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 学说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新生一代分 为四个年龄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阶段,认为幼 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
学前教育应注意胎教
2. 朱熹(1130—1200)
注重胎教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尚未独立,所以幼儿教育学混杂在一些 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 片断的。
孕育阶段
1.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1)西汉时期。如《大戴礼》的《保傅》篇中
曾记有殷周统治者如何注意胎教,如何为太子选 择保傅人员,使太子“自为赤子时,教固已行 矣”…… (2)魏晋南北朝时期。 2.在古代,国外也有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就 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 亲读物》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二)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 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 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 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著作中
二、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初期)
(一)国内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1. 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手段
2. 卢梭(J.J.Rousseau,1712—1778)
《爱弥尔》 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末考试(占60%) 统考(60%)

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学前教育是指为0-6岁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的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

下面将从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变革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学前教育的起源学前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在欧洲的某些国家开始有人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这些早期的学前教育形式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父母和其他亲属负责给幼儿传授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技能。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兴起了大规模组织的学前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主要是围绕农村地区的托儿所和城市地区的幼儿园展开的。

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托儿和保育,注重幼儿的生活照料和身体健康。

2. 儿童中心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逐渐转变为以儿童中心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这个阶段学前教育的任务主要是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语言、社交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3. 社区化学前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为以社区化为特点的教育模式。

托儿所和幼儿园逐渐向社区中心靠拢,为家长提供更方便的学前教育资源。

此时,学前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注重幼儿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

4. 育龄孕前教育阶段近年来,随着家庭观念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学前教育的触角已经延伸到育龄孕前教育上。

越来越多的机构提供孕前教育课程,旨在为准父母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培养正确的养育观念,为宝宝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

学前教育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政府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认可也逐渐规范起来,保障幼儿的权益和健康成长。

2. 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的改革还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学生思考:简述福禄贝尔恩物与作业?
三、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1、西方学前教育
①杜威
②蒙台梭利
学生思考:蒙台梭利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到: “我们发现教育并非教师教的过程, 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不是通过听,而是依靠儿童作用于环境获得的经验。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 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的特殊环境中预备和安排一系列有目的的文化活动主题。”这句话说明了蒙台梭利有怎样的儿童观?
3、小结: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中外学前教育的教育家及其思想、学前教育改革及发展趋势。5分钟
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
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授课教案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注释
导入
新课
新课内容
情境导入:为了更好地学习学前教育学,我们要认识这门学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还要预测其将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学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是社会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其理论的发展。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特别是生理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以下我们简略谈谈学前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20~20学年 第学期

课题(项目)名称
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授课时间
授课形式
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实验/实训□
习题□复习□其它活动□
授课地点
导师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发展。
2.了解学前教育相关教育家。
3.了解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及发展趋势。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学科,它关注的是0-6岁儿童的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受到社会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和需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推动。

本文将简要介绍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20世纪初的儿童保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儿童的教育往往被忽视,他们在家庭中承担着照料家务和兄弟姐妹的责任。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需要在幼儿园或其他托儿机构接受早期教育。

这使得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变得必要。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也受到了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的影响。

教育理论家如弗雷贝尔和蒙特梭利提出了儿童在早期阶段需要特殊教育的想法,他们的观点强调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心理学家的研究也揭示了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加强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在20世纪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期,学前教育学主要集中在研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研究者关注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关注教育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教育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者开始研究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以及家庭和社区对儿童教育的支持作用。

近年来,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多元化和包容性教育的理念。

学前教育学家开始关注特殊需求儿童,包括身体残疾、认知障碍和语言障碍等。

他们研究如何提供适应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以满足这些儿童的需求。

此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还受到国际组织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全球各国都开始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儿童的早期教育。

这为学前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挑战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提供了对儿童教育的科学理论基础,指导实践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学前教育学是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发展的学科,它研究儿童在幼年时期各个方面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回顾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并探讨它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发展情况。

一、古代学前教育学的雏形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幼儿的成长和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首次提出了“幼年教育”的概念,并强调儿童早期的教育对于塑造其后的性格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古代中国和古埃及等文明古国也开展了一些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实践。

二、近现代学前教育学的起步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启蒙运动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瑞士医生洛克(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感性经验和亲身参与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观点对于后来的学前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德国的弗雷贝尔(Friedrich Fröbel)也开创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

三、学前教育学的国际发展学前教育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有所区别。

在欧洲,德国和瑞士等国家一直是学前教育学的领军者,其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在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广泛推广。

美国的学前教育学注重儿童全面发展和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成为世界上学前教育的重要参考。

四、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儿童教育的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以下是学前教育学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研究方法的更新:学前教育学将借鉴教育心理学、神经科学和新兴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角,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2. 教育政策的支持: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将为学前教育学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支持。

3.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学前教育学将探索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如个性化教育、游戏化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和发展。

4. 师资队伍的培养: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是学前教育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国将加强师资培训和教育专业化。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
学前教育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 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THANKS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
• 学前教育学的起源 •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学前教育学的现状与未来 •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 学前教育学的影响与贡献
01
学前教育学的起源
古代的学前教育观念
古代东方学前教育观念
在古代东方,家庭教育是主要的学前 教育形式,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 品质和礼仪修养。
03
学前教育学的现状与未来
学前教育学的现状分析
学科体系逐步完善
国际化趋势明显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学 科体系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涵盖了儿 童发展理论、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 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前教育学的国 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国学前教 育理念相互借鉴,推动了学前教育学 的国际化发展。
重视儿童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 注度提高,学前教育学将更加重视 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学的前景展望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未来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 教师队伍,以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促进家庭教育协同发展
学前教育将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家庭教育的协同发展,提高家庭教育 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不断的育学的影响与贡献
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促进认知发展
学前教育学通过设计各种教育活 动,帮助儿童发展观察、记忆、 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能力,为未来
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培养良好习惯
学前教育学注重培养儿童的生活 自理能力、卫生习惯、时间管理 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儿童

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概述

前运算阶段(2~7 岁)
的主要特征
• (一)以表象思维为主(关键特征):儿 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 维,可以用词、想象力和图画来建构世 界。
• (二)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儿童既不能认 识统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也不能认 识不同个体变化中的同一性。如看到别 人有一顶与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就一 定说“这帽子是我的”;他在家里看到一 轮明月,在街上看到云雾半遮得月亮, 便认为天上有两个月亮。
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 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 其中以颜之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
家庭教科书 2.家教思想 (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 (2)要爱与教相结合(威严而有慈) (3)重视环境的影响(风化陶染) (4)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博习致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主张“中国化”、“平民化”的学前教育 2.提出“生活教育论” 3.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首创者:“六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 1.首创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 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儿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青少年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的主要特征
•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 与动作的分化;
• 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 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 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 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 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近几十年才逐渐形成的。

它的产生源于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对早期教育的需求。

1.1 儿童权益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童权益的重视逐渐增加。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保障儿童的权益成为了社会的共识,其中包括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

1.2 早期教育的需求随着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他们希望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健康、积极、自信的个性。

因此,学前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 理论基础的建立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

通过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借鉴,学前教育学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比如,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等,为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提供了指导。

2.2 教育实践的推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与实践相互促进。

通过对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研究,学前教育学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促进了实践的创新和提升。

2.3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各国之间的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资源。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模式,学前教育学得以更好地迎合社会需求,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展望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不仅对儿童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3.1 儿童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获得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数学逻辑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旋律智能 6、人际关系智能 7、自我认知智能
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主要著作:《青少年的 攻击》《社会学习与个性发 展》《社会学习理论》《思 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 社会的认知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的行为的 习得的过程
七、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
《情感智力——划时代的心智革命
八、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学前教 育的启示
布朗芬布伦纳 《人类发展生态学》
夸美纽斯 :1632年《大教学论》 1633年出版《母育学校》 1658年《世界图解》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
1、十分重视幼儿教育。
2、重视锻炼和娱乐对于儿童身 心发展的重要性 。
3、重视儿童的德育
4、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 次为6岁以下的儿童的智育提 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 大纲
(二)教育思想贡献
1、教育必须重视儿童发展特点, 符合儿童发展阶段
2、强调儿童“动作” 的重要 性
3、强调兴趣和需要
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
(一)主要著作:《教育过 程》、《论认知》、《教学 论探讨》、《教育适合性》
(二)教育思想贡献
1、强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 结构
2、认为任何学科都能够以某种 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 童
3、主张通过“内在奖励”的形 式激励学生学习
4、重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5、提倡“发现法”
四、格塞尔和成熟势力说
( 一)主要著作:《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儿童发展研 究》、《儿童生活的最初五 年》、《儿童从五岁到十 岁》、《青少年,从十岁到 十六岁》
(二)主要教育贡献 1、研究方法 2、 “成熟势力说” 五、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 (一)多元智力结构: 1、语言文字智能
蒙台梭利:主要著作有《有吸收 力的心智》、《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方法》等等.主要思 想:1、认为儿童的成长是分阶 段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相互作用 的结果提出为儿童创设“有准备 的环境” 2、自由活动的原则 3、 感官训练4、强调个别教育 5、 对于幼儿教师也提出要求
克鲁普斯卡娅:主要学前教育著 作有《妇女与儿童教育》《学前 教育》《论儿童的学前教育》 《论学前儿童的玩具》
康有为:
主要贡献1、康有为一生写下了 极有影响的著作 《大同书》
2、康有为是我国儿童公育最 早的倡导者之一
3、重视胎教,指出怀孕妇女应 该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
4、重视体育
蔡元培 :学前教育论述《贫儿院 与贫儿教育的关系——在北京青 年会演说词》、《美育实施的方 法》
主要思想:1、他揭露了封建家庭 教育的弊端
主要教育贡献:1、充分肯定了学 前公共教育的意义2、指出了学 前教育机关的教育任务3、重视 游戏和玩具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 作用
马卡连柯 :主要著作《教育
诗》、《塔上旗》、《父母 必读》、《关于儿童教育的 讲演 》
主要思想:1、在总结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在与资产阶级的 “自由教育论”、“儿童学” 等错误理论进行斗争的过程 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体系
2、蒙台梭利 3、克鲁普斯卡娅 4、马卡连柯 5、乌索娃 (四)改革期 四、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孕育期 (二)萌芽期 (三)初创期 1、康有为 2、蔡元培 3、陈鹤琴
4、张雪门
5、陶行知
6、张宗麟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学前教育 1、49年—57年“学习苏联阶段” 2、58年—65年“从盲目发展到调
二、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
(一)主要著作:《儿童的语 言和思想》 《儿童的判断和 推理》 《儿童关于世界的概 念》 《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儿童的道德判断》 《儿童 智慧的起源》
《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儿 童符号的形成》 《智慧心理 学》 《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 维的发展》 《儿童逻辑思维 的早期形成》 《发生认识论 导论》 《发生认识论原理》
5、认为游戏的活动方式最适合 幼儿
卢梭 :《爱弥尔—论教育》
主要思想:1、提出教育适应自 然的原则。
2、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 进程,对于儿童教育也进行 了年龄划分。
3、比较重视对儿童感官的训 练
欧文 1813年 《新社会观》
主要思想:1、认为性格的形成 受到环境、教育、社会制度 的影响。2、认为性格的形成 要从小开始。 3、重视科学。 4、主张把儿童培养成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福禄倍尔 《人的教育》
主要贡献以及思想:
1、建立了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并命名为幼儿园,并培训了 第一批幼儿教师。
2、建立了一套学前教育的理论 体系、内容、方法。
3、设计制作幼儿园游戏与作业 材料即恩物,并把游戏和作 业确立为儿童重要的活动方 式。
4、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发展。
5、分析了儿童的年龄划分。
2、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3、劳动教育理论
4、论述了社会主义纪律与纪律 教育的实质
5 、家庭教育
6、对于儿童游戏,也有指导性 建议
乌索娃:主要著作有《幼儿园 教学》《幼儿园的作业》 《幼儿园教学理论中的感觉 教育问题》主要理论贡献:1、 给予学前教学明确的定义 2、 批判继承蒙氏观点,提出新 的感觉教育体系 3、提出了 知识系统化的原则
整巩固阶段”
3、66—全面破坏”
4、76年—现在“拨乱反正、 全面振兴、恢复调整、稳步 向前阶段”
*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发 展的特点
第二节
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流派
一、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一)主要著作:《心理学》
《人生哲学的评论》《人生
哲学的研究》《数目的心理 学》
《我之教育信条》《学校与社 会》《学校与儿童》《儿童 与课程》《伦理学的研究》 《思维术》《教育丛论》 《达尔文在哲学上的势力》 《德国的哲学与政治》《将 来的学校》《平民主义的教 育》《试验的伦理学》。
2、他第一次论述了幼儿美育的意 义、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
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 和历史发展
一、学前社会教育产生前的学 前教育状况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 三、外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一)孕育期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昆体良
(二)萌芽期 1、夸美纽斯 2、卢梭 3、欧文 (三)形成期 1、福禄倍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