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90分钟100分.doc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

高二年级化学科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一说明:1、本卷分值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Fe~56,Cu~64,Zn~65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1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时)∶S(s) + O2(g) = SO2(g) ΔH = -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的燃烧热为297.23kJ/molB.S(g) + O2(g) = SO2(g) 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C.S(g) + O2(g) = SO2(g) 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D.形成1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S(s) 和1mol O2(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2、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B=2C (A.B.C均为气体)。
若最初加入的A、B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的B是()A、3.6molB、3.2molC、2.8molD、1.6mol3、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υ(正、A2)=υ(逆、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4、在一定的温度下, 向一密闭容器中放入 1 mol A 和 1 mol B, 发生下列反应:A(g) + B(g) C(g) + 2D(g),平衡状态时,C的含量为 m%,保持温度不变,若按照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放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状态时C的含量仍然为m%的是()A. 2mol A + 1mol BB. 1 mol C + 1 mol DC. 2mol C + 2mol DD. 0.5mol A +0.5mol B +0.5 molC +1mol D5、已知25℃时,下列酸的电离常数:醋酸:175105.⨯-.⨯-氢氰酸:4931010氢氟酸:72104.⨯-.⨯-甲酸:177104则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上述溶液酸性最强的是()A、醋酸B、氢氰酸C、氢氟酸D、甲酸6、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2H++2e- = H2↑B、Fe2+ + 2e- = FeC、2H2O + O2 + 4e- = 4OH-D、Fe3+ + e- = Fe2+7、20、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滴加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SCN-B、pH值为1的溶液Cu2+、Na+、Mg2+、NO3-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CO32-、NO3-、Al3+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演练: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第1章检测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很多银纪念币材料为铜芯镀银,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这种银纪念币制作时,铜芯应做()A.阳极B.阴极C.正极D.负极解析:电镀时,待镀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做阳极。
在铜芯上镀银,故铜芯应做阴极。
答案:B2.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B.红磷比白磷稳定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D.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解析:依据图象分析,A项,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白磷放出的热量多,错误;B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正确;C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错误;D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白磷比红磷活泼,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错误。
答案:B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3.HΔH=-a kJ·mol-1。
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解析:A项,ΔH=-a kJ·mol-1(a大于零)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项,由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得断开2 mol H—I 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项,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
化学反应原理:单元质量评估(三)

单元质量评估(三)第三章(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双选)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K sp(SrSO4)随c(SO42-)的增大而减小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 sp(SrSO4)最大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2.喷墨打印机墨汁的pH为7.5~9.0。
当墨汁喷在纸上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
由此可知( )①墨汁偏碱性②墨汁偏酸性③纸张偏酸性④纸张偏碱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在25 ℃时,用蒸馏水稀释1 mol·L-1氨水至0.01 mol·L-1,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32c(OH ) c(NH H O)- B.c(H )c(OH )+- C.324c(NH H O)c(NH )+D.c(OH -)4.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 ·L -1的HCl 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小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
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②>①D.①=②=③5.(2012·烟台高二检测)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6.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平衡Cl 2+H 2OHCl+HClO ,HClOH ++ClO -。
达平衡后,要使HClO 浓度增大,可加入( )A.H 2SB.Na 2CO 3C.盐酸D.NaOH7.(双选)(2012·徐州高二检测)下列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NH4Cl溶液:c(Cl-)>c(NH4+)>c(OH-)>c(H+)B.Na2CO3溶液中:c(Na+)+c(H+)=c(HCO3-)+c(OH-)+c(CO32-)C.显酸性的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c(CH3COO-)>c(Na+)>c(H+)>c(OH-)D.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8.(2012·苏州高二检测)二元酸H2A在水中发生电离:H2A====H++HA-和HA-H++A2-,则下列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NaHA:c(Na+)>c(HA-)>c(OH-)>c(H+)B.NaHA:c(Na+)=c(A2-)+c(HA-)C.Na2A:c(Na+)>c(A2-)>c(OH-)>c(H+)D.H2A:c(H+)=c(HA-)+2c(A2-)+c(OH-)9.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 ℃)下列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是( )A.氯化镁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碳酸氢钠溶液D.硫酸铝溶液10.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4mol·L-1,则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A.Al2(SO4)3B.CH3COONaC.NaOHD.KHSO411.已知当NH4Cl溶液的浓度小于0.1 mol·L-1时,其pH>5.1。
化学反应机理练习题推导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机理练习题推导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而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就是要理解反应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推导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化学工程和相关领域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几个化学反应机理的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机理的推导过程。
【练习题一】醋酸酯的水解反应机理:醋酸酯可以通过水解反应转变为醋酸和醇。
推导醋酸酯的水解反应机理。
解题思路:水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与水反应形成另一组物质的过程。
在醋酸酯的水解反应中,醋酸酯首先与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发生酯键的断裂,形成醋酸根离子和醇。
接着,醋酸根离子和水分子再次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生成醋酸和醇。
推导过程:(1)机理步骤一:酯键的断裂CH3COOR + H2O → CH3COO- + R-OH(2)机理步骤二:质子转移反应CH3COO- + H2O → CH3COOH + OH-综上所述,醋酸酯的水解反应机理可以表示为:CH3COOR + H2O → CH3COOH + R-OH【练习题二】燃烧反应的反应机理:燃烧是许多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请推导丙烷燃烧的反应机理。
解题思路: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丙烷燃烧是丙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在丙烷燃烧反应中,丙烷的碳-碳键首先被断裂,生成乙烯中间体,然后乙烯与氧气反应,在氧的作用下生成首先生成中间产物丙烯醛,再进一步发生加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推导过程:(1)机理步骤一:丙烷的碳-碳键断裂C3H8 → CH2=CH2 + CH3•(2)机理步骤二:乙烯与氧气的反应CH2=CH2 + O2 → CH2=CH-CHO•(3)机理步骤三:丙烯醛的加氢反应CH2=CH-CHO• + H2 → CH3-CH2-OH + CO2综上所述,丙烷燃烧的反应机理可以表示为:C3H8 + 5O2 → 3CO2 + 4H2O【练习题三】还原反应的反应机理:还原反应是指物质接受或获取电子的过程,还原剂使其他物质发生电子转移,从而减少了氧化态。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
实验室可用碳酸钠和双氧水等为原料来制备,具体流程如下:已知:①相关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Na2CO3+3H2O2=2Na2 CO3?3H2 O2△ H< 0② 工业上常以产品活性氧的质量分数[ω(活性氧)=× 100%]来衡量产品的优劣, 13.00%以上为优等品。
请回答:表 1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反应温度 / ℃产品收率 /% 活性氧质量分数 /%5 65.3 12.7110 73.2 13.2415 85.0 13.5520 83.2 13.3025 55.1 12.78表 2 加料时间对产品收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加料时间 /min 产品收率 /% 活性氧质量分数 /%5 65.7 13.3010 76.8 14.7515 81.3 14.2620 89.0 13.8225 87.9 13.51(1)分析表1,一般选择的反应温度为_____。
(2)分析表 2,加料时间对产品收率也有很大影响,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不利于生产,加料时间太短导致产品收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
(3)结晶过程中加入氯化钠,作用是_____。
(4)下列关于抽滤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准备略大于漏斗内径的滤纸,以盖住布氏漏斗瓷板上的小孔B.用倾析法先转移溶液,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C.洗涤沉淀时,加入少量水并开大水龙头,重复操作2~ 3 次D.用玻璃棒轻轻刮下抽滤得到的固体,晾干后保存在试剂瓶中(5)使用图 2 所示装置抽滤,中途需停止抽滤时,最佳操作为_____。
(6)产品出厂前需测定活性氧的质量分数,现将0.1000g 某厂的产品(所含杂质均不参与反应)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10.00mL1.000mol ?L﹣1的稀硫酸,再加入足量KI,摇匀后置于暗处,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_____,用 0.1000mol ?L﹣1的 Na2 2 3标准溶液滴定,若该S O产品的活性氧质量分数为13.60%,则达到滴定终点时共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_____mL。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技术实现了能量的转化与贮存,为人类的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
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利用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C.水电解系统中的阳极反应:4--4e-=2H2O+O2↑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O2 + 4e-+ 2H2O=4-2.用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时,规范的操作是A.将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溶液倒在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4-B.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3e-=3+C.钢铁设备上连接铜块可以防止腐蚀D.钢铁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以防止腐蚀4.铅蓄电池在使用和维护时发生如下了反应:4+2H2+2+2H24,下面是关于铅蓄电池的一些说法:①放电反应是自发反应,充电反应是电解反应②反应①是充电反应,反应②是放电反应③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④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⑤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s) 42—()= 4(s) +2e—⑥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4(s)+2e—= (s)+ 42—()下列各选项中所包括的说法都正确的是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5.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去油污B.加热稀醋酸溶液其稍有减小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浓的硫化钠溶液有臭味6.向某一元强酸溶液中加入一种碱溶液,混合溶液呈中性。
化学反应原理:单元质量评估(四)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四章(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反应均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锌锰干电池中锌在负极被还原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D.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2.(2012·蚌埠高二检测)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3.(双选)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H2↑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H2O====M(OH)n+n2B.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铁的腐蚀会加快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4.(2012·富阳高二检测) 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5.(2012·银川高二检测)如图所示,装置中都盛有0.1 mol·L-1 的NaCl 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的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6.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护B.轮船水线下的船体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速率增大D.镀锌铁比较耐用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时,Fe作阳极,石墨作阴极B.电解氯化铜时,阳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和阴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相等C.钢铁在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作负极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电池的负极8.(双选)如图,缠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金属条附近的溶液出现粉红色。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解析:选C 。
C 项错,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2.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红棕色的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 3的反应 C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 .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 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解析:选C 。
勒夏特列原理是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的,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3.在恒温恒压、不做功时,反应A +B====C +D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定能自发进行( ) A .ΔH <0、ΔS <0 B .ΔH >0、ΔS <0 C .ΔH <0、ΔS >0 D .ΔH >0、ΔS >0解析:选C 。
当ΔH <0,ΔS >0时,ΔH -T ΔS <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4.5.6 g 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2 mol/L 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 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 A .v (Fe)=0.5 mol/(L·min) B .v (H 2SO 4)=1 mol/(L·min) C .v (H 2SO 4)=0.5 mol/(L·min) D .v (FeSO 4)=1 mol/(L·min)解析:选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90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所以反应速率很高B.过程的自发性既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也能用于确定过程发生的速率C.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电解质溶液的电解D.化学变化中,各种原子的数目是恒定的,所谓资源匮乏只是元素的分布发生了变化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也放出57.3 kJ的热量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283.0 kJ·mol-1D.已知2C(s)+2O2(g)===2CO2(g) ΔH=a kJ·mol-1,2C(s)+O2(g)===2CO(g) ΔH=b kJ·mol-1,则b>a3.已知:①Fe2O3(s)+32C(s)===32CO2(g)+2Fe(s)ΔH=+234.1 kJ/mol;②C(s)+O2(g)===CO2(g) ΔH=-393.5 kJ/mol,则2Fe(s)+32O2(g)===Fe2O3(s)的ΔH是( )A.-824.4 kJ/mol B.-627.6 kJ/mol C.-744.7 kJ/mol D.-169.4 kJ/mol 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初始浓度/mol·L-10.5 0.5 0 0平衡浓度/mol·L-10.1 0.1 0.4 0.4A K=16C.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若X、Y的初始浓度均为0.8 mol·L-1,则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W的浓度为0. 64 mol·L -15.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物质X Y Z初始浓度/mol·L-10.1 0.2 02 min末浓度/rnol·L-10. 08 a b平衡浓度/mol·L-10.05 0.05 0.1A.平衡时,X40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1·min-1 6.COCl2的分解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标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OCl 2Cl 2+COB .第2 min 反应温度高于第8 min 反应温度C .在第8 min 反应温度下,12 min 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 (COCl 2)≈0.03 mol/LD .产物CO 在2~3 min 、5~6 min 和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为v (5~6)>v (12~13)=v (2~3)7.利用醋酸二氨合铜[Cu(NH 3)2Ac]溶液吸收CO ,能达到保护环境和能源再利用的目的,反应方程式为Cu(NH 3)2Ac +CO +NH 3[Cu(NH 3)3]Ac·CO。
已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 15 50 100化学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15℃时,反应[Cu(NH 3)3]Ac·CO Cu(NH 3)2Ac +CO +NH 3的平衡常数为2×10-5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压强,CO 的转化率升高D .醋酸二氨合铜溶液的浓度大小对CO 的吸收没有影响8.已知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905.9 kJ·mol -1。
一定条件下,向1L 密闭容器中投入0.8 mol 的NH 3和1.6 mol 的O 2,发生上述反应,第2 min 和第4 min 时NH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 mol 和0.3 mol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不小于905.9 kJ·mol -1B .反应在第2 min 到第4 min 时,O 2的平均速率为0.15 mol·L -1·min -1C .反应在第2 min 时改变了某一条件,该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D .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9.T 1℃时,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g),发生反应:CO(g)+H 2O(g)CO 2(g)+H 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2>t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 2O)/mol0 2.00 3.00t 1 0.80t 2 1.80A .用H 2表示反应在t 1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v (H 2)=0.60t 1mol·L -1·min -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00 mol CO 和2.00 mol H 2O(g),达到平衡时,n (CO 2)=1.20 mol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 2 min 时向容器中再通入1.00 mol C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将增大D .温度升至T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70,则正反应的ΔH <010.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3X(g)+Y(g)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 、Y 作反应物,则X 、Y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A .1<n X n Y <3B .2<n X n Y <3C .1<n X n Y <5D .1<n X n Y<2 11.已知常温下浓度为-1溶质 NaF NaClO Na 2CO 3pH 7.5 9.7 1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0.1 mol·L -1 NaClO 溶液测其pH ,pH 小于9.7B .0.1 mol·L -1 Na 2CO 3溶液中,存在关系:c (OH -)-c (H +)=c (HCO -3)+2c (H 2CO 3)C .根据上表数据得出三种酸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HF>HClO>H 2CO 3(一级电离平衡常数)D .pH =2的HF 溶液与pH =12的NaOH 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则有c (Na +)=c (F -)>c (H+)=c (OH -)12.苯甲酸(C 6H 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强的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水溶液中,C 6H 5COOH 的电离方程式为:C 6H 5COOH C 6H 5COO -+H +B .0.1 mol·L -1C 6H 5COONa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 +)>c (C 6H 5COO -)>c (OH -) >c (H +)C .C 6H 5COONa 和C 6H 5COOH 的混合溶液呈中性,且c (Na +)=0.1 mol·L -1,则:c (Na +)=c (C 6H 5COO -)>c (OH -)=c (H +)D .等浓度的C 6H 5COONa 和CH 3COONa 两溶液中,前者离子总浓度小于后者13.25℃时,将某一元酸HA 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 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 -1 反应后溶 液的pH c (HA) c (NaOH)① 0.10 0.10 9② X 0.05 7A .X >0.05B .将实验①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后,c (OH -)/c (A -)变大C .实验①所得溶液:c (A -)+c (HA) =0.10 mol·L -1D .实验②所得溶液:c (Na +)+c (OH -)=c (A -)+c (H +)14.化工生产中常用MnS 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 2+:Cu 2+(aq)+MnS(s)CuS(s)+Mn2+(aq)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MnS 的K sp 大于CuS 的K sp ②达到平衡时c (Mn 2+)=c (Cu 2+)③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固体后,溶液中c (Cu 2+)、c (Mn 2+)保持不变④该反应平衡常数K =K sp MnS K sp CuS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15.常温下,用0.100 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1 CH 3CO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①所示溶液中:c (CH 3COO -)+c (CH 3COOH)=2c (Na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 (Na +)=c (CH 3COO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 (Na +) =c (CH 3COOH)+c (CH 3COO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 (CH 3COOH)>c (H +)>c (CH 3COO -)>c (Na +)>c (OH -)16.光电池是发展性能源。
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s)=====光Ag(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 -===Cl -(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恢复至初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