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归有光《悠然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归有光《悠然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归有光《悠然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悠然亭记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

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

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

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

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

公殆未能以忘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

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

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注:①僦(jiù)居:租房。

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

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

④礨(lěi)石:大石头。

⑤缗(mín):杂芜。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宦游.二十馀年游:游玩B.又于屋后构.小园构:建造C.谓靖节不知道.道:天道D.而僭.为之记僭:超越本分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耿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②而妒媚者所不容③公殆未能以忘世④吾无从而问。

文言文: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沧浪亭记》明代: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

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

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

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

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

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

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说明】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

明世宗朱厚熜(cōng)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一位著名散文家,他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和唐宋古文,影响很大。

本文记载了苏州市内的名园沧浪亭的变化情况,说明了名胜古迹的兴废存亡与人的关系。

文章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沧浪亭记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③有国时,广陵王④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⑤之西南。

其外戚⑥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迨⑦淮南纳土⑧,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⑨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⑩,望五湖⑾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⑿、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⒀之所争,子胥、种、蠡⒁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⒂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⒃,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⒄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注释】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

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

文瑛,生平不详。

庵:小庙,多为女尼所居。

②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

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该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③吴越:指吴越王,即唐末钱镠,官拜节度使。

后拥兵自重,建国吴越,称吴越国王,是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地区。

④广陵王:指吴越王钱镠的儿子钱元瓘。

吴中:指苏州一带地区。

⑤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这里指内城。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注释及解析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注释及解析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沧浪亭记[明] 归有光浮图文瑛②,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③。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④,广陵王镇吴中⑤,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⑥。

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⑦。

迨淮海纳士⑧,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⑨。

尝登姑苏之台⑩,望五湖之渺茫(11),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12),阖闾、夫差之所争(13),子胥、种、蠡之所经营(14),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15),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16)。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17),则有在矣。

文瑛喜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①本篇选自归有光《震川文集》。

沧浪亭,在苏州城内,其地原为吴越王钱俶近戚孙承祐池馆,苏舜钦见而乐之,以钱四万购得,筑亭水边,名曰“沧浪”。

②浮图,佛家语,也作“浮屠”,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称呼,简称“佛”。

又指佛塔、和尚,此处指和尚。

③苏子美,苏舜钦(公元1008年—1048年),字子美,北宋著名诗人。

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移居开封。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进士,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因事受贬,流寓苏州。

④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唐末镇海节度使钱镠拥兵两浙,后据有今浙江之地及江苏部分,公元907年封为吴越王,建都杭州,其国称吴越。

公元978年降于北宋。

⑤广陵王,即钱镠子元璙。

曾任苏州刺史,迁检校太师中书令,后封为广陵郡王。

⑥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此处指在杭州城内修建的内城。

明郎瑛《七修类稿·杭州宋宫考》:“杭治自隋以来,在凤凰山下,今万松牌楼地也。

沧浪亭记(归有光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沧浪亭记(归有光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沧浪亭记明代: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标签叙事、古文观止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

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

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

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

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

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

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

《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浪亭记(节选) 【宋朝】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 ①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 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 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 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 右皆林木相亏蔽⑤。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 ⑥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⑦,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⑧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则洒然⑩忘其归。

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 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 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释】①阜f u : 土山。

②并b a ng:靠近。

③纵广:纵横。

④杠g a ng:独木桥。

⑤亏蔽:掩映。

⑥坳a o:低洼。

⑦倚q i:弯曲的堤岸。

⑧榜 b a ng:摇桨,划船。

⑨幅巾:男子用布 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

⑩洒然:畅快的样子。

?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

?踞:蹲坐。

?形骸:身体。

?汩汩:沉浮。

?磨戛:折磨。

17.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B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C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18. 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9.《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一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

(2分)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 其地益阔B. 旁无民居.C. 水之阳又竹D. 不亦鄙哉 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已而夕阳 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肉食者鄙(《左传•曹论战》)17. (3 分)C 18. (3分)B19. (2分)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20. (3 分)D3分)。

文言文: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赏析《沧浪亭记》明代: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能够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不过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

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

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

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

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

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

我以前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

《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浪亭记(节选) 【宋朝】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 ①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 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 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 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 右皆林木相亏蔽⑤。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 ⑥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⑦,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⑧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则洒然⑩忘其归。

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 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 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释】①阜f u : 土山。

②并b a ng:靠近。

③纵广:纵横。

④杠g a ng:独木桥。

⑤亏蔽:掩映。

⑥坳a o:低洼。

⑦倚q i:弯曲的堤岸。

⑧榜 b a ng:摇桨,划船。

⑨幅巾:男子用布 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

⑩洒然:畅快的样子。

?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

?踞:蹲坐。

?形骸:身体。

?汩汩:沉浮。

?磨戛:折磨。

17.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B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C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18. 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9.《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一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

(2分)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 其地益阔B. 旁无民居.C. 水之阳又竹D. 不亦鄙哉 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已而夕阳 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肉食者鄙(《左传•曹论战》)17. (3 分)C 18. (3分)B19. (2分)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20. (3 分)D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
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
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归有光
沧浪亭记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③有国时,广陵王④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⑤之西南。

其外戚⑥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迨⑦淮南纳土⑧,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⑨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⑩,望五湖⑾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⑿、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⒀之所争,子胥、种、蠡⒁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⒂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⒃,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⒄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阅读理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2.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3.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4.“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

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
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环绕(2)等到(3)流传(4)尽
2.D
3. 苏子美建造。

文瑛重建。

重建后曾改名为大云庵。

4. (1)可以濯我缨可以濯我足
(2)退隐不仕
5.“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

(指道德文章)
【注释】
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

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

文瑛,生平不详。

庵:小庙,多为女尼所居。

②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

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该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③吴越:指吴越王,即唐末钱镠,官拜节度使。

后拥兵自重,建国吴越,称吴越国王,是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地区。

④广陵王:指吴越王钱镠的儿子钱元瓘。

吴中:指
苏州一带地区。

⑤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这里指内城。

⑥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孙承祐:钱镠的孙子钱俶的岳父。

⑦迨:到,等到。

⑧淮南:唐代设置的淮南道,治所在扬州。

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了宋王朝。

⑨禅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

⑩姑苏之台:在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建。

⑾五湖:这是泛指包括太湖在内附近所有的湖泊。

⑿太伯:周代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

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

传说太子准备将幼子季历立为王,于是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就远避江南,遂为当地君长,成了春秋时吴国的开国者。

⒀阖闾:春秋时吴国的国王(公元前514-公元前496年)。

夫差:阖闾的儿子,吴国的国王(公元前496-公元前475年)。

⒁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他的父亲伍奢、哥哥伍尚,被楚平王杀害,他投奔到吴国,曾辅助吴王夫差伐越。

仲蠡:指文种和范蠡。

文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楚人;范蠡,春秋末年楚人,曾辅助越王灭吴。

⒂钱镠: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907-公元932年)。

传位四世,后统一于宋王朝。

⒃僭(jiàn):超越本分。

⒄释子:佛教徒的通称。

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

⒅澌:冰块消融的样子。

【译文】
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周环水,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旧地。

文瑛多次请我为沧浪亭写记,说:“过去苏子美写过一篇记,记载亭子的美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写到: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子城的西南面修建了一座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园子旁边修了一座园子。

到了淮南之地归于宋朝时,吴越的园子还没有荒废。

这最初苏子美在园中修建了沧浪亭,后来一些佛教徒住在这里。

于是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

自从有大云庵以来,至今已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迹,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原有的建筑,于是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

时代变化了,朝廷和社会也都发生了变化。

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和苍翠的群山,太伯、虞仲曾经在这里建国,阖闾、夫差曾经在这里争雄,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这里经营他们的事业,如今都不存在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这样,钱镠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下传了四代。

他的子孙和姻戚乘机奢侈享乐,超越名位,修造的宫殿和园圃盛极一时。

这些都无人纪念,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才被一个僧人钦佩重视
到这般地步。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


文瑛爱读书,喜欢作诗,跟我们这些人交往,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