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要 】 泥 混 凝 土路 面本 身 的破 坏 和 水 破 坏 是 病 害产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 文 从 设 计 、 工 、 护 三 个 方 面 浅析 水 泥 混凝 土路 面 病 害 的 防 治 水 本 施 养
【 键 词 】 泥 混 凝 土 ; 面病 害 ; 生原 因 ; 治 措 施 关 水 路 产 防
11 凝 土 板 本 身 的 破 坏 .混
等 杂 物 进 人 缝 内 , 缝 前 须 将 缝 内 杂 物 清 扫 干 净 , 在 干 燥 状 态 下 进 填 并 最好 在 浇灌 填 料 前 先 用 多 孔 柔 性 材 料 填 塞 缝 底 , 后 再 加 填 料 , 然 其 裂 。( ) 凝 土路 面基 础 发 生 不 均 匀 沉 降 。( ) 工 时采 用 不 同批 次 生 行 , 5混 6施 冬 产 的 水 泥 , 别 是 不 同 标 号 的 水 泥 , 致 混 凝 土 强 度 大 幅 降 低 面 可 能 高度 夏 天 与板 平齐 , 天 稍 低 于板 面 。 特 导 23养 护管 理 方 面 _ 产生 裂 缝 。 7 混 凝 土 路 面 板 的 厚 度 与强 度 不足 , 荷 载 与 温 度 应 力 作 () 在 对 混 凝 土 路 面 必 须 经 常 清 扫 ,路 面 上 不 能 有 碎 石 及 其 他 硬 物 , 免 用 下 产 生 强 度 裂 缝 。 8混 凝 土板 的平 面 尺 寸 太 大 ( 温 度 应 力 过 大 ) () 使 , 受 车 轮 反 复 碾 压 而 破 坏 路 表 面 造 成 麻 面 的 产 生 , 时 更 换 已 老化 或 损 及 板体收缩产生断裂。 坏 的填 缝 料 防 止 接 缝 的 失 效 , 接 缝 填料 保 持 良好 的 状 况 , 防止 泥 使 以 12水 破 坏 .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摘要:文章通过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水泥路面不同病害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方法;超重荷载;凝土道路增强剂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技术、经济上也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然而水泥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
一、水泥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1、水是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
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
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
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
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2、车辆超载也是造成水泥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市场竞争急烈,运输户只雇经营利益,绝大部分的货车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厚大梁等等,严重超载,据路政部门检测统计双轴车辆总重量均在23~24t、三轴车辆总重均在35~45t,荷载大大超过路面设计荷载,造成混凝土板块疲劳,形成水泥板断裂、破碎,大大缩短正常使用年限。
3、施工控制质量不严,造成水泥路面破损路基密实度不足造成不均匀沉降,病害大部分布在路基填挖交界,高填方路段和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交接处,因为路基不均匀下沉造成路面的沉降,在行车的冲击作用下造成错台渗水、唧泥导致水泥路面破损。
路面材料质量控制不佳,配合比达不到要求,拌和不均匀,压实或振岛不实等施工原因,从而降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在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路面无法承受荷载带来的竖向剪切力从而导致路面破损。
二、水泥路面病害的预防措施1、设计方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该由静力学向动力学发展。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应用广泛,且具有路面耐重压、耐磨损、强度高和维护资金少等优点,但其路面使用不久后会出现质量问题,影响路面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防治措施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公路建设中最受关注、应用最广的一种路面,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设或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病害,不仅影响美观,还对交通运输安全造成了威胁。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关键点(一)配合比控制对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并不能绝对保证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因此在对原材料进行配合比时,应保证混凝土路面的强度,需考虑其工程经济成本。
在混凝土工程中,并不是水泥用量越大越好,若水泥用量过大,会使水泥浆增多,集料之间的嵌锁力减小,抗折强度提高并不明显,且会增加干缩变形,影响路面平整度,易产生开裂,从而白白增加了工程的经济成本。
因此,路面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应按规范规定确定。
根据工程实际经验数据,合理控制集料级配,级配组成要合理,且根据水泥混凝土的特殊要求,要控制好外加剂的质量、种类和用量。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路面的许多常见病害都与路面混凝土的强度息息相关,而混凝土路面的强度直接与浇筑路面混凝土的材料相关。
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过程中,原材料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首要因素,必要时,应控制游离氯化钙及碱含量,以防止发生碱骨料反应,影响路面的耐久性。
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清净的材料,如火成岩和变质岩,以保证岩石的强度,进而保证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采用反击式、冲击式或锤式二级破碎设备对粗集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其针片状含量要求。
细集料选择时,应重点控制其含泥量,因为其含泥量一旦超标,将大大降低混凝土路面的抗折强度并增加干缩变形。
对外加剂的选用也是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外加剂的选择方面:第一,应与水泥性质相适应,否则会增加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而降低混凝土路面的抗折强度;第二,要符合设计要求的抗折强度;第三,应满足施工方法对拌和物工作性能的要求;第四,满足混凝土路面的最小变形和耐久性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水泥砼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就其在施工和养护中出现的各种病害、裂缝产生的过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其质量病害的主要问题有:一、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
(一) 在硬化前,混凝土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的时候。
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混凝土面层时,因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引起混凝土较大地收缩也会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混凝土浇筑后,在尚未出现析水前,应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2、同时在浇筑后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路基基层浇湿。
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
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
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混凝土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二)硬化后,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1、干缩裂缝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
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
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
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
(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
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混凝土收缩值增大.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相类似。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开展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有效防治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措施。
结论证实: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操作人员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很多种,例如有钢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
和其他路面开展比照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成本非常低,因此受到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但在其施工操作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因此需要对这些病害开展合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进而提高路面施工的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1I路面板内损坏病害分析开展道路路面施工时,使用混凝土板面容易发生裂缝,主要原因是使用混合料时里面的水分失去速度过快,然后发生碳化和干缩问题。
除此之外,开展水泥路面施工时,还会出现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问题,主要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发生了分离,剩下的集料颗粒就会出现下沉,里面的水分开始向上移动,这样表面就会发生沁水[1],如果实施有效的处理,路面表面的含水量就会增加,在一定环境下,沁水速度慢于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水的蒸发情况就会深入到混合料的表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就出现了凹陷,从而产生非常大的张力。
除此之外,各个固体颗粒之间还会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导致颗粒间发生凝集,混凝土如果没有到达一定的硬化强度,就不能有效和张力开展相互作用,最终在表面出现裂缝。
同时,发生裂缝的时间和沁水的时间一般都是相互的,浇筑混凝土道路表面几个小时后,就会先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然后逐渐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出现混凝土龟裂,在干燥的时候这些裂缝开始蔓延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12接缝位置发生病害分析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错台问题,便是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填缝料出现损失以及材料质量有很大关系。
处理横向接缝的时候,尤其是在膨胀系数范围内,由于会发生滑动,造成传力杆位置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导致一部分滑动出现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强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多年来它一直在不断的建设当中。
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上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路面荷载量的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下面,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原因和防止措施开展详细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形式及其原因(一)荷载原因:交通荷载的增加应该算是水泥於路面破坏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交通荷载急速增加,导致路面负担困难,最终形成损坏。
(二)路面板的断裂:当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均超过抗弯拉强度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会发生断裂,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1、在路基填筑时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例如,冻土、有机土、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等,材料不过关是导致路基塌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路面的质量,造成路面损害。
2、基层标高失控及平整度太差会导致路面厚度的不均匀且不一致,容易使路面薄弱处出现裂缝。
3、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基层太过干燥,会将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大量吸收,从而使底部混凝土失去水分,强度也随之降低,最终产生裂缝。
(三)路基土石方填筑:1、在施工时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与路基的超宽填筑不够,且常常在路基填筑完成之后才发现问题。
为了到达路基的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常常不按规范要求挖台、分层、填筑、压实使路基宽度合格,而只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上,再用人工对其开展摊铺拍实,这的样方式远远不能让路基到达规定的合理密实度,容易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刷。
3、路基填筑时每一层所使用的填料没有用平地机和其他专业器械开展整平,或是整平的效果不好,这会造成低凹的部分地方达不到相应的密实度,从而造成积水。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防治措施(一)路面施工方面:1、在路面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材料,保证路面根底厚度与顶面标高,并保证其压实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路面施工的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发表时间:2020-01-14T09:44:4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张达[导读]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刚性路面,建设及养护成本很低,被广泛应用在公路施工中。
武汉市市政建设科研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6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刚性路面,建设及养护成本很低,被广泛应用在公路施工中。
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问题逐渐增多,研究和分析病害成因,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1、裂缝1.1温度变化导致裂缝产生混凝土会发生热胀冷缩反应,在混凝土硬化初期,由于水泥水化会放出很多的热量,同时混凝土的散热性能不足,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比外部要高很多,温差可能达到40℃,这就会导致内部混凝土显著膨胀,而外部混凝土却没有过多变化。
此时,内部膨胀的混凝土和外部的混凝土相互挤压,当二者之间的拉力超过混凝土的最大承载力时就会产生裂痕。
1.2干缩导致裂缝产生混凝土在凝结之后会产生干缩效应,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水分蒸发,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减小。
但是这种干缩效应往往发生在混凝土的外部,内外不均衡导致混凝土的外表面产生很多裂缝。
2、断板路面断板主要是由于板内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最大承载力而导致的,这种情况既可能出现在道路修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使用过程中。
板内应力过大,就会导致混凝土面板中出现贯穿面板的不规则横向、纵向、斜向的裂缝,裂缝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把混凝土面板折成两半,破坏了路面结构的完整性,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路面行车的安全。
按照断裂的形式可以把路面断板分成横向断板和纵向断板两类;按照断裂时间可以分成施工时断板和使用时断板两类;按损坏程度分成轻微、中等和严重三类。
造成断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公路的建设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为了保证进度,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忽视了道路的质量,盲目追求进度,导致公路质量下降。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针对河西地区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分析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治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1981年起,长期从事农村公路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0年,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
一、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及其防治意义1.随着我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公路建设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十一五”期间,投入了数千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4以上,连接了广大的县、乡、村,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完善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抗灾害能力强、抗疲劳特性好、使用年限长、养护费用少、施工简单、取材方便、运输费用低等优点,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村道硬化,在低等级公路尤其是村道硬化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3.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柔性路面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路基、基层稳固支撑的要求很高,如不坚强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就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过早出现三大病害:裂缝、错台和接缝破坏。
其中裂缝破坏最为普遍,也是近年来最为关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之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八成是因为裂缝引起的。
由于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路面承受车辆荷载的往复作用,裂缝将随时间扩展贯穿,在裂缝处发生应力集中,混凝土发生沿裂缝碎落、在裂缝处断裂、混凝土面板产生破损现象,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当破损发展到一定程度,裂缝处开始翻浆唧泥,板面出现交叉裂缝,并且导致其它板裂缝,最终使混凝土板丧失应有的承载力,整个板发生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技术、经济上也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然而水泥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
主要现象为裂缝、沉陷、严重破碎板、板角断裂、唧泥、错台、接缝材料破损等。
引起各种病害的原因是不相同的,有外界因素,设计缺陷、施工问题及养护等原因,现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如下:。
一、水泥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
水泥路面破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板、基层、路基的缺陷引起的。
这些缺陷除了设计因素及施工质量的原因之外,一般是在行车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而水和超重荷载是主要因素。
(一)水是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水泥路面的横缝均是采用沥青灌缝,纵缝为施工缝不灌缝,路肩盲沟排水的设施基本没有设置。
特别是“先行工程”建设期间对水泥路面性能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排水设施配套不到位。
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
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
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
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
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二)车辆超载也是造成水泥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市场竞争急烈,运输户只雇经营利益,绝大部分的货车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厚大梁等等,严重超载,据路政部门检测统计双轴车辆总重量均在23~24t、三轴车辆总重均在35~45t,荷载大大超过路面设计荷载,造成混凝土板块疲劳,形成水泥板断裂、破碎,大大缩短正常使用年限。
(三)施工控制质量不严,造成水泥路面破损
路基密实度不足造成不均匀沉降,病害大部分布在路基填挖交界,高填方路段和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交接处,因为路基不均匀下沉造成路面的沉降,在行车的冲击作用下造成错台渗水、唧泥导致水泥路面破损。
路面材料质量控制不佳,配合比达不到要求,拌和不
均匀,压实或振岛不实等施工原因,从而降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在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路面无法承受荷载带来的竖向剪切力从而导致路面破损。
(四)设计方面缺陷造成水泥路面病害的产生
设计时对交通量预测计算不够准确,基层、面层设计厚度偏薄,设计时当量轴载由于按标准车型额定载重进行换算,而近几年来交通量迅速增长,超载超限车辆不断增多,这种设计轴载与实际不符,这样会大大影响水泥路面的寿命。
(五)养护不到位,加剧路面病害的发展
养护灌缝不及时,水泥路面缩缝、胀缝、施工缝,施工时基本上是用沥青灌缝,使用一般2~3年的材料自身老化松脱,如果不及时填缝料更新,雨水渗入,破坏基层和垫层,造成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
原“先行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够余留排水设施不完整,导致边沟排水不畅积水,由于养护资金不足没能及时进行完善排水系统,也会导致路面提前损坏。
混凝土板早期一些病害处理方法不当不及时,如混凝土板断裂、板角断裂、错台等病害处理不及时,只重视处理严重病害而忽视对板裂缝封水处理,使路面水渗入,加剧其他病害的产生。
二、水泥路面病害的预防措施
水泥路面病害的预防,必须增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性能的认识,加强设计、施工、养护三个方面工作,从源头抓好。
(一)设计方面
我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计算理论中,尽管考虑了温度疲劳应力等因素。
但设计的板厚依然较薄,难以承受巨大的冲击破坏动能。
在实际应用中,重视应力计算,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结构的研究和实际观测的较少。
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该由静力学向动力学发展。
在充分考虑冲击动荷载对路面的作用后,适当提高技术标准和设计厚度,以适应我国公路不断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在软基路段,桥头下挖路段和填挖路段交换频繁的路基上必须深挖进行补强设计并增加相应的预算;其次,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要达到支撑稳固的要求,必须解决基层耐冲刷和弯沉均匀性问题,即要选用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交通量要求的基层材料类型,合理地设计性能优良且适宜摊铺的集料级配;在对高填方软基和台背填土进行认真处置的基础上,如果可预见沉降变形过大,可采用薄层沥青混凝土或砌块的过度路面形式;待沉降稳定后,再施工永久混凝土路面板;在路基基层下,地下水位高和多雨地区,应考虑设计一定厚度的渗透排水砂砾垫层。
严寒地区应综合考虑设计排水和防冻垫层。
同时,保证接缝质量是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关键,根
据当地自然条件胀缝尽量做长,因此在接缝设计中应选用合理的接缝型式和优良的填缝材料。
(二)施工方面
合理地选择原材料,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是实现优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前提,科学,准确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稳定、均匀的混凝土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推广使用机械施工方式是解决好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质量的有利措施,传力杆、拉杆的规格、位置、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与接缝侧壁垂直,与路面板和路面中心线平行。
嵌缝处的混凝土因嵌缝板和传力杆的影响一般很难一次浇注成型,不易振捣密实,致使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偏低,为此应加强接缝和板角处的振捣;板块成型后,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及时切割和严格养生,避免因切割不及时出现整体断裂或养生不及时水泥混凝土在水化作用下出现空隙,造成强度不足;应尽量断交施工,如有困难非断交施工,现场便道一定要平整,避免有大的坑槽和石块,以免造成混凝土板在初凝期因行车振动造成板体断裂;当路线纵坡超2%时应及时调整摊铺,一定要顺着上坡方向进行摊铺。
以免因塌落度问题造成板体细小的横缝和板体断裂,拆除模板一定要注意避免碰掉板角以免造成对称的啃边。
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进行厂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是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也不要将两种材料性质差异甚大的路堤相接,而需要设置一个不太长的过渡段,在桥头或其他构造物与一般路堤相接处,应进行加载,甚至超载预压加快地基沉降,在可能的条件下,采用透水性砂砾填筑台背后的路堤,减少开放交通后的填土沉降。
(三)养护管理方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局部损坏,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修复,往往会引起损坏迅速发展,其中最经常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工作就是随时清扫和接缝的养护,对混凝土路面必须经常清扫,不让路面上有碎石及其他硬物,免受车轮反复碾压而破坏路表面造成麻面的产生,为防止接缝的失效必须及时更换已老化或损坏的填缝料,使接缝填料保持良好的状况,以防止泥土、砂子、石子、水等进入接缝内,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对路面裂缝及早期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防止形成进一步的破坏,还必须重视路面排水系统的养护,加大资金投入配套完善修建边沟等排水系统,经常疏通路面排水设施,防止水通过接缝或裂缝对路面造成破坏。
公路的养护、管理部门,除了日常的养护工作外,应定时组织进行路况调查,及时制定养护工作计划,确定养护内容,规范养护工作,提高养护队伍素质和机械化的水平,确保公路养护的质量,此外,还应加强路政的管理,严格控制超载车辆的行驶。
三、水泥路面病害的处治方法
(一)沥青类材料维修
在养护中,对于轻微裂缝、板角断裂、轻微沉陷、错台、孔洞及接缝损坏等病害,数量不大时一般采用沥青类型材料进行处理。
(1)填缝灌缝。
灌缝材料主要采用新乡生产专用填缝料,清缝、灌缝宜使用专用机具,经多年使用质量较好。
自制填缝料配合比:(60号沥青96%+重柴油4%)60%~65%、石棉屑5%~10%、石粉10%~15%、橡胶粉15%~20%,效果良好。
(2)过度性处理采用沥青碎石罩面的办法。
采用沥青碎石主要优点是维修方便、快捷,影响交通小,施工成型后立即可通车,造价省。
但路容路貌不美观,使用周期短,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二)整块混凝土板翻修
适用于严重破板、沉陷、板角断裂等。
施工要求及操作方法:凿除破碎板块并清理干净,检查基层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出现基层软弹、松散、不板结现象,则要求全部挖除直至稳定层,然后采用C15贫混凝土补强调平,其他施工工序按水泥路面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铺筑。
混凝土配合比及所选用的材料,根据路面通车时间的要求选用快速修补材料。
这几年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JK-24早强剂推荐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6%(外掺),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水泥400kg、JK-24修补剂64kg、水150kg、砂629kg、碎石1220kg。
另一种是YF-3型混凝土道路增强剂推荐最佳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外掺)。
施工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外加剂用JK-24早强剂24h内用薄膜或土工布养生,一般36h即开放通车;外掺剂用YF-3增强剂的混凝土,在土工布或薄膜养生4~5天后开放交通,两种外加剂实践效果良好。
四、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次性投资大,出现病害不好修复,所以对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负责。
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气候、交通和公路等级等情况,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相应修补,对于较大范围路面修理,应安排大、中修或专项工程,使路面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