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构动载试验

合集下载

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基础课件第六章

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基础课件第六章
输入(激励) 输出(响应)
结构动力系统
多旋翼无人机结构动力学目的
多旋翼无人机结构动力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关于多旋翼无 人机结构动力系统振动固有特性,它在外激励作用下产生动 响应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以使多旋翼无人机结构具有优 良的动力学特性。根据多旋翼无人机结构动力系统输入、输 出与系统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三类问题。
多旋翼无人机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由于多旋翼无人机结构十分复杂,其结构动力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不 可能将原始结构拿来分析计算,必须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的计算精度、 结构的受力、传力特点、现有的计算条件来分析结构各部分在振动中的作 用,综合简化成正确反映结构动态特性的力学(物理)模型即分析模型。 一般说来,力学模型可分为连续系统模型与离散系统或称集中参数系 统模型,实际模型有时还可能是它们的复合模型。同一实际结构,根据分 析的目的、内容、精度要求,可以简化成不同的模型。除了外激励外,构 成结构动力学模型还必须包含质量、弹性、阻尼三大要素。对于集中质量 系统,这些要素可以具体化为质量件、弹性件与阻尼件。 (1)质量件是离散系统中产生惯性力、储存动能的功能件,通常假 定它是刚体,它具有惯性。 (2)弹性件是系统中产生弹性恢复力、提供结构刚度、储存势能的 功能件,一般假定它的质量略去不计。 (3)阻尼件是系统中产生阻尼力,使能量从动力系统中耗散出去的 功能件。
后存在的振动。
(2)自激振动:没有周期外力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及反馈的相互
作用而产生的稳定周期振动。自由振动和自激振动 的区别在于,自由振动的激励来自外界,只在初始受 激励;而自激振动的激励来自自身,并一直存在。
(3)强迫振动:结构系统在外激励作用下被迫产生的振动。 (4)参数振动:结构系统自身参数变化激发的振动。 (5)共振:结构系统所受激励的频率与该系统某阶固有频率相接近时,

材料力学第五版课件 主编 刘鸿文 第六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

材料力学第五版课件 主编 刘鸿文 第六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
l
解:1)求最大静应力和静变形
Q
( ) s st max
=
QL Wz
QL3 D st = 3EI
l
2)计算动荷系数
Kd =
v2 gD st
3)计算最大正应力
(s d )max
=
Kd (s st )max
=
Kd
QL Wz
内容小结
动响应=Kd × 静响应
1、构件有加速度时动应力计算
(1)直线运动构件的动应力
Kd = 1+
1+ 2h D st
= 1+ 1+ 2h ×EA
Ql
l
3)计算冲击应力
sd
=
kds st =
Q+ A
(Q )2 Q Q
h
【例6-4】圆截面直杆长度为6m,截面直径d=300mm,杆件材
料的杨氏模量E=10GPa,重物重5kN,从h=1m处自由落下。
1、求最大应力。 2、在木柱上端垫20mm厚的橡皮,杨氏模量E=8MPa。最大正 应力为多少?
1998年6月3日,德国艾舍德高速列车脱轨事故中的车轮轮缘疲劳断口
三.什么是疲劳?
只有承受交变应力作用的条件下,疲劳才发生;
三.什么是疲劳?
疲劳破坏起源于高应力或高应变的局部;
a. 静载下的破坏,取决于结构整体;
b. 疲劳破坏由应力或应变较高的局部开始,形成损伤 累积,导致破坏发生;
Q
h
解:
1、
D st =
Ql = EA
5创103 6? 103 10创103 1 创3.14 3002
=
4.25? 10- 2(mm)
4
2h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六章《起重机械》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六章《起重机械》

第一节 起重机械的分类及特点
二、起重机械的分类 现行起重机械分类标准有一下两个:
曳 ★2010年《特种设备目录》分12大类。
★GB/T 20776-2006《起重机械分类》分5大类:
第一节 起重机械的分类及特点
二、起重机械的分类
根据2010年《特种设备目录》我国把起重机械分12大类73种:
1.桥式起重机(10种) 通用桥式、电站桥式、防爆桥式、绝缘桥式、冶金桥式等10种起重机。 2.门式起重机(8种) 通用门式、水电站门式、造船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等8种。 曳 3.塔式起重机(3种) 普通塔式起重机、电站塔式起重机、塔式皮带布料机3种。 4.流动式起重机(9种) 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等9种。 5.铁路起重机(3种) 蒸汽铁路起重机、内燃铁路起重机、电力铁路起重机3种。 6.门坐式起重机(7种) 港口门座式、船厂门座式、电站门座式起重机等7种。
第二节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三、《物》的安全管理
起重机械——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使用
5.使用单位规章制度
1)司机守则; 2)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3)起重机械维护、保养、检查和检验制度; 4)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5)起重机械作业和维修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制度。
第二节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第二节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二、《人》的安全管理
人: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3.责任制(操作人员) 1.负责起重机械的日常操作,严格执行起重机械的操作规程和安 全规章制度; 2.做好起重机械的日常检查工作,认真填写相关记录; 曳 3.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配合做好起重机械的检验、维保工 作; 4.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 安全技术培训; 5.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 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 6.参加应急救援演习。

结构动力学

结构动力学

第一章概述1.动力荷载类型:根据何在是否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速率的不同,荷载分为静荷载和动荷载根据荷载是否已预先确定,动荷载可以分为两类:确定性(非随机)荷载和非确定性(随机)荷载。

确定性荷载是荷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已预先确定,是完全已知的时间过程;非确定性荷载是荷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预先不可以确定,是一种随机过程。

根据荷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动荷载可以分为两类:周期荷载和非周期荷载。

根据结构对不同荷载的反应特点或采用的动力分析方法不同,周期荷载分为简谐荷载(机器转动引起的不平衡力)和非简谐周期荷载(螺旋桨产生的推力);非周期荷载分为冲击荷载(爆炸引起的冲击波)和一般任意荷载(地震引起的地震动)。

2.结构动力学与静力学的主要区别:惯性力的出现或者说考虑惯性力的影响3.结构动力学计算的特点:①动力反应要计算全部时间点上的一系列解,比静力问题复杂且要消耗更多的计算时间②于静力问题相比,由于动力反应中结构的位置随时间迅速变化,从而产生惯性力,惯性力对结构的反应又产生重要的影响4.结构离散化方法:将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问题集中质量法:是结构分析中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把连续分布的质量集中到质点,采用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

广义坐标法:广义坐标是形函数的幅值,有时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是比较方便快捷。

有限元法:综合了集中质量法与广义坐标法的特点,是广义坐标的一种特殊应用,形函数是针对整个结构定义的;有限元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作为广义坐标,形函数是定义在分片区域的。

①与广义坐标法相似,有限元法采用了形函数的概念,但不同于广义坐标法在全部体系(结构)上插值(即定义形函数),而是采用了分片的插值(即定义分片形函数),因此形函数的公式(形状)可以相对简单。

②与集中质量法相比,有限元法中的广义坐标也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

5.结构的动力特性:自振频率、振型、阻尼第二章分析动力学基础及运动方程的建立1.广义坐标:能决定质点系几何位置的彼此独立的量;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参数2.约束:对非自由系各质点的位置和速度所加的几何或运动学的限制;(从几何或运动学方面限制质点运动的设施)3.结构动力自由度,与静力自由度的区别:结构中质量位置、运动的描述动力自由度:结构体系在任意瞬间的一切可能的变形中,决定全部质量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数目静力自由度:是指确定体系在空间中的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数目为了数学处理上的简单,人为在建立体系的简化模型时忽略了一些对惯性影响不大的因素确定结构动力自由度的方法:外加约束固定各质点,使体系所有质点均被固定所必需的最少外加约束的数目就等于其自由度4.有势力的概念与性质:有势力(保守力):每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只决定于体系所有各质点的位置,体系从某一位置到另一位置所做的功只决定于质点的始末位置,而与各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

万州长江公路三桥牌楼长江大桥荷载试验

万州长江公路三桥牌楼长江大桥荷载试验

万州长江公路三桥(牌楼长江大桥)荷载试验招标补遗(一)各潜在投标人:本工程招标文件中第六章技术要求以本次发出的为准,详见附件。

重庆市万州交通建设开发总公司重庆宏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抄送:区移民局、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附件:第六章技术要求万州长江三桥主桥荷载试验技术要求一、主桥结构设计1、桥跨布置主桥跨径布置为:(4×57.5+730+4×57.5米),桥梁主线总长约2.12公里。

图1-1万州长江三桥总体布置图2、中跨钢箱梁概述钢梁梁段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流线型扁平钢箱梁结构,桥梁中心线处梁高 3.5m,全宽(包括风嘴)37.2m,桥面宽36.0米,设2%双向排水坡。

图1-2主跨钢箱梁标准梁段横断面图(cm)3、边跨混凝土箱梁概述箱梁标准断面为单箱五室断面,顶面设2%双向横坡;主梁中心梁高度3.50m,顶板宽36.00m,底板宽18.00m,两侧悬臂长3m。

图1-3混凝土箱梁标准梁段横断面图(cm )4、主塔构造主塔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的钻石塔造型,上塔柱上下游锚索区段之间设置有6道连接横梁,下塔墩设置一道横梁。

南北主塔下横梁以上部分保持一致,仅下塔柱构造有所不同。

由于北主塔位于北岸山坡上,南主塔位于深水区,因此两主塔高差比较大,北塔塔高208.2m ,下塔柱高13.7m ;南塔塔高248.12m ,塔墩高53.62m 。

除南主塔下塔柱外,其余塔柱、横梁均采用单箱单室箱型断面;南主塔下塔柱考虑防撞要求,在塔柱内设置一道隔板,形成单箱双室的断面形式。

5、支撑体系及阻尼结构采用9跨连续半漂浮体系,空间密索布置。

主梁在主塔及辅助墩处设竖向支座,在索塔处设横向抗风支座,辅助墩均设置抗震挡块。

塔梁间纵向采用对静荷载不提供刚度只对动荷载产生缓冲和约束作用的阻尼器连接。

塔梁交汇处支承布置断面图主梁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塔梁交汇处支承布置立面图顺桥向图1-4主梁支撑体系布置图二、荷载试验的目的实行桥梁荷载试验 是加强过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手段。

第六章_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

第六章_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
VGb —— 梁在本跨竖向重力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简支支座 反力设计值
4 梁斜截面有关构造规定
❖ 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当跨高比
l0/h≥2 5时;Vb≤0 20cfcbh0/RE ;当跨高比l0/h<2 5时;Vb≤0 15cfcbh0/RE
❖ 在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加大梁高度的作 法;常常采用截面高宽比较小的扁梁
2 轴压比N
N = NE /bchcfc
1N越小;延性越好
见图68
2轴压比的限制值见表: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一剪力墙 框架一核芯筒
框支结构
抗震等级



0.7
0.8
0.9
0.75
0.85
0.95
0.6
0.7
——
3 剪压比V:
V =VE / bchc0 fc 1V越小;延性越好
2剪压比的限制:
❖不考虑地震组合:V ≤0 25 ❖考虑地震组合:V ≤0 20/RE ——>2
d/4,10

8d,l00mm
d/4, 8

8d,150mm (柱根l00mm)
d/4, 8

8d,150mm (柱根l00mm)
d/4, 6 (柱根8)
❖加密区体积配箍率: v
Asv lsv l1l2 s
≥ v fc / fyv
一级抗震等级:v≥ 0 8%;
二级时:
v≥0 6%;
三 四级时: v≥0 4%
❖最小配筋率见下表 最大配筋率 ❖对称配筋 ❖最小截面尺寸 ❖纵筋间距 ❖纵筋接头要求
抗震结构中柱截面最小配筋率%
柱类型 框架中柱、边柱

第六章 结构拟静力与拟动力试验

第六章  结构拟静力与拟动力试验

(7)裂缝
一、拟静力试验
5. 数据分析
荷载-位移曲线的各级第一 循环的峰点(卸载顶点)连 接起来的包络线作为骨架曲 线
♦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结果通常由荷载-变形滞回曲线以及相
关参数描述,它们是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数据;
♦ 骨架曲线在研究非线性地震反应时,反映了每次循环的荷载
-变形曲线达到最大峰点的轨迹及试验构件的开裂荷载、极 限荷载和延性特征;
环线刚度
i Q j i j i 1 i 1 n n
位移延性系数为j时,第i次 加载循环的峰点荷载值
位移延性系数为j时,第i次加载循环的峰点位移值
一、拟静力试验
5. 数据分析 能量耗散
1 SABC he 2 SOBD
二、拟动力试验
1. 概述
拟动力试验又称联机试验,是将地震实际反应 所产生的惯性力作为荷载施加在试验结构上,使结 构所产生的非线性力学特征与结构在实际地震动作 用下所经历的真实过程完全一致。但是,这种试验 是用静力方式进行的而不是在振动过程中完成的, 故称拟动力试验。
一、拟静力试验
2. 加载设备与加载反力装置 加载装置类型
③.梁柱节点 垂直水平力加于柱顶,梁 有纵向反复位移,但不可上 下移动。竖向荷载用千斤顶 在柱顶施加,属自平衡系统, 在反复水平力作用下其柱顶 上压力不随柱顶位移而改变, 从而能计入几何非线性的影 响。 为此,该装置可模拟实际框架结构节点的受力状态。但为了简 化,取相邻梁(或相邻柱)反弯点间距离为节点的梁长(柱高), 这样节点试件的上下和左右杆端均可按铰接处理。
♦ 滞回环的形状随反复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改变,对混凝
土结构来说,滞回环的形状可以反映钢筋的滑移或剪切变形 的扩展情况,其面积的缩小,标志着耗能能力的退化,因 此可根据滞回环的形状和面积来衡量和判断试验构件的耗 能能力和破坏机制; ♦ 进行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时,根据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可从 结构的承载力、延性、退化以及能量耗散等方面进行综合分 析来评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等土力学教材 第六章 土工数值分析(一)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

高等土力学教材 第六章  土工数值分析(一)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

土工数值分析(一)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目录1 前言 (2)2 理论基础-塑性力学的上、下限定理 (4)2.1 一般提法 (4)2.2 塑性力学的上、下限定理 (5)2.3 边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 (7)3 土体稳定问题的下限解-垂直条分法 (9)3.1 垂直条分法的静力平衡方程及其解 (9)3.2 数值分析方法 (11)3.3 垂直条分法的有关理论问题 (15)3.4 垂直条分法在主动土压力领域中的应用 (19)4 土体稳定分析的上限解-斜条分法 (23)4.1 求解上限解的基本方程式 (23)4.2 上限解和滑移线法的关系 (24)4.3 边坡稳定分析的上限解 (27)4.4 地基承载力的上限解 (27)5 确定临界滑动模式的最优化方法 (30)5.1 确定土体的临界失稳模式的数值分析方法 (30)5.2 确定最小安全系数的最优化方法 (31)6 程序设计和应用 (39)6.1 概述 (39)6.2 计算垂直条分法安全系数的程序S.FOR (39)6.3 计算斜条分法安全系数的程序E.FOR (53)1土工数值分析(一):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法1前言边坡稳定、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是土力学的三个经典问题。

很多学者认为这三个领域的分析方法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即极限平衡分析和极限分析方法,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值分析方法。

Janbu 曾在1957年提出过土坡通用分析方法。

Sokolovski(1954)应用偏微分方程的滑移线理论提出了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边坡稳定的统一的求解方法。

W. F. Chen (1975) 在其专著中全面阐述了在塑性力学上限和下限定理基础上建立的土体稳定分析一般方法。

但是,上述这些方法只能对少数具有简单几何形状、介质均匀的问题提供解答,故没有在实践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下面分析这三个领域分析方法的现状以及建立一个统一的体系的可能性。

有关边坡稳定分析的理论的研究工作,从早期的瑞典法,到适用的园弧滑裂面的Bishop简化法,到适用于任意形状、全面满足静力平衡条件的Morgenstern - Price法(1965),其理论体系逐渐趋于严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结构在受动力荷载 作用后,测得振动记录曲 线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图 示振动曲线所标明的数据, 计算该结构的自振频率和 阻尼比。
自振频率: f 1 =1/0.2=5(Hz)
T
阻尼比: 1 ln xn =1/(3*π)*ln(25/19)=0.291 k xnk
或: 1 ln xn 2k xnk
2、共振法
它利用一个频率可调的激振机(一般采用离心激振
器)对结构施加周期性的简谐振动,使结构产生强迫
振动,记录各个激振频率及对应振幅,并作A〜ω曲线。
利用干扰力频率与结构自振率相等时,结构产生共
振的原则,曲线极值对应的频率就是结构的固有频率;
结构的阻尼比: ω1 ω2 ω3
A 2
0.707 A1max A1maxA2max
3、疲劳试验目的:研究结构的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 确定疲劳极限(疲劳破坏时的强度值)和疲劳寿命 (荷载重复作用的次数)。
4、疲劳试验分类:等幅等频疲劳、变幅变频疲劳和随机 疲劳。
结构疲劳试验的方法
1.自由振动法
• 自振频率和阻力比: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荷载 或突加荷载的方法,使结构产生自由振动,并记录振 动波形。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确定方法如下。
自振频率: f 1 T
阻尼比: 1 ln xn k xnk
当只或取两:个 相邻1的l峰n 值xn计算: 或 12lnk xn xnk
2 xn1
6.4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 动态参数:在测试部位布置适当的测振仪器,测定结 构的振幅、频率(频率谱)、速度、加速度、动应变、 动挠度等。
动应变和动挠度的测 定:如下图,可通过布置 动态应变仪或位移传感器 测出应变时程曲线或位移 时程曲线。
• 振型:结构按其固有频率振动时,由惯性力引起的弹 性变形曲线,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外荷载无关。
1)把机器安装在钢梁上,机器静止,测定结构的静 力和动力特性,如刚度、固有频率、阻尼等;
2)开动机器,测定结构的振动情况,确定机器振动 造成的振动荷载。
3)振源需要移动,仅用于产品检验和标定。
• 比较测定法:
1)先开振动源,测量结构振动波形; 2)停机后,开启激振设备,逐渐调整激振设备的频 率和激振力等参数,使结构的振动波形与振动源产生 的一样。此时激振设备的参数即为振动源的动荷载参 数。
转速恒定的机器设备振源:具 有周期性的振动,波形具有接近 正弦规律。 两个频率相差两倍的简谐振源 引起的合成振动图形 三个简谐振源引起的复杂的 合成振动波形
拍振:当两个频率接近的简 谐振源共同作用时,将会引起 拍振 随机振动波形
三、动荷载特性测定
• 直接测定法:通过传感器直接测定动荷载各种参数。 • 间接测定法:
6 结构动力试验
6.1 概述
结构动载试验是结构试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动力加载设备直接对结构施加动力荷载,可以了解结构 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构在一定动荷载下的动力反应,评估 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及疲劳寿命等特性。
结构动力测试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动荷载特性的测定;(2)结构自振特性的测定;(3) 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反应的测定;(4)结构的疲劳特性。
6.2 动力荷载特性试验
加载方法:惯性力、电磁激振、疲劳机和液压振动台、爆 炸冲击。
二、主振源的探测
分析实测振动波形,按照不同振源将会引起规律不同的强迫 振动这一特点,可以间接判定振源的某些性质,作为探测主 振源的参考依据。 • 冲击振源:振动图形是间隙性的阻尼振动,而且有明显尖峰 和衰减的特点,类似于有阻尼自由衰减振动。
• 振动变形图:结构在特定荷载下的变形曲线,一般不 与结构的某一振型一致。
动力系数测定
• 承受移动荷载的结构如吊车梁、桥梁等,常常需要确 定它的动力系数,以判定结构的工作情况。动挠度与 静挠度的比值称为动力系数: yd
ys
慢速驶过
快速驶过
• 有轨时测定方法:先使移动荷载以最慢的速度驶过结 构,测得结构的最大挠度,然后使移动荷载按某种速 度驶过,测得各种速度驶过结构的最大挠度,从中找 出最大挠度的某一速度。
无轨时动力系数的测定
• 无轨时:由于两次行驶的线路不可能完全一样,故将 移动荷载一次性高速通过,取振动挠度曲线最大值yd 和振动挠度曲线之中线的最大值yj的比值作为动力系数。 yd
yj
疲劳试验
疲劳试验基本概念: 1、疲劳现象:结构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某
一部分局部损伤的递增和积累,导致裂纹的形成并逐 步扩展,当循环达到一定次数时,结构应力在低于强 度设计值情况下发生脆性破坏,这就是结构或材料的 疲劳现象。 2、疲劳强度:一般与幅值和重复次数有关,当循环应力 小于某值时,荷载重复次数的增加不会引起疲劳破坏, 当超过该值时则会产生疲劳破坏,该值叫疲劳强度。
6.3 结构动力特性测定
指结构本身所固有的振动方式,表现为固有频率、 振型和阻尼等。这些特性由结构本身(材料、质量、 刚度等)决定,与外荷载无关。
固有频率、振型可以根据动力学原理计算得到, 但由于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计算 误差较大。阻尼系数必须通过试验测得。
试验方法有自由振动法、共振法、脉动法等。
6.2 动力荷载特性试验
一、结构动力荷载的类型
1.地震作用:对地震进行观测和预报,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试验研 究。
2.设备振动:如锻锤、吊车制动力,多层工业厂房机器等。 3.风振:风载在高层和高耸结构设计中控制作用,影响舒适度。 4.环境振动:对精密机床、集成电路制造等设备将产生不良影响。
为此,需对地脉动进行测试,根据振动能量的分布确定防振、隔 振或消能措施。 5.爆炸振动:研究建筑物的抗爆问题,研究如何抵抗核爆炸所产生 的瞬时冲击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0.707 A2max
t1 t2 t3
ω
3、脉动法
脉动法:利用被测建筑物周围不规则微弱干扰(如地 面脉动、空气流动等)所产生的微弱振动作为激励来 测定建筑物自振特性的一种方法。该法的最大优点是 不用专门的激振设备。简便易行,且不受结构物大小 的限制。
测试方法:采用测振传感器测量地面自由场的脉动源 和结构的脉动反应,将获得的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可 得到结构的动力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