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⑴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⑵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⑶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比照不利于同盟国。
7、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比照来分析原因〕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表达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表达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选修三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学习选修三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的三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的原因。
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兴起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运动的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近代欧洲历史、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近代欧洲历史:近代欧洲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欧洲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
2.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世界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三、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三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
一、中国近代史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介绍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来源、发展和失败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中日战争和列强对华战争:介绍中国与列强之间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和成功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5.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产生和破裂原因。
6. 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介绍中国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世界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二战的爆发和结果:介绍二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冷战和美苏对峙:介绍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原因,以及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反殖民主义和非洲解放运动:介绍非洲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解放运动对非洲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5.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介绍欧盟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以及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6. 全球化和新时代:介绍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以及新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它既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运动,也介绍了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和世界历史,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是⾼中⽂科⽣的主要学习科⽬,那么选修三历史有哪些知识点呢?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选修3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历史选修3知识点:第⼀次世界⼤战 1、背景: ①在第⼆次⼯业⾰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俄等相继进⼊帝国主义阶段。
②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战前两⼤军事集团: ①三国同盟:德国、意⼤利、奥匈帝国(核⼼国:德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国:英国 ) ②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③影响:两⼤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战⼀触即发。
(引发⼀战) ④⽬的: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世界。
3、有欧洲“⽕药桶”之称的是巴尔⼲半岛。
4、⼀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导⽕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6、开始标志:1914年7⽉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参战国家: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利、美国、中国等 8、战场:欧洲、⾮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9、⾸次使⽤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远程⼤炮。
10、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机”,是⼀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11、1917年,美国、中国都加⼊到协约国⽅⾯作战。
12、结束标志:1918年11⽉,德国投降。
13、结果:同盟同失败。
14、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5、影响: (1)给各国⼈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的⼈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诞⽣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历史选修3知识点:巴黎和会 1914年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
当年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开打。
”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7⽇,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明与使用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展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采邑制度的起源-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设-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教会的组织结构-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代表性人物与作品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理念 -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2. 法国大革命- 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的统治与影响- 君主制的终结与共和制的确立3. 世界两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五、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苏联与美国的对立- 冷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与代理战争2.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新兴国家- 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 非洲与亚洲的去殖民化- 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六、全球化与现代社会1. 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2.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 信息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伦理与隐私问题3. 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 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与文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代以家族制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设立了官职,形成了成文法律,进一步健全了政治体系。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人阶层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智、信等,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二、世界史
美国的独立: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理论渊源,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压迫和暴虐统治导致北美人民反抗,最终走上独立道路。
《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通过,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对世界市场和霸权的争夺,列强的矛盾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科技进步和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权在德方,第二阶段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现代史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了德、日等国的专制建立。
以上仅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3-2知识点总结
1. 三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时期,标志着东汉末
年的政治崩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彻底瓦解。
-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由三国魏、蜀、吴所组成,通过长期的
战争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三国时期的经济变革
- 三国时期经济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农业的衰落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兴起。
- 农业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战乱和人口的大量减少,导致农田荒
废和农业生产的萎缩。
-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农业衰落使很多农民转行从事手工
业生产,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
- 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兴起则是由于各势力的扩张以及交通和通
信的改善,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兴盛。
3. 三国时期的文化变革
- 三国时期的文化变革主要表现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历史著作的大量涌现。
- 文学艺术的繁荣主要是由于社会不稳定和人民生活困苦,借助文学艺术来寻求精神安慰和情感寄托。
- 历史著作的涌现主要是由于历史事件频繁发生和各势力之间的争斗使得历史记录变得重要,许多历史著作因此诞生。
4. 三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三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社会地位上升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 社会地位上升主要是由于战乱中一些人通过能力和机遇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阶层开始出现流动性。
- 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战乱和人口减少导致土地所有权归一些势力或个人所有,农民成为地主或臣民,社会结构出现更大的分化。
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3-2的知识点总结,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内容。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详细知识点本文档将为您介绍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的详细知识点。
以下是主要内容:1. 近代史的定义与时期划分- 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
- 近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近代初期(16世纪初-18世纪末)、近代中期(19世纪初-19世纪末)和近代晚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2.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发展-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进行海上探险,开启了全球贸易与殖民扩张。
- 工业革命: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
- 冷战与两极格局:世界分裂为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 各国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非洲、亚洲等地爆发了一系列独立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3. 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与思潮- 亚当·斯密:经济学家,提出了自由经济市场理论。
- 卢梭:启蒙思想家,倡导人民的主权和社会契约理论。
- 孟德斯鸠:法国政治学家,主张三权分立。
-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人。
4. 近代史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殖民地体系:欧洲列强殖民化非洲、亚洲等地,引发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 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敌对关系,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
- 世界经济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5. 近代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科技与信息革命: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形成。
- 民主与人权: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促进了人权意识的提高。
- 社会变革: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变革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的详细知识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三重要的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重要的知识点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欧洲列强矛盾:法德,英德,俄奥。
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1913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4年6月28日普林希普刺杀佩迪南大公夫妇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1914年9月5日德→英法联军马恩河战役(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1916年2月德→法凡尔登战役德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5月底英德爆发日德兰海战6月下旬英法→德索姆河战役(坦克出现)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1917年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战争
1918年9月-10月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10月底基尔港水兵兵变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11月11日法国巴黎郊外火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一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
1919年4月28日国联盟约通过
1919年6月28日签订《凡尔赛合约》
1919年9月11日协约国→奥地利《圣日耳曼条约》11月27日协约国→保加利亚《纳伊条约》
1920年6月4日协约国→匈牙利《特里亚农条约》8月10日协约国→土耳其素丹政府《色佛尔条约》
1921年11月12日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召开华盛顿会议
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签订《五国条约》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九国签订《九国公约》4月苏俄代表团出席国际经济会议同德国代表团签订《拉巴洛条约》1923年1月法国比利时占领德国鲁尔地区
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土耳其新政府《洛桑条约》
1925年10月德,法,比,英,意,波,捷等缔结《相互保证公约》德→法比《仲裁条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签订《非战公约》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纳粹党在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希特勒为政府总理(二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不宣而战,悍然入侵非洲埃塞俄比亚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
一、思想解放
1、人文精神的起源:古代希腊
社会根源: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制的繁荣。
2、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西方
①文艺复兴
社会根源: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
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民思想的垄断和束缚。
②宗教改革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的腐朽和黑暗。
③启蒙运动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主要内容及影响: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深入展开,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提倡用理性而不是外界的权威
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和
教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形成了以
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
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
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这一思想
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