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命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合集下载

安之若命的心态

安之若命的心态

安之若命的心态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

喻指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残酷,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庄子的这句话现在读来才真正理解,这句话大概意思是对自己无可奈何的事情,不强求,认为是命中注定,但不是消极地认命,而是一种道德的至高境界,要求人尊重客观规律,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安之若命,重在“安”,安心的安,坦然接受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是一种智慧,人的痛苦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不了解,小时候的童话故事“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里,告诉我们“人定胜天”的道理,现在才知道那只是童话故事而已。

安之若命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无论遇到任何事情,了然于心,不急不缓、从容应对,进退自如。

我喜欢这种生命该有的状态。

安之若命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安之若命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安之若命的典故: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

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慄之。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是之谓大戒。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

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安之若命的汉语词典解释:【出处】: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有宿命观。

【意思】:安:安心;若:好像。

把自已遭受的不幸看做是命中注定,心甘情愿的去承受。

安之若命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命中注定、逆来顺受反义词:无用安之若命造句:1.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2. 人之生也,其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梁启超3. 说到末段,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4. 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5.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6. 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兒息不免粗粝,而安之若命,宁复是能忘微禄,正以复有切于此处,故无复他愿耳。

7. 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含安字的成语造句字词解析

含安字的成语造句字词解析

含安字的成语|造句|字词解析含有安字的成语:苟安一隅、安于现状、买静求安、踧踖不安、日近长安远、大槐安国、安于泰山、因循苟安、知命安身、安分守理、富贵安乐、不安本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畏难苟安、惊恐不安苟安一隅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解释: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

指一个小地方。

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

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

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造句:1、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2、但他所以始终在三分中处于苟安一隅的最弱地位,应该说和他这种仁义诚信造成的偏执及其在政策上的失误是分不开的。

3、弱者,却只能苟安一隅,碌碌终生!是做那武道大能,只手遮天,还是去做个家族少爷,风花雪月,只在一念之间!请观金眸新书。

4、多少年来,止水国积弱无能,苟安一隅,为了保全性命,屡次牺牲国家利益,向诸国求助,甚至不惜割让领土,纳贡献赋。

5、在哪个地方,老夫并不介意,老夫只是担心苟安一隅,失却了肩上这份责任啊。

6、好男儿志在建功立业,岂有苟安一隅之理?将来我要和你们一起开创一个辉煌的事业。

7、数千年来,中国历朝历代,几乎无一不与外患相始终——陷没半壁、苟安一隅者有之;割地赔款、屈辱求和者有之;腼颜事敌、认贼作父者亦有之。

安于现状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解释: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造句:1、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能安于现状。

2、改革的大潮要求人们不断进取,那种安于现状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3、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要锐意进取。

4、有的同志安于现状,不愿改革创新。

5、安于现状是改革所面临的最大思想障碍。

6、如果我们继续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那迟早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7、很多人不思进取,喜欢安于现状。

8、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安于现状。

安生立命的成语意思及典故

安生立命的成语意思及典故

安生立命的成语意思及典故
“安身立命”的意思是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典故: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禅师叫景岑禅师,景岑禅师原来是湖南长沙鹿苑寺的开山祖师,后来为了加深自己在佛学方面的修行,就离开了鹿苑寺,在长沙一带说佛传道,很多人都追随他学习佛法。

经过几年的传授,景岑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都称他为“长沙和尚”。

有一次,一个僧人问他:“学人不据地时如何?”意思是说:“我不站在地上会怎么样呢?”长沙和尚反问他:“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意思是说:“那你在什么地方生活和居住呢?” [4] 故事中僧人问景岑:“我不站在地上会怎么样呢?”僧人这种不站在地上的说法,脱离了安身立命的起码条件。

于是景岑却反问他:“那你在什么地方生活和居住呢?”通过这个故事,景岑告诉人们,人生活要有着落,精神要有所寄托。

才能脚踏实地,安身立命。

无论什么人都要求得生存,这是对为人者最根本的要求。

无论穷富,安身立命都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

1/ 1。

成语典故:安之若命

成语典故:安之若命

成语典故:安之若命成语释义意思是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此而甘心承受。

近义词:命中注定成语典故春秋末期,楚国有位大臣叫沈诸梁,字子高,因被楚昭王封地在古叶邑(今河南叶县),故史称叶公。

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

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孔子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意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

在此期间,叶公不仅向孔子请教了治国方略,而且还同他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

据《庄子·人间世》记载,叶公子高被派出使齐国,责任重大,因此心里十分害怕,内心焦虑。

就此叶公去询问孔子,希望能给与指导。

孔子给出如下建议:“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是之谓大戒。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意思是“天下有两个足以为戒的大法:一是天命,一是道义。

儿女敬爱双亲,是自然的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释的;臣子侍奉国君,是人为的道义,天地之间不能没有国君的统治,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这就足以为戒的大法。

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的极点。

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著名的处世智慧“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就来源于这里,意思是知道某些事情是无可奈何的,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正如孔子对叶公的建议,既然出使齐国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

那么不能因为无可奈何之事而过分哀伤喜乐影响身体。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哀乐不易施乎前”,保持内心的安定和平和。

所以,庄子认为,无论是命还是义或是遭遇,既然无可奈何,便应该安之若命。

关于安字的四字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关于安字的四字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关于安字的四字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带安字的成语:
安居乐俗、安分守己、安不忘危、床上安床、长安棋局、安内攘外、下寨安营、各安生理、寝不遑安、晏安鸩毒、大槐安国、安身之地、心安神定、偷安旦夕、焦虑不安、正襟安坐、民安国治、畏难苟安、长安少年、各安生业、安安逸逸、去危就安、心神不安、问安视膳、弭盗安民、愚民安知、安贫知命、安危相易、居安资深、安心恬荡
心神不安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安:安定。

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造句:
1、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2、俗话说做贼心虚。

干了坏事的人,总是心神不安,疑神疑鬼,跟一般人不一样。

安分守己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分:本分。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造句:
1、他决心克服打架斗殴的毛病,做个安分守己的青年。

2、爷爷一辈子规规矩矩地种田,是个安分守己的庄稼汉。

3、他从一个寻花问柳的人转变成了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4、旧社会的农民敢怒而不敢言,只有安分守己。

5、我们都是安分守己的人。

首字是安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首字是安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首字是安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首字是安字的成语:
安问狐狸、安于磐石、安坐待毙、安车软轮、安步当年、安堵如常、安于一隅、安定团结、安富恤贫、安眉带眼、安老怀少、安危与共、安忍阻兵、安难乐死、安富尊荣、安心定志、安于泰山、安安静静、安居乐俗、安分守命、安不忘危、安内攘外、安身之地、安安逸逸、安贫知命、安危相易、安心恬荡、安贫乐道、安国富民、安宅正路
安身之地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存身的地方。

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造句:
1) 可怜的燕子只有在悲鸣中到处寻觅安身之地。

2) 二人被好心的垃圾筒收留,总算有了安身之地。

3) 在车与房之间,首选安身之地的还是大多数。

安贫乐道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道:主张,思想。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

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造句:
1. 谷老师安贫乐道,以培育人才为己任,所以最受同学敬佩。

2. 老王一生安贫乐道,因为他看透了名利。

3. 很多人把安贫乐道理解成固执的一种表现。

4. 他热爱自己的发明,几年来安贫乐道,一直在钻研。

5. 安贫乐道是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安之若命是什么意思

安之若命是什么意思

安之若命是什么意思安之若素ān zhīruòsù[释义]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

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

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语出来] 清·范寅《越谚·附论·学说坠散》:“贪逸欲而逃Sauve;丧骨气而习此辈;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正音] 素;不能读作“sū”。

[辨形] 素;无法文学创作“苏”。

[近义] 泰然处之漠然置之随遇而安[反义] 惊慌失措寝食不安见异思迁[用法] 形容面对困窘的境遇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随遇而安”有别:~的“之”是有所指的;即不如意的境况等;“随遇而安”表示能适应任何环境;不一定有所指。

安之若素→ 素昧平生→ 生栋覆屋→ 屋如七星→ 星罗棋布→ 布鼓雷门→ 门到户说→ 说三道四→ 四平八稳→ 稳扎稳打→ 打牙犯嘴→ 嘴直心快→ 快步流星→ 星火燎原→ 原原本本→ 本末倒置→ 置若罔闻→ 闻风丧胆→ 胆小如鼠→ 鼠窜狼奔→ 奔走相告→ 告朔饩羊→ 羊狠狼贪→ 贪污腐化→ 化为乌有→ 有备无患→ 患难之交→ 交淡若水→ 水过鸭背→ 背城借一→ 一塌糊涂→ 涂脂抹粉→ 粉白黛黑→ 黑白分明→ 明目张胆→ 胆战心惊→ 惊心悼胆→ 胆大心小→ 小廉曲谨→ 谨毛失貌→ 貌似强大→ 大璞不完→ 完事大吉→ 吉光片羽→ 羽毛未丰→ 丰衣足食→ 食肉寝皮→ 皮相之见→ 见笑大方→ 方便之门→ 门当户对→ 对酒当歌→ 歌舞升平→ 平白无故→ 故入人罪→ 罪该万死→ 死灰复燃→ 燃眉之急→ 急不暇择→ 择善而从→ 从心所欲→ 欲擒故纵→ 纵虎归山→ 山栖谷隐→ 隐忍不言→ 言之凿凿→ 凿壁偷光→ 光复旧物→ 物腐虫生→ 生不逢时→ 时不再来→ 来者可追→ 追本穷源→ 源源而来→ 来者不善→ 善善恶恶→ 恶语中伤→ 伤心惨目→ 目不暇接→ 接踵而来→ 来日大难→ 难以置信→ 信口雌黄→ 黄道吉日→ 日下无双→ 双瞳剪水→ 水火无情→ 情至意尽→ 尽如人意→ 意气风发→ 发号施令→ 令人作呕→ 呕心沥血→ 血气方刚→ 刚直不阿→ 阿谀逢迎→ 迎头赶上→ 上下其手→ 手不释卷→ 卷土重来→ 来情去意→ 意在笔先1. 我乃性情中人,生性散淡,不求闻达,不希宝贵,惟喜恬淡与宁静,纵然布衣素食,筚门闺窦,却也甘之如饴,安之若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之若命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安之若命的典故:
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

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慄之。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是之谓大戒。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

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安之若命的汉语词典解释: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有宿命观。

【意思】:安:安心;若:好像。

把自已遭受的不幸看做是命中注定,心甘情愿的去承受。

安之若命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命中注定、逆来顺受
反义词:无
用安之若命造句:
1.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
2. 人之生也,其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梁启超
3. 说到末段,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4. 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5.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6. 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兒息不免粗粝,而安之若命,宁复是能忘微禄,正以复有切于此处,故无复他愿耳。

7. 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 人到中年,除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须想一想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孔子的勇武精神固然让人佩服,但是庄子的认命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

9.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游于羿之彀中。

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庄子
10.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