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友谊

合集下载

中美合作的事例

中美合作的事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各界也踊跃捐款援物。

诚然,中美关系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干扰。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30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越来越深入。

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由建交时的24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3000多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20多倍,“中国制造”商品在美各地商场到处可见。

美在华投资从无到有,项目累计达5.6万多家,实际投资额超过590亿美元,同时,中国也在美开设了1200多家公司,海尔、联想等中国品牌越来越受到美消费者欢迎。

中美两国间文化交流也日益扩大,民间交往方兴未艾,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与日俱增。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稳定与发展对国际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世界形势的快速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中美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原因仍然有很多。

首先,互相依存和合作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美两国经济高度互补,相互承接合作关系日益加深。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

无论是在贸易、投资、科技还是能源等领域,双方都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这也为改善中美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动力。

其次,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无论是气候变化、反恐、网络安全还是防控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都要求中美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中美两国在疫情防控、科学研究、药物疫苗合作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这些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使中美两国不得不加强对话和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第三,交流与文化的传播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力之一、中美两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双方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增加。

中美之间的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随着中美人民交流的增多,双方不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更为紧密的人际关系。

民间交往和文化传播的深入,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亲近感。

最后,领导人的互动和外交努力也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原因。

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他们的互相访问、互致信函和对话互动,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互信和友好感。

历任中美两国的领导人都重视发展两国关系,提出了一系列互利共赢的合作主张,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同时,两国也通过外交渠道开展对话,解决分歧和问题,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

双方高层的互动和外交努力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政治保障。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xxxx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xx”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1 / 5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一、经济合作的发展1、中美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中国经济相比美国繁荣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两国互补性发挥地越来越强;2、中美互惠共赢。

金融市场服务“分工明确、同舟共济”,使中国和美国受益;3、中美经济加强合作。

两国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共同追求共同目标,经贸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4、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

中美两国签署经贸协议,不断推出新的机制,为两国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二、政治友好的改善1、两国政府高层的友谊。

两国高层通过各种外交活动交流,加深友好关系;2、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中国向世界发出“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号,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口碑;3、推动两国文化交流。

双方扩大文化交流,使两国文化能更多地互动;4、加强军事联系。

两国在海洋、陆地上部署了一系列军事联系,向世界发出“和平发展”的信号。

三、民间友好的合作1、中美民间交流加强。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合作;2、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

中美民众通过跨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对对方的了解;3、两国人文交流活动增多。

通过双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两国文化相互尊重;4、中美青年学者交流增加。

两国政府设立财政支持政策,采取支持政策,促进青年学者间的国际交流。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的改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合作的发展;二是政治友好的改善;三是民间友好的合作。

两国应该进一步改善相互的政治互信、开展经济互惠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军事和政策上的联系,共同推动中美关系的务实发展。

全球化时代的中美关系与合作

全球化时代的中美关系与合作

全球化时代的中美关系与合作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美两国的关系和合作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影响着两国的发展,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全球化时代中美关系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一、经济合作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双向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经济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

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成为两国经济合作中的矛盾点。

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

同时,中美两国在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双方应加强合作,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

二、政治合作中美之间的政治合作对于维护全球稳定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如反恐、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等。

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然而,中美之间的政治合作也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

双方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持有不同立场,如南海争端、朝鲜半岛核问题等。

双方应通过对话和协商,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寻求共同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中美两国在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的合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三、文化合作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双方应加强教育、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传播。

然而,中美之间的文化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双方在文化价值观、传媒报道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

为了加强文化合作,中美双方应加强人员交流,加深相互了解,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美友谊的对比

中美友谊的对比

对于美国人来说,朋友间不会因此而伤害对方的感情。朋友双方在分 别后一二年中互相寄张 圣诞贺卡或写几封信。之后,他们之间就杳无 音信了。若干年后,老朋友邂逅相遇,双方会 非常高兴的重叙旧情, 并为此感到兴奋不已。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同美国人交朋友容易,深 交却最难;同美国人一见如故,热情有加,但有“人走茶凉”的感觉。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科 登和约瑟夫(J.C.Cordon&Fathi Yousef)曾在其 “A 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文中,把美国 人这种友谊称为Kleenex friendship(手绢纸友谊),用 完就扔。 美国人友好随和,世界上没有比结识美国人更容易的,但是他们 深交却最困难。从表面 上看,美国人常常比其他国家都友好,这与其 社会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高度发达经济有直 接关系。作为一个基本 上是陌生人组成的民族,美国缺乏悠久的传统,从小就学会与不同的 人打交道。美国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据美国官方统计,一个美国人在 一生中平均要搬21次家 。美国人调换工作之勤,在世界上是独一无 二的,整个社会和公司老板们把这看作是值得称 道的品德,是具有雄 心壮志和冒险精神的象征。由于美国人经常调动工作和搬家,他们对 陌 生人友好。然而,这种流动性又限制人们建立深厚持久的友谊。美 国学者辛格说,“在我们 现代工业社会人们似乎善于没有丝毫感情色 彩的人际交流。我们要是走到富有感情色彩的人 际交流似乎是极为困 难的。
三、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美国人朋友之间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诚相待。朋友之间 乐于谈论的话题如业余 爱好、节日、气候、国内外新闻、电影、书籍、 体育赛事等。但是,属于个人隐私的话题是 不喜欢他人问津的。例如: 个人收入多少,钱是怎么花的,家里有多少存款,身上的衣服花 多少 钱买的,个人的健康,女士的年龄,家庭情况等。总之,朋友之间不 询问对方的隐私, 也决不干涉对方的私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美国 朋友间的经济帐一清二楚。若是涉及到两 个朋友之间的劳务关系,如 甲要求乙为自己干活,工作,那么关于报酬的问题,双方都是坦 率得 很,一小时多少钱,决不含糊。朋友一起去吃饭用餐时,如果不是某 人出面邀请,一般 都各自付帐,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平常的事,没有半 点不够“朋友”之意。这都体现了美国人 强调个人独立和个人隐私, 不愿承担任何义务和压力的价值观念。这些做法对中国人来说让 人难 以接受。中国人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隐私权和中 国传统文化是相悖 的,中国人喜欢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事物不可与人言”。既是朋友也就不 应该分彼此。朋友之间应当肝 胆相照,在义利问题上应当重义轻利,为了知己朋友,牺牲自 身某些 利益也在所不惜。直到1988年,我国才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首次对隐私 权做了初步的法 律规定)。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xxxx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xx”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1 / 5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中美友情比较

中美友情比较
Beijing, etc. Remember: Be careful to avoid personal questions about age, marital 6. Don't expect too much at salary, first. Maybe status and they're justappearance. being friendly. But maybe they
美国人口中的朋友定义广泛,而且有区隔性;有工作的 朋友,喝酒的朋友,打球的朋友· · · · · · 朋友间很少吐露私 人的事,所以友情教“温水”性
独立自主,尊重隐私 互不干涉,不强加于人 关系轻松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of friendship
Different range
Different times
首先是确定朋友关系的时间不同。中国人建立朋友 关系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最初的时间,中国人一般 很少打开心扉,但是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对彼此 的逐渐了解,双方才变得亲密。西方人可能在一分 钟内就能交到朋友,但是想要达到至交的水平却很 困难。这也容易造成误解,因为中国人以为已经同 西方人成为朋友了,可是却发现西方人已经忘记上 次热情的谈话了 另一方面,美国人维持友谊的时间不同。中国人更 期望长久不变的朋友关系。朋友可能一辈子都是朋 友。在中国文化里,人们怀有传统的“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态度,故友谊不会随着 环境的变 化而消失。然而,西方人友谊往往同特定 的条件与情况有联系。
There are some words of friend
In China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士为知己者死。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友谊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
一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国际人才洋务运动时期,开明人士为推动教育进步,奏请朝廷挑选聪慧幼童赴欧美留学。

在大臣容闳的极力推动下,清廷决定派遣幼童赴美,学习外语、科学以及技艺。

1872年夏,第一批留学生到达美国,30名幼童平均年龄不足15岁。

清朝前后共派遣四批共120人,计划完成学业时间为15年。

抵美后的幼童,先由美国老师负责教养监护,英文合格的直接进入美国学校。

中国留美幼童纪念学会会长高宗鲁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水乳交融,对促进民族感情贡献良多,影响源远流长。

”借由这120人,美国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国际人才。

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民国初期国务总理唐绍仪皆在此列。

后因顽固派官员的阻挠和破坏,清廷于1881年9月下令召回全部留学生。

仅有2人完成学业,其中有一名耶鲁毕业生,他的名字叫詹天佑(前左三)。

二庚款留学生和清华大学1900年义和团拳乱,北方多省掀起杀人狂潮,引发11国联军占领北京。

签订《辛丑条约》时,美国遏制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并主张减免中国的赔款。

按条约规定,清朝赔偿各国损失共计4.5亿两,其中美国3200万余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

1904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清朝驻美公使梁诚表
示:“美国得到的赔款过多”,愿意退还,但这笔钱不该交由中国官员使用,而该用于赞助中国教育。

1908年1月,美国国会批准总统罗斯福的请求,将赔偿减至1300万,余款退还中国。

清朝外务部回函予以致谢,表示将用赔款派遣留学生。

在美国的带动下,各国陆续减免中国赔款。

胡适自1909年开始,中国以此款项资助留美学生,史称“庚款留学生”,胡适、赵元任、竺可桢、梅贻琦均在此列。

为培养留美预备生,建立清华学堂。

自此,美国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三为中国兴办学校1949前中国有许多大学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会创办的,其中有几所当时的世界级大学。

美国基督教团体堪称最大功臣。

1.燕京大学:1919年由英美两国基督教教会创办于北京,司徒雷登任校长。

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享誉世界。

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

冰心、周汝昌出自燕大。

国民政府迁台后,燕大香港分部并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

在大陆的资产由中央政府接管,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

1952年院系调整,燕大停办。

文、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

1936,司徒雷登与学生会成员2.齐鲁大学:诞生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由英、美、加拿大基督教教会筹款开办。

老舍、钱穆、顾颉刚、马彦祥等学术名家先后在此执教。

医科实力最强,和燕大并称“南齐北燕”。

1952年因院系调整
解散,学科分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大、南京大学等,校园旧址为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校史由山东大学医学院继承。

3.金陵女子大学: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由5个美国教会联合创办。

校址为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首任校长为德本康夫人。

1930年更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日占期间,该校庇护了一万多名中国妇孺,美籍教授沃特琳居功阙伟。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明尼·沃特琳1951年和金陵大学合并,1952年院系调整,主体并入南京大学。

4.金陵大学:由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创办。

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出自于此。

第一个向中国政府请求立案并获批准的教会大学。

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改建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被撤销建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

5.圣约翰大学: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

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称,创下民国教育多项第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上遥遥领先。

培育出顾维钧、宋子文、严家淦、林语堂、邹韬奋、荣毅仁、贝聿铭、张爱玲、周有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校友,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1952年因院系调整解散,院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

195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
6.之江大学:由基督
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杭州创办。

1952年因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7.岭南大学:前身为格致书院,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

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

1952年院系调整与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8.华西协和大学:1910年由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的5个差会在成都开办,市民称之为“五洋学堂”。

1952年院系调整被肢解。

80年代改成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华西医院。

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

四支援中国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7月美国开始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当时日本98%的石油要靠从美国进口,因此几乎将日本置于死地。

12月日军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随后美国对日本宣战。

陈纳德将军招募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也称飞虎队,1941年8月1日正式成立。

1941年12月到1945年9月,飞虎队击落和炸毁日机2600多架,击沉击毁敌舰44艘,击毙日军66700多人。

举世闻名的史迪威公路“二十四拐”中国军队装备落后,日军已经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土地及东南亚各地,为打破对中国的战略封锁,美国于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开辟的“驼峰航线”,被称为“死亡航线”。

这是二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空运航线。

中美双方先后投入飞机2000多架,空运物资73万吨,人员33477人,飞行总时间150万小时。

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葬有美国2186
名美国援华飞行队队员。

五制止苏联对中国核打击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武装冲突。

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强硬派主张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大城市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切除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

美国政府大惊失色,决定向中国发出警告。

为降低苏联的反弹,假装情报被泄露。

8月28日,一则小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接着美国政府向苏联表示:只要有一颗核导弹离开苏联国境,美国就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苏联所有城市都在美国的核导弹打击范围之内。

六支持中国改革开放1979年邓小平访美,在美国的带动下,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

中国告别了1949以来的封锁和自我封锁,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直接受益者。

1978念清华赴美留学生外部世界对中国产生的冲击并不仅限于物
质层面,民主、法治、人拳、限政等观念,让中国人得到了新的启示,看见了新的希望。

七支持中国加入世贸中美建交后,美中贸易一直延续1979年中美建交后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对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

90年代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达成协
议,美国在2000年通过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立法,此法案2002年1月生效,维持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政府承诺逐步开放市场。

自此,中国得与世界市场对接,互联网、好莱坞大片也因此进入中国大陆。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进入“世界工厂”时代,大量剩余劳动力得到施展机会,世界经济上演了十几年的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