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影像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提供各类影像学检查服务,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为了确保影像科的工作质量,提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意义1. 确保影像科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2. 提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保障患者的权益,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4.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水平。
三、质量控制流程1. 影像设备校准与维护影像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包括像素校准、对照度校准、灰度校准等。
维护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损坏配件等。
2. 影像科人员培训和考核影像科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影像学解剖学知识、病理学知识等。
定期进行人员考核,评估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影像学检查流程控制影像科建立标准化的影像学检查流程,包括患者的接待、检查准备、影像采集、影像解释和报告等环节。
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
4. 影像学检查质量评估定期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质量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图象清晰度、解剖结构显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等。
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影像学检查结果审核影像科设立影像学结果审核岗位,负责对每一个检查结果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影像学表现的准确性、病变的描述是否清晰等。
确保每一个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不良事件管理和教训总结影像科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向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四、质量控制指标1. 影像设备的校准合格率影像设备的校准合格率应达到100%,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影像科人员的培训合格率影像科人员的培训合格率应达到100%,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级医院评审放射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细则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细则第一部分医学影像科管理规范(100分)扣分理项目评价要点分值检查内容与评分标准结果由查看《放射诊疗许可证》,《医1.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一)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抽查医务依法取得相关许可,严格按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照放射诊疗科目执业,各项依10 和落实情况等,不了解或不落实,服务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扣2分。
根据执业范围核对开展及规章。
法影像学检查项目情况。
一项不符者扣2分。
执检查科室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业每缺一项扣2分;抽查3项制度,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院检查科室人员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10 (20分)与执行情况。
不了解或执行有缺项各项规章制度。
陷,扣1分 1.人员准入符合相应的条抽查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相关人件,各级人员职责明确。
应员资格证件,每发现1名资格条 10 在本人所具有的资质范围内件不达标者,扣2分。
每发现1(二)执业,不得超范围。
名超范围执业,扣2分岗位 2.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专检查岗位职责,缺一项岗位职责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职 10 扣2分。
检查上岗人员恪守情况,资质和上岗位。
每台设备至岗位职责不到位扣2分。
少有两名医师、技师。
责(25分) 3. 有质量管理组织、制度及现场检查有关人员、质控设备,基本的质控设备,至少有一 5 查阅相关质控材料等。
每发现1 名专职或兼职质量管理人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员。
1扣分理项目评价要点分值检查内容与评分标准结果由 1. 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检查服务,包括急诊床边摄影,现场查看急诊X线摄影及CT检查急诊X线摄影及CT检查30(三)10 记录,无记录的扣4分;不能提分钟出诊断报告。
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不得分。
诊疗管理 2. 建立科室危重病抢救应(20分)急预案;配备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药品和器材,相关人现场检查相关物品、资料;考核员能够熟练使用;具有对比10 医师护士各1名。
每发现1处不剂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及对附和要求扣2分意外危重病基本应急抢救的能力;使用对比剂前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场抽查20份诊断报告,阳性率3.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CT、 10 每小于规定的5个百分点,扣2 MRI、大型X线机≥70% 分(四)有设备保养、检修合格记录。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第一章影像质量概述 (2)1.1 影像质量的概念 (2)1.1.1 视觉效果 (2)1.1.2 信息含量 (3)1.1.3 清晰度 (3)1.1.4 稳定性 (3)1.2 影像质量的重要性 (3)1.2.1 医疗领域 (3)1.2.2 安全监控 (3)1.2.3 娱乐产业 (3)1.2.4 科研领域 (3)第二章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3)2.1 国际标准 (3)2.2 国家标准 (4)2.3 行业标准 (4)第三章影像设备与影像质量 (4)3.1 影像设备分类 (5)3.1.1 医学影像设备 (5)3.1.2 工业影像设备 (5)3.1.3 科研影像设备 (5)3.1.4 民用影像设备 (5)3.2 设备功能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5)3.2.1 分辨率 (5)3.2.2 动态范围 (5)3.2.3 信噪比 (5)3.2.4 采样频率 (5)3.3 设备维护与影像质量 (6)3.3.1 定期检查与保养 (6)3.3.2 清洁保养 (6)3.3.3 环境因素 (6)3.3.4 软件更新 (6)第四章影像技术参数与影像质量 (6)4.1 曝光参数 (6)4.2 空间分辨率 (6)4.3 时间分辨率 (7)第五章影像处理与影像质量 (7)5.1 影像增强 (7)5.2 影像重建 (7)5.3 影像压缩与传输 (8)第六章影像质量控制方法 (8)6.1 影像质量检测 (8)6.2 影像质量评价 (9)6.3 影像质量改进 (9)第七章影像诊断与影像质量 (10)7.1 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10)7.2 影像质量对诊断的影响 (10)7.3 影像诊断的误差分析 (11)第八章影像存储与归档 (11)8.1 影像存储介质 (11)8.2 影像归档管理 (11)8.3 影像数据备份与恢复 (12)第九章影像传输与远程诊断 (12)9.1 影像传输技术 (12)9.2 远程诊断系统 (13)9.3 影像传输安全与隐私保护 (13)第十章影像质量教育与培训 (14)10.1 影像质量意识培养 (14)10.2 影像技术培训 (14)10.3 影像质量控制培训 (15)第十一章影像质量法规与政策 (15)11.1 影像质量相关法规 (15)11.2 影像质量政策制定 (15)11.3 影像质量监管 (16)第十二章影像质量改进案例 (16)12.1 典型案例介绍 (16)12.2 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2.1 案例一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2.2 案例二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3 经验总结与启示 (17)第一章影像质量概述影像质量是评价和衡量图像好坏的重要标准,它涉及到图像的视觉效果、信息含量和可用性等方面。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
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
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
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 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
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
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xx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
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
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
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 名技师、每台CT 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
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
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医技科室质量评估细则—医学影像(放射科)

医技科室质量评估细则—医学影像(放射科)评估项目评估要素分值评估方法评分标准科室设置1.放射科各部门设置应与医院功能与规模相适应,独立设置为一级科室。
原则上要求放射科统一管理:普放、CT及MRI统一管理,人员提倡进行轮换。
51.实地查看科室设置;查看医院主任及副主任任职文件,查看排班表。
1.不是独立设置扣3分;各部门完全分开管理扣2分。
2.放射科人员资质要求:放射诊断医师必须为本专业或者临床专业大中专毕业,要求有医师资格证书及执业注册证书方可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工作;技术投照人员原则上要求为本专业毕业人员,且必须持有放射技师(士)相关资格证书。
52.现场检查,抽查近6个月来放射、CT、介入和超声等专业24小时急诊医、技人员值班表,检查放射科医、技人员各5人。
2.抽查1人未达到要求扣1分,扣完为止。
3.大型设备上岗证要求:CT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CT上岗证;MRI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MRI上岗证(MRI上岗证兼容操作CT)。
53.现场检查,抽查近6个月来放射、CT、介入和超声等专业24小时急诊医、技人员值班表,检查放射科医、技人员各5人。
3.抽查1人未达到要求扣1分,扣完为止。
4.科室人员结构:科室要注重学科梯队建设,正高、副高、中、低级职称比例是否合理(推荐1:3:5:7);专科学历层次结构能适应专科发展的需要(高学历人才比例);年龄结构(老、中、青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合理比例推荐为老:中:轻=1:3:5)3 4.查人事科档案。
4.3项指标各占1分,一项不达标扣1分。
5.仪器设备及开展检查项目要求:仪器设备:三级医院:①全125.现场检查仪器设备情况;现场检查开展的医学影像服务项目5.设备一项不达要求缺一台扣1分。
不能提供床旁照片扣1分;普身各部位透视、摄影应备有多台普通拍片机,CT断层设备、1.0T以上超导MRI设备、移动式床旁拍片机;②乳腺摄影:应备有专用钼靶软线X线机;③胃肠道造影:应备有多功能胃肠机;④心脏、大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性放射技术:应备有大型心血管检查专用X光机及其他辅助设备,如高压注射器等。
最新医学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

四、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20分)
1.有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2.医务人员应按技术操作规程工作。
3.各种检查项目,有操作规程及诊疗常规。
4.有病例讨论、集体阅片及审核制度。
5.开展临床随访,放射、CT、超声诊断报告随访有记录。
秘诀:好市口+个性经营5.检查有关记录与资料。
1、你一个月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考核要点一项不达标扣2分。
(四)DIY手工艺品的“个性化”
调研结论: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DIY手工艺品”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五、医学影像资料的质量符合临床要求情况
附件(一):
(10分)
(三)上海的文化对饰品市场的影响1.开展的检查、治疗项目能满足临床需求。
3.对特殊的阳性发现与特殊的阴性报告有上级医师复核、更正报告制度。
4.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制度。
5.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时限:普通平片报告时间≤90分钟。CT等大型设备检查和各种造影等项目报告时间≤24小时。超声检查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急诊心电图、急诊平片检查报告时间≤30分钟。
1.检查报告单书写情况。
2.检查相关制度。
3.检查出具报告的时限。
考核要点一项不达标扣2分。
七、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
(10分)
1.环境防护要达到标准,射线有害标识明显,科室导医标识清楚;患者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达标。
2.对员工要进行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有上岗合格证。
1.检查环境、患者、医务人员防护达标情况。
3.检查科室开展新技术准入及质控记录。
考核要点一项不达标扣1分。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课件

数字化医学影像质控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医学影像质控的数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数字化 医学影像质控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误差和提高诊断准确率。
数字化医学影像质控还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数字化管理等功能,为医 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
医学影像质控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 灯片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医学影像质控简介 • 医学影像质控标准 • 医学影像质控流程 • 医学影像质控指标 • 医学影像质控管理 • 医学影像质控的未来展望
01
医学影像质控简介
医学影像质控的概念
医学影像质控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医学影像进 行质量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 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加强医学影像质控专业培训
培训计划
制定医学影像质控专业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质控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集中授课、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培训效果评估
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提高医学影像质量意识
01
宣传和教育
我国医学影像质控标准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在不断 修订和完善中,以适应国内医疗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03
医学影像质控流程
医学影像采集质控
设备选择
01
根据检查部位和病情,选择适宜的影像设备,如X线、CT、
MRI等。
参数设置
02
根据诊断需求,合理设置各项参数,如电压、电流、扫描层厚
等。
图像获取
03
确保患者体位正确,避免干扰因素,获取高质量的医学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三、专业用房面积及标准(35分)
? 技师办公室一间(兼)。
( 5分 )
? X线摄影检查室(不含控制室) 36平方米以上,
有通风设施。
(5分)
? 控制室一间。
(5分)
? 工作站一间(兼)。
(5分)
? 登录室一间。
(5分)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三、专业用房面积及标准
? 激光打印室一间,有通风设施。( 5分 )
? 技师夜班室一间(兼)。
( 5分)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四、技术操作(20分)
? 检查设备性能完好,资料齐全。
2分
? 检查资料登录详细,申请单有检查者签字。 3分
? 技术操作规范、配合默契,摄影位置、期像全而
? 专家组职责: 负责对本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技术指导, 对本专业的室间、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指导评 价并监督实行。
前言
? 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遵照“质控中心”对于质控规定项目中的专业管 理、工作任务、技术项目、质量指标与重点质控 项目、科研教学五项原则要求;技术设置规定项 目中的基本设置、工作人员标准、专业用房标准、 技术操作、基本设备标准等又五项原则要求,综 合本专业特点,重点调整了专业管理与重点质控 指标所占比分,借此提高专业影响力。二、三级 医院侧重点有所区别。
青岛市医学影像技术质控基本标 准与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青岛医学影像质控中心X线技术专家组 青岛医学会影像技术专科分会 2004年8月制定
前言
? 医学影像质控中心X线技术专家组的产生:
青岛市卫生局于 2004年2月发出 [2004]22
号文件,
公布建立“青岛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及挂
靠单位和组成人员。该中心下设:专家委员会
5分
? 设备及检查用具整齐有序。
5分
? 按系统或部位抽查 5例连续编号常规 X线摄影检查 资料:甲级片率 ≥35%,废片率 ≤3%。 8分
? 按连续日期抽查 5例复杂或疑难 X线摄影检查资料,
质量合格。
8分
? 专题技术讲座或研讨 ,有记录。
4分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 CR 、DR 后处理岗位技师必须具备国家承认的中
专(含)以上学历、技士(含)以上职称,熟知
所用设备的各项操作与检查项目。
( 5分 )
? 技士(含)以上工作人员需具有本专业中专学历 或取得放射技士(兼)以上职称,熟知所用设备 的各项操作与检查项目。未达到上述要求者,需 经质控中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 5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分
? 重大抢救任务 30分钟内到岗
2分
? 复杂、疑难或复诊检查项目有上级技师参与指导
并有记录
3分
? 疑难、复诊检查有会诊记录
3分
? 床边摄影检查有上级技师把关
3分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三、技术项目(15分)
? 各系统、部位的常规数字 X线摄影、造影检查及
CT 检查等。
(17人)与X线诊断、 X线技术、 CT 、MR 、介
入、 医学工程、超声、放疗及核医学等九个专业
组。各专业组又分别挂靠在市医学会相应的专科 分会。其中 X线技术专业组就挂靠我们影像技术 专科分会。
前言
? X线技术专家组成员组成: 组长:高守乐 副主任技师 青医附院 组员:孙其勤 副主任技师 人民医院 王瑞亮 主管技师 市立医院 秘书:陈 涛 主管技师 青医附院
一、专业管理
? 专业管理制度( 14分)
影像技术管理制度
2分
质量保证制度
2分
防护制度
2分
资料积累制度
2分
设备使用交接制度
2分
差错事故处理登记制度
2分
技术读片制度
2分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二、工作任务(15分)
? 能完成全院及本科室日常规定的各项检查任务
2分
? 夜间技术值班(兼)
? 机房达到国家放射防护标准 ? 相关工作人员需岗前健康查体并经专业培训取得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 工作人员需接受个人剂量检测 ? 建立相关的放射防护责任制及警示标志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二、工作人员基本标准(30分)
? 科室主任:
(10分)
至少有一名高年技师 (含)以上职称担任科室副主 任以上职务
准确、图像清晰。
5分
? 能较好的应用设备最佳设计效能。
6分
? 有疑难技术讨论 ,有记录。
4分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五、基本设备(15分)
? 摄影X线机2台(套)以上或 1台CR (或DR )。
3分
? 拥有特殊X线机1台。
3分
? 工作站。
3分
? 激光相机或暗室。
3分
? 资料登录微机 1台。
2分
? 轴位摄影中的颅底位,汤氏位(反汤位),跟骨、
髌骨轴位。
3分
? 切线位摄影中的颧弓位 ,鼻骨侧位等 。
2分
? 乳突劳、许、伦、瑞氏位等。
3分
? 心脏、脊椎诸斜位。
2分
? 常见特殊X线摄影 。
3分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四、质量指标及重点质控项目(30分)
? 检查室整洁、卫生。
五、科研教学(10分)
? 能承担本专业进修生及大中专学生的部分教学任
务。
3分
? 任本职期间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发表省级以上
论文或主、参编著作。
3分
? 有计划培养青年技师,每年依照青岛市医学影像 质控中心要求分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分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一、基本标准
? 预先取得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放射性同位素与 射线装置卫生许可证》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一、专业管理(30分)
? 科室主任(10分)
至少有一名高年技师(含)以上职称担任科室副 主任或主任负责技术工作。
? 专业人员(6分)
各级技师符合学历及职称要求
2分
执业证件齐全
2分
新进人员及学历不达标需经影像质控中心培训考
核合格
2分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 专业人员比例:至少有一名主管技师(含)以上
职称指导及发展专业,职称比例与设备、人员配
比合理。
(5分)
? CT 、MR 、DSA在岗技师必须具备国家承认的中
专(含)以上学历、技士(含)以上职称,熟知
所用设备各项操作与检查项目。
( 5分 )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二、工作人员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