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笔记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笔记——简略版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概念1.广义的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传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按传播符号。
P32.狭义的广告专指声音广播。
P33.声音广播又称音频广播或广播,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
P44.广告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传送活动。
P45.广播电台运用无限电波传送节目的机构。
P46.广播站运用导线传送广播节目的机构。
P47.无线和有线无线广播,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
有线广播,无。
P48.调频和调幅调频广播特点:具有噪音小、音质好、抗干扰强,但覆盖面小。
P4调幅广播即长、中、短波的声音广播。
特点:覆盖范围广,但容易受干扰。
9.模拟和数字广播P410.地面和卫星广播P4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11.广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三个时期。
P612.初期中的基础知识?a.英国科学家麦克韦在总结前人对电和磁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证明这种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的。
P6b.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P713.发展时期有哪些特点a.迅速在世界各国普遍发展起来。
(数量上)P7b.调频电台出现。
P8c.对外广播也迅速发展。
1927年,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P814.繁荣时期有那些特点a.技术进步。
60年代后,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收音机日益小型化,成为“随身听”。
b.立体声。
P8c.网络广播异军突起。
P9d.趋向“榨播”。
P915.电视产生发展经历的时期a.诞生期-1)无限“电视之父”:在电视发展史上,苏格兰人约翰。
洛吉。
贝尔德。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P102)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BBC),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同等学力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

同等学力广播电视新闻一、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与特点1.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主要由传播符号、节目和传输方式构成。
其中,节目是广播电视内容的最终形式和播出形式,以时段划分,按线性传播方式组织内容,依次播送。
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是广播电视信息的传送方式,取决于广播电视所使用的物质载体及其传播信息所使用的符号,大致可以分为有线传播和无线传播两类,现在还有卫星传播。
2.广播的传播符号(已考)是广播赖以携带信息、传播思想和情感的物质载体,声音是它唯一的传播符号。
声音有细分为广播语言、音响和音乐。
广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音响(已考)是广播中除了传播主体的语言之外的其他一切声音,音乐则是广播中的情感性符号。
3.电视的传播符号包括图像、声音和文字三大类,其中图像、文字诉诸人的视觉,声音诉诸人的听觉。
三者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电视信息传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电视符号系统。
电视图像是电视屏幕框架内所记录的、能表达一定信息的、具体可视的运动影像,是电视信息表达的最基本符号,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或一个一个运动镜头构成。
声音是另一种重要的电视传播符号,它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三部分。
语言包括解说词、同期声、台词、画外音等。
音响包括与电视节目有关的现场音响和效果音响。
音乐则分为器乐和声乐。
4.广播的传播优势: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受众众多、覆盖面广,伴随接收、移动收听、声情并茂,参与性强,技术简单,价格低廉。
广播的劣势: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单纯语言传播容易产生歧义、线性传播可逆性差。
5.电视的传播优势:信息符号视听兼备、长于再现、时效性强,具备家庭式的接收方式。
电视的传播劣势: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电视画面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6.广播新闻:狭义上来讲上就是广播消息。
广义上的广播新闻也叫新闻广播,泛指一切以反映新闻事实为主要任务的广播传播活动,包括所有的新闻性节目以及其他节目中有关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的广播内容。
新闻联播笔记

新闻联播笔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看新闻联播的习惯。
每天晚上七点,雷打不动,我准会坐在电视机前,等着那熟悉的片头曲响起。
要说这新闻联播啊,那可真是个宝藏节目。
里面的新闻涵盖了天南地北,大事小情。
每次看,都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个纵观世界的望远镜。
就拿前几天的一则关于农业丰收的新闻来说吧。
画面里是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风吹麦浪,那景色简直美极了。
记者站在田边,对着镜头兴奋地介绍着今年的丰收情况。
我看到农民伯伯们戴着草帽,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手里拿着刚刚收割下来的饱满麦穗,眼睛里都闪着光。
他们粗糙的双手,因为长期劳作布满了老茧,可就是这一双双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的手,种出了养活我们大家的粮食啊!采访中有个大爷,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更深了。
他说:“今年风调雨顺,加上新技术帮忙,这麦子的产量比去年高了不少哩!”他一边说着,一边还伸手比划着,那股子自豪劲儿,就好像这麦田是他家的宝贝疙瘩。
旁边的大婶也凑过来,接着话茬说:“可不是嘛,以前种地靠老天赏饭吃,现在有专家指导,科学种植,咱心里有底啦!”然后她还展示了一下新的收割机,说这大家伙干活又快又好,以前人工收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轻松多了。
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是农业合作社的成员,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麦田里忙碌着。
其中一个小伙子对着镜头说:“我们要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尝尝我们的优质粮食!”看着他们充满朝气和信心的样子,我真心觉得未来的农村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除了农业方面的新闻,还有关于科技创新的。
记得有一次,报道了一家企业研发出了一种超级厉害的新型材料。
画面切换到实验室里,一群科研人员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专注地盯着仪器上的数据。
其中一个年轻的女研究员,头发简单地扎在脑后,脸上虽然有些疲惫,但眼神里全是兴奋。
她对着镜头介绍说,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团队已经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月,几乎都没怎么回过家。
每天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分析数据、改进方案。
“有时候做梦都在想实验的事儿。
电视新闻笔记

专题报道,,如《两会的报道》。和消息交叉类,连续,系列报道。
(3)评论类新闻节目。
二,发展历程。
社会进步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条件。
(一)世界。
口播新闻,胶片新闻,电子摄录(ENG,DNG设备),卫星传播(SNG,SDNG).
后两者有机结合使电视新闻成为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和受众最多,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电视被成为当代社会的“第一媒介”。
专题访谈:
如《面对面》、《实话实说》
¨专题调查报道:如《新闻调查》
¨专题报道:两会的报道
¨和消息类交叉:连续、系列报道
评论类新闻节目:
是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意见和态度,是电视新闻的灵魂和旗帜。
和专题类节目有交叉:新闻评论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中国周刊》、《世界周刊》等
(5)电视新闻的社会化
内容的社会化:三贴近
制作的社会化
报道方式的社会化
如何吸引人们更容易打开电视,如何让人们在方便的时候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节目,应该是未来电视新闻发展的总趋势。
新闻学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媒体)的功能
1、提供信息是新闻的首要功能
新闻首要要向社会公众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尤其是你的目标受众)。
一,课程的重要性
1,新闻部门在电视机构中的地位:国内,立台之本;国外,第四势力(美国)。
2,常见新闻节目种类。三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
二,课程内容
1,概论,定义,分类,特点,新闻基本理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
2,采访及拍摄,剪辑。3,写作4,策划,编排。
5,节目:消息类。专题类。评论类。
电视新闻电子笔记 (自动保存的)

电视新闻第一章电视新闻概述第一节电视新闻的界定与分类一、电视新闻的界定“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兼顾了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共性与电视传播的个性:“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界定了电视新闻较之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个性特征,其中,“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将电视新闻与作为印刷媒介的报纸区分开来;“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又将电视新闻与以声音为传播符号的广播新闻区分开来。
视听双通道传播信息,是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也是其传播的优势所在。
“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界定了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共性。
“正在”,对这一关键词的强调,是建立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的。
“发现”,是对电视新闻报道题材和报道深度的拓展。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许多报道内容从时效上看,并非刚发生的新鲜事,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新闻”的属性,因为这些报道具有新的“发现”。
传递了新的观点、见解,在思想深度上有新的开掘。
目前新闻的摄录方式包括:1、ENG,“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实现摄录一体,使用便捷,可以使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发展进行同步现场。
是一种前期拍摄、后期编辑的新闻素材采集、加工方式。
2、EFP,“电子现场制作”,是以一整套设备连接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与现场编辑的工作方式。
在拍摄同时进行编辑,追求前期拍摄与编辑制作一次完成,与播出系统连接,现场采集、现场编辑,可实现现场直播3、SNG,“卫星新闻采集”是将ENG或EFP与卫星相连,实现电视拍摄、编辑与播出同步合一的工作方式。
4、DNG,“数字化新闻采集”是数字技术在电视领域中的应用。
指在前期拍摄中以数字技术录制声音和图像,在后期进行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
数字摄录设备改进了模拟式摄录设备的信号记录、处理、储存等方式,可以避免多代扶着、远距离传送造成的信号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一)具有直接感受性(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四、广播的传播特点(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五、电视的传播特点(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之七、广播电视体制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
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
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
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二)信息来源单一(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五)节目更新慢十三、广播电视体制之公共机构经营型也称公共事业型。
电视新闻笔记

“脱口秀”,电视节目中的第四次浪潮。
(三)发展前景。
1,CNN的启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快速,直播,独家。(2)详尽全面(3)现场(4)深度。
CNN的成功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电视新闻竞争。
2,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1)电视新闻的直播化。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报道新闻方式。
一、定义: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声音、
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
现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比较:共同点:1、事实,新闻的本质
¨2、报道:可以查证事实的客观叙述多报道、少判断
¨3、新近
¨区别:1、正在
¨2、发现
¨二、新闻节目的分类
¨1、狭义:《新闻联播》等消息类新闻节目
(5)电视新闻的社会化。
三贴近,制作的社会化,报道方式的社会化。
、我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
2011-08-29 9:07
(1)电视新闻的直播化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报道新闻方式
直播类节目不足,原因:
观念:看得太重,要求“题材大,影响大,投入大”
除了新闻事件的直播外,它是日常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连线报道
专题访谈:
如《面对面》、《实话实说》
¨专题调查报道:如《新闻调查》
¨专题报道:两会的报道
¨和消息类交叉:连续、系列报道
评论类新闻节目:
是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意见和态度,是电视新闻的灵魂和旗帜。
和专题类节目有交叉:新闻评论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中国周刊》、《世界周刊》等
电视新闻导论笔记

电视新闻导论(赵淑萍)第一讲媒介特征与电视新闻的拓展电视新闻的基本含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流动画面、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的发展历史既是一个在短时期内迅猛发展,变化的惊人历程,又是一个多钟因素相互促动、相互催化的复杂过程划时代的突破30年代电视新闻采拍由单一的转播发展到流动的采拍40年代电视采拍由使用35mm胶片过渡到16mm50年代电视采拍开始尝试使用达到实用水平的磁迹摄像机60年代通讯卫星将电视报道推向最高水准——同步化,同时,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在60年代末问世70年代 ENG普遍推广,电视采拍确立优势——声画同步80年代 ENG更新换代,一体化摄像机又使电视采访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CNN 24小时全天候新闻报道,带动全球电视新闻采访活动90年代数字化金属磁带使画面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卫星直播、大型电缆电视、电视节目频道化21世纪高清电视普及,无磁带硬盘录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大中小型SNG灵活运转,新闻直播节目朝着常态化发展国际互联网使用,带动电视节目与观众互动;电视与网络结合,打造新传播平台;台网互动、充分利用电视的信息资源,网络视频直播,进一步彰显电视图像的优势第一讲重点*1、电视新闻基本含义【变化】2、在即时通讯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电视记者用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手段、速度进行采访报道。
3、追根溯源,职业记者的采访活动已有500多年历史,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就出现了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手抄新闻,活页小报,专门从事采集消息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记者开始了较随意的采访活动。
4、17世纪初至末,定期印刷报纸产生。
*5、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突破了以往的范围,不仅成为新闻节目内容,而且应用于其他类型节目中,新闻报道方式成为节目突出表现形态;电视采访画面不但展现记者提问技巧,而且树立记者形象;电视新闻发挥画面优势,而且利用多种表现元素,在技术推动下,实现采访、报道、播出同步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的社会化:三贴近
制作的社会化
报道方式的社会化
如何吸引人们更容易打开电视,如何让人们在方便的时候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节目,应该是未来电视新闻发展的总趋势。
新闻学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媒体)的功能
1、提供信息是新闻的首要功能
新闻首要要向社会公众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尤其是你的目标受众)。
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
注重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的解析工作;
明确的是非观念;
贴近群众,维护公众切身利益。
新闻(新闻媒介)的功能除了体现在提供信息、宣传、舆论的引导方面以外,在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新闻的共性规律:
1、时效性
新闻的“新”,体现在:
(1)时新性。时间上最新最快的报道。
画面:现场的画面素材、照片、幻灯、动画、文字、电子特技等
报道小组以记者为主体,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声画结合的效果,确立立体化信息传播。
1、重视同期声的作用
同期声:记者现场采访、报道的语言
被采访对象向记者提供情况、回答问题的语言
效果声(环境声、背景声)
(1)真实感、现场感,
(2)再现“面对面”的交流,贴近观众
(2)本质的真实。
挖掘事实的本质现象,排除假象和偶然性、片面性的现象。
(3)表现手法的真实
画面形象、声画结合、画面组接等方面都要求真实。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 1)、思想上严格要求
不故意弄虚作假,坚持公正、公平
(2)、业务上严格要求:
深入现场采访,亲力亲为,在报道新闻时采用真实的画面、文字、声音等
二、宣传是新闻的重要功能
新闻机构是宣传阵地,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1)新闻不等于宣传
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政策、方针、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的要求不同。
(2)淡化宣传味
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传播
变硬性教育为观众参与
变简单片面为辩证分析
事件性新闻更侧重于“时新性”。
(2)时宜性。在当前形势下最适合需要
的报道。
即把报道速度和报道效果结合起来。
注意:(1)处理好“抢”和“压”的关系
(2)“快”必须确保事实真实
2、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媒介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1)事实必须真实。
即各个要素的真实:时间、地点、原因、背景、细节,数字、引语等。
记者采访而出现的地方
电视最能体现新闻现场感的优势
指记者必须到现场采访、摄录,把现场的场景、氛围、细节传达给观众。
1,电视新闻的定义,分类,及发展。
2,新闻的基本理论。(重点)
3,电视新闻的采编特点。
第一节 电视新闻的含义,分类,及发展。
一,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纹传播手段,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进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比较:共同点:1,事实,新闻的本质。
2.报道,可以查证事实的客观叙述,多报道,少判断。
(5)电视新闻的社会化。
三贴近,制作的社会化,报道方式的社会化。
、我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
2011-08-29 9:07
(1)电视新闻的直播化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报道新闻方式
直播类节目不足,原因:
观念:看得太重,要求“题材大,影响大,投入大”
除了新闻事件的直播外,它是日常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连线报道
(6)暗访
(7)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
“纯客观报道”不可能,但客观性原则一定要坚持。
新闻价值
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要素:1、时新性
2、新鲜性,如:
首创的事物总是具有新意;
有特点的事物都具有新意;
奇、异事物都具有新意。
3、重要性
政治上重要
事实和群众的关系密切
事物的变动程度(广度与深度)
(4)显着性
¨¨参考书:1、《理解电视》大卫 麦克奎恩 华夏出版社
2、《新闻学核心》李希光 南方日报出版社
¨3、《十年 从改变中国电视现状开始》 孙玉胜
4、《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王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5、《电视采访》赵淑萍 北师大出版社
¨6、《电视采访学》朱羽君 人大出版社
栏目:
1、消息类:《新闻30分》、《第一时间》、《第七日》、《直播山西》、 《晚间新闻》、《东方夜新闻》等
专题访谈,如《实话实说》。 专题调查报道,如《新闻调查》。
专题报道,,如《两会的报道》。 和消息交叉类,连续,系列报道。
(3)评论类新闻节目。
二,发展历程。
社会进步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条件。
(一)世界。
口播新闻,胶片新闻,电子摄录(ENG,DNG设备),卫星传播(SNG,SDNG).
后两者有机结合使电视新闻成为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和受众最多,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电视被成为当代社会的“第一媒介”。
要求:电视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更要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重新闻事件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细节,从而拓展电视新闻报道的空间,增强新闻的可视性。
(4)电视新闻的个性化
新闻报道的个性化色彩:
主持人的个性化,栏目风格的个性化,具体新闻报道上的个性化
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按需制作,交互化
名人、胜地和着名团体、单位的动态
(5)接近性
地理、心理、利益上相接近
其它如:冲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自然界的矛盾冲突:自然灾害、战争、 趣味性
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上其中任何其它的一项,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事实所具备的要素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西方更重视接近性,我国更侧重于重要性
一,课程的重要性
1,新闻部门在电视机构中的地位:国内,立台之本;国外,第四势力(美国)。
2,常见新闻节目种类。 三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
二,课程内容
1,概论,定义,分类,特点,新闻基本理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
2,采访及拍摄,剪辑。 3,写作 4,策划,编排。
5,节目:消息类。专题类。评论类。
6,美国新闻类节目简介:历史,现状,叙述,模式,主要类型。
直播类节目不足,原因,观念:看的太重,要求“题材大,影响大,投入大”。人员设备:记者网的建设和职业化,设备不足。
(2)电视新闻的娱乐化。
娱乐化的表现:内容上:选奇猎趣,大量报道“软新闻”,追求感官刺激,犯罪,花边新闻作为重点报道。
(3)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4)电视新闻的个性化。
主持人的个性化;栏目风格的个性化;具体新闻报道上的个性化;满足个性化需求;按需制作,交互化。
3,新近。
区别:正在:发现。
发现:(1)资讯社会,信息泛滥。
(2) 大量体裁是对群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现象的探索。
如,《乙肝歧视》,《校规二十条》,《心灵的成长》等。
新闻节目的分类
1,狭义,《新闻联播》等消息类节目。
广义,电视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节目的总称,
(1)消息类新闻。 特点:短而快。
(2)专题类新闻。定义: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
专题访谈:
如《面对面》、《实话实说》
¨专题调查报道:如《新闻调查》
¨专题报道:两会的报道
¨和消息类交叉:连续、系列报道
评论类新闻节目:
是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意见和态度,是电视新闻的灵魂和旗帜。
和专题类节目有交叉:新闻评论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中国周刊》、《世界周刊》等
3、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或态度,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物为指向。
现代社会中,新闻与舆论之间建立着一种天然的密切的联系。
(1)新闻与舆论的关联:
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
(2)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展现人物个性
缺点:节奏慢,信息量少;单调、沉闷。
合理使用
2、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潜信息:伴随着同期声的手势、神态、表情、语气、语态等
采访现场镜头的使用
如:环境是现场的构成要素,使人物和事件摆脱了孤立性,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
二、现场纪实再现
1、现场的视角
现场:新闻事实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空间
新闻事实发生的地方
(二)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脱口秀”,电视节目中的第四次浪潮。
(三)发展前景。
1,CNN的启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快速,直播,独家。(2)详尽全面(3)现场(4)深度。
CNN的成功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电视新闻竞争。
2,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1)电视新闻的直播化。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报道新闻方式。
¨广义:电视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节目的总称,也是课程研究的对象
¨2、类型
¨报纸、广播:消息、通讯、评论
¨电视:消息类、专题类、评论类
消息类新闻节目:
¨迅速、简要、广泛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快、短、广(时政、经济、社会、人物、科技、体育、娱乐等)
专题类电视新闻
定义
¨专题类电视新闻: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后院篱笆墙原则”
电视新闻节目成功的标准:
信息、情感、个性
情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挖掘事实中的情感
记者的情感
个性:人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