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易错成语典故归纳例析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对于语文考试和日常交流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拓展:
1. 乘风破浪:比喻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易错易混:浪遏飞舟。
遏,阻止;飞舟,比喻勇往直前的船只。
这句话比喻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不能错用为阻止困难。
2. 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易错易混:
空巷,指空荡荡的街巷。
这句话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不能错用为街巷空荡荡的。
3.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
易错易混:神来之笔。
神来之笔,指写作时灵感突然出现的写作绝技。
这句话形容技艺非常精细巧妙,不能错用为写作时出现的灵感。
4.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易错易混:
设身处地地。
地,处所;设,设想。
这句话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
或环境中,不能错用为把处所设想为自己所在的地方。
5. 水落石出:水退了,石头就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
显露出来。
易错易混:石出。
石出,指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这句话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不能错用为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小升初考试必出成语典故与易错成语

小升初考试必出成语典故与易错成语小升初考试经常考30个成语典故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
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
两人结为知己。
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则佳。
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
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中考语文易错成语例析

中考语文易错成语例析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长期以来人们将一些事件、典故和道理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形成的。
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成语的考查分量逐年增加,其中大多以判断成语使用准确与否的形式出现。
现将一些在中考中常出现又比较容易误解的成语摘出,供同学们参考。
1、栩栩如生例: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栩栩:生动的样子。
这个成语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说野生动物栩栩如生显然不合适。
2、济济一堂例:泰州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不可能只聚集在一处,可换用“络绎不绝”。
3、无可非议例: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无可非议是说没什么能够指责的。
既然在伊拉克问题犯有错误,这当然应该受到指责。
例句用无可非议显然是错误的。
4、可歌可泣例:大学生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迹令人感动,他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是可歌可泣。
可歌可泣,一般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这个成语感情色彩相当浓烈,洪战辉的事迹还达不到可歌可泣的水准,可用“可喜可贺”替换。
5、巧夺天工例: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高超,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桂林山水黄山松都是自然的杰作,并不是人工的东西,用“巧夺天工”夸赞天然景致是不合适的。
6、销声匿迹例: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6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一般用来形容人。
例句说的是春节晚会,用销声匿迹形容显然是不当的。
7、忘乎所以例: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忘乎所以,常常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
例句赞扬的是人的读书精神,用这个成语显然与整句话的语境不符。
48个常见易错成语

万人空巷【释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登堂入室【释义】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
望其项背【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
罪不容诛【释义】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七月流火【释义】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
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目无全牛首当其冲【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首当其冲【释义】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示例】平原的游击根据地将首当其冲。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
危言危行【释义】危:正直。
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不刊之论【释义】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
明日黄花【释义】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历史成语典故错位详解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历史成语典故错位详解历史成语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富有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典故和事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历史成语的典故。
1.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出自于《列子·汤问》。
典故是,晋国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太行山脉附近,这里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的回家路。
他决定用尽一生的力气把这两座山挖掉。
尽管愚公是个老人,力气很小,但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持不懈地挖掘。
上天感动了,下令两座山消失。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战胜困难。
2.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典故是,孟子和荀卿是战国时期的两个朋友,他们从小一起玩耍、学习,关系非常好。
后来,孟子因为征求荀卿的意见而放弃了北方的官职,选择了南方的岳阳。
这个典故表达了两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如兄弟一样关心、支持彼此的情感。
3. 水落石出:这个成语出自于《汉书·枚乘传》。
典故是,刘邦打完阴陵之战后,为了表彰岳阳地的抗击楚军的将士,他把水库中的水全都放掉,目的是让抗击楚军的将士名扬天下,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功绩。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搞清楚,真相大白。
4. 秋风扫落叶:这个成语出自于《唐·孟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
典故是,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用秋风扫落叶寓意着天下大乱,百姓无路可逃的悲壮情景。
这个成语意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
典故是,楚国的人金凤在齐国画了一幅画,画上是一条蛇,画的很漂亮。
齐国人陈良看到后觉得画上还缺一只脚。
于是,他用自己的刀将画上蛇的尾巴画成了脚。
结果,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多余而不必要的行动。
常见易错成语例析

(二)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二 易 用错对象”
• 1.【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 • 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 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 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 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 2.【楚楚动人】 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 . 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 娇柔,能打动人。 娇柔,能打动人。 • 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 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 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 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 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 3.【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 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 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 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 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 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 高水平攀登。 高水平攀登。 •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 4.【倚马可待】 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 . 倚马可待】 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形容 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 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 误用分析: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 误用分析: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
• 5.【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 . 步。 • 误用示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 误用示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 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 误用分析: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眼里看 误用分析: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 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 6.【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 .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多用于否定式)。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 • 误用示例:成都五牛俱乐部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 误用示例: 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 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 球队望其项背。 球队望其项背。 • 误用分析: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只能望 误用分析: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 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易错成语大全及解释

易错成语大全及讲解易错成语分类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文不加点:点: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不用更正。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熟练。
( 含褒义 )首当其冲:当:担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碰到攻击或碰到灾祸。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令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用法: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大快人心:指歹人坏事遇各处分或打击,使大家特别痛快。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表达公众的感情)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切实行,后指长远借用而不归还。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差强者意:强:振奋。
勉强令人满意。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所有走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贺、欢迎等盛况。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斑驳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
形容奇形怪状,五彩斑斓。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以更正的言论。
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逝。
象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圆满除掉。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空穴来风:有了洞窟才进风。
比喻信息和谣言的流传不是圆满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趁时机传开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空谷足音:在安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获取音信、言论或来访。
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
比喻恰到利处,自敛其才。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150个经常误用的成语例子及解释

150个经常误用的成语例子及解释常见成语误用例说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
常用作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
误用: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决不答应。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歌功颂德多用于贬义。
误用:这些作家用他们的火一般的激情,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误用:“五一”长假,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同“拍手称快”。
误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多指不好的事。
误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父母的要给子女做出表率,上行下效嘛。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
误用: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误用:这块天然宝石,晶莹剔透,八面玲珑,光彩夺目,可称世间极品。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误用: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指从现在往后,多指不好的情况。
误用:自从电视上看了《少年英雄方世玉》,我就迷上了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几页偷看,长此以往,我的学习成绩渐渐退步了。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贬义。
误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家小店不仅装饰一新,而且转变了服务作风,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
含褒义。
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多指执著追求而不考虑过多。
误用:有的领导干部经不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诱惑,生活腐化,把党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置之度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易错成语典故归纳例析爱屋及乌:àiwūjíwū乌:乌鸦。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相关系的人或事物。
安然无恙:ānránwúyàng安然:平安。
恙:音样,病。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按部就班:ànbùjiùbān部、班:门类,次序。
晋朝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意思是按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选择、使用词句。
后用“按部就班”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步骤。
〔注意〕“部”不能写作“步”。
八面玲珑:bāmiànlínglóng玲珑:本指器物精巧细致,转指人机灵。
形容对各方面的人都应付得很周到。
(多含贬义)百无聊赖:bǎiwúliáolài聊:音疗。
聊赖:依靠、寄托。
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杯弓蛇影:bēigōngshéyǐng《晋书·乐广传》里说,有一个人饮酒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蛇,吓得生了病。
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影子照在杯子里,他的病也就好了。
比喻疑神疑鬼,虚惊一场。
杯水车薪:bēishuǒchēxīn车薪:一车柴草。
《孟子·告子上》:“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草。
比喻效力小,对于解决困难起不了多大作用。
比肩继踵:bǐjiānjìzhǒng比:挨着。
比肩:并肩。
踵:音肿,脚后跟。
肩并肩,脚跟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弊帚自珍:bìzhǒuzìzhēn敝:破的。
珍:爱惜。
古代有“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话,意思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
后以“弊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但自己还很珍惜。
鞭长莫及:b iānchángmòjí鞭:鞭子。
莫:不。
及:到。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原意是鞭子虽长,但是不能打到马肚子(因为马肚子不是打的地方)。
后用“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并行不悖:bìngxíngbùbèi并行:同时实行。
悖:音背,相冲突。
同时实行,不相冲突。
不苟言笑:bùgǒuyánxiào苟:苟且,随便。
指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
不刊之论:bùkānzhīlùn刊:削除,刊正。
准确的、不能更改的言论。
不稂不莠:bùlángbùyǒu稂:音狼。
莠:音友。
稂、莠:都是田里的野草。
语出《诗经·小雅·大田》。
原来意思是没有野草。
后用作“既不象稂,又不象莠”的意思,比喻一个人不成材,没出息。
〔注意〕“稂”不能读作liáng。
“莠”不能读作xiù。
不速之客:bùsùzhīkè速:邀请。
指没有邀请突不过来的客人。
惨淡经营:cǎndànjīngyíng淡:又写作“澹”。
惨淡:辛苦。
唐朝杜甫《丹青引》诗中有“意匠惨澹(同“淡”)经营中”句,是说下笔之先,极力构思。
后以“惨淡经营”指苦心经营。
(现多用于贬义)瞠乎其后:c hēnghūqíhòu瞠:直瞪着眼。
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
形容远远落在后头。
〔注意〕“瞠”不能读作táng。
穿凿附会:chuānzáofùhuì穿凿:很牵强地解释,把不能讲通的硬要讲通。
附会:把没相关连的事物比附在一起,说成相关连。
生拉硬扯,强作解释。
又作“牵强附会”。
牵强(qiǎng):勉强。
蹉跎岁月:cuōtuósuìyuè蹉跎:音搓驼,把时间白白地耽误。
指虚度光阴。
反唇相讥:fǎnchúnxiāngjī反唇:回嘴。
讥:讽刺。
反过来讽刺对方。
方兴未艾:fāngxīngwèiài方:正在。
兴:兴起,兴盛。
艾:止,完结。
指事物正在发展,未到止境。
多用来形容革命形势或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可阻挡。
防微杜渐:fángwēidùjiàn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
杜:堵塞。
渐:逐渐,指事物的发展。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飞扬跋扈:fēiyángbáhù飞扬:放纵。
扈:音户。
跋扈:蛮横。
形容横暴放肆。
粉墨登场:fěnmòdēngchǎng粉、墨:化妆品,这里指化妆。
原指化妆后出场演戏。
现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愤世嫉俗:fènshìjísú愤:愤恨。
嫉:憎恶。
旧指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增恶。
感恩戴德:gǎnēndàidé戴:尊奉,推崇。
感激别人的因德。
(现多含有讽刺意味)刚愎自用:gāngbìzìyòng刚:硬脾气。
愎:音必,固执、任性。
自用:自信,自以为是。
十分固执自信,不采纳别人的意见。
〔注意〕“愎”不能读作fù。
苟延残喘:gǒuyáncánchuǎn苟延:勉强延续。
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比喻暂时勉强生存。
过犹不及:guòyóubùjí犹:如,同。
事情办得过头了,就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对的。
含沙射影:hánshāshèyǐng传说有种动物叫蜮(音域yù),常在水中含着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得病。
后用“含沙射影”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毫厘不爽:háolíbùshuǎng毫、厘:都是很小的计量单位。
爽:差失,不合。
形容一点不差。
后顾之忧:hòugùzhīyōu顾:回头看。
忧:忧虑,担心。
需要回头照顾的可忧之事。
怙恶不悛:hùèbùquān怙:音户,依靠,仗恃。
悛:音圈,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例〕对于~的反革命分子,必须严厉惩办。
〔注意〕“怙”不能读作gǔ。
“悛”不能读作jùn。
讳莫如深:huìmòrúshēn讳:顾忌而不说,隐瞒。
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指把事情隐瞒得很严,唯恐别人知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jiāntīngzémíng,piānxìnzéàn兼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偏信: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
汉朝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唐朝魏徵概括成上面的八个字。
指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全面地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必然造成错误的判断。
咎由自取:jiùyóuzìqǔ咎:音旧,灾祸。
灾祸是自己招来的,有自作自受的意思。
开宗明义:kāizōngmíngyì开:指阐发。
宗:宗旨。
明:说明。
义:意思。
语出《孝经》(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书),它第一章内容是说明全书的宗旨和中心意思,其标题为“开宗明义”。
后来用“开宗明义”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清主要意思。
苦心孤诣:kǔxīngūyì苦心:用心艰苦。
诣:音议,到。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指尽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注意〕“诣”不能读作zhǐ。
励精图治:lìjīngtúzhì励:音历,奋勉。
图:谋求。
旧指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栉:音质,梳子、篦子的总称。
指象鱼鳞和梳子齿一样排比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一类的东西数量多而且有次序地排列着。
冒天下之大不韪:màotiānxiàzhīdàbùwěi冒:犯,不顾。
韪:音伟,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
大不韪:最大的不是。
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面面相觑:miànmiànxiāngqù觑:音去,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注意〕“觑”不能读作xū。
民生凋敝:mínshēngdiāobì民生:人民生计。
凋敝:衰败。
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例〕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中国,~,人民痛苦不堪。
莫衷一是:mòzhōngyīshì衷:折中。
莫衷:不能作出适中的决断。
是:对的,准确的。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南柯一梦:nánkēyīmèng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中说,淳于棼fén)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
后用“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宁缺毋滥:nìngquēwúlàn宁:宁可。
毋:不要。
滥:过多。
指选拔人材或挑选事物时,如果按一定标准不能足额,就让它不足,不要降低标准凑数。
〔注意〕“毋”不能写作“母”。
旁征博引:pángzhēngbóyǐn征:寻求、搜集。
旁征:多方面引证。
博引:大量引证。
指作文、说话广泛地引用好多材料做依据。
〔例〕说明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不需要~,把道理说清楚就行了。
〔注意〕“征”不能写作“证”。
萍水相逢:píngshuǐxiāngféng萍:浮萍。
浮萍随水飘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理解的人偶然相遇。
欺世盗名:qīshìdàomíng欺:欺骗。
盗:窃取。
名:名誉。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黔驴技穷:qiánlǘjìqióng黔:音钳,今贵州。
穷:完了。
唐朝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载,黔地无驴,有人带了一头驴去,放牧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就躲在林间观察。
驴一叫,老虎非常惊怕,以为要吃自己。
但往来观看,觉得驴并无特别本领。
就靠近它,并戏弄它,驴大怒,用蹄子踢虎。
老虎因而大喜,估计驴的技能不过如此,于是就跳上去一口把驴子咬死了。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使用完了。
强弩之末:qiángnǔzhīmò弩:音努,古时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力量比一般的弓大得多。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