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练习题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答案】322222Fe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 【解析】【分析】【详解】(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 I Fe I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

常用于空气、器材的消毒,可由乙酸与H2O2在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aq)+H2O2(aq)⇌CH3CO3H(aq)+H2O(l) △H=-13.7K J/mol(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____ 。

(2)利用上述反应制备760 9 CH3CO3H,放出的热量为____kJ。

(3)取质量相等的冰醋酸和50% H2O2溶液混合均匀,在一定量硫酸催化下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在25 ℃下,测定不同时间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

数据如图1所示。

实验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测定24小时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2所示。

①实验1中,若反应混合液的总质量为mg,依据图1数据计算,在0—6h间,v(CH3CO3H)=____ g/h(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②综合图1、图2分析,与20 ℃相比,25 ℃时过氧乙酸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写出2条)。

(4) SV-1、SV-2是两种常用于实验研究的病毒,粒径分别为40 nm和70 nm。

病毒在水中可能会聚集成团簇。

不同pH下,病毒团簇粒径及过氧乙酸对两种病毒的相对杀灭速率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分析,过氧乙酸对SV-1的杀灭速率随pH增大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高浓度易爆炸(或不稳定,或易分解) 137 0.1m/6 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下降随着pH升高,SV-1的团簇粒径减小,与过氧化氢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解析】【分析】(1)过氧乙酸(CH3CO3H)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为了安全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2)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代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来计算(3) 结合图象分析计算【详解】(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综合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综合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题含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碳元素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及人类生存环境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存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请结合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研究,完成下列填空。

(1)为了高效利用能源并且减少CO2的排放,可用下列方法把CO2转化成甲醇燃料:①CO2(g)+3H2(g)=CH3OH(g)+H2O(g) △H=akJ•mol−1②2H2(g)+O2(g)=2H2O(g) △H=bkJ•mol−1③CH3OH(g)=CH3OH(l) △H=ckJ•mol−1④H2O(g)=H2O(l) △H=dkJ•mol−1则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用甲醇燃料电池电解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用如图装置模拟该过程:①请完成电解池中Cr2O72−转化为Cr3+的离子方程式___。

②当甲池中消耗甲醇1.6g时,乙池中两电极的质量差为___g。

(3)葡萄糖和果糖为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H﹤0。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可表示为v(正)=k(正)c(葡)、v(逆)=k(逆)c(果),k(正)和k(逆)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T1温度下,k(正)=0.06s−1,k(逆)=0.002s−1。

①T1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

②该反应的活化能Ea(正)___Ea(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该T2温度下,从开始反应到平衡的过程中,葡糖糖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

可以确定温度T2___T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H2A为二元弱酸。

室温下配制一系列c(H2A)+c(HA−)+c(A2−)=0.100mol•L−1的H2A与NaOH的混合溶液。

测得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c(x)%(c(x)%=--2-2c(X)c(H A)+c(HA)+c(A)×100%)随pH变化如图所示。

2020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精编30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精编30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精编30题答案+解析】1.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

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和CO与H2反应都可以制得甲醇。

回答下列问题:(1)CO(g)+2H2(g)CH3OH(g) ΔH=-90.14 kJ·mol-1,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若压强、投料比x[n COn H2]对H2的百分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则图中曲线所示的压强关系:p1________(填“=”“>”或“<”)p2。

(2)在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若反应各物质起始浓度分别为c(CO)=1.0 mol·L-1,c(H2)=2.4 mol·L-1,5 min后达到平衡,c(CO)=0.5 mol·L-1,则 5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c.c(H2)与c(CH3OH)的比值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有2 mol H2消耗的同时有1 mol CH3OH生成(3)在相同温度下,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CO)=4.0 mol ·L -1,c (H 2)=a mol ·L -1,达平衡后c (CH 3OH)=2.0 mol ·L -1,则a =________。

(4)利用CO 2和H 2的混合气在催化剂M 存在的条件下制甲醇的催化过程如图乙所示。

若生成 1 mol CH 3OH 放出热量48.97 kJ ,写出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铜的多种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 2O 和CuO 是铜的两种氧化物,可互相转化。

已知: i.2Cu 2O(s)+O 2(g)=4CuO(s) △H =-292.0kJ·mol -1 ii.C(s)+2CuO(s)=Cu 2O(s)+CO(g) △H =+35.5kJ·mol -1 若CO 的燃烧热为283.0kJ·mol -1,则C(s)的燃烧热为___。

(2)Cu 2O 和CuO 常用作催化剂。

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燃料气中除含有H 2外还含有少量的CO 和CO 2,其中CO 是PEMFC 催化剂的严重毒化剂,可用CuO/CeO 2作催化剂优先氧化脱除CO 。

160℃、用CuO/CeO 2作催化剂时,氧化C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分别用HIO 3和H 3PO 4对CuO/CeO 2进行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不同催化剂进行CO 氧化的对比实验,得如图曲线,其中催化剂___ (填“b”或“c”)催化性能最好;120℃使用催化剂b 进行氧化,若燃料气中CO 的体积分数为0.71%,气体流速为2000mL·h -1,则1h 后,CO 体积为___mL 。

②在Cu 2O 催化作用下合成CH 3OH ,反应如下:CO(g)+2H 2(g)ƒCH 3OH(g) △H =-90.0kJ·mol -1,有利于提高该反应CO 的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填标号)。

A .高温低压B .低温高压C .高温高压D .低温低压T ℃时,将CO 和H 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投入容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CO 的起始浓度为1.0mol·L -1,平衡时,测得体系中,n(H 2)=1.4mol ,n(CH 3OH)=1.7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___,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CO 和0.2molCH 3OH ,平衡向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___。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4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教师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4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4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20年新课标Ⅰ)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12O2(g)钒催化剂−−−−→SO3(g) ΔH=−98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当SO2(g)、O2(g)和N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MPa、2.5MPa和5.0MPa 压强下,SO2平衡转化率α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在5.0MPa、550℃时的α=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 SO2(g)、m% O2(g)和q% N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压强p条件下进行反应。

平衡时,若SO2转化率为α,则SO3压强为___________,平衡常数K p=____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研究表明,SO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αα−1)0.8(1−nα')。

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 升高而增大;α为SO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2转化率,n为常数。

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t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上v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 m。

t<t m时,v逐渐提高;t>t m后,v逐渐下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V2O5(s)+ 2SO2(g)⇌ 2VOSO4(s)+ V2O4(s) ∆H= -351 kJ∙mol-1(2)0.975 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压强,α提高。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铁的许多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FeCl 3是重要的金属蚀刻剂、水处理剂;影视作品拍摄中常用Fe (SCN )3溶液模拟血液;FeS 可用于消除水中重金属污染等。

(1)已知:①3Cl 2(g )+2Fe (s )=2FeCl 3(s ) ΔH 1=akJ ·mol -1②2FeCl 2(s )+Cl 2(g )=2FeCl 3(s ) ΔH 2=bkJ ·mol -1 则2FeCl 3(s )+Fe (s )=3FeCl 2(s ) ΔH 3=____。

(2)将c (FeCl 3)=0.2mol ·L -1的溶液与c (KSCN )=0.5mol ·L -1的溶液按等体积混合于某密闭容器发生反应:FeCl 3+3KSCNFe (SCN )3+3KCl ,测得常温下溶液中c (Fe 3+)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测得不同温度下t 1时刻时溶液中c [Fe (SCN )3]如图2所示。

①研究表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向体系中加入适量KCl 固体后,溶液颜色无变化,其原因是___,根据图1分析,在t 1、t 2时刻,生成Fe 3+的速率较大的是____时刻。

②常温下Fe 3++3SCN -Fe (SCN )3的平衡常数的值约为___,其它条件不变时,若向容器中加适量蒸馏水,则新平衡建立过程中v (正)___v (逆)(填“>”“<”或“=”)。

③根据图2判断,该反应的ΔH ___0(填“>”或“<”),图中五个点对应的状态中,一定处于非平衡态的是___(填对应字母)。

(3)利用FeS 可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用FeS 将Pb 2+转化为PbS 可消除Pb 2+造成的污染,当转化达到平衡状态时,废水中c (Fe 2+)=___c (Pb 2+)[填具体数据,已知K sp (PbS )=8×10-28,K sp (FeS )=6×10-18]。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题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铁及铁的氧化物广泛应于生产、生活、航天、科研领域。

(1)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已知:H2O(l)===H2(g)+O2(g)ΔH1=+285.5 kJ/mol6FeO(s)+O2(g) ===2Fe3O4(s)ΔH2=-313.2 kJ/mol则:3FeO(s)+H2O(l)===H2(g)+Fe3O4(s)ΔH3=___________(2)Fe2O3与CH4反应可制备“纳米级”金属铁,其反应为: 3CH4(g) + Fe2O3(s) 2Fe(s) +6H2(g) +3CO(g) ΔH4①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容积均为VL的Ⅰ、Ⅱ、Ⅲ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纳米级”金属铁,然后分别充入a molCO和2a mol 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保持T1、T2、T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 min时CO的体积分数如图1所示,此时I、II、III三个容器中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制备“纳米级”金属铁的反应:ΔH4 _____ 0(填“>”或“<”)。

③在T℃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CH4(g)和2mol Fe2O3(s)进行上述反应,反应起始时压强为P0,反应进行至1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此时容器的气体压强是起始压强的2倍。

10 min内用Fe2O3(s)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g·min-1; T℃下该反应的K p =_____________________;T℃下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加入2molCH4(g)、4mol Fe2O3(s)、1molFe(s)、2mol H2(g)、2molCO(g),则起始时v (正)______v (逆) (填“>”、“<”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B. 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C. 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D. 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答案】B【详解】A.催化剂A表面是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同种元素之间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A项错误;B. N2与H2在催化剂a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属于化合反应,无副产物生成,其原子利用率为100%,B项正确;C. 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氨气转化为NO,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2价,失去电子,C项错误;D. 催化剂a、b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

2.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4(g)+H2O(g) C2H5OH(g)。

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0B. 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C. 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5 16D. 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答案】B【分析】依据图像分析,在同一个压强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乙烯平衡转化率降低,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知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根据C 2H4(g)+H2O(g)C2H5OH(g)可知,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体系,再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压强与温度对速率与平衡的影响作答。

【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A项正确;B. 由方程式C2H4(g)+H2O(g)=C2H5OH(g)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提高,因此压强关系是:p1< p2< p3< p4,B项错误;C. 根据图示可知,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a点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为20%,则转化的乙烯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则: C2H4(g)+H2O(g)═C2H5OH(g)开始(mol/L) 1 1 0转化(mol/L) 0.2 0.2 0.2平衡(mol/L) 0.8 0.8 0.2所以K=0.2/L0.8/L0.8/Lmolmol mol=516,C项正确;D. 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则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会缩短,由上述分析可知,p2 < p3,因此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D项正确。

3.二氧化硫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研究CO催化还原SO2的适宜条件,在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中具有重要价值。

Ⅰ.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反应(1)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CO2(g)+C(s)2CO(g) ΔH2=+172.5 kJ·mol-1S(s)+O2(g)SO2(g) ΔH3=-296.0 kJ·mol-1写出CO 还原S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CO还原SO2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体系压强不变,则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平衡状态时,2v正(CO)=v逆(SO2)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O2的浓度,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向达到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充入N2,SO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Ⅱ.NO 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包含NO2和NO,有人提出用活性炭对NO x进行吸附,发生反应如下:反应a:C(s)+2NO(g)N 2(g)+CO2(g) ΔH=-34.0kJ/mol反应b:2C(s)+2NO 2(g)N2(g)+2CO2(g) ΔH=-64.2kJ/mol(3)对于反应a,在T1℃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如下:时间(min)浓度(mol·L-1)0 10 20 30 40 50NO 1.00 0.58 0.40 0.40 0.48 0.48N20 0.21 0.30 0.30 0.36 0.36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当升高反应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4)①某实验室模拟反应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和一定量的NO2气体,维持温度为T2℃,如图为不同压强下反应b经过相同时间NO2的转化率随着压强变化的示意图。

请从动力学角度分析,1050kPa前,反应b中NO2转化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在1100kPa时,N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 p);在T2℃、1.1×106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p=___________(计算表达式表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答案】(1)2CO(g)+SO2(g)2CO2(g)+S(s) ΔH=-270.0 kJ·mol-1(2)AC(3)①0.042mol/(L·min) 减小②BC(4)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NO2转化率提高 50%②2620.40.2()1.2 1.2 1.1100.6()1.2⨯⨯⨯或2611()36 1.110Pa14⨯⨯⨯【详解】(1)CO与SO2的反应方程式为2CO+SO2=2CO2+S,① C(s)+O2(g)= CO2(g),②CO2(g)+C(s) =2CO(g),③S(s)+O2(g)= SO2(g),因此有①-②-③得出2CO(g)+SO2(g)=2CO2(g)+S(s) △H=-270.0kJ·mol-1;(2)A 、根据反应方程式,硫为固体,其余为气体,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之和不相等,因此当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 正确;B 、不同物质的速率表示达到平衡,要求反应的方向一正一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即v 正(CO)=2v 逆(SO 2),故B 错误;C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O 2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反应移动,CO 的转化率增大,故C 正确;D 、恒温恒压下,通入非反应气体,容器的体积增大,物质的量浓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SO 2的转化率的降低,故D 错误;答案为AC ;(3)①根据反应速率数学表达式,v(NO)=(1.00-0.58)mol/L÷10min=0.042mol/(L·min);反应a 和b 都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即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 减小;②A 、活性炭为固体,加入活性炭,不影响化学平衡,故A 不符合题意;B 、通入一定量的NO ,NO 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 2浓度增大,故B 符合题意;C 、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所有气体的浓度均增大,故C 符合题意;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故D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C ;(4)①根据示意图,1050kPa 前,反应未达到平衡,随着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NO 2的转化率加快;假设通入1molNO 2,2C(s)+2NO 2(g)N 2(g)+2CO 2(g)起始: 1 0 0 变化: 0.4 0.2 0.4平衡: 0.6 0.2 0.4 1100kPa 时,NO 2的体积分数为0.6mol/(0.6+0.2+0.4)mol×100%=50%;②NO 2的体积分数为1/2,N 2的体积分数为0.2mol/(0.6+0.2+0.4)mol=1/6,CO 2的体积分数为1/3,K p =2226262CO N 262NO 11(1.110) 1.110PP361P(1.110)2⨯⨯⨯⨯⨯=⨯⨯=2620.40.2()1.2 1.2 1.1100.6()1.2⨯⨯⨯或2611()36 1.110Pa 14⨯⨯⨯。

4.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N 、S 元素的化合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1)已知:一定温度下()()()2232SO g +O g 2SO g △H l =-196.6kJ·mol -1()()()222NO g +O g 2NO g △H 2=-113.8kJ·mol -1写出NO 2(g)和SO 2(g)反应生成SO 3(g)和N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定温度下,分别向A 、B 容器中充入5mol NO 和2.5mol O 2,A 保持恒容,B 保持恒压。

发生反应()()()222NO g +O g 2NO g [不考虑()()2242NO g N O g ],起始时A 、B 的体积均为2 L 。

①下列能说明A 、B 容器均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 .A 、B 容器的压强均不发生变化 b .A 、B 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均不发生变化 c .A 、B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 .A 、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②T ℃时,A 、B 容器均达到平衡状态时,A 中O 2的浓度为0.5mol·L -1,则N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B 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SO 2和O 2通入A 容器中,测得SO 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

①ab 、bc 、cd 三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de 段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②仅改变某一个条件,测得SO 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 、SO 2转化为(NH 4)2SO 4,则阴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

【答案】(1)NO 2(g )+SO 2(g )=SO 3(g )+NO (g )△H=-41.4kJ•mol -1(2)①bd ②60% 4.5(3)①ab 0 ②加入催化剂 ③NO+6H ++5e -=NH 4++H 2O 【解析】(1)① 2SO 2(g )+O 2(g )2SO 3(g ) △H l =-196.6kJ·mol -1② 2NO (g )+O 2(g )2NO 2(g ) △H 2=-113.8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NO 2(g )+SO 2(g )=SO 3(g )+NO (g )△H=-41.4kJ•mol -1; 答案:NO 2(g )+SO 2(g )=SO 3(g )+NO (g )△H=-41.4kJ•mol -1(2)①变量不再发生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注意A 保持恒容,B 保持恒压; a .B 容器的压强是定值,不是变量,故不选a ;b.A、B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均不发生变化,说明NO2的浓度不在发生变化,故选b;c.A容器中气体的密度是定值,不是变量,故不选c;d.因为M=m/n,m是定值,n是变量,所以平均摩尔质量是变量,故选d;②列A容器中反应的三行式:2NO(g) + O 2(g) 2NO2(g)c(初) 2.5 1.25 0△c 1.5 0.75 1.5c(末) 1 0.5 1.5则NO的转化率:1.5100%2.5⨯=60% k=221.510.5⨯=4.5 因为A、B容器温度相同,所以平衡常数相等;(3)①因为单位时间内变化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ab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de段已达平衡,故平均反应速率为0;②对于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并未影响平衡,应该是加入催化剂;③阴极发生的应该是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反应,因此NO生成NH4+,三步法配平①根据化合价变化,标明转移电子数NO+5e-=NH4+②根据左右两边电荷守恒确定氢离子的位置和系数NO+6H++5e-=NH4+③根据原子守恒确定水分子的位置和系数NO+6H++5e-=NH4++H2O;因此电极反应式为NO+6H++5e-=NH4++H2O;5.(2019·北京市朝阳区高考联考模拟)以海绵铜(CuO、Cu)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