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时间测定

合集下载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主要用于纤溶治疗的监测;过筛检测纤维蛋白原缺陷、循环中有肝素、类肝素的存在等。

(一)检验原理
凝血酶法: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二)检验方法学
1.试剂
凝血酶溶液用生理盐水调节至使正常血浆的凝固时间在16~18秒为宜。

2.标本采集
受检全血与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或0.1mol/L草酸钠溶液作9∶1抗凝,充分混匀,1500r/min离心10分钟,以此制备乏血小板血浆。

3.标本检验
取玻璃小试管1支,加入受检血浆0.1ml,置37℃水浴中,再加入凝血酶溶液0.1ml,立即启动秒表,轻轻摇动试
管,记录血浆凝固时间,重复上述检测,取平均值。

(三)方法学评价
离心时间及特殊的标本类型均会对检测构成影响(详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四)质量保证
1.正常对照
每次使用的凝血酶试剂的活性不尽相同,故应以正常人混合血浆作正常对照。

2.检验温度
水浴温度应恒定在36~38℃,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使凝血酶时间延长。

3.检验周期
应在采血后4小时内完成检测,否则可使凝血酶时间假性延长。

(五)参考范围
16~18秒。

(六)临床意义
TT延长指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主要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低(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及F(g)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检测的临床意义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检测的临床意义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概述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一个基础的内源性凝血途径筛查试验(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和I)。

2、APTT 主要用于发现先天或后天获得的这些因子缺乏,以及肝素疗法的监测。

APTT 比其它的基础筛查试验(如复钙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重复性。

二、APTT检测的原理使用仪器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原理为待测血浆加入APTT 试剂(鞣花酸),37℃混匀预温一定时间,在钙离子参与下,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三、标本要求1、标本量:2ml2、标本种类:使用0.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全血与抗凝剂比例为9:1。

3、如果红细胞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抗凝剂用量或者抽血量,计算公式如下:0.00185x血液毫升数x(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

比如红细胞压积(HCT)为19%时,抗凝剂量为0.2ml,则抽血量为 1.3 ml左右;红细胞压积(HCT)为57%时,抗凝剂量为0.2ml,则抽血量为2.5 ml左右。

4、采集样本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使用真空采血后应及时去真空。

样本不宜采用草酸盐、EDTA和肝素作抗凝剂。

5、样本处理:室温下3000rpm离心15分钟或3000g 离心10分钟。

6、标本应及时检测,最迟不超过2h。

四、参考区间APTT参考区间:21-37 S五、临床意义1、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II、V、VIII、IX、XI、XII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高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2、APTT缩短:①高凝状态,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强等;②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以及严重灼伤等。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出凝血凝血酶时间(TT)测定(第四版)出凝血原理:在37℃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出凝血标本处理: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

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

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

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会不准确。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试剂:TT试剂购于天津威士达公司:德灵Test Thrombin Reagent试剂(试剂盒代号OWHM13)。

内含凝血酶测定试剂冻干品:标准浓度的牛凝血酶,牛白蛋白;凝血酶测定试剂缓冲液(25mmol/l,)。

按要求的量用缓冲液溶解小瓶中的试剂,测试之前必须将试剂溶解液预温到37℃。

复溶的试剂从冰箱中取出后室温平衡15min后上机分析。

出凝血仪器:使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

出凝血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出凝血4.6.1开机:按下机器侧面的POWER 按钮。

开机后机器进行自检,当屏幕上边显示“Ready:”时可以进行试验。

出凝血4.6.2检查消耗品:1、准备反应杯:打开仪器上盖装反应杯的盖子查看反应杯是否够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

(一次性最多可放1000 个杯子)2、准备试剂:按照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把试剂准备好,放到仪器内相应位置,注意查看试剂的量和有效期。

如还不熟悉试剂位置时,可在主屏幕上选Reagent Setting,按屏幕显示放置试剂。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测定(TT)一、测定原理:1、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蛋白原变位纤维蛋白。

当待检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是,凝血酶时间延长。

二、标本要求: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充分混匀。

10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100ul血浆三、试剂: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THROMBIN®2、保存条件:2-8℃3、使用条件:使用前干粉与稀释液混匀,放入搅拌珠,以保持试剂为混悬液,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特定位置。

四、仪器和材料:1、STA全自动血凝仪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五、标准和质控:1、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2-8℃。

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即可使用,试剂开启后在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六、操作程序: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特定孔(带搅拌珠混匀功能)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根据每批试剂的标准曲线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则仪器会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

吸样针加100ul血浆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 TT试剂并开始计时。

秒数计算均由仪器根据曲线自动完成换算。

4、传送并核收结果。

5、注意事项:a、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结果。

b、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14-21秒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是一种评估凝血系统功能的常用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在整个凝血过程中的多种因子,如凝血因子II、V、VIII、IX、X、XI和XII。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APTT测试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应用。

原理APTT测定基于凝血的内在通道。

它的原理是,在一种包含了活化剂(如凝血酶原激活物、磷脂、钙)的试剂中,将患者的血浆加入其中,然后通过计时,观察血浆在凝血过程中的变化。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有一系列凝血因子,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速度激活,最终形成纤维蛋白氧化还原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APTT测试中,血浆中的活化剂通过促进凝血反应和促进血浆的pH值降低来促进凝血,这导致患者血浆中的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加速凝固过程。

方法APTT测试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试剂和设备。

这些试剂通常以套件的形式提供。

常见的试剂有APTT试剂盒、酶促试剂和钙试剂。

在进行该测试之前,操作者需要仔细查看说明书来确保测试过程正确,包括时间控制、加水量、温度、使用英寸管和计时方法等。

进行APTT测试时,操作者要首先收集新鲜血浆。

如果使用病人血浆,可以通过离心把红细胞和白细胞分离出来,得到新鲜的血浆。

然后,将APTT试剂加入血浆,搅拌后使其相互混合。

最后,加入一定量的钙离子。

在添加钙离子的同时,开始计时。

当血浆发生凝固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时间。

通过比较患者血浆的凝固时间和标准血浆的凝固时间,可以确定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

结果的解释APTT测试中,通常在30-60秒之间,血浆会开始凝固,绝大多数情况下,正常人的凝固时间为28-38秒。

如果患者的APTT时间超过正常范围,这可能意味着存在凝血因子缺陷或异常。

例如,低血小板症、因子VIII缺乏、因子IX或XI缺乏和因子II、V、X或VII缺陷等。

临床应用APTT测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1. 实验原理凝固法确定量的血浆样本(100μl),加入凝血酶时间(TT)反应试剂(50μl)经过一定时间(3min)加湿后,采用波长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时间。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 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每瓶5ml(用配套稀释液溶解)共5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7天。

6.2 Dade Citrol质控血浆.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

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

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xx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xx公司7.3 仪器型号:xx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种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和评估凝血时间的延长。

PT主要通过测量凝血因子
Ⅰ(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和凝血因子Ⅹ等的活性来进行。

PT的临床意义如下:
1. 评估出血风险: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
活性降低或缺乏,这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PT的测定可用于评估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前评估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2. 监测抗凝治疗:某些药物(如华法林)可以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从而延长PT。

通过定期测定患者的PT,可以监
测抗凝治疗的效果,调整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血液过度稀释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评估肝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是正常凝血功能的关键,因
此PT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脏疾病可以导致凝血因子合
成减少,从而导致PT延长。

通过测定PT,可以评估肝脏的凝血功能状态,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诊断凝血因子缺乏症:PT可以帮助鉴别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不同凝血因子缺乏症的PT延长程度不同,通过检测PT,可以初步判断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进而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PT是一项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查方法,但它仅仅
反映凝血系统中少数几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无法全面评估凝血功能的状态。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通常还需要结合其他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来全面评估凝血功能的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PT的检测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FⅢ(兔脑、人脑、胎盘、肺组织等浸出液)和钙离子混合物,使得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加入的混合物至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PT)。

是外源凝血途径常用筛选实验之一。

二、PT检测试剂1、PT的试剂中含有组织因子(TF)、磷脂和钙离子,当PT 试剂加入到乏血小板血浆中时,TF激活FVII,引发外源凝血的级联反应(FVIIa激活FX,FXa激活FV,FXa、FVa与磷脂、Ca2+形成四联复合物,共同激活凝血酶原FII,生成凝血酶FIIa,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FIB,最终形成纤维蛋白)。

2、PT试剂中含有抗肝素的成份(通常为硫酸鱼精蛋白类物质),因此对于肝素污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肝素浓度≤0.6U/mL),当出现肝素污染时,APTT或者TT比PT更容易出现异常。

三、PT的相关指标1、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所测患者PT/所测正常参比血浆PT,因使用的具体试剂而异,基本被INR所取代。

2、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ISI,参考值因国际敏感度指数(ISI)而异(常规参考区间为0.8-1.5)。

INR通常用于监测使用华法林或相关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可以说INR是专门为华法林准备的一个实验室参数。

对于接受华法林治疗的人,通常目标INR为2.0-3.0。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ISI,每个制造商都会为他们生产的组织因子分配一个 ISI 值,ISI值表示特定批次的组织因子与国际参考组织因子的比较情况,对于更敏感的TF,ISI通常在 0.94 和 1.4 之间,而对于不太敏感的TF,ISI 通常在 2.0-3.0 之间,因此当更换试剂批号时需要更新仪器中的ISI值,如有必要需要验证本地的ISI值。

四、PT检测的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1. 实验原理
将试剂加入抗凝血浆中,试剂中的牛凝血酶可直接作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凝块,通过660nm光照射血浆,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时间。

2. 标本采集
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
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全血贮存在4~10oC不超过2小时,最好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此血浆在室温22~24oC下可存放2小时,在2~4oC可存放4小时,在-20oC 可存放2周,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在-70oC可存放6个月。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血浆的容器置37oC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以免凝血因子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不准确。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