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绝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父母喜欢唠叨的原因及改正措施

父母喜欢唠叨的原因及改正措施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长唠叨多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唠叨是一种关心,也是父母“爱之切,恨之深”的表现,如果没有爱的关系,绝少出现唠叨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许多喜欢唠叨的人,很少能主动发现自己是唠叨的人!不仅如此,很可能还感觉自己说的不多。
所以,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就没有改变的可能。
想验证自己是否是一个唠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简单,去买一个录音笔或摄像机,让孩子或其他家人偷录,自己找时间听听或看看,立马就能得到答案。
既然唠叨那么招人反感,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唠叨?第一,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第二,过度关爱,和孩子的生长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那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
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
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第三,家长缺乏安全感,或是一个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必然较低,他们为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借助品牌物质和炫耀孩子,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许。
于是,这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难于完成时,就开始无休止的评论、比较,甚至是抱怨、诉苦,以期孩子能够“达标”。
第四,父母会唠叨,重要原因之一是亲子关系不佳。
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
消极的语言暗示10句家长最不应当说的话

个人收集整理-ZQ句家长最不应当说地话语言暗示,是心理暗示最基本地方式.家长教育孩子,更多地是使用语言.语言对孩子地暗示作用是潜移默化地.因此,家长不能对孩子给予消极地心理暗示.家长有句最不应当说地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句:“你真笨!”笨是人为规定地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地.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地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地时候,孩子很苦恼,同时也在找原因.“你真笨!”明明知道父母是在说气话,但是这种气话听多了,孩子还真以为找到原因了:“笨”.笨是先天地,没办法,努力也没用,那只有放弃努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暗示地结果,可能使孩子放弃努力.第二句:“你这样地孩子肯定没出息!”遇到孩子调皮捣蛋了,或者厌学了等等,有地家长就总是抱怨说:“你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没出息.”首先,这是一种静止地观点.孩子地问题是可以改变地,而且厌学地孩子不一定长大就没有出息.读书与出息也没有绝对地等式.比尔盖茨上学时成绩就不好,我国企业家史玉柱初二之前成绩也很糟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次,这是给孩子“贴标签”,贴上一个没出息地标签.家长不断暗示孩子今后没有出息,重复多了,孩子就会信以为真,从而破罐破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就是心理学关于心理暗示地“贴标签效应”.“弦外之音”:“努力是徒劳地.”结果:也是使孩子消磨意志,放弃努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句:“你还小,懂什么?你照我说地去做就行了.”岁以下地孩子,对身边地事物具有强地好奇心.岁,不仅具有好奇心,而且还有动手探索、创造地冲动.这正是少儿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养成和发育地关键时期.但这种探索、创造往往伴随着失败与破坏,所以不被一些家长允许.所以这些家长会不断地告诫孩子,不要动、不要碰.你还小,你不懂.最后,孩子终于相信:我还小,我不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按照“稻草原理”靠家长不断重复来实现.结果:从小扼杀孩子地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句:“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地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打了.”“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父母地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这样一个道理:以暴制暴,没必要采取组织地、法律地手段解决自己被伤害地问题.这样地孩子长大后,必然组织、法律意识淡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容易形成孩子“以暴制暴”扭曲地人格.第五句:“不要把朋友领家里来.”目前,我国家庭贫富差别越来越大.一些家庭条件好地家长经常会教育孩子:“不要把朋友领家里来”,“不要借钱给别人”,“不要搭理那些农民工地孩子”……父母地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和别人不一样.长大后容易出现清高、孤傲、不合群等严重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扭曲地人格,从而影响到孩子未来正常地生活与工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六句:“乘车时把身体放低些,省下钱给你买东西.”乘火车时,有地家长会让孩子故意把身子放低一些,在米以下,享受半票优惠.在公园里,还会放纵或者指使孩子摘花,说:“公家地花,不摘白不摘”,或者高兴地在孩子面前炫耀,谁送了当领导地爸爸多少钱.父母地这种教育给孩子暗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机会就可以占公家地便宜.长大后容易出现不当得利、侵占公物或者贪污受贿地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损公肥私”地扭曲地人格与错乱地是非观、道德观,从个人收集整理-ZQ而导致重大不良后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七句:“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地.爸爸问孩子:“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妈妈好.”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今天都陪你逛一天公园了,还说你妈妈好啊?”“爸爸好.”孩子马上改口.当妈妈问孩子地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久,孩子明白了:谁问,就说谁好,不必,也不能去思考.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地圆滑地扭曲人格,谎话连篇、俗不可耐地性格特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八句:“我没本事.”“唉!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地父母地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地.被自卑感“传染”地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育专家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地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地.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孩子地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地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地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地谈话.你应该用辩证地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地成才之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形成孩子“自卑”地人格.第九句:“一定要进前名!”在学习上,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值很高,经常会说,这次考试“你一定要进前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之类.孩子在接受家长美好期望地同时,也接受了家长地“弦外之音”:我考不进前名,我家长就不高兴,在人面前没有面子,甚至今后考不上好地大学,全家就没有了幸福……结果可想而知,压力.压力变成动力,这是家长所期望地.但是,压力地结果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双重地:压力还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慌.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优秀地学生结果却高考名落深山地原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与焦虑.第十句:“别参加比赛了!”.和好奇心一样,孩子往往拥有极强地“好胜心”,经常会要求家长报名参加什么“奥数比赛”、“作文比赛”之类.但有地家长觉得比赛,尤其是异地比赛,花钱还耽误时间,就阻止说:“别参加比赛了!自己学习好就行了.”时间长了,孩子读懂了家长地弦外之音:“人不要有好胜心”.以后当孩子不再提起报名参赛地时候,孩子地“好胜心”也就泯灭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是消极地心理暗示.结果:容易让孩子长大后淡化竞争意识,形成“不求进取”地人格和消极地人生态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摘自《缺失地心理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年月版作者:舒以博士。
对孩子失望的句子

对孩子失望的句子对孩子失望的句子(精选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从句法角度说,句子是使最大的语法单位。
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对孩子失望的句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孩子失望的句子11、不听话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让人上火,我都想扔出去了。
2、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简直让我上火得几天都睡不着觉。
3、天啦,现在的孩子是越长越笨了吗?这样下去,我都快要疯了。
4、不听话的孩子,现在还能好好使劲揍吗?我好想好想使劲的揍扁他。
5、有时候,孩子的不听话能让我大跌眼镜,我想,我有一个奇葩儿子。
6、我多想让孩子以后做作业带上钢盔,因为他笨得实在是太想让我扁他了。
7、有不听话的孩子简直是找罪受,我想,我更愿望每天去扛沙包,不想去教这种人。
8、有时候,不听话的.孩子让你受的气简直比上班受老板的气还多,而且还不能不受。
9、看到这样不听话的孩子,我简直想没收他的一切零食和玩具,让他天天面壁思过。
10、恨铁不成钢这词,我活了半辈子了,都没用上这个词,今天用在孩子身上算是贴切了,今天这事实在让人生气。
11、社会进步了,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感觉却越来越脆弱了,真是还不如我们当初那艰苦的岁月形成的性格。
12、我想,我每天都是准备好几个西瓜放在家里,不然的话,孩子的一些行为和话语让我极度上火,我没时间去医院。
13、现在的小孩的思想是千奇百怪了吗,动不动就让我上火,我真想变成小虫钻到他脑袋里看看,他整天都在想些啥。
14、每当碰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都想给他套一个紧箍咒,不听话,我就念念念,念个不停,不然,难消我心头之恨。
15、明明很简单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都给你弄出千奇百怪的花样问题来,让你不得不怀疑是自己的教导方式有问题了。
可怜!可叹。
对孩子失望的句子21、算了你别劝他了,他就是那样冥顽不灵。
2、孩子写作业,我一直跟着他写,否则就不好好写。
3、如果你听信了别人口中的我,那就请你别靠近我更别认识我。
孩子骂脏话老师怎么教育

孩子骂脏话老师怎么教育1、隔绝源头孩子有时候说脏话,单纯就是模仿。
孩子可能是模仿手机、电视里的画面,还有可能是学家人的言行举止。
所以老师要提醒家长注意,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脏话,如果是短视频和电视里有这样的场景,那就换个节目看,及时隔绝孩子学习脏话的源头。
2、替代脏话有些孩子会把脏话当成是口头禅和语气词。
当发生这样的情况时,老师可以用一些正常的词语来回应,无意识引导孩子的习惯,改变口头禅的内容。
3、转换情绪如果孩子骂脏话了老师马上进行教育,只会让孩子的情绪加重,这时,老师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或者有趣的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等孩子的心情变好之后,再慢慢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说脏话的不对。
4、冷处理有些孩子故意说脏话,可能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那么老师完全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
孩子说了几次脏话发现没有预想之中的效果,就自然而然的放弃了。
孩子骂脏话的原因1、模仿别人孩子的语言有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他们会听别人说话的语气,然后去模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不是很成熟,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话是可以说的,那些话是不可以说的,对于脏话,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只是因为周围有人讲了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去模仿也这样说。
2、发泄情绪有的时候孩子骂脏话是为了发泄自己不好的情绪,比如说在生气的时候会去说一些脏话,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途径去宣泄自己的情绪,于是只能通过这一种方式将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3、引起别人注意孩子突然对“脏话”着迷,往往是因为他第一次说脏话时,周围人的奇特反应让他觉得很好玩。
比如,小伙伴们不解的目光,老师严肃的表情,父母愤怒的神情……这些让他意识到,比起一般的词语,说脏话更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因此大人的反应越强烈,孩子内心就想说。
孩子骂脏话的危害1、影响人际关系如果孩子骂脏话比较频繁,那么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因为没有家长喜欢自己的孩子和一个爱说脏话的人玩,家长害怕说脏话的孩子把他们的孩子带坏了,所以那些说脏话的孩子就会没有朋友,被孤立,最终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的100句话[修改版]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的100句话[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c19960dd88d0d232d46a1a.png)
第一篇: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的100句话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的100句话◆批评孩子时不该说的话:1、你怎么那么笨。
2、你看看人家孩子。
3、你的字像鸡爪一样。
4、你敢不听我的话?5、你到底在搞什么鬼?6、出去就永远别回来。
7、谁让你撒谎的?8、我的话是对的吧!9、老毛病还没改。
10、和你爸一个德行。
11、你怎么总是这样?12、你还敢不敢?13、一点礼貌都没有,快叫人。
14、说你几句就不高兴。
15、就你这成绩以后扫大街去。
16、你看看人家。
17、这么简单都不会,以后还能干嘛?18、一点规矩都没有。
19、要是这样,你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20、看看你的牛脾气。
21、你简直就是破坏专家。
◆与孩子沟通时不应该说的话:22、妈妈求求你了。
23、不做完作业,你就别想玩。
24、我没有本事,咱家就看你的了。
25、你居然敢批评我起来了?26、说不行,就不行。
27、千万别得罪老师。
28、你爱妈妈还是爱爸爸。
29、你别烦我。
30、没看我正忙着吗?31、你走不走?32、就你那样?33、你一定不能像我这样。
34、一个女孩怎么想玩男孩的东西?45、把这个脏东西给我扔出去。
36、别动,等你长大再帮我。
3、我这是为你好。
38、我们买一个更好的。
39、别和坏孩子混在一块儿。
40、为了你,我什么都能去干。
41、为了妈妈,你一定要考好。
◆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应该说的话:42、按我说的做43、你问我,我问谁?44、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45、你本来就应该这么做。
46、既然这样,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吧!47、你是从垃圾堆里捡的。
48、你的脑袋里长草了。
49、当心,摔下来我可不管50、没得商量,免谈51、哪来得这么多的好奇心。
52、那么难看,你还喜欢。
53、你哪有钱去捐款呀?54、你怎么这么喜欢闹别扭。
55、不要为自己的成绩差找借口。
56、先把你的"猪圈"弄干净,再来提问57、等我那天找到答案再告诉你58、说点“好听”的话59、闭嘴,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嘛?60、胡说八道.◆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说的话:61、你在等我表扬你吗?62、他打了你,你怎么不打他?63、滚吧,马上给我滚64、没事,反正没人看见78、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别管79、下不为例,,再有下次我非收拾你不可65、外面很多坏人66、你们老师偏心67、是个胆小鬼68、你是个窝囊废69、那样太危险70、妈帮你去说”对不起“71、实在不行,那就别坚持了72、有吃有穿的,还有什么不满足?73、怎么才考这么点分?74、光一门课学的好有什么用?75、不准失败76、你是个“人来疯”77、小孩子懂什么?80、你又做错了81、不能怪你,我都不会. ◆日常生活中最不应该说的话:82、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礼物83、一定要进前5名84、你和那个孩子什么关系?85、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生你86、等你爸回来收拾你87、谁稀罕88、你怎么不明白我的苦心呢?89、不要领朋友到家里90、当个小组长有什么值得骄傲的91、当干部影响学习92、小孩子有什么隐私93、别问这些不要脸的事情94、那个人真不是东西95、马上把电视关起来,马上96、别乱告状97、你怎么这么难缠?98、你的眼睛真小99、不要把东西借给别人100、去模仿明星吧。
7 15句家长不能对孩子说的话_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

15句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得话1.贬低孩子得话:你简直是个废物,什么也干不成2.揭孩子短得话:小时候就笨,上学了还这么笨3.轻视孩子得话:小孩子,你知道啥4.威胁孩子得话: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得便好了5.强迫孩子得话:为你花了这么多钱,你一定要坚持到底6.否定孩子得话:别想那些没用得事,你不行7.误导孩子得话:学习好,比什么都强8.讽刺孩子得话:你考试能及格就谢天谢地了9.误解孩子得话:老师会冤枉你吗10.侮辱孩子得话:你真是笨孩子11.抱怨孩子得话:我得脸都让你丢尽了12.溺爱孩子得话:你还小,自己做很危险13.哀求孩子得话:妈妈求求你了14.放弃孩子得话:我对你不抱任何指望15.利诱孩子得话:只要学习好你要什么都行家庭教育在中国得问题脸孔严厉孩子无法在严肃当中感受到父母得爱,摆出严厉得脸孔,只会令孩子对父母却步.父母应避免用苛刻字眼责备孩子,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应温和地给他意见,使他容易接受.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又很吝啬赞美自己得孩子.他们常常摆出一副长者得面孔责备孩子,以为这样才是教育,其实却忽视了赞美所带来得奇妙得教育效果.忽略优点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父母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中国人比较谦逊,所以有些父母不习惯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孩子.其实,父母对孩子得评价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得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得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得能力,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则会不思进取.父母要及时、对应表扬孩子得良好行为.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强化好得行为了得目得.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得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得方向.限制说话孩子喜欢问问题,有得父母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得话,或要孩子安静.当别人问孩子问题时,有得父母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做,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得机会,导致孩子自我表达能力差,并会渐渐不再跟父母说话,严重影响孩子得表达能力,不利于日后得社会交际.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改变一下说话得方式和语气,将唠叨得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得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得意味,孩子会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在一起得.嘲笑挑剔父母挑剔孩子得过失,经常把孩子得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得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须知道,孩子得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需要一段长时间来恢复,甚至永远无法重新建立起来得.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不但不会尊重父母,长大后还会找机会报复.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得方式1、和孩子们做朋友很多父母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得位置上,自己得主张,所作所为即使本身是错得,在孩子那里也一定是对得.就好比过去得皇帝,不论皇帝做什么,在臣子眼中,这都是应该得.不能这样,父母应该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做错了,父母勇于指出他们得错误;父母做错了,也要让他们大胆得指出来,而做父母得也一定要改正错误.2、重视孩子得兴趣爱好孩子得兴趣爱好,如果发展得好,一般就变成特长了,所以,做父母得一定不要剥夺孩子获得特长得权利.要经常注意孩子们,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兴趣爱好,除了违法犯罪得事情外,父母一定要尽量支持他们.比如,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练武功”,当时,兄弟两一有时间就会跑到院里比划,但每次爸爸都会严厉斥责:“你们兄弟两有病呢?”各位尊敬得父母,请不要这样,一定要支持孩子得兴趣爱好,在如今这个社会,谁要是没有特长,注定要被社会淘汰得.3、改变说话得语气和方式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和孩子们说话得语气要改变,不要一副天王老子命令奴才得口吻,而要经常说一些诸如“我希望你会/不会......”,“我希望你能/不能......”,语气中多带一些请求、商量得口吻,而不是命令得口吻4、给孩子尝试得独立空间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得情况,突然,有一天,孩子为达到某件事情,一次次尝试,这个时候,做父母得要注意,你最好给他一句鼓励得话:“亲爱得,我相信你可以得!”,然后转身离开,千万不要盯着他做,或者在他身边转来转去.5、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做父母得千万不要用“好孩子”和“坏孩子”来评价孩子.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能看到或者听到这样得交谈:“你如果做了某件事,你就是坏孩子......”做父母得一定不要这样说,父母可以说:“孩子,你做得哪件事是错得,我不太喜欢,我喜欢你这样做......”孩子们对“好”和“坏”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千万不要拿这两个字评判一个孩子.6、要过程不要结果一定要记住,父母不是老板,孩子不是员工,对于孩子,我们要得是过程,不是结果.如果父母多赞赏孩子付出得过程,那么,他们在日后也一定会不惜艰辛得付出,然而,如果父母只会赞赏结果,那么,走捷径、动歪脑筋就成家常便饭了.7、不要太在意成绩本身这是大部分家庭比较严重得问题,太过于重视成绩,“你必须考100分”,父母们,千万不要这么做.当他们带着成绩单回家得时候,不要直接询问他们考了多少分,而要对他们说:“如果我没猜错得话,你考了个好成绩,我给你买好吃得了......”也不要急于看成绩单,最好能让孩子主动告诉你成绩.不要太在意成绩本身,考不到100分也不要斥责孩子,毕竟不是谁都能考100分.8、参加孩子邀请得各种活动当孩子说有运动会或者家长会,这个时候不论你多忙,一定要抽时间过去看孩子表演,这是鼓励孩子最好得方法.不管孩子有没有赢得比赛,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失望,一定要肯定他们得付出,给他们加油打气.。
绝对不能对孩子说的五句话,你一定要记住

经常和家长聊起孩子,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这、指责那。
描绘其与孩子争斗的场面来唾沫星子飞出三丈远,仿佛和孩子打一场闹一场,只为了证明自己的言语上行动上占了上风,成为了胜利者,有时听着听着,真想打断家长们的演说,告诉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孩子说话呢,现在总结出父母绝不能对孩子说的五句话,算是为孩子们申冤吧。
1、你都这么大了,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我像你这么大早就 ......替孩子申辩:你这么大时说不定比我做的还差呢,动不动就说想当年我怎样怎样,那些见不得人的糗事怎么不向我显摆?说与家长听:孩子做不好“这么点儿事儿”,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一是家长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凡事大包大揽,但有一天突然让孩子独立去做,那么他能做好吗?就连大人第一次做一个事情都不一定能做好,更何况是孩子呢?二是家长眼里“这么点儿事儿”可能正是孩子眼里的大事,因为能力有限。
三是父母小时候虽然有比孩子强的地方,但毕竟时代和环境不同,就拿会洗衣服做饭来说,父母那个时代锻炼到了,现在的你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吗?再比如父母老爱说自己当年如何学习刻苦,但那个时候社会大环境也和现在不一样,没法比。
2、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替孩子申辩:我还想说,谁的爸爸权大钱多,谁的妈妈年轻漂亮呢。
忍着没说是给你留面子。
说与家长听:攀比最伤孩子心,人家的孩子好跟你换,你愿意吗?或许别人的孩子也缺点很多呢,只是你没有看到罢了,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礼物,做个不贪心的爸爸妈妈,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少拿别的孩子都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确定,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才会更容易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到信心。
3、小时候你多听话,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可好?你怎么越大越瞎啊?替孩子申辩: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大呀?说与家长听:小时候孩子无论生理上还心理上都要依赖父母,只能听父母的长大一些,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有自己的判断了,为什么一定要父母说的全对?难道想让孩子永远长不大,除了越大越瞎,类似否定孩子越大越什么一类的话语应该马上从父母的词典中消失。
父母常犯的五大禁忌

父母常犯的五大禁忌:1、偷看看孩子的信件、聊天记录、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在家里安装摄像头等。
家长误以为这些做法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的表现,但是并不清楚这些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2、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没有尊重的爱是一种伤害。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孙云晓容易助长孩子养成弄虚作假、装模作样的坏习惯。
偷看或偷听孩子的信息一般不容易起到真正监管和督促的作用,反而无形中养成了孩子弄虚作假、装模做样的坏习惯。
有的孩子为了防止家长偷看自己的日记,特意写了两本日记,一本是真实的日记,另一本是假的日记。
针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说呢?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在人格上和父母亲是平等的。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他人的尊重,都需要个人空间和隐私。
家里安装摄像头、偷看孩子日记、偷听孩子电话……无疑就是侵犯了孩子的私人空间和隐私。
这种教育方法是违反人性的,也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小孩不小歌》。
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遵循的原则。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包括心理空间,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房屋的大小。
心理需求满足不了的孩子,一般容易产生网瘾。
“孩子沉迷手机主要不是手机的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是孩子的需求没有满足。
有些学校不准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北京十一学校却提供网络支持,允许学生使用手机,这是教育水平的高下之分。
北师大方晓义教授说,他们提出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补偿理论,每个人都有心理需求,有的人在现实中得到很好的满足,有的人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满足,需求又很强烈的时候,就会寻求替代的满足方式,当在网上获得的心理需求满足远远超过在现实中的满足时,就容易沉迷网络。
”——孙云晓没有尊重和信任就没有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绝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1、当自己孩子的“倾听者”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位置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习惯于告诉孩子“你应该去做什么”或者“我觉得什么对你
更好”。
育儿专家建议家长们在做出自己的决定之前,应该先听听孩
子们在想什么,孩子们在这个事情上是什么态度,和孩子进行平等的
交谈。
做父母的往往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为孩子好,但我们每个人都
有这样的切身体验,那就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对我们所做
的一些“为我们好的事”,却其实对我们造成了伤害。
所以新一代的
父母们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
2、不要粗口,不要威胁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即使做出一些“惹毛”你的举动也是无心
之过。
育儿专家建议千万别对孩子发火,如果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应在心中默念数字,从1到10,让自己冷静下来。
做到“5不要”:不要冲动、不要粗口、不要威胁、不要妄下结论以及不要自以为是。
3、不要恐吓,要言而有信
一些父母很习惯在处理孩子不听话问题的时候,说出“你要再这
样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园玩了。
”或者“你如果听话的话,我马上给你
一个特大礼物。
”等诸如此类的“保证”或者“威胁”。
要记住,在
孩子的世界里,这些话都不是“随便说说”的话,你不当真孩子却当真,不要为逞一时之快或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口不择言”。
如
果不能履行诺言,你在孩子心中就没法树立言而有信的形象,以后再
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无法在孩子心中扎根。
4、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
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可能会时常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矩又化作泡沫,育儿专家建议要坚守原则,应该说“不”的时候不能轻易妥协。
不过如果你自己的言行不能端正,那么再严厉的规矩对孩子来说
也都是虚弱无力的。
家长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
言传身教才是给小孩子树立真正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式。
5、别为孩子丧失自己
善待自己,即使是有了小孩也不能够放弃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才是给小孩子最好的榜样。
要记住,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善良与进取。
1、绝对不要对孩子说:“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不要让孩子回答无法回答的东西,这样的问话应禁止。
2、绝对不要对孩子说:“真讨厌!”,当孩子想获取大人的关注的时候,反而嫌弃“讨厌”,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损害孩子的自尊。
3、绝对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啊!”用杀伤性的武器“笨蛋”来刺激孩子,孩子有可能真变成笨蛋,“你说我笨,我可能就笨。
”。
4、承认孩子的天赋有一定的差别,个性也不一样。
有的孩子天赋稍差一点,有的是天赋“开发”得晚一些,在学东西的时候可能反应有些迟钝。
1、不要过度夸奖。
当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参加活动或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时,父母都不吝溢美之词,常常会夸耀“宝宝真棒!”“宝宝真聪明!”“宝宝真优秀!”等。
表面看没毛病,实际上却只肯定了他的成功,而没有肯定他的努力。
2、不要回答应付。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总是有无数的问题,经常会问得父母心烦意乱,只好用“嗯!”“啊!”“噢!”“是吗?”这样的话来应付孩子,有时还会一边低头看手机一边回答。
对大人来讲,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对孩子也是。
孩子虽小但能够察觉大人的情绪,一旦这种不耐烦的回答变成了习惯,孩子可能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或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不可避免地在父母与孩子心灵之间建立一堵“无形的墙”,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发展。
3、不要总是插话。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与父母聊起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看法、他们的理解,结果父母为了及时纠正他认识中的错误或学习上的问题,没等孩子说完,就打断他的叙述或直接插话,这是不好的习惯。
4、不要经常贬低。
过分贬低或许父母们不会,但无意的贬低会直接伤害孩子自尊。
比如,“告诉你小心点儿,总是乱跑,结果撞痛了吧!”“说多少次了,不让你乱动东西,就是改不了这坏毛病!”“都教你好几遍了,怎么一直学不会!”。
看过“家长绝不要对孩子说的话”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