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教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习惯,避免常见的成语错误。

3.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成语的出处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字典和参考书。

2. PPT或者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成语的重要性。

二、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15分钟)1. 举例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一心一意”、“五颜六色”等。

2. 强调成语的固定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更改成语的结构和意义。

三、成语故事分享(15分钟)1. 分享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

2.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成语游戏(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和巩固成语。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成语的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基本知识。

通过成语故事和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语的讲解要清晰易懂,避免使用难懂的语言。

2.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游戏。

3.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总之,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学习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常见成语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在语言表达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成语卡片;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一些与成语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需求。

例如:“你们听过哪些成语?”“你们知道成语的意思吗?”“你们使用过哪些成语?”师生互动,渐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10分钟)教师利用黑板上的成语卡片,逐个向学生介绍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采用联想、解析、举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成语。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观点。

3. 分组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组成语进行学习。

组内成员互相配合,利用课本和练习册,查找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归纳总结。

然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选择的成语,包括成语的解释和使用场景。

全班师生一起评价、讨论并补充。

4.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例如,描述一个人的特点、讲述一个故事、写一篇小作文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先进行讨论,然后展示出来。

教师在展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表达方式。

5.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并对常见错误进行解释。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今天学到的成语,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成语的经验。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三)情感和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介绍1.词语题考查重点是什么?考查重点固定突出:考查重点是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实词、虚词未曾设题。

其中常考设误类型为: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词义混淆、搭配不当。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稳中有变:一般为选择题,2013年以前采用传统的成语正误辨析形式,2014年则采用选词辨析式,注重近义成语的辨析应用。

,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

二、透析七大设误类型成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语。

要准确、快速解答成语题,一方面要多积累,正确理解成语;另一方面要掌握高考成语题的常见命题设误角度,掌握辨析技巧。

高考成语题一般从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谦敬错位、重复累赘、轻重不分、词义混淆、搭配不当等角度设置错误。

备考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曲解成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思维流程][知识储备]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①不足为训.(准则) ②不刊.之论(更改)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言正色(正直)⑤七月流火.(火星) ⑥屡试不爽.(差错)⑦一文不名.(占有) ⑧哀而不伤.(伤害)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⑩犯而不校.(计较)⑪一傅.众咻(教导) ⑫差.强人意(稍微)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⑭细大不捐.(抛弃)⑮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⑯不速.之客(邀请)⑰不赞.一词(说) ⑱计日程.功(计算)⑲莫衷一是.(对,正确) ⑳首当其冲.(要冲)○21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22大方..之家(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应用体验]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易错成语的几种类型。

2、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明确考查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量非常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掌握技巧、分析方法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是我国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幻灯片展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题型已经成为众多同学的考查难点,丢分率较高。

其实原因很简单:平时积累少,不能很好的理解成语的含义。

要想解答好此类题型,除了平时的勤动手查、勤动嘴问,还需要掌握一些解答此类题型的技巧。

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滥用成语的现象,及考试中我们考察的重点和范围,我把错用成语的类型做了以下分类:二:讲解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幻灯片展示例句:(同学们,看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准确?)1、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啊,好美的大海!”2、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学生发言后,归纳:成语源于典故,因此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幻灯片:第一类望文生义)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错误的理解着,甚至使用着,有时难免会出笑话。

看下面这些成语,你理解对了多少。

幻灯片展示:大方之家具体而微差强人意高山仰止空穴来风屡试不爽不足为训振聋发聩罪不容诛首当其冲学生活动:同桌二人交流,找出自认为理解准确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第二类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指个体的,有指群体的;有指人的,有指物的;有专用于夫妻间的,也有专用于亲人间的。

即这类成语是有专指范围的,不能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幻灯片展示成语汗牛充栋妙手回春鳞次栉比天伦之乐豆蔻年华信笔涂鸦破镜重圆巧夺天工济济一堂学生活动:试着说出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并用一词造句。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3篇《正确使⽤成语》教案教学⽬标:1.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教学重点: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化的结晶,是前⼈经验的积累,⽆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

从⼀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素质的⽂化底蕴。

⼆、成语运⽤的错误类型纵观近⼏年的⾼考试题,辨析成语运⽤时会出现下列错误类型:(⼀)望⽂⽣义⾼考中有⼀些不常见的成语,因为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望⽂⽣义,曲解词义。

例:在语⽂⽼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不加点的⽑病。

总结:很多时候,字⾯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如果按字⾯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这样的成语很多,如:⼤⽅之家、下⾥巴⼈、登堂⼊室、毫厘不爽等。

(⼆)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使⽤范围或误作他⽤。

例:古⼈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充栋。

类似的现象还有:相敬如宾只能⽤于夫妻之间;青梅⽵马只能⽤于年幼的男⼥之间;⾖蔻年华指⼗三四岁的少⼥;等等。

(三)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词搭配错误。

例:第⼗五届北京放映推介晚会在华彬紫⾦剧院举⾏,⼏百名中外电影⼈济济⼀堂地重温62部精彩的国产⽚。

总结:⼀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式,⽐如说,有的只能⽤于否定句中,如“同⽇⽽语”“等量齐观”等;有的不受数量词修饰,如“莘莘学⼦”等。

(四)误⽤褒贬成语从感情⾊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中,必须辨明⾊彩,否则就会误⽤。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感动了⽆数市民。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第一章:成语概述1.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2 成语的来源与结构1.3 成语的应用与价值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辨别2.1 成语的分类2.2 成语的辨别方法2.3 常见成语误用举例第三章:成语的正确运用3.1 成语的语境匹配3.2 成语的词义辨析3.3 成语的搭配与运用技巧第四章: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4.1 成语典故的来源与意义4.2 成语故事的选取与讲述4.3 典故与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成语游戏与练习5.1 成语游戏的设计与实施5.2 成语练习的编写与反馈5.3 游戏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第六章:成语的拓展与迁移6.1 成语的拓展方法6.2 成语的迁移与应用6.3 拓展与迁移在教学中的实践第七章:成语与文化7.1 成语与文化背景7.2 成语与传统文化7.3 文化与成语教学的融合第八章:成语的教学评估与反馈8.1 成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8.2 学语学习的评价标准8.3 教学反馈与调整策略第九章:成语教学案例分析9.1 成语教学的成功案例9.2 成语教学的困难与解决办法9.3 案例分析与教学启示第十章:成语教学的创新发展10.1 成语教学的创新理念10.2 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整合10.3 成语教学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成语概述二、成语的分类与辨别三、成语的正确运用补充说明:强调成语使用的语境匹配,解释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提供成语的常见搭配和运用实例,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四、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补充说明:详细介绍成语典故的来源,解释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内涵,提供选取和讲述成语故事的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成语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成语游戏与练习补充说明:介绍不同类型的成语游戏及其设计与实施方法,提供编写成语练习的策略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方法。

六、成语的拓展与迁移补充说明:探讨如何通过联想、类比、同义词辨析等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成语词汇,以及如何将成语知识迁移到写作、阅读等实际应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成语学案【考点解说】全国中考试题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

【题型分析】全国中考试题中的成语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成语和释义等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对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选出句子中加点成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选出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选出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或两项。

②填空题:填字将成语补充完整;以一个成语的四个字为开头各写一个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要求填写相应的成语;根据相关提示在语段中填写成语;在语段中用相关的成语替换画线文字。

③简答题:简要评说借用成语制作的广告词。

【解题策略】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首先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强化积累。

其次,应理解成语误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1、褒贬不当。

成语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如: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解析】““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含有褒义。

这个成语用在句中,色彩不当。

2、不辨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形容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运用错误。

如:①小徐是我童年时代青梅竹马....的朋友,当年我们如亲兄弟一般天天在一起玩。

②翘首西望,海面上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解析】“青梅竹马”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只能用于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感情,不能用于小男孩之间或小女孩之间。

“巧夺天工”指人工制作的精巧胜过天然。

“苍山”“洱海”是自然景观。

不是人工景观,故不能用。

3、不明词义。

成语的意思具有整体性,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思与句子语义相悖。

如:①有的同学写得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从中吸取教训。

【解析】“文不加点”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足为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

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

训,典范、规则。

不明词义的结果,就会望文生义,导致答题失误。

4、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上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如果辨析不清,就会误用。

如:①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②李校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纷纷对教改畅所欲言。

【解析】“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使自己非常荣幸。

本是谦辞,在句中当敬辞用了。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在句中当成敬辞用了。

5、不合逻辑。

指由于运用成语时,不能前后兼顾,造成语义重复或前后矛盾。

如:①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②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解析】“难言之隐”意思是难以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苦衷”语意有重复。

“讳莫如深”意思是紧紧隐瞒,与“道出”相矛盾。

6、形似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字形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①“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 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②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 多含轻视意)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不以为意”(不放在心里)。

【专项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他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B.从太空回眸我们这颗生存的星球,在变幻莫测....的白云的飘忽中,它总是散发着一种浅蓝色的绚丽,谁也说不清那究竟是大海还是气晕的颜色。

C.林昭曾说:“我们的血是再鲜艳不过,而且是再灿烂不过的墨水,人世间其他一切墨水在这样的墨水面前统统都不免黯然失色....。

D.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凭着巨大的潜力,你可以变得出类拔萃,令人刮目相看....。

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 B.运筹帷幄 C.首当其冲 D.栋梁之材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终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7、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

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

在这里,有的报国志,也有的故乡情;有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窗前明月怒发冲冠草长莺飞B.怒发冲冠窗前明月草长莺飞C.怒发冲冠草长莺飞窗前明月D.草长莺飞窗前明月怒发冲冠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附: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㈠色彩易错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只作褒义,不能用作贬义。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

狗尾续貂: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中性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贬义词。

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贬义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正当的利益,贬义。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常被错用于表示人多的情景。

上行下效:上面的或上辈的怎么做,下面的或下辈的就学着怎么做(多指干坏事)。

含贬义义无返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溢美之词:过于赞美的言辞。

常误用作褒义。

弹冠相庆:贬义。

常被用于中性的互相庆贺。

面目全费:贬义,指事物的样子变得更糟糕。

振振有辞: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权势大。

多含贬义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分上下。

贬义词。

㈡望文生义导致误用哀兵必胜:哀兵。

悲愤的军队,不能理解为“悲伤的额军队”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刊”,不能误解为“刊发”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差强人意: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

训,典范、规则。

学而不厌:厌,满足,而不是“厌倦”。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常被误解为衣服不合身。

㈢歉敬易错鼎力相助:大力帮助,只能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谦辞,指自己微薄的能力。

抛砖引玉: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用于自歉。

虚怀若谷:敬辞,形容非常谦虚,能采纳别人的意见。

可以表示对别人的敬意,只能对他人。

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出自自己之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