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自定义类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这段描述反映的是()A. 经济危机蔓延B. 生态环境恶化C. 霸权主义影响D. 恐怖主义泛滥2.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A. 生产相对过剩B. 人民流离失所C. 物价普遍上涨D. 物资供应不足3.胡佛在其美国总统竞选辞中称:他会使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但他的诺言在1929年被无情地粉碎了.“粉碎”其诺言的是()A. 美国内战的爆发B. 经济大危机的发生C. 十月革命的冲击D. “三国同盟”的建立4.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垂直下跌,随后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一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 持续时间长B. 波及范围广C. 物价上涨快D. 破坏性大5.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
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 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 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D.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6.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承诺这项计划将取得与“罗斯福新政”同样的成就。
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有相似之处()A. 整顿金融体系B. 推行“以工代赈”C. 调整农业政策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7.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学生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一、选择题1.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德国医治“感冒”的药方是A.国家干预经济B.新经济政策C.法西斯上台D.解放黑奴2.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的战争。
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指A.美国独立战争B.二战C.罗斯福新政D.美国南北战争3.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彻底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策调整D.恢复了工业和生产4.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B.使美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避免了新的危机再次发生C.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D.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5.在罗斯福新政中,由政府出资推行一项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规范企业行为B.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以工代赈”D.整顿金融体系6.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根据这一法案而实施的田纳西河工程综合治理是当时由国家兴办的最大的一项工程,包括内陆水道、大坝、生产化肥、植树造林等内容。
此项工程A.限制了农业生产B.加强了工业调控C.恢复了银行信用D.增加了就业机会7.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A.持续时间比较长B.波及很多国家C.社会矛盾加剧D.影响众多领域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2020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练习: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从繁荣到危机1.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但是,繁荣的表象下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知识点2罗斯福新政3.背景: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
4.主要手段: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5.实质: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6.主要内容7.作用(1)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从繁荣到危机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一些坐豪华游轮出游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C)A.通货膨胀B.股票上涨C.股价暴跌D.银行倒闭2.下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这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之一是(A)A.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只在美国发生3.1932年,拿不到养老金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非法占据长达数月之久;来自匹兹堡的失业工人结成摩托车队,到华盛顿游行示威;在艾奥瓦州,愤怒的农民倾倒了大量牛奶,阻塞街道。
该材料说明美国经济危机(B)A.造成金融危机的加剧B.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导致工业生产大幅下降D.致使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知识点2罗斯福新政4.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
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营业执照。
”这部法律是(D)A.《社会保险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D.《全国工业复兴法》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兴建公共工程的目的是(A)A.减少失业,刺激消费B.方便人民生活C.促进社会进步D.赢得国人信任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总统为使人民有工作可做而采取的措施是( )A.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推行“以工代赈”D.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2、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取得了一定成效3、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A.解读《国家工业复兴法》B.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4、一名中国留学生在1930年来到美国,他看到当时的美国经济萧条,很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国家政策的调整C.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D.美国罗斯福新政5、下列哪一种现象在罗斯福推行新政后不可能发生?( )A. 鞋厂厂主为了将积压产品卖出,把价格压到同类产品的最低水平B. 有人因不满资本家过分压迫,派代表与资本家进行要求改善待遇问题的谈判C. 美国几十家暖气公司付给暖气修理工的工资都基本相当D. 一家公司要扩大规模,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批准,还必须得到同行的同意6、1929年10月美国国内股票的暴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
“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在这些措施中,只有哪一措施直接改变了这一状况( )A.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B.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D.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7、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含解析)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 )A.持续时间比较长B.波及很多国家C.社会矛盾加剧D.影响众多领域【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A项,“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5年”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与①不符,排除;B项,“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一”反映了波及很多国家,与①不符,排除;C项,“工人大量失业,……”反映了社会矛盾加剧,与①不符,排除;D项,据材料中“股市”“银行”“工业”“农业”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影响众多领域,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A.罗斯福实施新政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世界形势”、“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的股票行业爆发,然后迅速的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各国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了1933年。
所以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但是日本不是西方国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了当时苏联的发展,与题意不符。
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下面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政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手段B.新政是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C.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消除了存在的矛盾D.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依据“不正确的是”,结合课本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九下第13课 罗斯福新政-2020秋部编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世界历史)课后作业(共22张PPT)

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上述四个案例共同表明了
(D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 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二、非选择题 16.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们陶醉于经济的繁荣, 以为进入了千年盛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华尔街 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危机大爆发】 材料一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 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 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 是空前的。
D. 大规模销毁农产品
3. 经济学中有“裙摆理论”,即在经济繁荣时
代,女性的裙摆会越来越短;经济一旦衰退,短
裙则随之变成长裙。根据这一理论,1930年美国
最流行的裙摆设计应该是
(B )
4. 1929年10月,美国国内股票的暴跌引发了严重的 经济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 找到市场。“猪肉3分钱一磅,牛肉5分钱一磅,一只 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推行了罗斯 福新政。新政中能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D ) A. 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B. 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C.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 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
B. 放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C.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0. 1938年2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规定对
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
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
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该立法的目的主要
部编本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有答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反映美国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描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民生状况,文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当时可能发生在普通工人身上的事情有( )①失业②饥寒交迫③流离失所④工资大幅度提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经济大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A.降价抛售B.销毁商品C.囤积商品D.运销海外3.仔细观察下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出现的原因是(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A.世界大战B.国内分裂C.自然灾害D.经济大危机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A.法西斯势力猖獗B.经济大危机严重C.罗斯福推行新政D.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5.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6.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C.缓和了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7.1934年在美国社会中最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各企业在无政府状态下盲目生产、自由竞争B.詹姆斯所在企业的资本家可以随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C.失业半年的亨利在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工地找到了工作D.杰瑞在某工厂做工,却得不到工资保障8.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二、读图简答题9.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1、图2、图3反映了历史上哪一事件?(2)图4中的人物是谁?面对这一事件,他就任总统后马上宣布实行新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酝酿、产生、发展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0小题。
1.如图是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会徽,寓意你、我、他的人类世界。
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
下列事件中最先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2.下列关于以下三图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图一中B路线哥伦布发现美洲,C路线最先实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基本目标,D路线向东航行首次完成全球航行;②图二中西班牙人最先从事“三角贸易”,英国人是主要经营者;③图三中英国相继打败西、荷、法等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④图一、图二、图三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3.15﹣18世纪是欧美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
这里的社会巨变是指()A.人文主义取代神学主义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C.西方先进东方落后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4.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满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这里的“新酒”是指()A.1649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克伦威尔成为英国“护国主”C.宫廷政变没有引起流血冲突D.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5.17﹣﹣18世纪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③都以暴力方式进行并取得了成功④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6.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
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7.小东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 )A.持续时间比较长B.波及很多国家C.社会矛盾加剧D.影响众多领域【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A项,“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5年”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与①不符,排除;B项,“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一”反映了波及很多国家,与①不符,排除;C项,“工人大量失业,……”反映了社会矛盾加剧,与①不符,排除;D项,据材料中“股市”“银行”“工业”“农业”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影响众多领域,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A.罗斯福实施新政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世界形势”、“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的股票行业爆发,然后迅速的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各国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了1933年。
所以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但是日本不是西方国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了当时苏联的发展,与题意不符。
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下面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政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手段B.新政是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C.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消除了存在的矛盾D.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依据“不正确的是”,结合课本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项符合题意;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经济大危机造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物质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一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多亿美元”,此段材料说明经济危机()A.持续时间长B.影响范围广C.造成的破坏大D.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题干“物质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一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多亿美元”可知,此段材料说明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大。
1929年——1933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
故C符合题意。
持续时间长,指从1929年——1933年,但题干中没涉及到,故A不符合题意。
影响范围广,指从美国涉及到世界,但题干中没涉及到,故B与题意不符。
影响深远,指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德国和日本赶上法西斯道路,但题干中没涉及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彻底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策调整D.恢复了工业和生产【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可知,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策调整,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故C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彻底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故A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新政的实施恢复了工业和生产,但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6.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B.使美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避免了新的危机再次发生C.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D.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故A符合题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表述错误,故C不合题意;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是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但不是其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意义,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7.在罗斯福新政中,由政府出资推行一项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规范企业行为B.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以工代赈”D.整顿金融体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缓解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的措施,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故C符合题意;规范企业行为、调整农业政策、整顿金融体系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8.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根据这一法案而实施的田纳西河工程综合治理是当时由国家兴办的最大的一项工程,包括内陆水道、大坝、生产化肥、植树造林等内容。
此项工程()A.限制了农业生产B.加强了工业调控C.恢复了银行信用D.增加了就业机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政府扩大投资兴办公共工程,从而扩大了就业,并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A项与所学矛盾,当时农业也出现了生产严重过剩现象,A项不符合题意;B项加强了工业调控是调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C项恢复了银行信用属于整顿金融业,与题干主旨不符。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我们对未来并不失望,因为美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让我明确地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克服“恐惧”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生产过剩C.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D.缩减农业产量,实行政府补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CD不属于核心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C.削弱了政府的权力D.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恢复了国家经济。
苏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恢复了国家经济,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所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11.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背景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D.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工业复兴法》即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
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造成的,罗斯福新政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内容是()A.整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调整农业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可知,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通过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整。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B。
13.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以及材料中“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的信息,说明失业人数比较多,得出结论是大危机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选项A推行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时间不相符;选项B罗斯福新政实施后不会出现材料中大量人员参加招聘,不符合题意;选项 C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历史史实。
故本题选择D。
14.下述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消除经济危机B.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C.新政增加就业的措施是整顿农业D.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