组织及管理重组-精选-新版.ppt

麦肯锡:某公司组织及管理重组-精选-新版.ppt
询项目领导人访谈以了解集
团重组和公司总部管理的最
佳作法
• 收集主要下属机构的现有
财务信息
• 与新XYZ集团AAA子公司
高层管理层召开研讨会以决
定公司总部模式以及改善业
务组合的战略和目标
• 公司总部模式和目标 • 初步业务组合方案 • 中期报告
• 向麦肯锡在全球的
董事会结构,公司管理,
组织结构和战略及经营
事业群1
事业群2
• xx的还债任务完成率 • xx的自由现金流 • xx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事业群3
第四层KPI
业务1a
• 建立了权责分明的董事会和组 织架构
• 设计了严谨的战略发展、业绩 评估和人力资源考核流程
精品
项目小组兵分两路展开工作
阶段1:制定一个合 理的,统一的公司 目标
2~3周
阶段2A:一个以业 务为驱动力的公司 总部
8~9周
阶段3A:实施计划 2~3周
阶段2B:确定业务 阶段3B:制定业务
优先次序
计划典范模式
精品
小组提交了集团远景、管理架构和流程等成果
进一步研究
远景规划
• 制定了以股东及员工价值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地域业务组合方向明确的集
团使命和经营指导原则
• 分析分析了XYZ现有和新的业务的行业吸引力和其本身的无形资产的基础上,
制定了集团未来3-5年的业务战略组合
董事会和集团组织架构 • 设立了职责分别的董事会和集团及二级公司的组织架构 • 制定了严谨的董事会管理流程和有效的委员会分工 • 制定了清晰的关键职位的职责说明和考核标准
程手册
• 中期报告
• 对整体变革方案进
行优先次序排列并明确 定所需资源

【精品】企业并购重组课件

【精品】企业并购重组课件

40%
专业角色( Role)
并购企业
目标企业
评估事务所 券商 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
并购的可行性研究
知己
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 并购的目的和必要性 公司战略和财务能力是否匹配于并购事宜
知彼
彻底的了解并购对象,专业的并购律师很重要 聘请专业的并购律师对并购对象做详细的调查并出具
法律意见书
出让方成为并购企业股东(股 票常设置限售),仍间接持有 目标企业/减轻并购方现金负 担/绑定出让方;
间接支付,对价不明确(或有 负债、债务重组的成效)
常用于优势企业兼并劣质企业
备注(1)以上三种方式可混合使用; (2)资不抵债情况下甚至可以“倒贴”(如国企改制时补助人员安置费)
3. 按并购方态度分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公司并购与重组概述(PPT 44张)

公司并购与重组概述(PPT 44张)

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的区别
一是交易场地不同。 二是股份限制不同。 三是收购态度不同。

3.根据收购人的收购动机来划分
善意收购

善意收购是指目标企业的经营者同意此项收 购,双方可以共同磋商购买条件、购买价格 、支付方式和收购后企业的地位及被收购企 业人员的安排等,并就上述内容签订收购要 约。
企业整体价值比较分析法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利润模型:相对价值模型;期权估价 模型;会计收益模型等等。一般认为,只要并购后企业预计整 体价值将发生增值,则分析人员便可以做出并购目标企业的决 断。
随并购工作的完成、企业规模的扩大,并购企业既要客观地对目标企 业原有制度进行评价,还必须尽快建立起驾驭新的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对员工做思想工作,做好沟通工作;采取优 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立人事数据库,重新评估员工,建立健全的人 才梯队;推出适当的激励机制等。 为了使目标企业能按本领域要求正常发展,可以使被并购方保持文化 上的自主,并购方不便直接强加干预,但要保持“宏观”上的调控。
现金购买股票式并购

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

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指并购企业向目标企业发行股 票,以换取目标企业的大部分资产而进行的并购。
股票互换式并购

股票互换式并购指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的股东 发行股票,以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而进行的并购。

6.按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的法律状态来分
新设型并购

9.3.1 企业并购的动因的财务分析
1.经营协同的财务分析 2.财务协同

合理避税
预期效应
9.3.2 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问题分析

1.现金方式并购

公司重组培训教材(PPT 50页)

公司重组培训教材(PPT 50页)
16
公司名稱
怡和汔車 五豐行 森拿美集團 恒基發展 運通泰 南順食品 夌電物業 格蘭酒店 保華德祥 新亞置業 鵬利保險 太平協和 嘉里建設 上實藥業 太平地氈 豐德麗 聯邦地產 晉利地產
提出私有化
業務
時間
27/6/2000

28/12/2000
食品
28/11/2001

6/11/2002
地產
24/12/2002
4
多元化企业市值:Discount or Premium?
• diversified firms trade at a significant premium.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or Premium? New evidence from BITS Establishment-Level Data”resource-based theory of diversification as well in that firms are more likely to diversify when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for exploiting potential synergies and when they have enough financial resources to do so.
酒樓/的士8/4/2002ຫໍສະໝຸດ 食品10/2/2002
地產
30/8/2002
酒店
12/2002
建築
21/2/2003
地產
3/5/2003
保險
19/5/2003
地產
23/4/2003
地產
22/5/2003
藥業
21/5/2003

《公司并购与重组》课件

《公司并购与重组》课件
司需要与债权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以确保重组计划的顺利实施。
05
并购与重组的风险及防范
估值风险
总结词
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估值是 关键环节,可能存在误差。
详细描述
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变化 等因素,并购方可能对目标企业 的价值评估过高或过低,导致并 购成本增加或错失并购机会。
交易风险
总结词
并购过程中涉及的交易环节众多,可能面临各种不确定性。
详细描述
该企业在重组前对自身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 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通过剥 离不良资产、整合优质资源、优化组织架构 等手段,实现了业务的转型升级。同时,加 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提高了经营效率和 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案例三:某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
总结词
该案例揭示了某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债务重组 解决债务危机,恢复财务稳定和提升股价表 现。
法律与监管风险
总结词
并购活动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违规 操作可能面临处罚。
详细描述
法律与监管风险包括反垄断审查、信 息披露合规性审查等,并购方需确保 交易符合相关法律法析
案例一:某知名公司的跨国并购
总结词
该案例展示了某知名公司如何通过跨国 并购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提高市场占 有率和竞争力。
业务重组
总结词
业务重组是指公司对现有业务进行整合、优化或重新定位,以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过程。
详细描述
业务重组涉及对公司现有业务的重新审视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这可能包括合并 、拆分、外包或调整业务范围等措施。通过业务重组,公司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降低 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并购与重组》ppt课件

《公司并购与重组》PPT课件

《公司并购与重组》PPT课件
美国金融业的合并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稳定的 收益;
美国金融业跨州经营、分业经营的限制逐步淡化直至取 消,为并购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美元不断升值,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资本市场的良 好表现。
精选课件ppt
37
第五次并购浪潮(1992-2000年 )
2、特征
跨国并购的案例数量和金额均很高,多数跨国 并购发生在美欧之间
精选课件ppt
35
第五次并购浪潮(1992-2000年 )
精选课件ppt
36
第五次并购浪潮(1992-2000年 )
2、特征
1997-2001年间按照并购的美元价值排序的前五个行业 分别为传播、金融、广播、计算机软件及设备、石油
金融行业发生了大量的并购案
金融电子化的推广使用为金融业大规模并购创造了条件 ,银行间的合并可以降低运用金融电子设备的成本,增 强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成员国减让关税的安排、长期只有一美元一桶 的低石油价格;
精选课件ppt
27
第三次并购浪潮(1965-1969)
1、背景,60年代
管理学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最杰出、最优 秀”的管理人才无所不能,各种跨行业的业务 管理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美国反托拉斯、反垄断最严厉的时期,使横向 与纵向并购的数量受到了限制;
反托拉斯法执行不力,且一些州的公司法逐步 放宽,使得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他公司股 票等方面更简易;
美国交通运输的发达,企业需要更大幅扩张利 用更广阔的市场,与同地区的竞争对手合并以 维持市场份额;
精选课件ppt
20
第一次并购浪潮(1897-1904)
4、结束的原因 造船信用崩溃引起银行的融资风险,1907年美
大量的纵向并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整 合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工业的效率

某公司组织变革的框架(ppt 72页)

某公司组织变革的框架(ppt 72页)

集团公司的功能构建
功能 战略管理中 心
运营监管中 心
牵引动力中 心
支持服务中 心
功能描述
功能实现的思路
制定政策和战略,规划集团产业发展体 系,牵引事业发展。
一方面集团要进行资产管理,对资产的 存量、增量、配置、收益进行管理;另 一方面,集团为推进产业发展,对集团 所属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结构性的信 息 以 及 重 大 事 项 进 行 监 督 、指 导 、控 制 。
组织危机 (包括集
形成不同的利 权危机和
润中心
分权危机)
适度分权; 职能部门规
范化
企业内部功 能的分化和 整合
杜邦公司
Sloan 对 GM 的改造;
处于这一阶段的中 国企业的成功主要 来自创业者个人魅 力和集权,职能部 门形同虚设。此时 企业面临的主要任 务是设立真正起作 用的职能部门并适 度分权
中国的国有企业大 多存在分权危机, 而私企一般存在集 权危机。因而,中 国国企和私企都存 在组织危机,都需 要在一个新的体系 下完成功能性分层
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由以产品为中心的事业部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事业部; 2、组织扁平化,提高组织的沟通效率; 3、提高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组织内部的高效运行
龙蟒集团的关键组织矛盾
龙蟒集团
目前三大矛盾与 危机并存
第一大矛盾:虽然股 份公司有较完备的职 能体系,但从整个基 团来看,没有强有力 的功能部门和组织权 威,集团可以说是在 企业家的个人领导下, 企业家个人负担过重, 以至呕心沥血的地步。
集团公司要成为所属企业发展的动力助 推器,通过观念引导、人事激活、利益 激活、权力激活推动所属企业的不断壮 大。
集团通过组织资源共享、服务、协调等 方面来支持下属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HI=4442,此时我国的电信行业属 于高度寡占Ⅰ型。


2001年,我国电信行业业务收入总额为3535亿元,比2000年 增长15%。这时的电信业务运营商扩大到了七家,增加了中国 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经贸年鉴》2002年
电信 收入 份额 增长 率
移动
联通
网通
铁通
生产成本高、服务品质差


中国电信有员工100万,固定资产6000亿元。 人们抱怨昂贵的初装费和国际长话费,抱怨漫 长的等待,抱怨电信员工的恶声恶气,抱怨各 地电信大楼都是最高的。 “美国人10个月不吃不喝买部汽车,中国人 10个月不吃不喝装部电话。”

资料来源:《管制的黄昏——中国电信业亿万重组实录》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财经》杂志编辑部,17-18
中国电信业拆分与重组的四个阶段
2002 电信南北拆分



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组建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 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长途骨干网将按照光纤数和信道容量进行分 家,其中北方十省与网通、吉通合并后的中国网络通 信集团公司占有 30%,南方和西部21省组成新的中 国电信占有70%。本地接入网将按照属地原则划分, 即北方十省的本地网资源归中国网通,南方和西部21 省的本地网归新的中国电信。另外现网通在南方的分 公司将继续存续,而新的中国电信也被允许到北方发 展业务,这次重组暂时不涉及移动业务,而在重组过 程中吉通公司消失。 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包括了中国电信、中 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 星通信集团公司。


有人认为这种竖切的方式不够彻底 一方面,不对称管制下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发 展迅猛,并在可预测的将来在所有业务内比例 剧增,这使得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指日可待。 而联通发展最快的业务也是移动通话。电信则 被约束在固话,潜力不大,必将向其他业务渗 透,引发后患。 另一方面,联通全业务需要自己建设长途干线 网(因为向电信租太贵),造成重复建设。
重组风云
——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
电信产业的经济学特征

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 电信业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产业, 拥有很 高的投资沉淀成本,因为本地电话网投资规模和投资成本 十分巨大,在同一用户的房子里有若干家竞争性企业的电 话线,或者在较小的地区范围内有几家竞争性企业的交换 设备,必然存在浪费性的重复建设现象,由此形成了市内电 话自然垄断的基础。也就是说,在产业的“上游”,网络重 复建设对全社会而言是缺乏效率的,一般只能由一个或少 数几个运营商提供服务。随着电信业务需求的增加和电信 技术的发展,在产业“下游”需要多个运营商展开竞争。 对于新进入者而言,为了能参与竞争就必须有接口,于是这 些接入部分将成为进入者的瓶颈。




1998年3月,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了信息 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为随后一系列 的电信产业改革奠定了最基本的体制基础。 1999年2月,对中国电信进行拆分,将寻呼、卫星、 移动业务剥离,拆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 信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与此同时,国务院对联通公司也进行了重组,从中国 电信剥离出来的国信寻呼公司于1999年5月整建制划 归联通公司。 2001为网通、吉通、铁通颁发电信运营许可证。经 过改革重组,我国基础电信各个业务领域都已同时有 两家以上企业经营,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网络外部性 电信网具有正的外部性,即边际效用递增:对于电话网 络的发话方来说,网络规模越大,网络用户越多,可通话 的对象越多;对电话网络的受话方而言,收到呼叫越多, 得到的信息量越大,其网络效用也就越大。不仅如此, 随着通话对象增多,反过来又会引发更多的用户。
中国电信业拆分与重组的四个阶段
1994-1998 初步改革
中国电信业拆分与重组的四个阶段
2008 三分天下

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 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 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 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 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将并入 中国电信。 即中国移动+中国铁通 = 新中国移 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CDMA = 新中国电信, 中国网通+中国联通GSM = 新中国联通。电信 重组的正式启动将对国内运营业和通信设备行 业产生积极影响。
高昂的电话初装费


1995年北京市场固定电话的初装费为5000元, 这对于当时月工资仅几百元的普通消费者来说, 不能不说是一笔超前的昂贵投入。而初装费收 入 早在1991年就已占电信投资的43%。 虽然用户对电信的需求急剧增长,电信业却趋 于垄断供给,无法“按照成本”公正地定价而 在攫取垄断利润。



此次拆分的目的在于削弱电信 但事实上电信的垄断地位已经逐步削弱,并在 逐步追求全业务,通过寻呼、小灵通,凭借已 有的网络以低成本来攫取移动联通的业务。 移动的垄断势力可以预见会逐步增强,而此次 并没有涉及到移动通信的改革,所以,有专家 提出,这次重组并没有达到目的


新浪科技采访北京邮电大学 阚凯力教授
58%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的电信市场由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家运营商所垄断,有超 过一半的电信业务收入来自中国电信。移动的 迅猛发展归功于移动业务市场的兴起以及相当 好的前景,稍微有实力与这两家运营商竞争的 只有中国联通。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 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 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 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 的市场结构分类 1 高位寡头垄断型(I) 大于 3000 2 高位寡头垄断型(II) 大于 1800,小于3000 3 低位寡头垄断型(I) 大于 1400,小于1800 4 低位寡头垄断型(II) 大于 1000,小于1400 5 竞争型(I) 大于 500.,小于1000 6 竞争型(II) 小于 500 来源:/view/4362432.htm
吉通
卫通 3.1 0.14 % —
1810 1290. 379.8 9.05 45 51.2 % 36.5 % 10.7 % 48.4 % 0.26 % —
36.9 5.7 1.04 % — 0.16 % —
5.8% 17.5 %


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还是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它 们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全行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中国 联通,增长率达到近50%,其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了 10%,正在打破由电信和移动两家垄断的局面。联通 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艰难谈判从“中中外”(当时 联通的一种融资方式,中外合资公司分走近70%的利 润)中解套, 于2000年6月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 融资,进行全面电力运营。 2001年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HHI值,得到的结果是 4069,这个数值比2000年下降了近10%,这表明电 信运营市场的集中度在降低。2001年我国的电信运 营市场还是处于高度寡占Ⅰ型。
来源:中国通信网
重组前 用户数
主营业务
移动
手机:3.76383亿
联通
G网:1.21689亿 C网4223.0万
电信
电话:2.1911亿 宽带:3627万
移动话音、数据、 移动通信、国际国 话音、数据、图像、 IP电话和多媒体业 内长途通信、数据 多媒体等电信及信 通信和互联网业务,息服务 务 以及其它相关电信 增值业务
12.4% 1.23% 0.21%
增长率 7.6%
10.2% 16.9% 33.7% 38.2% —

经过拆分,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被大大削弱,其市场 份额已经低于中国移动。两者相加的市场份额也出现 大幅度下滑,由2000年的超过90%降低到不足70%. 这说明原先由两家寡头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已被打破, 形成了四家寡头垄断竞争的局面。 2002年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HHI值是2859,这个数值 只有2001年同数值的70%,中国电信的拆分极大地降 低了电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我国的电信市场是处于 高度寡占Ⅱ型。
20年来,老美嘲笑我们通信行业3次



20年前入世谈判时:老美嘲笑中国通信业只有 邮电局一家垄断,而他们是七家竞争优胜劣汰; 2002年美国通信运营商从7家并购成3家,而 中国则从两家拆分成7家 现在美国已成双寡头垄断,中国运营商却恶性 内耗互挖墙角


规模经济性 由于电信公司的初始成本很高,固定成本远大于可变成本, 只有当用户数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网上的通话量也达到 相当大的量时,电信公司在每个用户、每次通话上的收入 才可能大于每个用户、每次通话的平均成本,电信公司的 运营才会有效益。 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性是指追加新产品(服务)时的联合生产的成本,要 低于单独生产该产品的成本。网络基础设施导致,用户接 入的使用不增加成本。在现有业务上追加新业务的联合成 本要低于单独提供新业务的成本,这就是电信业的范围经 济性。

资料来源:《电信管制——从垄断监督到鼓励竞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12,187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从此,中国电信产 业基本电信业务的垄断局面被打破。虽然中国 联通打破了邮电部的独家垄断,但这种双头垄 断的格局是不对称的。邮电部在电信业务上占 据绝对主导地位,而且还从各方面限制和打击 中国联通,电信市场并没有形成公平和正当的 规模竞争。
中国电信业拆分与重组的四个阶段
1998-1999
竖切中国电信
1999年中国电信市场结构运营商及市 场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