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合集下载

绿原酸、连翘脂苷、黄芪多糖在抗菌抗病毒及提高动物免疫力方面的

绿原酸、连翘脂苷、黄芪多糖在抗菌抗病毒及提高动物免疫力方面的
4 4
宣塑童篁量 壅查
2 0 1 5 年 第4 5 卷第 5 期( 总第 2 3 9 期)
专 论 与 综 述
绿原 酸、 连翘脂苷 、 黄芪多糖在 抗菌抗病毒及提高动物免疫力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
李 中改 ( 1 . 贵 州大学动 物科 学 学院 , 贵 阳,5 5 0 0 2 5 ; 2 . 贵 州 大学贵 州省 生化 工程 中心 , 贵阳, 5 5 0 0 2 5 )
哪 些呢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1 绿原酸 在抗 菌抗 病毒 方 面的实 验研究 进展 王 学 兵 等n 研 究表 明 , 绿 原 酸 在病 毒 生 长早 期 起
有 比较 明 显 的预 防病 毒感 染 的 作用 , 对 于 猪细 小病 毒 也 有较 强 的抑 制作 用 , 显 示 出 绿原 酸具 有 很强 的抗 病 毒作 用 。盛 卸 晃 、 黄林 等曙 . 3 的体 外抗病 毒 实验 证 明绿 原 酸对单 纯疱 疹 病毒 I 型( HS V 一 1 ) 感 染具 有 明显 的作 用, 且能 有 效 预 防 病 毒感 染 的作 用 , 且 随 着绿 原 酸 浓

及其 有 效 成分 繁 多而 复 杂 , 而 中药有 效 成分 在 临床 治 疗 中发挥 什 么样 的作用 呢 ?本文 以 中药有效 成分绿 原 酸、 连翘 脂 苷 、 黄芪 多糖 为对 象 , 探 究其 目前 在基 础 研 究 方 面的 贡献 ,本 文 就这 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做一 综 述 , 为今后 全面地认 识 和 防治疾 病工作 提供 资料 。
摘 要: 近 年来 , 中 草 药 在 动物 治 疗 和 保健 中 的作 用 越 来 越 受 到 人们 的重 视 。 对 于 中草 药 的 研究 已经 成 为 国 内外 热 门 话题 , 这不 仅是 可 持 续 畜 牧 业 发展 的要 求 , 也 是 人 们 对 提 高 生活 质 量 和绿 色 食 品消 费 的 要 求 。本 文重 点探 索 中 药有 效成 分 绿原酸 、 连翘脂苷 、 黄芪 多糖在兽 医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 , 为今后全面地认识和防治疾病工作提供资料。 关麓词 : 绿原酸 连翘脂苷 黄芪多糖 实验研究进展 展 望 中 图 分类 号 : ¥ 8 5 2 . 4 +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3 - 7 9 5 0 ( 2 0 1 5 ) 0 5 - - 0 0 4 4 - 0 3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研究方案: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引言:抗病毒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病毒的快速变异和适应性,耐药性的出现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挑战。

探究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病毒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 抗病毒药物:选择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如抗HIV药物、抗流感药物等。

- 病毒株:选择对应的病毒株,如HIV、流感病毒等。

- 细胞系:选择适合的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如HEK293细胞、Vero细胞等。

- 实验仪器:包括细胞培养设备、流式细胞仪、PCR仪等。

2. 实验设计:a) 病毒感染实验设计:- 无药物组: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以无病毒治疗作为对照组。

- 有药物组: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添加抗病毒药物,设不同浓度的组别。

b) 耐药性检测实验设计:- 低浓度药物选择实验:将具有一定浓度抗病毒药物的病毒株接种于细胞上,反复培养,逐步增加药物浓度。

- 点突变筛选实验:通过PCR等方法,筛选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病毒株。

3. 数据采集与分析:a) 病毒感染实验:- 通过细胞存活率、病毒复制水平等指标,确定不同浓度下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

- 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研究抗病毒药物对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b) 耐药性检测实验:- 通过文库构建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病毒反应突变,并研究突变位点对药物耐药性的影响。

- 建立耐药突变的模型,探讨不同变异情况下对抗病毒药物的反应。

三、研究内容:1. 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研究:a) 研究不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病毒复制、抑制特定蛋白等。

b) 探究抗病毒药物对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如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

2. 耐药性研究:a) 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对病毒株的选择压力,并探讨药物浓度与病毒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1、1稀释法1、1、1试管稀释法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

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3、大肠杆菌C839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

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

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胡璇;李卫东;贾翎;张硕峰;吴珺;邱泽计;曾郁敏【摘要】目的:研究四倍体金银花的体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方法:以二倍体金银花为对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和杀菌作用.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观察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和半数中毒浓度(TC50).将100TCID50的甲型流感病毒FM1加入MDCK细胞培养板中,吸附1h后弃病毒液于MDCK细胞培养板中加入四倍体金银花水提液的最大无毒浓度稀释液,通过CPE法观察提取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结果: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最为明显,四倍体对乙型链球菌抑菌强度高于二倍体,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杀菌强度高于二倍体.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在浓度为0.030 5 mg·mL-1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显示抑制作用,而其对照药材二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在浓度为0.488 0、0.244 0 mg· mL-1对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显示抑制作用.结论:四倍体金银花具有体外抗菌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5(017)011【总页数】5页(P1160-1163,1170)【关键词】四倍体金银花;抗菌作用;甲型流感病毒FM1;抗病毒作用【作者】胡璇;李卫东;贾翎;张硕峰;吴珺;邱泽计;曾郁敏【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其味甘、性寒[1],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1、1稀释法1、1、1试管稀释法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

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3、大肠杆菌C839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抗菌与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抗菌与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抗菌与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抗菌与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纳米材料能够在微观尺度上改变细菌和病毒的生物活性,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纳米材料的研究不仅为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也为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保障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抗菌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 银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内蛋白质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近年来,银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领域。

例如,一些医用外科手术器械的表面涂覆银纳米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

同时,银纳米材料也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净化、环境卫生等领域,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

2. 氧化铜纳米材料氧化铜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抑制细菌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破坏其细胞壁和膜结构。

氧化铜纳米材料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医用材料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3. 石墨烯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具有极强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

其特有的薄膜结构和高比表面积,使其成为制备高效抗菌材料的理想选择。

石墨烯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食品、饮用水净化、环境卫生等领域。

二、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 多肽纳米材料多肽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抗病毒材料,能够通过结构特异性识别和包埋病毒,从而抑制其复制和感染。

例如,糖基化多肽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繁殖,对于治疗艾滋病有一定的潜力。

2. 生物大分子纳米材料生物大分子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的分子,在纳米尺度下展现出了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例如,研究者们利用大豆蛋白质和DNA分子制备了一种抗病毒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捕捉并杀死流感病毒。

3. 金簇纳米材料金簇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抗病毒材料,能够通过不同机制杀灭多种病毒。

研究者们发现,金簇纳米材料能够结合并杀死人类乙型冠状病毒,对于治疗新冠病毒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壮瑶五验方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消炎作用研究

壮瑶五验方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消炎作用研究
20032 0009 。 115 仪器 :R E2510 旋转 蒸发 仪 , 上海 振捷 实验 设备 有限 公
司 ; FA2004N 电子 分 析天 平 , 上 海天 平 仪器 总厂 ; ZH2YL S2
Q4 耳冲打耳 器 , 安 徽省 淮 北 正华 生 物仪 器 设备 有 限 公司 ; MC2 142L 型电子体温计 ,大连欧姆龙有限公司 。 116 统计学处理 :全部 实验 数据 以平均数 ±标准差 ( x � ±s )
对照 ,24 h 观察细 胞病变 程度 , 采用 Reed2Mue nch 法计算 药
制药有限公司 ,批 号 :020224 ; 左 氟 沙星 (Levof loxacin) , 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304552 200604 ; 醋酸地 塞米松 ,浙 江仙琚制药 股份 有限 公司 ,批 号 :060810 ; 阿 司 匹林 泡腾 片 , 阿斯利康制 药 有 限 公 司 , 批 号 : 0704050 ; 二 甲苯 , 北 京化 工 厂 , 批 号 : 20070511 ; 冰 醋 酸 , 北 京 化 学 试 剂 公 司 , 批 号 :
细胞 对照 , 继续 培 养 48 h , 观 察 细 胞 病 变 程 度 , 采 用 Ree d2
Mue nch 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 ( TC50 ) 和最 大无毒浓 度 ( TC0 ) 。
菌 ,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
113 实验 药品与试剂 : 病毒唑 ( Ribavifin , RBV) 注射液 ,华北
摘要 目的 : 研究壮瑶五验方水提取物抗流感病毒 、 抗菌、 消炎 、 解热 、 镇痛作 用 。方法 : 采用 细胞病 变效应 ( CP E) 观 察法测 定 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 毒有效浓度 , M2H 琼脂平板 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 ( MIC) ,通 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 胀 、 小鼠 醋酸扭体 、 干酵 母致大鼠发热等模型观察药物的抗炎 、 镇痛 、 解热作用 。 结果 : 处方 1 、 2、 5 对流感甲型病毒 (粤防 722243) 引起的 细胞病变有 一 定的抑制作用 ; 处方 1 、 2、 4、 5 对肺炎链球菌的标准 菌 A TCC49619 及其 3 个 临床 分离 菌 5218 ( P RSP) 、 6213 ( PRS P) 和 9757 均有 一定的抑菌作用 ; 处方 1 、 2 大剂量组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鼠耳肿胀 ;五 验方可抑制干酵母诱导的动 物发热 ; 处方 1 、 3、 5 大剂 量组明显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 反应 次数 。 结 论 : 壮瑶五验 方处方 1 、 2、 5 有一 定的抗 流感病 毒 、 抗菌、 消炎、 解热 、 镇痛 , 有 深入开发研究价值 。 关键词 壮瑶五验方 ; 抗流感病毒 ;抗菌 ; 消炎 ;解热 ; 镇痛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2930X(2008) 0320378204 流感是由流 感病毒 引起 、 主 要经 呼吸 道传 播 、 以上 呼吸 道感染症状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可 导致肺 炎 、 心 肌炎 、 呼吸衰 竭等多种严重并 发症 。流感 病毒 致病 力强 ,易 发生 变异 ,易 引发暴发流行 。流 感的 治疗 , 多 采用 标本 兼治 的方 法 , 以抗 病毒和解热镇痛 为主 。壮瑶五 验方 是广 西药 用植 物园 综合 民间调查的结果和 46 年引种草药的基 础而精 选出的 具有确 切疗效的广西民 间抗 流感 验方 。本文 从抗 流感 病毒 、 抗菌、 消炎 、 解热 、 镇痛等方面对五验方 进行药 效学研 究 ,以 期为临 床应用民族药防治流感提供理论依 据 。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
阿米卡星(AMK)、环丙沙星(CIP) 4.庆大霉素稀释液:1支/桌(256U/ml) 5. 其它:MH肉汤、无菌刻度管、无菌棉签、镊子、
无菌试管、刻稀释法
K-B法操作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
菌液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毕 接种后,平板放置时间不要超过5min 注意纸片距离
肉汤稀释法操作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M-H肉汤(ml)
2
2
2
2
2
2
2
2
2
2
抗生素(ml) 菌液(ml)
2
2
2
2
2
2
2
2
2弃 -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35℃孵育16~18h,观察结果
实验内容
第二次 1.观察K-B法的结果 2.观察肉汤稀释法的结果
K-B法结果解释
测量抑菌圈直径,参照CLSI的标准解释结果。
20mm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断
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断
实验目的 1.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和肉汤稀释法
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 意义。 2.掌握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的质量控制。
实验内容 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 肉汤稀释法
实验器材
1.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培养基:水解酪蛋白琼脂(MH琼脂)、MH肉汤 3. 抗菌纸片:青霉素(PEN)、庆大霉素(GE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1、1稀释法1、1、1试管稀释法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

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3、大肠杆菌C839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1、1、2肉汤稀释法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检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如刘菁菁的研究蓝玉簪龙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体内外抗菌活性。

蓝玉簪龙胆分别以乙醇、氯仿、正丁醇、蒸馏水提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部分产物,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 MRSA 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 体内实验部分: 采用腹腔注射 MRSA 法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分别给予蓝玉簪龙胆水提液高、中、低剂量,银黄胶囊治疗 15 d,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存活率。

结果:体外实验: 蓝玉簪龙胆各极性组分对 MRSA 和 MSSA 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组分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乙醇、水层组分; 体内试验: 除了蓝玉簪龙胆大剂量组,其余各治疗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而蓝玉簪龙胆中剂量组存活率最高。

结论蓝玉簪龙胆对 MRSA 和 MSSA 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对MRSA 感染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3]。

胡景玉等为了了解衡水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18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其MIC50和MIC90。

结果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显示良好的抗菌作用,其MIC50分别为0.5 μg/ml、1 μg/ ml、0.5 μg/ ml;MIC90均为2 μg/ml,其他药物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较高。

结论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普遍敏感[4]。

Kianbakht S等通过肉汤稀释法研究刺蒺藜不同部位(果、茎叶、根)的甲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粪肠球菌ATCC 29212、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绿脓杆菌ATCC 27853四种细菌的抗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果、茎叶对四种菌的MIC值均为2mg/ml;根的甲醇提取物对MIC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肠埃希氏菌均为4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值为2mg/ml[5]。

1、1、3琼脂平板稀释法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到定量的琼脂培养基中,混匀,制成固体含药平皿,使每一个平皿中所含抗菌药物的浓度相差2倍,用多点接种仪把待测细菌点种到含有抗菌药物的琼脂培养基的表面上,在特定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平皿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

每一次实验都应用标准菌株做质控。

琼脂平板稀释法本法的特点是可同时进行大量菌株的药敏测定。

也适用于中草药和厌氧菌的药敏测定。

如汪黎虹等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马齿苋、苦楝皮、大黄等10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实验室近年来收集的患病鳗鲡中分离得到的18 株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 上述10种中药单用对除B12 肺炎克雷伯菌以外的17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平均抑菌浓度( MIC) 范围为0. 165~128 mg /mL,平均杀菌浓度(MBC) 范围为0. 210~128 mg /mL[6]。

1、1、4浓度梯度法浓度梯度试验是一种定量的抗生素药敏测定技术,可用于非苛养革兰阳性和阴性需氧菌(如肠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以及苛养菌(如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的药敏测定。

该系统包含有一个预先制备好的抗生素浓度梯度,可用于在琼脂培养基判断某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如刘芳等的武汉地区住院患儿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状况。

如刘芳等的收集医院2009年1-12月住院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1521株, 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8 年版判断结果;使用X2检验分析耐药性的变化。

研究结论为武汉地区住院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极低, 对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均有极高的敏感率, 对青霉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 可作为治疗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7]。

1、1、5 试管两倍稀释法试管两倍稀释法取生长浊度达9×108mg/ml菌液,菌液用培养液稀释,接种于无菌试管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或未知药物,37℃孵育。

16~24 h,以无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

将无细菌生长的完全清晰液再移种于不含抗菌药物的血平板中,经37℃过夜培养,菌落数不超5个的平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的MBC。

一般以MIC来评价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马加庆等的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观测利胆止痛胶囊在体外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胆止痛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 分别为25、50、50、25 和12.5 mg/mL,对沙门菌无明显抑菌作用[8]。

1、1、6微量肉汤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原理:原理同肉汤稀释法。

石功名等的对西他沙星与莫西沙星抑制细胞内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活性进行体内外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的MIC,MBC及MPC,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实验中,MIC,MBC,MPC及时间与浓度杀菌曲线实验表明西他沙星胞内外抑菌活性均强于莫西沙星[9]。

1、1、7微量稀释法微量稀释法本法为改进的试管稀释法。

取稀释菌液接种在96孔板中,然后加入待试抗菌药物,混匀后放置37℃孵育16~24 h,在衬有黑底板的光线下观察,细菌生长时小孔呈弥散状混浊或在孔底部有圆形或丝状的沉淀;无细菌生长时孔内所含最低抗菌药物浓度即为MIC。

把无细菌生长孔内液体移种不含抗菌药物血平板中,菌落数少5个的平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MBC。

如宋晓晶等通过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对38株临床分离的口腔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

研究结果表明:3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4株, 敏感34株; 对伊曲康唑耐药5株, 敏感33株; 对特比奈芬耐药15株, 敏感23株; 制霉菌素均敏感[10]。

1、2纸片琼脂扩散法琼脂扩散法是将抗菌药物加至接种试验菌的平板表面,抗菌药物在琼脂胶内向四周自由扩散,其浓度随扩散距离增大而降低,在药物一定的扩散距离内,由于药物的抗菌效应,试验菌不能生长,此无菌生长的范围称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与药物的抑菌效应成正比。

如熊枫等的从西太平洋近赤道区采集到的18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83株海洋真菌,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分别对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有37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有29株菌株对KB或Raji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分别占总供测菌株的44.6%和34.9%.在抗肿瘤活性菌株中,WP-M-1、DY-G-2、DY-C-2、WP-K-3和WP-Q-2等5株菌具有很高的活性,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对Raji细胞的IC50分别为5.000、1.064、2.796、1.920、0.520Lg/mL.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来源的真菌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及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产生菌,是开发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宝贵资源[11]。

又如邬晓勇等的建立了蛙皮抗菌肽的活性测定方法———TTC 微量稀释法; 利用 SephadexG25 凝胶层析分离抗菌肽粗品获得一个活性组分命名为 G5,利用 TTC 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组分 G5 抑制大肠杆菌的 MIC 是 80μg/mL、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 MIC 是 20 μg/mL、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是 80 μg/mL; 活性组分 G5 再经凝胶 HPLC 分离纯化获得两个活性组分Ⅰ和Ⅱ,组分Ⅰ和组分Ⅱ再分别经过 RP-HPLC 分离纯化获得两个色谱纯的活性组分命名为 RanaⅠ和 RanaⅡ[12]。

1、3平板稀释法如吴决等的探讨抗菌性中药药物敏感试验在鉴定中药新药上的应用。

应用中药药敏试验平板稀释法鉴定中药新药/万力通0对常见十余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运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中药新药MIC,效果理想.结论在中药药敏试验诸方法中,平板稀释法鉴定中药新药抑菌作用,方法简便,易操作,结果易观察[13]。

1、4打洞法如向红采用平板打洞法对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igens)的全草、根、叶的水煎剂进行体外抗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