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解析及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情节,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20个常见成语及其故事和解释: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瞬间龙焕发出生机。

解释:比喻在文章或艺术作品的关键处加以点染,使之更加生动深刻。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劝他不必多虑,他却认为这是大事。

解释:比喻无端地、不切实际地多虑多惧。

3. 指鹿为马故事:秦始皇时期,有人故意指着鹿说它是马,希望见风使舵,试探人心。

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杀鸡儆猴故事:一位官员为了警告众猴子,就杀了一只鸡,猴子们都吓得不敢再犯错。

解释:用严惩少数人的错误来警告其他人。

5. 鹤立鸡群故事:鹤本身高洁孤傲,站在鸡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解释:形容一个人在一群人中,因为过于出众而显得格格不入。

6.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7.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把铃藏在耳朵底下,自以为没人听见了。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不了真相。

8. 纸上谈兵故事:战场上没有实际经验,只是在纸上谈论兵法。

解释:比喻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9. 对牛弹琴故事:传说有个人对着牛弹琴,牛当然不会懂音乐。

解释:比喻对对方讲解、说明,而对方却不懂。

10. 狐假虎威故事: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1. 亡羊补牢故事:羊跑掉了,主人赶紧修牢,以防止更多的羊跑掉。

解释:比喻为了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12.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13. 守株待兔故事:有个农夫守着树根,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解释:比喻不做实际努力,只是幻想着奇迹出现。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成语典故通常是指成语的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著名的成语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著名成语典故【1】羽毛未丰出处《战国策。

秦策—》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释义】“丰”,丰满。

比喻势力还小,或常识、阅历尚浅。

【故事】战国时洛阳人苏秦,年青时曾师从智者鬼谷子学习辩术谋略。

学习结束后,周游列国,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国谋略能获得君王们的接纳。

秦是西方的大国。

凭借有利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国力逐渐强盛。

但在当时,实国尚不能与其它大国抗衡。

苏寿秦这次远游秦国,是要说动秦王,与函谷关以东的—些国家联合,同其他的国家联盟作较量。

但是秦惠王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而是说:“我们秦国现在就像一只羽毛还没长全的小鸟,要想展翅高飞那是不行的。

先生你迢迢千里来到这里开导我,我很感激。

至于称霸争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后的适当时机,再聆听你的高见。

”在秦国耗费了所有资财,上书十多次,但仍未说动秦王。

苏泰无奈,只得灰溜溜地离开秦国回家。

这时的苏秦,也就犹如羽毛未丰的小鸟,无法振翅飞于那动荡的政治舞台。

著名成语典故【2】草木皆兵解释: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

皆:都。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典故成语大全及解释

典故成语大全及解释

典故成语大全及解释
1.马首是瞻:比喻眼前的事物虽然重要,但未来的前途更广阔。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疑心过重。

出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4.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

5.纸上谈兵:比喻只停留在纸面上讨论问题,而没有实际行动。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陈涉世家》。

6.画龙点睛: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加以点染,使整个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出自南朝梁·萧统的《世说新语·言语篇》。

7.青红皂白:指各种颜色。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十扇屏风》。

8.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

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

出自《庄子·外物》。

9.一马当先:比喻在前面领先。

出自《三国演义》。

10.囊萤照书:比喻用非常微弱的光亮来读书。

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以上是一些典故和成语的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典故里蕴含着众多深刻的教育道理,学习成语典故,有利于我们的语文学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

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成语典故【2】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成语故事及意思

成语故事及意思

成语故事及意思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奇和智慧哲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意思。

成语一,画蛇添足。

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很擅长画蛇,他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有一天,他在画蛇的时候觉得画得还不够,于是就在蛇身上添加了腿。

结果,这只蛇变得奇怪而丑陋,丧失了原本的美感。

意思,这个成语形容做事过分,多此一举,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比喻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贸然添加东西反而弄巧成拙。

成语二,亡羊补牢。

故事,有个农夫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一只羊走失了。

农夫没有及时找回,结果其他羊也跟着跑了。

农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赶紧修补了栅栏。

虽然后悔没有及时找回走失的羊,但至少可以保住剩下的羊。

意思,比喻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但及时补救还能挽救一些损失。

也可以比喻事情出现了漏洞,及时修补还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成语三,杯弓蛇影。

故事,古代有一个人走夜路,手持弓箭和酒杯。

由于月光的折射,他看到了自己手中的杯子和弓箭的影子。

他因为害怕,以为有蛇在草丛中,结果一直惊恐不安。

意思,比喻因为过分恐惧而产生的错觉。

也比喻因为心虚而感到惊恐。

成语四,守株待兔。

故事,有个农夫种了一棵树,一天他在树下休息,看到一只兔子撞在了树根上,当场死亡。

农夫高兴地想,兔子自己送上门来了,以后就一直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死。

意思,比喻不劳而获,坐等幸运降临。

也比喻不努力,只靠等待,不切实际地指望幸运。

成语五,班门弄斧。

故事,古时候,孔子去鲁国的樊哙家里做客。

樊哙出示了自己的斧子让孔子看,孔子看了之后说,“这把斧子并不是班门的。

”班门是古代有名的铸剑家,樊哙却是个普通人,孔子的话是在说樊哙弄斧不着调。

意思,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也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以上就是几个成语的故事及其意思,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故事和智慧。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学习和运用成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成语大全100个及解释

成语大全100个及解释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

四字成语的故事

四字成语的故事

四字成语的典故讲解10个1. "画蛇添足":典故来源于晋代文学家陆机的《赞蛇赋》。

故事说,有人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条蛇,后来觉得不够完美,又在蛇的身边添加了几只脚,结果画得丑陋而荒谬。

成语“画蛇添足”意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2. "杯弓蛇影":典故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故事说淮阴侯刘邦曾被人告密说他有刺杀项羽的谋划,项羽派人去调查,但发现只是因为饮酒时,映照在杯子里的弓和蛇形状的倒影,所以产生了错觉。

成语“杯弓蛇影”意指因过度敏感或多虑而看到并不存在的事物或危险。

3. "守株待兔":典故来源于《庄子·逍遥游》。

故事说有个农夫砍柴时,不小心砍死了一只兔子。

从此,他便每天守在同一棵树下,期待着其他兔子自己跑到他的斧头下。

成语“守株待兔”意指无益的等待,不主动努力而只靠机遇或侥幸取得成功。

4. "杞人忧天":典故来源于《战国策·齐策一》。

故事说杞国有个人整天为天空的大梁会倒塌而忧心忡忡,但众人都认为他多虑而不以为然。

成语“杞人忧天”意指过分担忧或谨小慎微,对于并不存在的事情过度忧虑。

5. "卧薪尝胆":典故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

故事说项羽失败后,派人把胆囊汁液喝下去,并在床上铺上烧过的薪木,发誓要报仇雪恨。

成语“卧薪尝胆”意指怀恨在心,下定决心要报仇或实现自己的目标。

6. "锦上添花":典故来源于《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故事说楚国郡守的夫人送给晋国君主一件锦绣的衣物,晋国君主非常喜欢,但他的妃子又送了一件更加美丽的衣物。

成语“锦上添花”意指在已经很好的基础上再增添更加优美或卓越的事物。

7. "井底之蛙":典故来源于《庄子·秋水》。

故事说有只蛙一直生活在井底,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当有其他动物告诉它世界之大时,它不相信,认为其他动物是在吹牛。

25个经典的成语故事

25个经典的成语故事

25个经典的成语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成语解析及成语故事
换骨夺胎
【注音】huàn gǔ duó tāi
【成语故事】换骨夺胎原是道家传说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

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

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出处】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
【解释】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诗文等
【相近词】脱胎换骨、夺胎换骨
【成语举例】他临摹古画有换骨夺胎之妙,当然能够乱真。

提名道姓
【拼音】tí míng dào xìng
【成语故事】王夫人、薛宝钗、林黛玉等在贾母房内聊天,有人汇报史湘云来了,众人迎接,大观园内又多了一位金钗。

贾宝玉跑来看史湘云,一见十分快乐,亲热的叫她的名字。

王夫人要他不要提名道姓,她们在一起又玩个昏天黑地。

【出处】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
【释义】提、道:说。

直呼别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直呼别人姓名
【相近词】指名道姓、习题名道姓
【反义词】含沙射影
【成语例句】
◎你得喝醉哟,不然哪里敢!既醉,则挑鼻子弄眼,没必要提名道姓,而以散文诗冷嘲,继以热骂:头发烫得像鸡窝,能孵小鸡么?曲线美,直线美又几个钱一斤?老子的钱是容易挣得?哼!诸如此类,无须管层次清楚与否,但求气势畅利。

◎设若要摆,也不应该提名道姓。

随遇而安
【注音】:suí yùér ān
【释义】:随:顺从;遇:遭遇。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吾生有涯,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能顺应环境
【示例】:不过能够~——即有船坐船云云——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可以稍为安稳,能够敷衍下去而已。

(鲁迅《两地书》六)【近义词】:与世无争、随俗浮沉
【反义词】:愤世嫉俗、愤愤不平
【灯谜】:旅行家
【英文】:feel at home wherever one is
【成语故事】
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

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规定,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

想一想,人假如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gushi51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

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

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

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

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误了,连忙努力地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撒了,然而
老方丈浅笑着说道“随安”。

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对于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况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具有心态就是“随遇而安”。

而且,一个人如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有福分!
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屡次被放逐,可是,他说,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与明月也就行了。

何处无明月,何处无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闲情与心情罢了。

假如大家都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及时发掘出身边的趣闻乐事,甚至于去找寻苍穹中的闪耀星星,这样,就是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你的心境从此也会大不一样了。

环境往往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问习题在个人怎么面对拂逆和不顺。

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

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就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开掘乐趣。

沉着地由不如意中去开掘新的前进道路,才是求得快乐与安静最好的规定。

饮泉清节
【拼音】yǐn quán qīng jié
【成语故事】晋隆安年间,吴隐之担任广州刺史,经过石门贪泉时,当地人告诉他喝了这水就会变得贪心。

吴隐之不信,喝下贪泉水后作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
到任后始终保持清廉的节操。

【典故】《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释义】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

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梁山独擅名!明·刘基《分赃台》诗
鼻头出火
【注音】bí tóu chū huǒ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曹景宗曾经对手下说他年少时在乡村里时与几十个年轻的朋友骑着矫健的快马猎獐的故事,当时年轻气盛,把弓拉得发响,跑到平原上去竞射獐,渴了就喝獐子的血,十分甘甜,喝后觉得耳后生风,鼻头出火,十分快活。

【出处】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南史·曹景宗》
【解释】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年轻气盛
【相近词】鼻端出火
【示例】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
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南史·曹景宗传》
反水不收
【注音】fǎn shuǐ bù shōu
【成语故事】商朝时期,姜尚(姜太公)才学过人,精通兵法,但因家贫,他的妻子马氏见他年老没出息就离开他,他只好到渭水边搭茅屋钓鱼为生,周文王拜他为国师,姜太公助周文王灭了商朝,他的妻子要求复合,他取一盆水泼地如能收回就复合。

【出处】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

反水不收,懊悔无及。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

比喻不可挽回。

【用法】作宾语、补语;比喻不可挽回
【近义词】覆水难收
【示例】谁都知道反水不收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