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无损检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介绍》PPT模板课件

0.1 mSv
0.01 mSv
0.001 mSv
对人体健康不至 构成显著的影响
3.6射线安全实例: (1):2010年发布《职业健康检查中摄胸片取代胸透的探讨》病人病人接受一 次胸部透视和摄胸片检查所受的X射线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179mSv、0.015mSv。 (2):SCT-4800CT扫描机,扫描电压120kV,轴扫电流最小50mA四档,扫描时间分最 短215。 常用工业射线机拍8~10mm的钢板,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3mA。 (3):X安检仪管电流:0.4~1.2mA,管电压:100~160 kV,地铁乘客每年因地铁 安检接受的泄露辐射剂量也不大于0.01mSv。 (射线人员接受辐射剂量限值是公众的10倍,公众一般不会受到过量射线伤害, 日常过安检时不要着急拿行李把手伸到安检仪里,夜间尽量不要在在建钢结构或 锅炉管道企业以及船厂和冶金企业附近长时间逗留,防止其正在射线探伤作业) 3.7射线业务注意事项: (1):首先需要了解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注意很多标准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是 在一个标准里,有些验收标准不分质量等级,直接是符合和不符合。 (2):其次要了解产品制造工艺、规格、材质,只有了解这些才能选择适合的标 准,选择合适的探伤工艺,正确评定缺陷性质。 (3):如果现场检测的话一般安排在夜间,周围必须没有人,脚手架等必须有。 (4):射线检测的成本高,操作风险大,底片合格率难以保证,所以少量现场拍 片最好按天计费。
2.7超声业务注意事项: (1):首先需要了解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注意很多标准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是 在一个标准里,有些验收标准不分质量等级,直接是符合和不符合。 (2):其次要了解产品制造工艺、规格、材质,只有了解这些才能选择适合的标 准,选择合适的探伤工艺,正确评定缺陷性质。 (3):检测产品前可能要加工对比试块,制作对比试块前要有工件的图纸或具体 规格,所以预估工期时要考虑加工试块的时间。 (4):很多常规检测不需要对比试块,如厚钢板、直径大的棒料等。
0.01 mSv
0.001 mSv
对人体健康不至 构成显著的影响
3.6射线安全实例: (1):2010年发布《职业健康检查中摄胸片取代胸透的探讨》病人病人接受一 次胸部透视和摄胸片检查所受的X射线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179mSv、0.015mSv。 (2):SCT-4800CT扫描机,扫描电压120kV,轴扫电流最小50mA四档,扫描时间分最 短215。 常用工业射线机拍8~10mm的钢板,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3mA。 (3):X安检仪管电流:0.4~1.2mA,管电压:100~160 kV,地铁乘客每年因地铁 安检接受的泄露辐射剂量也不大于0.01mSv。 (射线人员接受辐射剂量限值是公众的10倍,公众一般不会受到过量射线伤害, 日常过安检时不要着急拿行李把手伸到安检仪里,夜间尽量不要在在建钢结构或 锅炉管道企业以及船厂和冶金企业附近长时间逗留,防止其正在射线探伤作业) 3.7射线业务注意事项: (1):首先需要了解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注意很多标准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是 在一个标准里,有些验收标准不分质量等级,直接是符合和不符合。 (2):其次要了解产品制造工艺、规格、材质,只有了解这些才能选择适合的标 准,选择合适的探伤工艺,正确评定缺陷性质。 (3):如果现场检测的话一般安排在夜间,周围必须没有人,脚手架等必须有。 (4):射线检测的成本高,操作风险大,底片合格率难以保证,所以少量现场拍 片最好按天计费。
2.7超声业务注意事项: (1):首先需要了解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注意很多标准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是 在一个标准里,有些验收标准不分质量等级,直接是符合和不符合。 (2):其次要了解产品制造工艺、规格、材质,只有了解这些才能选择适合的标 准,选择合适的探伤工艺,正确评定缺陷性质。 (3):检测产品前可能要加工对比试块,制作对比试块前要有工件的图纸或具体 规格,所以预估工期时要考虑加工试块的时间。 (4):很多常规检测不需要对比试块,如厚钢板、直径大的棒料等。
无损检测之射线检测ppt课件

的对接接头,AB级在特种设备检测中一般采用AB 级;在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 线照相》中分为二级:A级普通级;B级优化级,在 一般射线照相检测中采用A级对焊接接头进行照相 检测,B级一般用于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 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接头.
2021精选ppt
10
(五)射线检测法中主要事项
③工件至胶片距离b object-to-film distance:沿射线束中 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④射线源至工件距离f source-to-object distance:沿射线 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与受检工件近源侧表面之间 的距离;
⑤焦距F focal distance: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 之间的距离;
2021精选ppt
14
胶片系统的主要特性指标
胶片 系统 类别
感光 速度
特性曲 线平均
梯度
感光乳 剂粒度
梯度最小值 Gmin
D=2.0 D=4.0
颗粒度最大值 σ
max
D=2.0
(梯度/颗粒度) 最小值
(G/σD)min
D=2.0
T1 低
高
微粒 4.3 7.4
0.018
270
T2 较低 较高 细粒 4.1 6.8
2021精选ppt
22
现场进行γ 射线检测对控制区和管理区的划分要求
B级射线检测技术:f≥15d·b2/3
F0=f+ b
按J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规定:最
短焦距F0规定如下:
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下述要求:
A级射线检测技术:f≥7.5d·b2/3 F0=f+b
2021精选ppt
10
(五)射线检测法中主要事项
③工件至胶片距离b object-to-film distance:沿射线束中 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④射线源至工件距离f source-to-object distance:沿射线 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与受检工件近源侧表面之间 的距离;
⑤焦距F focal distance: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 之间的距离;
2021精选ppt
14
胶片系统的主要特性指标
胶片 系统 类别
感光 速度
特性曲 线平均
梯度
感光乳 剂粒度
梯度最小值 Gmin
D=2.0 D=4.0
颗粒度最大值 σ
max
D=2.0
(梯度/颗粒度) 最小值
(G/σD)min
D=2.0
T1 低
高
微粒 4.3 7.4
0.018
270
T2 较低 较高 细粒 4.1 6.8
2021精选ppt
22
现场进行γ 射线检测对控制区和管理区的划分要求
B级射线检测技术:f≥15d·b2/3
F0=f+ b
按J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规定:最
短焦距F0规定如下:
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下述要求:
A级射线检测技术:f≥7.5d·b2/3 F0=f+b
《无损检测》课件

。
电力工业
无损检测在电力工业中用于发 电机组、变压器等设备的检测
。
02
无损检测技术分类
超声检测
总结词
通过高频声波显示材料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方法。
详细描述
超声检测利用高频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回来的声波 信号,可以检测出材料内部的缺陷、裂纹、气孔等问题,广泛应用于金属、非 金属、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的检测。
案例二:压力容器的射线检测
总结词
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对于压力容器 的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其安全 可靠。
详细描述
压力容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领域的 设备,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压力容器的使用环境和 内部介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等特点,容易产生裂纹 、气孔、夹渣等缺陷。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必须对其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 测方法,通过X射线或γ射线的穿透和成像技术,可以 清晰地显示出容器内部的缺陷和结构,为压力容器的安 全评估和维修提供有力支持。
确定需要检测的物品或部位, 了解其材料、结构和使用情况
。
收集相关信息
收集有关检测物品的历史、制 造工艺、使用环境等方面的信 息。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目标和信息,选择最合适 的无损检测方法。
准备检测设备和器材
确保所需的仪器、探头、试剂 等齐全且性能良好。
检测操作
设置检测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仪器参数,确保准确性 和可靠性。
案例三:高铁轮对的磁粉检测
总结词
高铁轮对是高铁列车运行的关键部件,其质量和安全 性至关重要。磁粉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可以对轮对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全面检测。
电力工业
无损检测在电力工业中用于发 电机组、变压器等设备的检测
。
02
无损检测技术分类
超声检测
总结词
通过高频声波显示材料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方法。
详细描述
超声检测利用高频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回来的声波 信号,可以检测出材料内部的缺陷、裂纹、气孔等问题,广泛应用于金属、非 金属、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的检测。
案例二:压力容器的射线检测
总结词
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对于压力容器 的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其安全 可靠。
详细描述
压力容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领域的 设备,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压力容器的使用环境和 内部介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等特点,容易产生裂纹 、气孔、夹渣等缺陷。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必须对其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 测方法,通过X射线或γ射线的穿透和成像技术,可以 清晰地显示出容器内部的缺陷和结构,为压力容器的安 全评估和维修提供有力支持。
确定需要检测的物品或部位, 了解其材料、结构和使用情况
。
收集相关信息
收集有关检测物品的历史、制 造工艺、使用环境等方面的信 息。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目标和信息,选择最合适 的无损检测方法。
准备检测设备和器材
确保所需的仪器、探头、试剂 等齐全且性能良好。
检测操作
设置检测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仪器参数,确保准确性 和可靠性。
案例三:高铁轮对的磁粉检测
总结词
高铁轮对是高铁列车运行的关键部件,其质量和安全 性至关重要。磁粉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可以对轮对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全面检测。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 (教学课件)

①象质等级的规定: A 级,AB级,B级。B级为最高级。
• 被加速的电子最终撞击到阳极靶上,将 其高速运动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和X射线。
(4)几点说明
①高速运动电子的能量,绝大多数转换为热 能,转化为X射线的能量比率仅占1%左右; 因此阳极靶必须散热和冷却;这个问题应 该由X射线管的设计人员解决。
②产生X射线的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与管 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阳极靶材料的原子 序数成正比。因此,恰当选择管电流、管 电压和阳极靶材料至关重要。
1.3 X射线照相法检测技术
1.3.1 x射线照相法检测原理 依据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将射线透
射工件后的潜影以胶片形式接收,再经显 影、定影后,就可从射线底片上得到了工 件内在的质量信息。这就是x射线照相法检 测原理。
胶片
1.3.2 X射线照相法检测技术 (1)合格底片的评价指标(参考GB3323素
半衰期 射线能量 应用条件
钴60 铱192 铯137
5.3年 75±3天 33±2年
高 较弱 较弱
300 mm 以下 钢制件
60mm 以下 钢制件
60mm 以下 钢制件
1.2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1.2.1 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定律
• 射线在穿透物质的同时也会发生衰减现象。其发 生衰减的根本原因有两点:
显然有:
Ix / Iδ = e- (μˊ-μ)X
(1-3)
讨论与结论
①当μ’< μ时,Ix >Iδ;比如,钢中的气孔、 夹渣就属于这种; ②当μ’> μ时,Ix < Iδ;比如,钢中的夹铜就 属于这种; ③当μ’= μ或x很小时,Ix ≈Iδ;几乎差异, 缺陷则得不到显示!
• 这就是射线检测的基本应用原理!
• 被加速的电子最终撞击到阳极靶上,将 其高速运动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和X射线。
(4)几点说明
①高速运动电子的能量,绝大多数转换为热 能,转化为X射线的能量比率仅占1%左右; 因此阳极靶必须散热和冷却;这个问题应 该由X射线管的设计人员解决。
②产生X射线的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与管 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阳极靶材料的原子 序数成正比。因此,恰当选择管电流、管 电压和阳极靶材料至关重要。
1.3 X射线照相法检测技术
1.3.1 x射线照相法检测原理 依据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将射线透
射工件后的潜影以胶片形式接收,再经显 影、定影后,就可从射线底片上得到了工 件内在的质量信息。这就是x射线照相法检 测原理。
胶片
1.3.2 X射线照相法检测技术 (1)合格底片的评价指标(参考GB3323素
半衰期 射线能量 应用条件
钴60 铱192 铯137
5.3年 75±3天 33±2年
高 较弱 较弱
300 mm 以下 钢制件
60mm 以下 钢制件
60mm 以下 钢制件
1.2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1.2.1 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定律
• 射线在穿透物质的同时也会发生衰减现象。其发 生衰减的根本原因有两点:
显然有:
Ix / Iδ = e- (μˊ-μ)X
(1-3)
讨论与结论
①当μ’< μ时,Ix >Iδ;比如,钢中的气孔、 夹渣就属于这种; ②当μ’> μ时,Ix < Iδ;比如,钢中的夹铜就 属于这种; ③当μ’= μ或x很小时,Ix ≈Iδ;几乎差异, 缺陷则得不到显示!
• 这就是射线检测的基本应用原理!
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基本原理(无损检测课件)

透照中,焦距的选择大多在600~800mm间。
5. 射线照相规范
♫
(4)曝光量的选择
曝光量E为射线强度I与曝光时间t的乘积,即 E = I·t。曝
光量的大小要能保证足够的底片黑度。如果管电压偏高,
那么小的曝光量也能使底片达到规定黑度,但这样的底
片灵敏度不够好,所以焦距为600mm时X射线照相的曝光
一般规定底片黑度为1.5~4.0D的范围内。
5. 射线照相规范
♫
➢
➢
➢
(7)象质计(透度计)的应用
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我国标准
规定使用线型象质计。
所谓射线照相的灵敏度是射线照相能发现最小缺陷的能力,
射线照相灵敏度分为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
绝对灵敏度是指射线透照某工件时能发现最小缺陷的尺寸,
第2节 X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2. 物理基础
➢
单色窄束射线在穿过厚度非常小的均匀介质时,其衰减的
基本规律为:
I= 0 −
其中,I0 ——入射射线强度;
I —— 透射射线强度;
T —— 吸收体厚度;
μ —— 线衰减系数。
0.639
➢
半值层厚度: 1Τ =
➢
宽束连续谱射线衰减规律: = 0 1 + −
➢
愈是使用低能量的射线,吸收系数μ值就愈大,从而可以
得到ΔD较大的缺陷图象。
➢
在采用X射线时要尽可能降低管电压,在采用γ射线时,则
要选择能量较低的γ射线源。但是降低管电压会导致射线
穿透力减小,因而不能得到黑度足够的底片。所以降低管
电压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
完整的说法是:在能穿透工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X射
5. 射线照相规范
♫
(4)曝光量的选择
曝光量E为射线强度I与曝光时间t的乘积,即 E = I·t。曝
光量的大小要能保证足够的底片黑度。如果管电压偏高,
那么小的曝光量也能使底片达到规定黑度,但这样的底
片灵敏度不够好,所以焦距为600mm时X射线照相的曝光
一般规定底片黑度为1.5~4.0D的范围内。
5. 射线照相规范
♫
➢
➢
➢
(7)象质计(透度计)的应用
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我国标准
规定使用线型象质计。
所谓射线照相的灵敏度是射线照相能发现最小缺陷的能力,
射线照相灵敏度分为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
绝对灵敏度是指射线透照某工件时能发现最小缺陷的尺寸,
第2节 X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2. 物理基础
➢
单色窄束射线在穿过厚度非常小的均匀介质时,其衰减的
基本规律为:
I= 0 −
其中,I0 ——入射射线强度;
I —— 透射射线强度;
T —— 吸收体厚度;
μ —— 线衰减系数。
0.639
➢
半值层厚度: 1Τ =
➢
宽束连续谱射线衰减规律: = 0 1 + −
➢
愈是使用低能量的射线,吸收系数μ值就愈大,从而可以
得到ΔD较大的缺陷图象。
➢
在采用X射线时要尽可能降低管电压,在采用γ射线时,则
要选择能量较低的γ射线源。但是降低管电压会导致射线
穿透力减小,因而不能得到黑度足够的底片。所以降低管
电压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
完整的说法是:在能穿透工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X射
第二章 射线检测(一)PPT课件

(1)对被检验工件无特殊要求,检验结果显示直观; (2)检测结果可以长期保存; (3)检验技术和检验工作质量可以自我监测。
射线检测技术的适用性: 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检验,不仅可用于金属材料,也可用于非金 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检验,特别是还可以用于放射性材料的检 验。射线检测对被检工件的表面和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可应用 于各种产品的检验。
一、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1912年,美国物理学家D.库利吉博士研制出了新型的x射线 管——白炽阴极x射线管,这种x射线管可以承受高电压、高管 流,从而为x射线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1922年,美国Watertown陆军兵工厂安装了库利吉管X射线机 (工作电压200 kV,管电流5mA),第一次完成了真正的工业射线 照相。从此以后,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摄像检测的原理决定了这种技术最适宜体积型缺陷(即具有一 定空间分布的缺陷,特别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缺陷)的检测。
射线检测的灵敏度与一系列因素相关,除了所采用的射线照相 技术外,主要是缺陷的类型、被检工件的材料与结构特点。
目前,射线检测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兵器、造船、电子、 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面是铸件和焊接 件的检验,常用范围如下:
射线实时成像检验技术主要是采用图像增强器、成像板和线阵 列等构成的射线实时成像检验系统。
射线层析检测技术,即CT技术和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主 要应用在精密件、特殊结构件和研究领域。
x射线平板照相
三、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与局限性
射线检测技术与超声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比较,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第八章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技术概述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射线检测基本原理和方法 射线照相检测设备与器材 射线检测缺陷分析 射线检测新技术(自学)
射线检测技术的适用性: 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检验,不仅可用于金属材料,也可用于非金 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检验,特别是还可以用于放射性材料的检 验。射线检测对被检工件的表面和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可应用 于各种产品的检验。
一、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1912年,美国物理学家D.库利吉博士研制出了新型的x射线 管——白炽阴极x射线管,这种x射线管可以承受高电压、高管 流,从而为x射线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1922年,美国Watertown陆军兵工厂安装了库利吉管X射线机 (工作电压200 kV,管电流5mA),第一次完成了真正的工业射线 照相。从此以后,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摄像检测的原理决定了这种技术最适宜体积型缺陷(即具有一 定空间分布的缺陷,特别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缺陷)的检测。
射线检测的灵敏度与一系列因素相关,除了所采用的射线照相 技术外,主要是缺陷的类型、被检工件的材料与结构特点。
目前,射线检测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兵器、造船、电子、 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面是铸件和焊接 件的检验,常用范围如下:
射线实时成像检验技术主要是采用图像增强器、成像板和线阵 列等构成的射线实时成像检验系统。
射线层析检测技术,即CT技术和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主 要应用在精密件、特殊结构件和研究领域。
x射线平板照相
三、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与局限性
射线检测技术与超声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比较,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第八章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技术概述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射线检测基本原理和方法 射线照相检测设备与器材 射线检测缺陷分析 射线检测新技术(自学)
射线探伤PPT课件

裂纹主要是在熔焊冷却时因热应力和相变应力而产生的, 也有在校正和疲劳过程中产生的,是危险性最大的一种缺陷。 裂纹影像较难辨认。因为断裂宽度、裂纹取向、断裂深度不同, 使其影像有的较清晰,有的模糊不清。常见的有纵向裂纹、横 向裂纹和弧坑裂纹, 分布在焊缝上或热影响区。
第33页/共59页
2) 未焊透 未焊透是熔焊金属与基体材料没有熔合为一体且有一定 间隙的一种缺陷。在胶片上的影像特征是连续或断续的黑线, 黑线的位置与两基体材料相对接的位置间隙一致。图是对接 焊缝的未焊透照片。
第16页/共59页
象 质 等 级 • A级——成象质量一般,适用于承受负载较小的产品和部件。
• AB级——成象质量较高,适用于锅炉和压力容器产品及部件。 • B级——成象质量最高,适用于航天和核设备等极为重要的产品和部件
第17页/共59页
增感屏及增感方式
由于X射线和γ射线波长短、硬度(见下文)大,对胶片
第28页/共59页
射线曝光曲线图
第29页/共59页
第四节 焊缝射线底片的评定
利用观片灯﹑黑度计等仪器和工具进行评片。包括底片质量的评定﹑ 缺陷的定性和定量﹑焊缝质量的评级等内容。
第30页/共59页
一、底片质量的评定
灵敏度
黑度值
• 黑度值是射线底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 射线照相灵敏度是以底片上象质计影象反映的象质
第一节 射线探伤的基本原理
射线的种类
• γ射线 • 放射性物质内部原子核衰变产生γ射线
• 高能X射线 • 通过加速器使灯丝释放的热电子获得高能量后撞击射线靶而产生的 穿透力 大 灵敏度 高 透照幅度 宽
第1页/共59页
一、 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1. 射线的产生
无损检测与射线评片(PowerPoint 93页)

24
3)磁粉和磁悬液及其特性
磁粉:磁粉是由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 的细微的铁磁性材料粉末组成的。正常情况下 不显磁性,在微小的磁场作用下容易被磁化而 被吸引。
一般使用的磁粉有:
黑磁粉:Fe3O4 红磁粉:Fe2O3 白磁粉:包敷白染料
荧光磁粉:包敷荧光染料
磁悬液:磁粉悬浮于载液中形成磁悬液。
一般使用的载液有:
16
4)超声波检测方法 按原理分类: 穿透法
共振法
脉冲反射法
17
按波形分类 纵波法(垂直法) 横波法(斜角法) 表面波法(瑞利波法) 板波法(兰姆波法)
18
按接触方式分类 直接接触法 液浸法
19
5)超声波检测主要设备器材 超声波探伤仪 超声波探头 各种试块
6)超声波检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各种金属材料、工件的内部缺陷,
水悬浮湿式显象剂:干粉显象剂、水、
润湿剂、分散剂、防锈剂。
水溶性湿式显象剂:显象剂结晶、水、 润湿剂、分散剂、防锈剂、限制剂。
溶剂悬浮湿式显象剂:显象剂粉末、 有机溶剂(丙酮、苯、二甲苯),喷罐用。
36
4)渗透检测设备器材 渗透探伤剂(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 预清洗装置 渗透液施加装置 后乳化装置 水洗装置 干燥装置 显象剂施加装置 后清洗装置 照明装置(白光灯、紫外灯) 照度计 黑光强度检测仪 铝合金试块 镀铬试块
21
3、磁粉检测(MT)
1)磁铁的磁极和磁场 把一根磁铁棒在中心支持或悬挂起来,磁
铁棒的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指向南方的一 端称为南极(S),指向北方的一端称为北极 (N)。
如果把磁铁棒投入铁屑中,取出之后, 发现其两极上吸引的铁屑特别多,即磁性特别 强。
22
磁铁之所以能吸引铁屑,是因为磁铁在它 周围一定区域的空间产生一种称为磁场的特殊 物质,磁铁就是通过磁场对其周围的铁磁质发 生吸引或排斥作用的。磁场的方向是由N到S, 在磁铁的内外部都是这样。
3)磁粉和磁悬液及其特性
磁粉:磁粉是由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 的细微的铁磁性材料粉末组成的。正常情况下 不显磁性,在微小的磁场作用下容易被磁化而 被吸引。
一般使用的磁粉有:
黑磁粉:Fe3O4 红磁粉:Fe2O3 白磁粉:包敷白染料
荧光磁粉:包敷荧光染料
磁悬液:磁粉悬浮于载液中形成磁悬液。
一般使用的载液有:
16
4)超声波检测方法 按原理分类: 穿透法
共振法
脉冲反射法
17
按波形分类 纵波法(垂直法) 横波法(斜角法) 表面波法(瑞利波法) 板波法(兰姆波法)
18
按接触方式分类 直接接触法 液浸法
19
5)超声波检测主要设备器材 超声波探伤仪 超声波探头 各种试块
6)超声波检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各种金属材料、工件的内部缺陷,
水悬浮湿式显象剂:干粉显象剂、水、
润湿剂、分散剂、防锈剂。
水溶性湿式显象剂:显象剂结晶、水、 润湿剂、分散剂、防锈剂、限制剂。
溶剂悬浮湿式显象剂:显象剂粉末、 有机溶剂(丙酮、苯、二甲苯),喷罐用。
36
4)渗透检测设备器材 渗透探伤剂(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 预清洗装置 渗透液施加装置 后乳化装置 水洗装置 干燥装置 显象剂施加装置 后清洗装置 照明装置(白光灯、紫外灯) 照度计 黑光强度检测仪 铝合金试块 镀铬试块
21
3、磁粉检测(MT)
1)磁铁的磁极和磁场 把一根磁铁棒在中心支持或悬挂起来,磁
铁棒的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指向南方的一 端称为南极(S),指向北方的一端称为北极 (N)。
如果把磁铁棒投入铁屑中,取出之后, 发现其两极上吸引的铁屑特别多,即磁性特别 强。
22
磁铁之所以能吸引铁屑,是因为磁铁在它 周围一定区域的空间产生一种称为磁场的特殊 物质,磁铁就是通过磁场对其周围的铁磁质发 生吸引或排斥作用的。磁场的方向是由N到S, 在磁铁的内外部都是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瑟福首先发现具有天然放射性的几种不同的 射线。他把带正电的射线命名为α射线,带负 电的射线命名为β射线。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 W.K.伦琴发现X射线,故又称伦琴射线;
4
二、射线的分类
定义:射线是由各种放射性核素,或者原子、电 子、中子等粒子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射出的、具 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流。 分类:γ射线,α射线,β射线,中子射线,X 射线,紫外线,红外线,激光
13
线源:
X射线 γ射线 中子射线 红外线
14
x射线无损检测
检测原 理:
15
X射线探伤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管电压:决定X射线的穿透能力,管电压越 高,穿透能力越强,可检测的工件越厚。满足穿 透能力下尽量选用低电压,以减少散射影响,提 高清晰度。管电压越高,缺陷显现的灵敏度越低。 (2)管电流:影响检测时曝光时间的长短,管 电流越大,曝光时间越短,故管电流应尽可能大 些。 (3)焦点形式及尺寸:形式有点焦点和线焦点; 尺寸指焦点的大小。焦点减小,有利于提高检测 灵敏度和检测分辨率。
17
常用γ射线源的特性
18
中子射线检测
检测原理: 中子源发生的中子束射 向被检测的物体,由于 物体的吸收和散射,中 子的能量被衰减,衰减 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成 分,穿过物体的中子束 被影像记录仪所接收而 形成物体的射线照片。
19
描述中子射线的参数
强度:中子源单位时间内发射出来的中子数目, 对于每次核反应释放一个中子的过程,中子强度 等于单位时间内靶物质中发生的核反应数。
1
射线 无损检测
第五组:马伟 向艳 张晶 刘洁钰 宿瑞元
2
一、射线的发现 二、射线的分类 三、射线的应用 四、射线的危害及防护
Hale Waihona Puke 3一、射线的发现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歇尔发现红外线,又称为 红外热辐射;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 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 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7
β射线
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产生原理:放射性元素经β衰变放出带负电的β 粒子。
特性:带负电荷,质量很小,贯穿本领比α粒子 强,电离能力比α粒子弱。
8
中子射线
本质:由中性粒子组成的粒子流。 产生原理:原子核受到外来粒子的轰击时产生核 反应,中子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 特性:不带电,穿透能力强。
16
γ射线无损检测
检测原理:当γ射线穿过(照射)物 质时,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射线强度 减弱得越多,即射线能穿透过该物质 的强度就越小。此时,若用照相底片 接收,则底片的感光量就小;若用仪 器来接收,获得的信号就弱。因此, 用γ射线来照射待探伤的零部件时, 若其内部有气孔、夹渣等缺陷,射线 穿过有缺陷的路径比没有缺陷的路径 所透过的物质密度要小得多,其强度 就减弱得少些,即透过的强度就大些, 若用底片接收,则感光量就大些,就 可以从底片上反映出缺陷垂直于射线 方向的平面投影。
24
加热的方式
1、稳态加热:将被测目标加热到其内部温度达到均匀稳定的状 态时,再把它置放于一个低于(或高于)该恒定温度的环境中进行 红外检测。 这种方式多用于材料的质量检测,如被测物内部有裂纹、孔洞或 脱粘等缺陷时,则被测物与环境的热交换中热流将受到缺陷的阻 碍,其相应的外表面就会产生温度的变化,与没有缺陷的表面相 比则会出现温差。 2、非稳态加热:对被测目标加热,不需要使其内部温度达到均 匀稳定状态,而在它的内部温度尚不均匀、具有导热的过程中即 进行红外检测。 3、如将热量均匀地注入被测目标,热流进入内部的速度要由它 的内部状况决定,若内部有缺陷,则会成为阻档热流的热阻,经 一定时间会产生热量堆积,在其相应的表面会产生热的异常。缺 陷造成的热流变化取决于缺陷的位置、走向、几何尺寸和材料的 热物理性能。
5
γ射线
本质:波长很短的高能电磁波。 产生原理: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 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量级,要向低能级跃 迁,辐射出γ光子。 特性:不带电;电离能力弱;穿透能力强。
6
α射线
本质: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 产生原理:放射性元素经α衰变放出带正电的α 粒子。 特性: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在空气中 的射程只有1-2厘米,通常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
21
红外热像仪无损检测原理图
22
检测方法
被动式红外检测
所谓被动式系指进行红 外检测时不对被测目标 加热,仅仅利用被测目 标的温度不同于周围环 境温度的条件,在被测 目标与环境的热交换过 程中进行红外检测的方 式。被动式红外检测应 用于运行中的设备、元 器件和科学试验中。由 于它不需要附加热源,
主动式红外检测
9
X射线
本质:高能电磁辐射。 产生原理:由高速电子轰击的金属靶产生。 特性: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且只有通过与物质相 互作用,才能使物质间接地产生电离效应。
10
紫外线:是一种穿透力很弱的非电离辐射。 红外线: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 波长在760nm至1m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激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光源。 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较长,能量较低。
11
三、射线的应用
(一)射线无损检测 (二)射线消毒灭菌 (三)射线在农业上的应用 (四)射线在医疗上的应用 (五)射线与环保
12
(一)、射线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射线在穿过物质的过程中将发生衰减而使其强度降低, 衰减的程度取决于被检测材料的种类,射线种类及被 穿透的距离,利用各部位对入射射线的衰减不同,透 射射线的强度分布不均匀。由此,可检测出物体表面 或内部的缺陷,包括缺陷的种类、大小和分布情况。
主动式红外检测是在进 行红外检测之前对被测 目标主动加热,加热源 可来自被测目标的外部 或在其内部,加热的方 式有稳态和非稳态两种, 红外检测根据不同情况 可在加热过程当中进行, 也可在停止加热有一定 时间后进行。
23
主动式红外检测
1、单面法:对被测目标的加热和红外检测在被 测目标的同一侧面进行。 2、双面法:相对于上述的单面法而言,双面法 是把对被测目标的加热和红外检测分别在目标的 正、反两个侧面进行。
能量:和中子的速度有关,0.1MeV以上称为快中 子,1keV以下称慢中子,之间的为中能中子。 10^-2eV左右的中子相当于分子原子晶格处于热 运动平衡的能量,所以又叫热中子。
20
红外检测
红外线探伤原理: 只要物体具有一定温度,它就要向外发射红外线, 且红外辐射的强度可由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表示 为: M=εσT4 其中ε为灰体发射系数,T为绝对温度,σ为斯蒂 芬-玻尔兹曼常数。
4
二、射线的分类
定义:射线是由各种放射性核素,或者原子、电 子、中子等粒子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射出的、具 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流。 分类:γ射线,α射线,β射线,中子射线,X 射线,紫外线,红外线,激光
13
线源:
X射线 γ射线 中子射线 红外线
14
x射线无损检测
检测原 理:
15
X射线探伤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管电压:决定X射线的穿透能力,管电压越 高,穿透能力越强,可检测的工件越厚。满足穿 透能力下尽量选用低电压,以减少散射影响,提 高清晰度。管电压越高,缺陷显现的灵敏度越低。 (2)管电流:影响检测时曝光时间的长短,管 电流越大,曝光时间越短,故管电流应尽可能大 些。 (3)焦点形式及尺寸:形式有点焦点和线焦点; 尺寸指焦点的大小。焦点减小,有利于提高检测 灵敏度和检测分辨率。
17
常用γ射线源的特性
18
中子射线检测
检测原理: 中子源发生的中子束射 向被检测的物体,由于 物体的吸收和散射,中 子的能量被衰减,衰减 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成 分,穿过物体的中子束 被影像记录仪所接收而 形成物体的射线照片。
19
描述中子射线的参数
强度:中子源单位时间内发射出来的中子数目, 对于每次核反应释放一个中子的过程,中子强度 等于单位时间内靶物质中发生的核反应数。
1
射线 无损检测
第五组:马伟 向艳 张晶 刘洁钰 宿瑞元
2
一、射线的发现 二、射线的分类 三、射线的应用 四、射线的危害及防护
Hale Waihona Puke 3一、射线的发现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歇尔发现红外线,又称为 红外热辐射;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 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 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7
β射线
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产生原理:放射性元素经β衰变放出带负电的β 粒子。
特性:带负电荷,质量很小,贯穿本领比α粒子 强,电离能力比α粒子弱。
8
中子射线
本质:由中性粒子组成的粒子流。 产生原理:原子核受到外来粒子的轰击时产生核 反应,中子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 特性:不带电,穿透能力强。
16
γ射线无损检测
检测原理:当γ射线穿过(照射)物 质时,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射线强度 减弱得越多,即射线能穿透过该物质 的强度就越小。此时,若用照相底片 接收,则底片的感光量就小;若用仪 器来接收,获得的信号就弱。因此, 用γ射线来照射待探伤的零部件时, 若其内部有气孔、夹渣等缺陷,射线 穿过有缺陷的路径比没有缺陷的路径 所透过的物质密度要小得多,其强度 就减弱得少些,即透过的强度就大些, 若用底片接收,则感光量就大些,就 可以从底片上反映出缺陷垂直于射线 方向的平面投影。
24
加热的方式
1、稳态加热:将被测目标加热到其内部温度达到均匀稳定的状 态时,再把它置放于一个低于(或高于)该恒定温度的环境中进行 红外检测。 这种方式多用于材料的质量检测,如被测物内部有裂纹、孔洞或 脱粘等缺陷时,则被测物与环境的热交换中热流将受到缺陷的阻 碍,其相应的外表面就会产生温度的变化,与没有缺陷的表面相 比则会出现温差。 2、非稳态加热:对被测目标加热,不需要使其内部温度达到均 匀稳定状态,而在它的内部温度尚不均匀、具有导热的过程中即 进行红外检测。 3、如将热量均匀地注入被测目标,热流进入内部的速度要由它 的内部状况决定,若内部有缺陷,则会成为阻档热流的热阻,经 一定时间会产生热量堆积,在其相应的表面会产生热的异常。缺 陷造成的热流变化取决于缺陷的位置、走向、几何尺寸和材料的 热物理性能。
5
γ射线
本质:波长很短的高能电磁波。 产生原理: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 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量级,要向低能级跃 迁,辐射出γ光子。 特性:不带电;电离能力弱;穿透能力强。
6
α射线
本质: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 产生原理:放射性元素经α衰变放出带正电的α 粒子。 特性: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在空气中 的射程只有1-2厘米,通常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
21
红外热像仪无损检测原理图
22
检测方法
被动式红外检测
所谓被动式系指进行红 外检测时不对被测目标 加热,仅仅利用被测目 标的温度不同于周围环 境温度的条件,在被测 目标与环境的热交换过 程中进行红外检测的方 式。被动式红外检测应 用于运行中的设备、元 器件和科学试验中。由 于它不需要附加热源,
主动式红外检测
9
X射线
本质:高能电磁辐射。 产生原理:由高速电子轰击的金属靶产生。 特性: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且只有通过与物质相 互作用,才能使物质间接地产生电离效应。
10
紫外线:是一种穿透力很弱的非电离辐射。 红外线: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 波长在760nm至1m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激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光源。 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较长,能量较低。
11
三、射线的应用
(一)射线无损检测 (二)射线消毒灭菌 (三)射线在农业上的应用 (四)射线在医疗上的应用 (五)射线与环保
12
(一)、射线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射线在穿过物质的过程中将发生衰减而使其强度降低, 衰减的程度取决于被检测材料的种类,射线种类及被 穿透的距离,利用各部位对入射射线的衰减不同,透 射射线的强度分布不均匀。由此,可检测出物体表面 或内部的缺陷,包括缺陷的种类、大小和分布情况。
主动式红外检测是在进 行红外检测之前对被测 目标主动加热,加热源 可来自被测目标的外部 或在其内部,加热的方 式有稳态和非稳态两种, 红外检测根据不同情况 可在加热过程当中进行, 也可在停止加热有一定 时间后进行。
23
主动式红外检测
1、单面法:对被测目标的加热和红外检测在被 测目标的同一侧面进行。 2、双面法:相对于上述的单面法而言,双面法 是把对被测目标的加热和红外检测分别在目标的 正、反两个侧面进行。
能量:和中子的速度有关,0.1MeV以上称为快中 子,1keV以下称慢中子,之间的为中能中子。 10^-2eV左右的中子相当于分子原子晶格处于热 运动平衡的能量,所以又叫热中子。
20
红外检测
红外线探伤原理: 只要物体具有一定温度,它就要向外发射红外线, 且红外辐射的强度可由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表示 为: M=εσT4 其中ε为灰体发射系数,T为绝对温度,σ为斯蒂 芬-玻尔兹曼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