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原因防治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及处理措施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养生和防护,防止水分 蒸发过快等原因导致路面出现裂纹等质量问题。
及时养护
定期检查
01
定期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或缺陷及时进行处
理。
及时修补
02
对于路面的损坏或缺陷,应采取合适的修补方法进行修复,防
止问题扩大。
预防性养护
03
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如涂覆防水
养护方法不当
采用不当的养护方法,如用酸性水冲洗、不及时修补破损等,也会加速路面的损坏。
气候原因
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材料热胀冷缩,产生 应力集中,引起路面开裂、断板等病害。
VS
降雨影响
降雨会使路面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加速路 面的磨损和破坏,特别是在排水不良的情 况下,更容易引发路面病害。
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 处理措施
涂层、喷洒防滑材料等,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改善气候条件
加强防水措施
在雨季等水分较多的季节,加强路面的防 水措施,防止水分渗透导致路面损坏。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尽量选择适宜的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 严寒等极端天气下进行施工,减少因气候 条件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
05
案例分析
工程A病害及处理措施
病害
裂缝、麻面、掉角等。
确定适宜的路面厚度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水泥混 凝土路面厚度,确保路面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优化排水设计
考虑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避免积水对路面 造成损害。
施工质量控制
控制材料质量
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泥、砂、石等材料,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合理, 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病害成因及其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病害成因及其对策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路面材料之一,具有强度高、硬度大、平整度好的特点,但是,路面质量会有病害出现,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道路使用寿命,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本文就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介绍。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病害的成因1.外界环境因素(1)温度影响道路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热胀冷缩现象,温度变化会引起路面浮起或裂缝等损害。
(2)水分影响道路在雨季或地下水位过高时易发生路面损害,如龟裂、泛油等。
(3)盐蚀影响在盐碱地区,道路容易发生盐害,影响路面质量。
2.施工中的问题(1)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不合适的材料和劣质材料使用会导致路面损害,如胶粘剂含量不足、膨胀剂不足等。
(2)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浇筑厚度不均、养护不当会导致路面龟裂、断层等损害。
3.车辆的使用(1)车辆超载超载车辆会导致道路荷载超标,进而导致路面结构的破坏等损害。
(2)车辆碾压和磨损车辆碾压和磨损会减少路面的厚度,从而导致路面出现不平整等损害。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病害及其对策1. 路面龟裂路面龟裂是指在路面中央部位的沥青混合料表面,由于路面软化变形、变形恢复后反复出现弧形沉降面上形成的裂缝。
解决方法:(1)深度清理裂缝,去除杂物。
(2)采用合适的材料,将无凝固的沥青混合料灌入裂缝内,使其在裂缝内固化硬化。
2. 稀沥青浸涂面层分层稀沥青浸涂面层分层是指由于路面稀沥青浸涂的不均匀、不一致,导致路面上面层剥离的一种道路表面缺陷。
解决方法:(1)检查和修补路面的分层部分。
(2)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的稀沥青浸涂材料。
3. 泛油泛油是指路面在高温季节,由于路面沥青质量不好或路面施工不当,沥青成份分离后浮到路面表面的一种缺陷。
解决方法:(1)调整沥青含量与颗粒大小,以及添加防油剂。
(2)加强施工监督以及养护工作。
4. 车辙车辙是指车辆运行时将路面压实、磨损至一定程度的缺陷。
解决方法:(1)使用高质量、高强度的路面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刚性路面,建设及养护成本很低,被广泛应用在公路施工中。
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问题逐渐增多,研究和分析病害成因,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1、裂缝1.1温度变化导致裂缝产生混凝土会发生热胀冷缩反应,在混凝土硬化初期,由于水泥水化会放出很多的热量,同时混凝土的散热性能不足,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比外部要高很多,温差可能达到40℃,这就会导致内部混凝土显著膨胀,而外部混凝土却没有过多变化。
此时,内部膨胀的混凝土和外部的混凝土相互挤压,当二者之间的拉力超过混凝土的最大承载力时就会产生裂痕。
1.2干缩导致裂缝产生混凝土在凝结之后会产生干缩效应,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水分蒸发,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减小。
但是这种干缩效应往往发生在混凝土的外部,内外不均衡导致混凝土的外表面产生很多裂缝。
2、断板路面断板主要是由于板内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最大承载力而导致的,这种情况既可能出现在道路修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使用过程中。
板内应力过大,就会导致混凝土面板中出现贯穿面板的不规则横向、纵向、斜向的裂缝,裂缝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把混凝土面板折成两半,破坏了路面结构的完整性,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路面行车的安全。
按照断裂的形式可以把路面断板分成横向断板和纵向断板两类;按照断裂时间可以分成施工时断板和使用时断板两类;按损坏程度分成轻微、中等和严重三类。
造成断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公路的建设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为了保证进度,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忽视了道路的质量,盲目追求进度,导致公路质量下降。
二是设计不合理。
公路建设施工量大,设计人员没有办法全面分析道路的交通流量,不论是人流密集的城镇还是人迹罕至的郊野地带,都采用统一标准的道路设计。
三是由于近年来车辆数目增多,道路车流量远超当年的设计车流量,同时还有超重车辆的连续碾压,导致道路产生裂缝。
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途径

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途径裂缝、接缝损坏以及错台等,都是水泥砼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后表现出的形式,这些病害不仅会缩短水泥砼路面的使用寿命,还会对其性能造成破坏性影响,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很多施工单位会在水泥砼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后及时修复,该工作存在极大的难度,尤其需要耗费大量费用以及人力、物力。
修复完成后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养生,影响到后期行车。
即便是利用再先进的修补技术,也无法满足原有水泥砼路面达到的强度与性能。
一、导致水泥砼路面出现质量以及破损问题的原因1.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分类。
水泥混凝士路面破损情况,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属于路面表面状况的破损。
有轻微裂缝、表面剥落、磨光起皮,角裂、轻微错台、接缝填料破损脱落等。
第二类属于结构性的破损,有严重裂缝使板块断裂、沉陷、错台、碎裂等病害。
2.明确水泥砼路面出现破损病害的原因。
水泥砼路面施工工作较为复杂,与多个环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开展水泥砼路面破损原因分析工作,分析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因路面基层影响而出现破损基层是水泥砼路面施工中的核心内容,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无法恰当选择基层结构,导致使用的结构不适合作为工程路面使用。
部分石灰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满足彻底消解这一目标,其吸水消解需要在路面施工完成之后逐步完成,这会导致水泥混凝土在体积上出现较大幅度的膨胀,最终破坏到整个基层出现板裂问题。
会有不可避免的沉降问题出现在路基当中,加之受到路面基层强度的影响。
无法顺利保障水泥混凝土面层板厚度。
不均匀的沉降量、强度不足的路基层以及设计厚度较差等,都会导致水泥砼路面出现极为严重的开裂问题。
一般会在强度较弱的位置出现开裂。
温度以及荷载与路面之间同样存在密切联系。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水泥砼路面出现严重病害。
水泥砼路面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例如填筑碾压以及养护等。
质量优良的填筑工作是顺利开展后续施工工作的前提条件。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水泥砼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就其在施工和养护中出现的各种病害、裂缝产生的过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其质量病害的主要问题有:一、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
(一) 在硬化前,混凝土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的时候。
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混凝土面层时,因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引起混凝土较大地收缩也会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混凝土浇筑后,在尚未出现析水前,应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2、同时在浇筑后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路基基层浇湿。
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
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
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混凝土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二)硬化后,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1、干缩裂缝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
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
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
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
(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
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混凝土收缩值增大.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相类似。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开展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有效防治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措施。
结论证实: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操作人员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很多种,例如有钢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
和其他路面开展比照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成本非常低,因此受到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但在其施工操作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因此需要对这些病害开展合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进而提高路面施工的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1I路面板内损坏病害分析开展道路路面施工时,使用混凝土板面容易发生裂缝,主要原因是使用混合料时里面的水分失去速度过快,然后发生碳化和干缩问题。
除此之外,开展水泥路面施工时,还会出现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问题,主要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发生了分离,剩下的集料颗粒就会出现下沉,里面的水分开始向上移动,这样表面就会发生沁水[1],如果实施有效的处理,路面表面的含水量就会增加,在一定环境下,沁水速度慢于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水的蒸发情况就会深入到混合料的表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就出现了凹陷,从而产生非常大的张力。
除此之外,各个固体颗粒之间还会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导致颗粒间发生凝集,混凝土如果没有到达一定的硬化强度,就不能有效和张力开展相互作用,最终在表面出现裂缝。
同时,发生裂缝的时间和沁水的时间一般都是相互的,浇筑混凝土道路表面几个小时后,就会先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然后逐渐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出现混凝土龟裂,在干燥的时候这些裂缝开始蔓延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12接缝位置发生病害分析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错台问题,便是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填缝料出现损失以及材料质量有很大关系。
处理横向接缝的时候,尤其是在膨胀系数范围内,由于会发生滑动,造成传力杆位置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导致一部分滑动出现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强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多年来它一直在不断的建设当中。
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上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路面荷载量的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下面,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原因和防止措施开展详细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形式及其原因(一)荷载原因:交通荷载的增加应该算是水泥於路面破坏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交通荷载急速增加,导致路面负担困难,最终形成损坏。
(二)路面板的断裂:当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均超过抗弯拉强度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会发生断裂,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1、在路基填筑时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例如,冻土、有机土、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等,材料不过关是导致路基塌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路面的质量,造成路面损害。
2、基层标高失控及平整度太差会导致路面厚度的不均匀且不一致,容易使路面薄弱处出现裂缝。
3、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基层太过干燥,会将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大量吸收,从而使底部混凝土失去水分,强度也随之降低,最终产生裂缝。
(三)路基土石方填筑:1、在施工时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与路基的超宽填筑不够,且常常在路基填筑完成之后才发现问题。
为了到达路基的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常常不按规范要求挖台、分层、填筑、压实使路基宽度合格,而只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上,再用人工对其开展摊铺拍实,这的样方式远远不能让路基到达规定的合理密实度,容易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刷。
3、路基填筑时每一层所使用的填料没有用平地机和其他专业器械开展整平,或是整平的效果不好,这会造成低凹的部分地方达不到相应的密实度,从而造成积水。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防治措施(一)路面施工方面:1、在路面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材料,保证路面根底厚度与顶面标高,并保证其压实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路面施工的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施工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路面工程的质量通病,如路面胀缝,路面纵横缝不直顺,路面相邻两板间高度差过大,路面板面起砂、脱皮、露骨,路面平整度差和板面出现死坑等种种质量病害,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发挥。
(一)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填缝料失落1.现象:混凝土路面当运行一段时间后,胀缝两侧的板面即出现裂缝、破损、出坑。
严重时出现相邻两板错台或拱起。
胀缝中填料被挤出面被行车带走。
2.原因分析:(1)胀缝板歪斜,与上部填缝料不在一个垂直面内,通车后即产生裂缝,引起破坏(见图1-4-1)。
(2)缝板长度不够,使相邻两板混凝土联结,或胀缝填料脱落,缝内落入坚硬杂物,热胀时混凝土板上部产生集中压应力,当超过混凝土的抗强度时板即发生挤碎。
(3)胀缝间距较长,由于年复一年的热胀冷缩,使伸缩缝内掉入砂、石等物,导致伸缩缝宽度逐年加大,热胀时,混凝土板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基层与混凝土板间的摩擦力(但末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以致将出现相邻两板拱起(见图l-4-2)。
(4)胀缝下部接缝板与上部缝隙未对齐,或胀缝不垂直,则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会上下错动形成错台;由于水的渗入使板的基层软化;或传力杆放置不合理,降低传力效果;或交通量、基层承载力在横向各幅分布不均,形成各幅运营中沉陷量不一致;或路基填方土质不均、地下水位高、碾压不密实,冬季产生不均匀冻胀。
上述四种情况均会产生错台现象(见图1-4-3)。
(5)由于板的胀缝填缝料材质不良或填灌工艺不当,在板的胀缩和车辆行驶振动作用下.被挤出,被带走而脱落、散失。
3.危害:(1)水泥混凝:L路面损坏所造成的坑洞、错台,是很难修补的,以前只能用沥青混凝十修补、接顺,不仅破坏了路容,同时刚、柔结合也很易使路面损坏。
近年来虽有用速凝水泥混凝卜修补方法,但费工费时效率低、造价高。
一旦修补不及时,很难保证路面经常平坦,如果发生拱胀,严重时还会酿成车毁人亡惨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摘要: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技术、经济上也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然而水泥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
主要现象为裂缝、沉陷、严重破碎板、板角断裂、唧泥、错台、接缝材料破损等。
引起各种病害的原因是不相同的,有外界因素,设计缺陷、施工问及养护等原因,本文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了几条预防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预防
1.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成因
1.1裂缝
(1)横向裂缝。
由于水泥混凝土失水干缩、冷缩、切缝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2)纵向裂缝。
由于路基体填料、施工方法不当等,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使路面板在自重和行车压力作用下产生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3)交叉裂缝。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强度不足、路基和路面基层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差或是使用性能不稳定的水泥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
(4)板角断裂。
由于板角处受连续荷载作用、基础支撑强度不足及翘曲应力等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与板角两边接缝相等的贯穿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全厚度的裂缝。
1.2表面损坏
(1)纹裂、网裂、板面起皮和剥落。
由于施工时过度抹面、养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路面板表层出现的浅而细或发丝状的表面裂
纹和网状裂纹。
(2)麻面、露骨。
由于混凝土离析导致路面板表面结合料磨失,成片或成段路面板呈现过度的粗糙表面或者骨料裸露。
(3)磨光。
由于集料耐磨性差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轮荷载作用的重复辗磨后,表明磨光,抗滑性能下降。
(4)坑槽、孔洞。
由于集料含泥量过大等原因导致面层骨料局部脱落孔洞、坑槽。
1.3接缝损坏
(1)填缝料损坏、接缝碎裂。
使用中,气温上升时填缝料被挤出,气温下降时填缝料不能恢复使缝中形成空隙,泥、砂、石屑等杂物侵入,成为再次胀伸时的障碍,造成路面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
(2)唧泥。
填缝料破坏,雨水下渗导致唧泥。
1.4变形损坏
(1)错台。
由于基层或路基体压实不均匀,致使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接缝处产生的垂直高差。
(2)拱起和沉陷。
胀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设置过少,使路面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张导致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抬高;填缝料损坏导致雨水从接缝处下渗,软化基层,甚至软化路基体,使路面板接缝下方的基层和路基体承载力下降,路面板跟着下沉,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下沉。
2、水泥路面病害的预防措施
水泥路面病害的预防,必须增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性能的认识,加强设计、施工、养护三个方面工作,从源头抓好。
2.1设计方面
(1)设计的板厚较薄,难以承受巨大的冲击破坏动能。
在充分考虑冲击动荷载对路面的作用后,适当提高技术标准和设计厚度,以适应我国公路不断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
(2)在软基路段,桥头下挖路段和填挖路段交换频繁的路基上必须深挖进行补强设计并增加相应的预算;
(3)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要达到支撑稳固的要求,必须解决基层耐冲刷和弯沉均匀性问题.。
(4)在对高填方软基和台背填土进行认真处置的基础上,如果可预见沉降变形过大,可采用薄层沥青混凝土或砌块的过度路面形式;
(5)在路基基层下,地下水位高和多雨地区,应考虑设计一定厚度的渗透排水砂砾垫层。
严寒地区应综合考虑设计排水和防冻垫
层。
2.2施工方面
(1)合理地选择原材料,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2)科学,准确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稳定、均匀的混凝土.
(3)加强接缝和板角处的振捣;
(4)板块成型后,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及时切割和严格养生,避免因切割不及时出现整体断裂或养生不及时水泥混凝土在水化作用下出现空隙,造成强度不足;
(5)应尽量断交施工,如有困难非断交施工,现场便道一定要平整,避免有大的坑槽和石块,以免造成混凝土板在初凝期因行车振动造成板体断裂;(6)当路线纵坡超2%时应及时调整摊铺,一定要顺着上坡方向进行摊铺。
以免因塌落度问题造成板体细小的横缝和板体断裂,拆除模板一定要注意避免碰掉板角以免造成对称的啃边。
2.3养护管理方面
(1)对混凝土路面必须经常清扫,不让路面上有碎石及其他硬物,免受车轮反复碾压而破坏路表面造成麻面的产生。
(2)为防止接缝的失效必须及时更换已老化或损坏的填缝料,使接缝填料保持良好的状况,以防止泥土、砂子、石子、水等进入接缝内,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
(3)对路面裂缝及早期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防止形成进一步的破坏.
(4)必须重视路面排水系统的养护,加大资金投入配套完善修建边沟等排水系统,经常疏通路面排水设施,防止水通过接缝或裂缝对路面造成破坏。
3.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次性投资大,出现病害不好修复,所以对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负责。
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气候、交通和公路等级等情况,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相应修补,对于较大范围路面修理,应安排大、中修或专项工程,使路面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