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知识点
减数分裂知识点

减数分裂知识点减数分裂(meiotic division)是指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减少一半,与有丝分裂(mitotic division)不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数目并未改变染色体数量。
减数分裂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阶段,它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第一次减数分裂(meiosis I)和第二次减数分裂(meiosis II)。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阶段的具体过程。
第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最主要的一次分裂。
在减数分裂开始之前,细胞需要经过DNA复制过程,这样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都会被复制一次,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第一次减数分裂发生在两个连续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减数分裂的前期,染色体开始变得可见,并且配对成为一对。
对于每对染色体,其中一个来自于母亲,另一个来自于父亲。
这个对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叫做联会(synapsis)。
在联会的过程中,有丝管网络(microtubule network)在染色体上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叫做联会亚巴(synaptic complex)。
这个亚巴帮助染色体配对,并保持着它们的位置。
接下来,在减数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继续配对并形成一个重要的结构叫作茎(bivalent)。
茎由两个配对的染色体组成,并通过联会亚巴来连接。
这个结构允许染色体之间的交换DNA的片段,这个过程叫作交叉互换(crossing over)。
交叉互换的结果是,每个配对染色体上的两条DNA链变得不同,这增加了遗传多样性。
在减数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在茎的连结点上分离,但仍然相连。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的线粒体膨胀,形成了两个染色体的结构,叫作发丝体(chiasmata)。
这个膨胀体帮助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末期分离。
在减数分裂的末期,染色体最终分离,形成两个新的细胞,这两个细胞都含有一半的染色体数目。
这两个细胞称为子细胞,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整套不同的染色体。
高考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高考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四、细胞分裂中几个概念的分析1、基本概念理解(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相互配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不同的一般指性染色体,如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
(2)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
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分裂消失于后期,减数分裂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2、几种数量关系(1)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2)染色单体数:若有染色单体,则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为零(3)DNA分子数:若有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4)三者之间的关系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染色单体数=2倍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其他时期: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0;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5)细胞数目关系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子细胞 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五、减数分别与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三大遗传规律都是研究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的表现问题。
无论哪个规律研究什么性状,亲代性状要在子代中表现出来,都必须经减数分裂、受情作用和个体发育三个阶段,但受精作用与个体发育不过正确识别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典例分析】1.下图为同一高等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可能在睾丸中同时观察到上面4幅图B.可用MMMMNNnn表示A、B、C三图中细胞的基因型C.4幅图中染色体组数均为2组D.由D图M、m可知该细胞在之前发生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中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它是指有性生殖细胞在体细胞分裂之外经历的一次细胞分裂过程。
下面对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减数分裂的定义和特点减数分裂,也称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一种有性生殖细胞分裂方式。
它的特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间发生染色体交叉、同源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形成一个重组体、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排列在细胞赤道面、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阶段。
1.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前期、减数分裂中期、减数分裂后期)-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逐渐凝聚,成为可见体。
同源染色体间发生染色体交换,形成交换体。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面,形成染色体板。
纺锤体形成,纺锤丝与染色体连接,将染色体拉向细胞赤道面。
-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都含有一对染色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类似,但它是从前一次分裂的两个细胞入手。
它的特点是分裂产物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半数,每个细胞只有一对染色体。
三、减数分裂的作用1.保持染色体数目稳定:有性生殖细胞产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使得有性生殖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避免染色体数目过多。
2.产生遗传多样性: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交换和随机分离使得有性生殖后代的染色体组合和基因组合多样化,增加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交换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中交换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交换,增加了基因的复合度,促进了物种进化。
四、减数分裂的调控减数分裂的调控主要通过激素和基因表达来实现。
前列腺素通过激活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Cdc2的活性,促进减数分裂的进行。
内质网和囊泡系统参与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氧化还原、离子平衡等的调控。
同时,有多个基因参与减数分裂的调控,例如SPO11、Zip1等基因。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减数分裂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为减数分裂,是生物体生殖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用于产生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以下是生物必修二中与减数分裂相关的知识点:
1. 减数分裂的定义: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通过细胞核的一次有丝分裂和二次有丝分裂,形成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四个细胞,即配子。
2. 减数分裂的发生地点:减数分裂发生在生物体的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中。
3. 减数分裂的目的:减数分裂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种群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同时产生具有遗传变异的配子,为繁殖和物种进化提供基础。
4. 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包括一次有丝分裂和二次有丝分裂两个阶段。
一次有丝分裂中,细胞核的染色体减半,在同源染色体的互换过程中产生遗传重组;二次有丝分裂中,细胞核进一步分裂,染色体进行二次分离。
5. 减数分裂的特点: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有以下几个特点:
- 产生细胞数目增多:减数分裂一次产生四个细胞,而有丝分裂一次产生两个细胞。
- 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量减半,为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提供基础。
- 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在一次有丝分裂中发生交换,产生遗传重组,增加遗传变异。
- 遗传物质在两次分裂中分离: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一次和二次有丝分裂中分离,确保每个配子的染色体组成都是随机的。
以上是减数分裂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作用。
减数分裂知识点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半。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概念分析:范围:有性生殖生物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2.生殖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能繁殖后代的细胞的总称,包括从原始生殖细胞直到最终已分化的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产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早期细胞,特殊体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包括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精原细胞可以由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转化而来。
4.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又称为配子。
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配对联会现象。
(例外的情况:性染色体,X与Y)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是一种过程。
(此时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四分体是联会之后的结果。
四分体的个数=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两只手,一个手掌掌为一个染色体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精子的形成过程包括:间期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又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是独立出来的,并不包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中。
10.精子形成过程示意图: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2种精子(染色体数:n)11.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减数分裂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①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
②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6.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7.植物双受精(补充)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
花粉被传送到雌蕊柱头后,长出花粉管,伸达胚囊,管的先端破裂,放出两精子,其中之一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前者形成胚,后者形成胚乳,这种双重受精的现象称双受精。
减数分裂知识点

减数分裂知识点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与理解减数分裂是进⾏有性⽣殖的⽣物,在产⽣成熟的⽣殖细胞时,进⾏的染⾊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种特殊⽅式的有丝分裂从以下四个⽅⾯理解减数分裂1、范围及场所:进⾏有性⽣殖的⽣物的睾丸内2、时期:产⽣成熟的⽣殖细胞时3、特点:染⾊体只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的⽣殖细胞中染⾊体⽐原始⽣殖细胞减少⼀半⼆、关键概念:1、同源染⾊体:①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体;②⼀条来⾃⽗⽅,⼀条来⾃母⽅;③形态和⼤⼩⼀般都相同。
(注:X、Y这对性染⾊体⼀般也认为是同源染⾊体,但⼤⼩不同。
)如何⽤图表⽰:2、⾮同源染⾊体:形态和⼤⼩不相同,且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两条染⾊体。
经典例题:1、下⾯关于同源染⾊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条染⾊体复制形成的两个染⾊单体B、是分别来⾃⽗⽅或母⽅的染⾊体C 、是形状和⼤⼩相同的两条染⾊体D、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联会的两条染⾊体解析:同源染⾊体有三个基本特征:①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体;②⼀条来⾃⽗⽅,⼀条来⾃母⽅;③形态和⼤⼩⼀般都相同。
这三条要联系起来全⾯考虑,若只是分别来⾃⽗⽅或母⽅的染⾊体,不⼀定是同源染⾊体,也可能是⾮同源染⾊体;若只考虑形状和⼤⼩相同,也有例外, X、Y这对性染⾊体也是同源染⾊体,但⼤⼩不同;但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彼此联会的两条染⾊体,只能是同源染⾊体,这是识别同源染⾊体的关键,所以答案选D;⼀条染⾊体复制形成的两个染⾊单体,是姐妹染⾊单体,不是同源染⾊体。
三、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第⼀次:1、间期:在减数第Ⅰ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了染⾊体的复制,这与有丝分裂是相同的。
染⾊体复制的结果:DNA加倍,染⾊体数⽬不变。
每条染⾊体上有⼆个染⾊单体。
2、前期:(1)、核膜及核仁消失。
染⾊质缩短加粗成为染⾊体,出现纺锤丝组成纺锤体。
(2)、同源染⾊体联会,n对同源染⾊体形成n个四分体。
(注意此时同⼀着丝点的⼆条染⾊体单体在光镜下还看不清晰)3、中期:四分体(注:⼀个四分体包含两个染⾊体四个染⾊单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
高三减数分裂知识点

高三减数分裂知识点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减数分裂中,减数分裂是指由一个细胞分裂成四个生殖细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减数分裂是中央思想,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减数分裂的定义和意义减数分裂是指由一个细胞分裂成四个生殖细胞的过程。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减数分裂的产生对于不同物种的生物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动物来说,减数分裂是独立于生殖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同时,减数分裂还起到了保持种群基因稳定性的作用。
对于植物来说,减数分裂使得染色体组数减半,从而与其他生物进行杂交时,更容易完成染色体的配对。
2. 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减数分裂包括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过程,即减数分裂一和减数分裂二。
减数分裂一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二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二次分裂。
在减数分裂一中,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换,使交换后的染色体产生新的组合。
在减数分裂二中,染色体以单倍体状态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3. 减数分裂的调控机制减数分裂的进行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控制。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遗传学、细胞周期和信号通路等的相互作用。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减数分裂的相关蛋白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蛋白质包括减数分裂起始蛋白、减数分裂终止蛋白等。
同时,减数分裂的过程还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减数分裂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减数分裂在遗传交流中的作用减数分裂在遗传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的联会等现象,使得新生个体与父母个体之间的染色体发生了重组,使基因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这样,在遗传进程中便可产生新的基因组配方,使新个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更强。
5. 减数分裂的异常与疾病有些情况下,减数分裂可能会发生异常。
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的不平衡,进而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异常、染色体杂交变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与理解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减数分裂1、范围及场所: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睾丸内2、时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二、关键概念:1、同源染色体:①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③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注:X、Y这对性染色体一般也认为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不同。
)如何用图表示:2、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不相同,且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经典例题:1、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个染色单体B、是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C 、是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解析:同源染色体有三个基本特征:①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③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这三条要联系起来全面考虑,若只是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若只考虑形状和大小相同,也有例外, X、Y这对性染色体也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不同;但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彼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只能是同源染色体,这是识别同源染色体的关键,所以答案选D;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个染色单体,是姐妹染色单体,不是同源染色体。
三、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第一次:1、间期:在减数第Ⅰ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这与有丝分裂是相同的。
染色体复制的结果: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每条染色体上有二个染色单体。
2、前期:(1)、核膜及核仁消失。
染色质缩短加粗成为染色体,出现纺锤丝组成纺锤体。
(2)、同源染色体联会,n对同源染色体形成n个四分体。
(注意此时同一着丝点的二条染色体单体在光镜下还看不清晰)3、中期:四分体(注:一个四分体包含两个染色体四个染色单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
4、后期:(1)、同源染色体分开(注意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仍有着丝点连着) (2)、同源染色体分别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
4、未期(1)、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2)、每条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第二次1、 前期:(1)、时间很短,每个染色体仍有两条染色单体。
(2)、不再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2、中期:染色体与纺锤丝相连,并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4、未期:染色体到达两极。
两个子细胞各自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
至此,第Ⅱ次分裂结束。
四、减数分裂总结1、减一有同源染色体,减二没有2、染色体数目变化:2n →n n →2n →n 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一完成时3、DNA 数目变化: 2a →4a →2a 2a →a五、曲线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内DNA 含量变化掌握各时期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DNA 数目,并在课堂上举例:减一中期,三者比:1:2:2 减数第一次分裂M1 M2 间期2 4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偶线期〗又称配对期。
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
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
〖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
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
〖终变期〗(又叫浓缩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
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中期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后期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到达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重新生成的细胞紧接着发生第二次分裂。
注:1.染色体复制是在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的,一旦复制完成,精原细胞就称作初级精母细胞。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DNA分子数目减半。
(相对于复制后而言)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
染色体不再复制。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
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
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注:1.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目的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分离。
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
2.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必须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成为精子。
结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一系列的形态发育并最终成为四个精子。
3.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再分为两个极体。
不久,三个极体都会退化消失。
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成为一个卵细胞。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
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 4N 2N 4N(2)中期; 4N 2N 4N(3)后期; 4N 2N 4N(4)末期; 2N 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 2N N 2N(2)中期; 2N N 2N(3)后期; 2N 2N 0(4)末期; N N 0。
{顺序依次为DNA分子数染色体染色单体}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减数分裂是遗传学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1、在减I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在子细胞中只具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是基因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
2、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
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这就是染色体上基因连锁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
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
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顺序依次为DNA分子数染色体染色单体}(1)前期; 4N 2N 4N(经过间期复制后)(2)中期; 4N 2N 4N(3)后期; 4N 2N 4N(4)末期; 2N 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 2N N 2N(2)中期; 2N N 2N(3)后期; 2N 2N 0(4)末期; N N 0和有丝分裂的区别1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2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3 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变为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考虑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或者两两相同的子细胞(不考虑单体片段交换)。
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4 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没有5 减数分裂发生部位为精巢卵巢,有丝分裂发生部位为体细胞(当原始生殖细胞即性原细胞发生增殖时属于有丝分裂)。
如何辨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看染色体的数目:奇数的话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但是减II期染色体数目不一定为奇数),否则可能是有丝分裂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2.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有的话一定不是减II。
如果有同源染色体,看第三步;3.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如果有联会、四分体存在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反之则为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