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
811汇改 中间价形成机制

811汇改中间价形成机制
811汇改是指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
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事件。
在此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中间价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每天公布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
的干预。
811汇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化定价,811汇改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
制改为以前一日收盘价为基准,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市场供求和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波动情况等因素,形成当日的中间价。
这一
举措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多地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更加市场化。
2.波动幅度扩大,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每日波动幅
度由之前的0.5%扩大到2%,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空间更大,
更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汇率变动的真实情况。
3.透明度提高,改革后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更
加透明,使市场参与者更清晰地了解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变动
规律,增强市场预期的稳定性。
811汇改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旨在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透明化和灵活化,使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实际经济状况。
这一改革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指中国官方对人民币兑换成外币的政策和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国的外汇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外资和旅游业不断增长,这促进了外汇市场的繁荣。
外汇储备的
增加和外汇市场的开放,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提供了基础。
其次,我国实施了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是指,在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的升贬值由市场决定,政府只参与市场的调节和干预。
这种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逐
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第三,我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和我国的贸易、投资等国际事务密
切相关,加入IMF和WTO,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也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最后,我国政府实施了多项汇率政策,如汇率稳定、灵活调整等
措施,以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同时,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财
政和货币政策,实现了对人民币的有效管理和掌控,使得人民币汇率
制度的转型与升级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需要依托国家政策体系、外汇市场的稳定和透明、国际合作等因素,共同促进人民币汇率制度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的发展。
简述我国汇率制度的特点

简述我国汇率制度的特点
我国汇率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民币汇率浮动:自2005年起,中国采取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由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
这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将受到市场供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弹性。
2. 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中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每日波动幅度已经逐渐扩大,汇率市场也越来越活跃。
3. 有管理和调控的干预机制:尽管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供求作用下浮动,但中国央行仍然通过一些管理和调控措施来干预汇率市场,以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这包括设置中间价、调整资本流动限制和外汇储备管理等。
4. 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使用范围。
人民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增加,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和稳定产生了影响。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5. 兼顾稳定和灵活性:我国的汇率制度旨在兼顾稳定和灵活性。
稳定是为了维护经济的整体稳定和预防金融风险,而灵活性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汇率制度的特点是由浮动汇率制、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管理和调控的干预机制、人民币国际化和兼顾稳定与灵活性等多个方面构成。
这些特点使得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具市场化、透明度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稳定金融市场。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逐步推进汇率的弹性调整,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中间价是指参考市场价格形成,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每天汇率参考点。
在改革之前,中国央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改革后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参考市场价格折算而来。
2.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汇率改革在改革之初实施了较为狭窄的浮动范围,即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每天上下浮动0.3%。
后续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浮动范围逐渐扩大至1%。
3.建立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改革之前,中国的外汇市场存在较多的管制措施,改革后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允许更多主体参与外汇市场交易。
人民银行设立并逐步规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权威的外汇市场交易平台。
4.加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透明度和机制完善:改革后,中国央行开始定期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以及汇率的波动范围。
此举增加了市场预期的透明度,提高了市场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认可和信任。
5.鼓励国内外市场参与人民币结算: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后中国鼓励国内外市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支付业务的发展。
6.加强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尽管改革放开了资本项目,但中国仍然采取了一系列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措施,以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和金融稳定。
7.加强研究和监测机制: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央行加强了对汇率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述。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逐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增强了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与效果

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与效果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人民币汇率则是指人民币和其他国家(地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热点话题,它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策调整、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渐加深,外汇收支逐渐走向平衡。
1994年7月1日中国宣布人民币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这标志着中国的外汇管理进入了市场化的轨道。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以当日外汇市场收盘价作为基础汇率,放开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使得汇率形成更具市场化。
此后,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市场上开始逐渐升值,2008年末1美元兑6.827元人民币,2014年初1美元兑6.05元人民币。
2014年以来,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双重因素促使中国政府再次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调整。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从此,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同时市场供求因素也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二、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关键环节。
在新的政策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一篮子货币的作用一篮子货币机制是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
这一机制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参考标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消息,一篮子货币包括了美元、欧元、日元、韩元、英镑、新加坡元、澳元和加元。
这个货币篮子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仅关注美元汇率,还注意多种货币相对关系的影响。
2. 合理充分利用市场供求力量市场供求力量的重要性在政策调整中也得到体现。
与过去不同的是,在新的政策下,市场的作用更加明显。
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的程度增加,汇率形成更趋向于市场化。
3. 稳定汇率的重要性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强调的是“汇率市场化、交易自由化、管理有序化”,但是同时也强调了维护汇率稳定的重要性。
人民币汇改历程

人民币汇改历程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轨迹1994年1月1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将双重汇率制度改为单一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并将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调整为当时通行的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一夜之间使人民币贬值33%。
新的“受控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在政府规定的较小范围内浮动。
1996年12月1日我国允许用于贸易的人民币与外币完全可兑换,但对买卖外币进行贷款和投资仍有规定和限制。
1997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并因在亚洲危机期间坚守不让人民币贬值的承诺帮助维护亚洲稳定而获得称赞。
通过央行频繁干预,人民币对换美元汇率被固定在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
2001年-200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始逐渐放松资本管制,但国际社会日益施压,促使人民币更快升值以帮助平衡全球贸易。
2004年2月允许香港银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币零售银行服务,以促进跨境旅游消费。
2005年7月21日我国将历时10年的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一夜间升值%,与美元的兑换汇率为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
2005年7月22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
2005年8月9日人民银行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保留撮合方式,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
2007年5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从%扩大至%。
2007年7月首批人民币计价债券在香港发售。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制度的改革

币汇率变动趋势 。探讨汇率制度 改革存在的问题 ,提 出解决 问题 的策 略。 对于政策制定 与投 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 的意义 。
一
作 为 货 币 经 济 领 域 非 常 重 要 的 价 格 变 量 .汇 率 变 动 对 经 济 的 影 响 也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 、 物价水平 、 就 业
率 差 异 等 。自 2 0 0 5年 中 国人 民银 行 宣 布 对 人 民 币 汇 率形 成机 制 进 行 改 革 以来 , 人 民币 对 美 元 就 呈 现 出 不 断 升 值 的 趋 势 。 2 0 o 6年 5月 1 5 日。
汇 率 中 间 价 历 史 性 地 突破 … 8’ 的心理关 口, 达 到 1美 元 兑 换 7 . 9 9 8 2元 人 民币 。 2 o o 8年 4月 1 0 日, 汇率中间价首度“ 破7 ” 。 2 0 l 1年 9月 2 7
和 就 业 增 加 。因 此 , 人 民 币 升值 对 我 国经 济 的 影 响 是 两 方 面 的 。其 积 极 影响表现在 : 有 利 于 改 善 贸 易 条 件 。消 化 过 剩 的 外 汇 储 备 。减 少 贸易 摩
外汇市场信息流的稳定性 , 引导外汇 市场预期 ; 减低外汇市场参与者 目 标和行为的不确定性; 减 少 外 部性 ; 协调 经 济发 展 。
、
人 民 币 汇 率 制 度 的发 展 演 变
外 汇 汇 率 也称 外 汇汇 价 .是 不 同 国 家 或 经 济 体 货 币 之 间 兑 换 的 比 率 或 比价 。 是 以 一 种货 币 表示 的 另一 种 货 币价 格 。 汇率制度 . 又称汇率安 排 . 是 指 一 国货 币 当局 对 本 国 汇 率 的 确 定 、 维持 、 调 整 和 管 理 等基 本 方式 所 作 的一 系列 制 度 性 安 排 或 规 则 。 其 主要 功能为 : 建立 外汇市场 秩序 , 提高外 汇交易效率 , 降低交易成 本 ; 加 强
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

币篮子 , 也 没有 看出中国想走 向钉住货 币篮子 的有意义的后续 活动 。中国用钉住 一个货币篮子的政 策可 以使篮子 里的货币的 升值和贬值互相抵消 , 对人民 币价格 的影响比钉住单一货币要
小; 而且, 通过货币篮子名义价值 的一个区间机制 , 可 以看到本
赖于政策 目标 的选择 。 S t e p h e n J . T u mo v s k y ( 1 9 8 2 ) 用小 型开放经
从2 0 0 8 年 7月中旬以来 , 人民币不再单边升值 , 而是持续
震荡 , 期 间曾一度出现连续小幅贬值 ( 见图 1 ) 。
济一般均衡的宏观模型研究了最优篮子的选择 , 计算了使国内 产 出波动 最小化 下的最 优权重 , 既能够稳定 贸易余额 , 又 可以
权重要明显大于理论要求的稳定贸易收支的权重要求 , 我国人
民币汇率 的形成机制在发生变化 , 但 是总体上 仍然 没有 摆脱被
持着强劲的升值趋势 , 累计升值幅度超过 了 2 0 %。然而 , 由于美 国次 贷危机 引发 的全球金融危机使 得与世界 逐步接轨 的中国 受 到的波及 , 种种迹 象显 示 , 这 次金融危机带 来的影 响使 我国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 企业 利润下滑 、 通胀压 力回落 、 贸易顺差收 窄——这一形式似乎也打断了人民币此前的升值步伐 , 人民币 开始有了贬值 的危 险。数 据显示 , 自2 0 0 8 年 7月中旬以来 , 人 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震荡格局 , 甚至还 出现 过连续的小幅
稳定消费物价指数 。 D a n i e l s j . P . , T o u m a n o f P . G . 和 Ma r c W 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方式(续):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 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 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 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 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 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 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 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 OTC方式
OTC方式与撮合方式并存
• OTC方式是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以双边授
信为基础,通过自主双边询价、双边清算进行的 即期外汇交易。
• 考虑到在引入OTC方式的初期,中小金融机构在 短期内获取授信存在一定困难,为满足中小金融
机构的外汇交易需要,仍有必要保留银行间即期 撮合方式。
• 2。做市商通过OTC方式、撮合方式及柜台交易方式使外 汇市场形成统一联动的价格传导机制。外汇市场做市商作 为联结外汇市场各组成部分的枢纽。
• 3。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活跃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 汇市场流动性,培育金融机构的做市能力,建立OTC方式、 撮合方式和银行柜台交易方式之间的价格传导机制,进一 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采取人民币低利率水平,以利率压迫汇率,配 合汇率政策的执行,使人民币以缓升、慢升 或碎步的方式升值,2005年度是成功的。
• 低利率的风险:通货膨胀,房地产等行业 泡沫。
相关1:外汇掉期交易
• 央行在2月21日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 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确认了去年11月底曾 与10家银行进行了总额60亿美元的外汇掉期操作。
改革历程
• 8月8日 央行决定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 并同时在远期外汇交易中引入询价交易方 式。
• 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在 银行间市场引进做市商制度;
• 2006年1月4日起,正式推出即期询价交易 方式,美元做市商制度出台。
美元可能加息
• 目前联邦基金利率4.5%,市场预期加息0.25%.在 3月28日还会再加息至4.75%,美元加息周期有望 结束。
差异之处
• 信用基础不同; • 价格形成机制不同:OTC方式由交易双方
协商确定价格,而撮合方式通过计算机撮 合成交形成交易价格; • 清算安排不同。
影响
• 1。汇率的波动幅度:人民币兑美元当日波动幅度理论上 已经可以超过前一日收盘价正负0.3%的限制。但是实际 可能仍然会很小:因为中间价每天由各家银行报价,央行 采取沟通形式,可以起到导向作用;报价的权重由央行决 定。
首笔交易;国开行与光大银行
协议的名义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期限10 年、光大银行支付固定利率、开发银行支 付浮动利率(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当时双 方约定,待人民银行有关政策出台后交易 生效。
权证实时创设与注销制度:
• 2006年2月15日批准,目前处于技术测试阶段。 • 所谓“权证实时创设”,就是指券商可以在交易时间内瞬
• 央行在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表示,将加快 外汇市场发展,在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 的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参与主体开展远期外汇 交易以及外币与人民币的掉期业务。
• 外汇掉期中的定价:远期汇率的确定。 (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 差额必定等于利率差额 )
• 条件: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2005年8月 15日正式推出远期外汇交易)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 • 外汇掉期交易 • 利率互换
人民币汇率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6年1月4日起,在 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简称OTC方 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银行间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可自主选择OTC方式与撮合方 式,进行即期外汇交易。
•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 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 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 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 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 稳定汇率
利率互换
• 2006年2月9日央行推出利率互换交易:《中国人 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 宜的通知》
• 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均可交易。 互换交易的参考利率应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具 有基准性质的市场利率和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 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等。
• 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 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人民币本金交换现 金流的行为,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 算,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
• 国内隔夜拆借利率 1.5%。利差:3%。 • 人民币升值幅度小于投机资本3%的成本,那么人
民币与美元的套利机会空间就非常小,则赌人民 币升值投机性的“热钱”,将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 人民币升值空间:离岸市场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 可交割远期合约(NDF)与即期利率相比。预测3 %-5%。
• 美元加息步伐停止是否会导致资本大量流 向人民币呢?
间创设权证,而不需要事先申请批准,等到权证价格下跌 券商认为有利可图的时候,再回购注销的机制。 • 初衷:推动认购权证的估值水平下移及波动空间的缩小, 从而抑制过度投机。 • 实时创设制度也使得权证市场操作更不透明,市场上权证 流通量将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权证价格被操纵的可能性更 大。 • "权证实时创设"将导致中小投资者彻底沦为券商随意"屠戮 "的对象,权证即将成为券商独赢的工具。
• 满足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及资产 负债管理的迫切需要,解决资产负债结构错配问 题。
•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债券市场、货币市场、 贷款市场和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之间的价格联系。
• 完善了货币掉期交易,利率互换可以弥补此前货 币掉期交易的利率风险敞口。
• 利率互换推出以后,货币掉期交易的定价变得更 有根据,这完善了货币掉期交易,让包含利率和 汇率的掉期变得更名副其实。也为货币掉期交易 常规化打下了基础。”
• 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等货币交易价的浮动 幅度和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幅度仍按现行规定执 行。
• 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在中国 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 三的幅度内浮动,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港币等非美元货 币交易价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货币交易中间 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银行对客户美元现汇挂牌汇价 实行最大买卖价差不得超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交易中 间价的1%的非对称性管理,只要现汇卖出价与买入价之 差不超过当日交易中间价的1%、且卖出价与买入价形成 的区间包含当日交易中间价即可;银行对客户美元现钞卖 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4%。银行可在 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当日美元挂牌价格。
• 央行以1美元兑8.0810元人民币的汇率出售60亿 美元,回笼了基础货币人民币484.83亿元。并将 在一年后以1美元兑7.85元人民币的汇率回购这批 美元。收取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补偿。
• 境外美元对人民币一年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合 约)报价为7.7920 。升值空间3%。
• 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海出席 国际清算银行会议时表示,作为推进金融改革的 措施之一,央行正在考虑进一步与商业银行进行 发展货币掉期操作,并将货币掉期交易作为一项 之累。央行票据 发行屡创天量,同时兑付到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去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20662亿元。
• 暂时有效分流外汇储备,缓解升值压力。
• 对央行而言,货币掉期这样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 使基础货币投放和回笼更便捷;对商业银行来说, 外汇资金不足和人民币资金过剩的问题可得到解 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