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断及新进展

合集下载

2023关注基于临床需求的肺癌病理诊断进展(全文)

2023关注基于临床需求的肺癌病理诊断进展(全文)

2023关注基于临床需求的肺癌病理诊断避展(金支)摘要为满足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临床需求,肺癌的病理诊断也在不断重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肺癌组织学分类的不断重新、用于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检测、免疫治疗相关标志韧的检测及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估方面的进展。

新时代肺癌病理诊断体现了临床-影像-病理等多学科诊断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精准化,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治疗及预后指导。

正文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仍是我国总体发病率和癌症相关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目前,肿瘤治疗己迈入个体化治疗的时代,新时代的病理诊断模式也体现了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特点。

肺癌的病理诊断在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也在不断更新和进展,主要体现在肺癌组织学分类的不断重新、用于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检测、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估方面的进展。

一、肺肿瘤分类的重新对临床和病理诊断产生的影响1肺腺癌分类的更新为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带来的挑战:自2015年第4版WHO肺肿瘤分类(简称第4版分类)出版,肺腺癌分类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疾病筛查的应用,以磨玻璃结节为主的肿瘤性肺小结节检出率逐渐升高,第4版分类中组织学主要表现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立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附壁型为主的浸润性腺癌。

肺腺癌分类的调整已被证实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依据,研究显示原{立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

||备床也逐步在探索对于原位腺癌或微浸润性腺癌等阜期病变采取亚肺叶切除的可行性。

虽然尚未纳入各种标准指南,多项研究己显示亚肺叶切除的优势。

因此,临床医师对肺腺癌术中冷}芽、切片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区分微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

因两者术式不同,前者可采用亚肺叶切除,而后者即使较小的浸润性腺癌优先采用肺叶切除。

微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鉴别诊断主要涉及浸润范围和浸润成分的判断。

由于冷}芽、切片取材高限,容易造成浸润范围判断不准确,这使得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微浸润性腺癌更为困难。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
的分期方面 C T优于平片及体层摄影 。C T值为 区分
气管 狭窄、阻塞 以及 支气管壁 浸润增厚 ,管腔 内外 及管壁肿块 等 。在正位 体层片 上显 示两侧主 支气管
上叶支气管 、其尖支 、右 中间段支气管 、下叶基底
病灶的良恶性,有人提出 C T值大于 15 7 的为良性,
低 于 1
扰 ,检查平 片和体层 不易发现 的隐 蔽部位 的病灶 ,
3 . 层摄影检查 3体
优 点是 消除体 层面前后 结构 的
如 肺尖部 、心后 区、奇静脉 食管窝 、后肋隔角及脊
重叠 ,分为纵 隔支 气管体层 和肺部病 灶体层摄影 。 支气 管摄影是显示 支气管病变 ,如支气 管扩张、支
柱 旁沟的病灶 ,其密度 分辨率 高 ,对密度 低的病灶 如胸膜 下结节 ,在肺 门的纵 隔淋 巴结 的显示 及肺癌
全貌 ,对肺 内肿块、 肺不张、 阻塞性肺炎 ,胸 水 ,
其密度分辨率较差 ,虽能显示肿块 内的钙化、空洞、
空泡征象但不及 C T检查效果 , 对不 同软组织之间密 度差 的区别能力远 不及 C 检查 。病 灶体层常取正 T 位 ,但有 些征象只 出现于肿 块 的某一 方 向,如正位
体 层不能显示 时 ,应加侧位病灶体层来显示 。
靠。 目前国内外采取 C T值 净减法 ,增强前后 比较 , C T值 增加幅度 3 H 0 u以上者 为恶性 , 0 u 都为 <2 H 者 良性 。 T值的幅增主要反 映病变 内血供 的丰 富程度 。 C
作者单位t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5 30 1 4 6 0)
2河 南省 安 阳市人 民 医 院
治疗势在 必行 ,现将有 关肺癌 的影像学诊 断及 新进
展综述 如下。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虽然治疗手段与技术不断进步,但肺癌仍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1. 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已逐渐成为精准医学的主要手段,尤其在个体化化肺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个体肺癌患者的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关键基因,如EGFR、ALK、ROS-1等,这些基因的变异是导致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发病的原因。

此外,在肺癌治疗中,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各制药公司已经推出了一些具有特异性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够直接靶向肺癌的特定基因变异,提高治疗效果。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抗击癌细胞。

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成功率。

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阻止肿瘤细胞释放PD-L1,增加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3.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使用镜子和显微镜的技术,能够在不侵入人体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癌手术治疗中。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微创手术不但能够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而且创口更小,更容易恢复。

同时,微创手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切除患者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复发。

4. 合理用药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用于治疗肺癌。

然而,药物的治疗效果与药物的合理使用直接相关。

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在肺癌治疗中,合理用药也包括药物的剂量、时长等。

这些医学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治疗领域已经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肺癌的研究一直都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点任务。

本文将从肺癌的定义、引起原因、治疗方式、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肺癌的定义肺癌是指在肺部发生的恶性肿瘤。

肺癌主要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小细胞肺癌,占据了肺癌中的主要比例。

二、肺癌的引起原因肺癌的引起原因主要是吸烟。

所有的吸烟者都存在患上肺癌的风险,其次是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人群。

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比如空气污染、暴露在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和石棉等有害物质中等。

三、肺癌的治疗方式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对于早期的肺癌,手术常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切除受影响的肺组织以消除癌细胞的危害。

针对肺癌的放疗和化疗则主要用于更晚期的肺癌患者,可以帮助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四、肺癌的研究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扩展。

目前,肺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措施:目前,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戒烟。

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开发更高效的戒烟方法和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更早期的肺癌检测方法,比如基于血液检测的方法,以及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治疗新技术: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型的治疗方式,比如基于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的新疗法。

4. 研究疾病机制: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是肺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已知的突变和良性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寻找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五、未来趋势未来,肺癌治疗的主要趋势将是个性化治疗。

人们将通过个人基因组信息、疾病特征和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分析,为个体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癌症类型,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在不断的增加。

目前,肺癌依旧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肺癌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随着生物技术、分子利用以及疾病管理的不断进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最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提供参考。

肺癌的新型诊断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是目前肺癌的主流检测方法之一。

患者的肺组织和肺部血液样本可以用来检测肿瘤基因的表达,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非常高。

这个方法还可以对肺癌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以确定每个患者的独特的肿瘤类型。

这使得患者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像血浆肿瘤DNA检测和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等测试,也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与筛查。

血浆肿瘤DNA检测是利用肿瘤细胞在分裂时释放的DNA作为检测物,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来检测极微量的癌细胞DNA。

这个方法减少了肺癌测试的侵入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但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

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可以帮助防止肺癌的误诊,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一些肺癌患者在中低期时可能被误诊为结核病或肺炎。

肺癌的新型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是一种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治疗方法。

以 EGFR 靶向治疗为例,它是一种专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即 EGFR 激酶刺激增殖的治疗。

这个治疗方法是因为在很多肺癌患者的细胞表面富含 EGFR,所以可以直接靶向这个受体来杀死癌细胞。

近年来,许多新型 EGFR 抑制剂(Dacomitinib、Gefitinib等)也正在研制并已获得临床试验认证。

免疫疗法是另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与靶向治疗不同,这种方法并不直接针对肺癌细胞,而是增强人体免疫机制,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发现和杀死肺癌细胞。

免疫疗法主要可以分为癌症疫苗和抗 PD-1/L1 抗体疗法两种。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肺癌诊治方面也有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肺癌的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一、诊断(1)早期发现: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各种组织生物标志物、DNA甲基化标志物、肿瘤细胞自由DNA等检测技术的出现,使得早期发现肺癌的可能性更高。

(2)影像学检测:胸部CT成像技术的普及使得早期肺癌的发现和诊断更为方便和准确。

而最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应用到了肺部影像学检测中,进一步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3)生物检测技术:目前,肿瘤细胞自由DNA、微小RNA等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肺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其可以通过从血液中收集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肿瘤的分子诊断。

二、治疗(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新一代,尤其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已成为最为重要的手段。

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手段,改变了传统肺癌治疗的方式。

(2)分子靶向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分子学特征选择相应的靶点,以达到抑制癌cell增殖和转移的治疗目的。

该方法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口服药物、注射剂,或是通过基因靶向抑制肿瘤。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替代手术治疗,传统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但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并不如传统手术治疗显著,最近,氦氖激光是一种新兴的手段,可以取代以上技术进行更加准确的治疗。

三、转化医学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一个新兴领域。

在肺癌领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癌细胞开关检测、肿瘤细胞内部信号分子的研究等新技术逐渐出现,为肺癌的诊断、治疗、甚至防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当然,肺癌的研究与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肺癌的分子病理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肺癌的分子病理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438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综述·肺癌的分子病理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黄忠向(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理科,广西 南宁 530031)1 分子病理现状及问题20世纪80年,最早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是DNA 原位杂交技术。

随后,越来越多的肿瘤基因被发现,且越来越多的检测技术被推出。

至21世纪初期,随着肿瘤精准治疗及靶向治疗药物问世,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例如利用FISH 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HER2基因突变,ARMS 法及高通量检测技术(NGS )检测肺癌患者是否存在EGFR 基因突变及其他基因位点的突变。

研究[1-3]数据显示我国超过一半以上NSCLC 患者存在EGFR 基因突变,针对于EGFR 基因突变的治疗(EGFR-TKIs),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4],且在肿瘤缓解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都优于放化疗[5]。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都开始慢慢应用了分子病理诊断,尤其是在肿瘤领域。

而我国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与国外处于同步状态,但在规范程度、认知程度、普及程度、仍与国外存在差距。

2 肺癌EGFR 突变基因的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应用于检测EGFR 基因突变的技术有多种,包括以特定靶点为目的的检测技术、以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技术、其他种类等。

这些检测技术在的标本类型不局限于组织学标本(肺穿刺活检组织、支气管镜下活检组织、手术切除组织等),还可以利用细胞学标本(心包积液脱落细胞、胸腔积液脱落细胞等),液态活检标本(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 、游离的循环肿瘤DNActDNA 、外泌体、蛋白质、RNA 等)进行检测。

同时各项技术的检测优势均有不同,下面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

2.1 以特定靶点为目的的检测技术。

以特定靶点为目的的检测技术包括楔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 ),数字PCR 流式技术、ddPCR 等。

肺癌诊治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肺癌诊治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肺癌诊治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肺癌,这是一种恶性肿瘤,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与医学研究的进展,给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肺癌的现状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大多数患者的发现都处于晚期,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

许多人在被诊断出肺癌时已经晚期,而很少有人在早期得到了治疗。

目前,根据医学数据,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肺癌的治疗往往是一项复杂且昂贵的任务。

当前使用的化学疗法、放疗和手术疗法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如果没有及时检测和治疗,肺癌的复发率会很高。

对于一些晚期的患者来说,能够生存下来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二、肺癌治疗的进展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方法都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1.放射治疗放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放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让放疗更加精准。

例如,现在可以利用定位技术来更精确定位肺癌肿瘤,避免对周围正常的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

这减少了副作用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利用药物通过破坏癌细胞的 DNA 使它们死亡的一种治疗方式。

随着化学药物的更新和抗癌效果的提高,化学治疗在许多情况下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过,尽管化学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3.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法。

不同于传统的化学疗法,靶向疗法是通过直接针对癌细胞的特定部位进行疗法,来达到更准确的疗效。

这种疗法会对人体内的正常细胞产生更少的影响,从而减少了疗法的副作用,而且有研究表明靶向治疗不但能够提高治愈率,还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三、肺癌诊疗的新进展除了治疗方法的创新外,肺癌的诊断也有着很大的改进。

现在,主要的临床检测手段有胸部 X 光、 CT 扫描、磁共振成像等。

不过,这些方法有时候也不是足够准确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误判成癌症。

为了更准确地识别肺癌,许多新技术也在研究开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鳞状细胞癌
● 肺癌中30~40%,第一位第二位 北京27.6%(2007年住院病人抽样)*
● 多起源于段或叶支气管上皮,中央型2/3 ● 中央型—支气管腔内病变→腔内外病变
继发改变: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 周围型—中心坏死→坏死物排除→空洞 ● 分为角化型、非角化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底细胞样3大亚型
#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肺腺癌WHO新分类
2015年WHO沿袭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国际新分类 制定肺腺癌病理分型:
将原分类大细胞癌中表达腺癌标志物(TTF-1/Napsin A)的 部分归为实性腺癌
(如腺泡样、乳头状、微小乳头状等等);2. 侵入肌纤维母细胞基质的 肿瘤细胞
f.若肿瘤侵犯淋巴系统、血管、气道、胸膜,含肿瘤坏死或沿气 道播散则排除MIA
g.细胞类型主要为非黏液性细胞,黏液细胞极少
*北京市肿瘤防办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发病率↑
中国等国第二位第一位
北京53.4%(2007年住院病人抽样)*
日本第一位 50%
肺腺癌国际新分类2011 腺癌WHO新分类2015#—建议大家看
*北京市肿瘤防办
伏壁生长型腺癌
浸润前病变
腺泡型腺癌 乳头型腺癌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 原位腺癌(AIS)
微乳头型腺癌
非黏液型
实性腺癌
黏液型
浸润性粘液腺癌 胶样型腺癌
微浸润腺癌(MIA)
非黏液型
胎儿型腺癌
黏液型
肠型腺癌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对AIS和MIA制定专门的诊断标准 不再应用原分类中描述性用语“为主”,如“伏壁生长为主
型腺癌” “腺癌,伏壁生长型”或“伏壁生长型腺癌,同 时定量描述%”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肺腺癌WHO新分类
2015WHO肺腺癌国际新分类(手术切除标本)
肺癌影像诊断及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 影像诊断科 PET-CT中心


影像检查方法
胸部X线片:正侧位,高kV,DR,CR 旧断层(病灶、分叉、斜位):被CT取代;新全肺断层
CT及后处理技术 MRI PET-CT / PET 超声检查 微创/有创检查:穿刺活检、胸腔镜、纵隔镜-影像导引/定位
非角化型鳞癌须经免疫组化证实有鳞癌分化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2015版WHO肺部肿瘤组织分类
● 限制了大细胞肺癌概念的应用(仅限于手术切除的无明确 形态学或免疫表型的肿瘤)
2015版WHO肺部肿瘤组织分类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肺腺癌WHO新分类
2015WHO MIA诊断标准
a.肿瘤最大径 ≤ 3cm b.孤立性腺癌病灶 c.主要呈伏壁样生长 d.病灶中任一浸润病变的最大径 ≤ 5mm e.可测量的浸润成分定义包括:1.除伏壁样生长以外的组织学亚型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2015版WHO肺部肿瘤组织分类
● 新增“伴EWSR1基因重排的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分类 ● 对WWTR1-CAMTA1基因融合应用于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有了新的认知 ● 淋巴组织增生肿瘤新增Erdheim-Chester病 ● 将异位来源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肺内畸胎瘤、黑色素瘤、
肺腺癌WHO新分类
2015WHO AIS诊断标准
a.肿瘤最大径 ≤ 3cm b.孤立性腺癌病灶 c.完全呈伏壁样生长 d.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 e.未见浸润性性腺癌特征 f.没有肺泡内播散 g.细胞类型主要为非黏液性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或终末细
支气管的Clara细胞),黏液性细胞极少 h.无明显核异形 i.肺泡间隔增宽伴硬化常见,尤其对于非黏液型原位腺癌
脑膜瘤等归为一类
Travis W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Sep;10(9):1243-60.
病理类型
● 鳞癌 ● 腺癌 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 神经内分泌肿瘤 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类癌、侵袭前病变(弥漫性特发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
● 大细胞癌 ● 腺鳞癌 ● 肉瘤样癌 ● 涎腺癌 ● 其他和未分类癌 淋巴上皮瘤样癌、NUT癌
扫描技术;三维体积测量技术(3D) 最大密度投影
肺癌影像
2015版WHO肺部肿瘤组织分类
● 强调应用免疫组化确定组织分型 ● 强调基因分析,尤其是在晚期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 对小样本活检和细胞学检查制定专门的分类标准(与
2011年IASLC/ATS/ERS分类保持一致) ● 为肺腺癌制定了完全不同的分类方法 ● 将鳞癌重新分类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基底细胞样鳞癌,
● 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归为一类 ● 增加了NUT癌的概念,预后差,中位生存7个月 ●“硬化型血管瘤”更名为“硬化型肺细胞瘤” ●“错构瘤”更名为“肺错构瘤” ● 制定了“PEC瘤”的概念,包括:淋巴管平滑肌瘤;
PEC瘤,良性(包括透明细胞瘤);PEC瘤,恶性 ● 引入“肺粘液样肉瘤伴EWSR1-CREB1重排”分类
磁导航
肺癌影像
CT扫描中注意的问题
常规应用5mm层厚、增强扫描;注意扫描时及时薄层重建 能谱CT
中央型肺癌 强调应用MPR等显示肿瘤与气管支气管树及 血管的关系 最大/最小密度投影(MIP)
周围型肺癌 特殊部位如膈肌周围、胸顶病变、叶间裂
周围病变以及特殊形态的病变应使用MPR
孤立性肺结节 必须应用HRCT;可选择使用动态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