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答案
2019-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考点复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进出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可以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居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后代孙无量匮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其意思A.指通豫南,达手汉阴通解说: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解说:C.甚矣,汝之不惠通解说:D.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解说:2.以下词义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止:笑而止之止增笑耳B.何:何必而不平何以战C.可:固不行彻是亦不可以够已呼D.固:汝心之固固不行彻3.以下旬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现代汉语- 致的一项为哪一项()A.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4.指出以下两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参照答案】1.A. “指”通“直” ;向来 B.“反”通“返” ;来回 C.“惠”通“慧” ;聪慧D.“厝”通“措”;搁置2. A(第一个“止”是劝止,第二个通“只”,不过。
)3.C(A中的“毛”古义是草木,今义是毛发; B 中“虽”古义是即便,今义为固然;D 中“亡”古义通“无”,今义是死亡。
)4. (1) “面”:面对着,作状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0曹刿论战 课后作业(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望其旗靡(mǐ)小信未孚(fú)登shì(轼)而望之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何以战 以: 凭、靠 (2)弗敢专也专: 独自享有 (3)必以情情: 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4)忠之属也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5)公将鼓之鼓: 击鼓进军 (6)下视其辙辙: 车轮碾出的痕迹 (7)既克,公问其故既: 已经 故: 原因,缘故 (8)难测也测: 推测,估计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体会其与今义的区别。
(1)十年春,齐师伐我 军队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3)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 (4)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4.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解析】C项“以”译为“把”,其他为“凭借”。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报以实情。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以实情诚心判断。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5)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夫大国 , 难测也 , 惧有伏焉 ”。
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有答案

世界现代史-----九下期末复习(2015、11)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代表苏维埃。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3、1917 年11 月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政治: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经济: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④迁都:1918年,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5、问答: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 、经济方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其特点(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的含义)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政治方面:1922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努力奋斗。
4、列举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①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工业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关于课文《曹刿论战》记载的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二字,通过人物对比,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适当讲讲战争的背景,还要讲讲有关的文化常识。
例如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
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指这种征集工作来说的。
又如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车战,所以文中又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
讲背景的时间不宜过长,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字词来讲。
重点是词语解释。
建议教师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采取边讲解边整理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间”“牺牲”“加”“狱”“情”“鼓”等用的是古义,可归为一类:“鼓”“败绩”“驰”“辙”“轼”等都与战争(车战)有关,也可归为一类,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这件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纳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在学习中要求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重点词句】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基础问答】1 .当今世界呈现什么特点?(P3〜4)(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什么?(P5〜6)(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P6〜7)(1)积极影响:①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②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2)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P7)(1)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2)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5.★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影响)(P7〜8)(1)积极作用: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2)消极作用: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6.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P8〜9)(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2)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与宽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9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9单元复习提纲(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原因: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依然进行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②一战的影响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概况:1917、11 彼得格勒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5、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⑤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政治上——建立苏联1922 年底组成:最初由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成;后扩大到15 个加盟共和国2、经济上(1)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 年开始实施(由列宁实施的)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它的实施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06第六单元(A卷基础卷)(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6】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同步检测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全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4分)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宫阙 驽钝 玉帛(bó) 废寝(qǐn)忘食B.峰峦 嚷除 干戈(gē) 所向披靡(mǐ)C.寥落 诽谤 期(qī)年妄自菲(fēi)薄D.裨益 顷覆 臧(zāng)否 夙(sù)兴夜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问题,学生需要平时多积累和运用。
B项“嚷”应为“攘”,C项“期”应读“jī”,“菲”应读“fěi”,D项“顷”应为“倾”。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5分)(1)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 (2)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3)必以信___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5)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_ (6)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7)以彰其咎__________________ (8)性行淑均___________________(9)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__(10)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使信服(2)已经(3)实情(4)间或、偶然(5)使……听到(6)同“熟”,仔细(7)揭示(8)公正、公平(9)痛心、遗憾(10)益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的含义,学生平时需要多积累。
需要注意重点词语的使动用法。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4分)(1)小大之狱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2)明日徐公来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答案】(1)诉讼案件 监狱 (2)次日,第二天 明天(3)感奋激发 感谢、感动(4)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道德品质低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的古今异义。
202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一、彼得一世改革:181.背景(原因):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1 古文二则一、词语积累骘.(zh ì) 辟.之(b ì) 邑.(y ì) 谒.见(y è) 以遗.震(w èi ) 涿.郡(zhu ō)谏.(ji àn ) 辄叱..遣之(zh é ch ì) 便.宜(bi àn ) 蕴藉..(y ùn ji è) 省.视(x ǐng ) 以贞白称.(ch ēng ) 性质qu è(悫 ) 安q ǐn (寝) j ìng 夕(竟) zh ǎng 者(长 )二、古今异义1.何谓无知.. 古义:不知道 今义:没有知识,不懂事理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古义:比拟 今义:方形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 今义:方便、合适或价钱低, 4.性质.. 悫 古义:性情质朴 今义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5.每三公有所选举.. 古义:选贤任能 今义:指用投票或举手等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6、竟夕不眠 古义:从头到尾 今义:竟然三、一词多义 故人知君(了解)何谓无知(知道)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赠送)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供给,接济) 在位以贞白称(著称)称为清白吏子孙(被称作 ) 当之郡(到)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代他)5.之 以此遗之(代子孙)辄叱遗之(代诸子劝谏之人)亦以此见轻(因为)怀金十斤以遗震(来) 密愧而出(表修饰)而亦终不用也(表转折)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表转折) 退而安寝(表顺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之孙(是)8.为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替)王密为昌邑令(担任)9、故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行产业(原来)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先前)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所以)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四、文学常识1.《四知》和《私心》选自《 后汉书 》、作者是范晔 , 南朝宋 时期著名 史学家 ,字蔚宗。
2.“四知”就是人们常说的“ 天知 、 神知 、 我知 、 你知 ”。
3、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 、 班固的《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 、陈寿的《三国志》。
五、填空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运用了 侧面 描写,说明了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 。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两篇短文的写作特点之一。
2.《四知》一文的两个典型事件是 杨震拒金 和 杨震拒为子孙开办产业 ,表明杨震是一个的 廉洁自律 清官。
1、知 2.遗 4.称 6.以 7.而3.《私心》一文中第五伦认为自己在举贤任能和私人感情方面还有私心。
从中我们看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严于律已的人。
六、词性活用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名作动,怀里揣着2.故旧..长者形作名,老朋友七、特殊句子1.省略句:①后转涿郡太守翻译: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②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遗之翻译:诸子中有人有时候劝止他,他(第五伦...)就斥责并让他们走开2.被动句:①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翻译:让我的后代子孙被称作...是清官的子②亦以此见轻..翻译:也因此被人看轻....3.固定句式①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翻译: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②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翻译: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八、整体感悟1.阅读《四知》回答问题:①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这是杨震对幕夜“送金”的回答,表现了杨震拒不受贿的坚决态度,使送金者惭愧而出。
此言一出,落地有声,它影响和震撼了后世无数的清官司和贪官,成为后世拒腐名言,流传至今。
“杨震拒金”也足以看出他是一位廉洁自律的清官。
②(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同意。
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富的遗产更有价值。
③杨震拒金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现实谈一谈。
○1杨震拒金的同时,还应批评教育行贿者,让他认识到行贿的错误;○2行贿者不会无端行贿,他们为的是得到更大的好处,而受贿者往往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给予行贿者好处。
可见腐败之风,古已有之,反腐败任重而道远。
)④杨震的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杨震面对重金拒不受贿,身居要职不谋私利,他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值得大学学习2.阅读《私心》,回答问题:①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第五伦是奉公无私的?是“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遗之”;二、是“吏人奏记乃便宜者,并亦封上”。
②你怎么看待第五伦的私心?第五伦的“私心”都属人之常情,算不上“私心”,这表现了第五伦严于律已、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的精神。
孔子曰:“君子慎独”,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足以说明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③以“私心”为标题,你认识合理吗?合理。
因为文章一方面用事实说明第五伦没有私心,另一方面又让第五伦解剖自己的私心,可以说处处都是围绕有无私心而言的。
虽然文章最重要表现的是第五伦的公心,但用“私心”为题,反向立意,表现力更强,更反衬人物形象。
九、拓展延伸:1.列举历史上像杨震一样的清官及其事例包拯铁面无私,怒铡陈世美,维护了法律的公正。
海瑞殿骂昏庸的皇帝,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董宣公正执法,被称“强项令”。
2.有关廉洁自律的格言警句:①正已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岳飞②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韩涛③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郑培民22.《与朱元思书》一、字音、字形缥碧(pi ǎo ) 湍(tu ān ) 夹岸(ji ā) 轩邈(xu ān mi ǎo ) 泠泠(l íng )嘤嘤(y īng ) 鸢飞戾天(yu ān l ì) 窥(ku ī) 横柯(k ē) 经l ún (纶) sh ì(世)务二、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回去。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的意思 三、古今异义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向西 今义:物品泛称 四、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 吴均 ,是南朝梁 朝文学家,字叔痒 。
2.从语言来说,本文的体裁是 骈文 。
这种文体盛行于南朝,大多追求华丽的形式。
因为当时不少人效仿吴均,进而形成一种“ 吴均 ”体。
五、填空1.本文在结构上是 总分 关系。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描写“异水”时抓住了水 清澈 和 湍急 的特点,写山之“奇”表现在山的 高峻 上。
2.文中哪句话表明作者是乘船出游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4.文中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山势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把原本静止的崇山峻岭之状写活了。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物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寒 ,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古诗词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6.作者在欣赏了奇山异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六、一词多义: 负势竞上(向上) 天下独绝(独特) 横柯上蔽(在上面)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直视无碍(一直 )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的倍数) 争高直指(笔直 ) 百叫无绝(虚指,极言其多)从流飘荡(顺着、随着)1.上 3.直 4.百 2.绝5.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采纳)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跟随)6.见,显露)七、词类活用1.横柯上.蔽(名作状,在上面)2.任意东西..(名作状,向东向西)3.风烟俱净.(形作动,消散尽净)4.负势竞.上(动作状,争着)5、猛浪若奔.(动作名,奔驰的骏马)6、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
息)7、互相轩邈(形容作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8、皆生寒.树(意动用法,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八、特殊句式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船儿向东向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九、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十、重点语段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回答问题: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幕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文中描写山奇是通过人物的哪些感官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视觉和听觉,这样多层次多角度写出山的奇美,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第二段从哪些方面来突出水的“异”?颜色、深度、水质、水速、气势五个方面,也可概括为清澈和湍急两方面。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所用修辞及其作用。
比喻和夸张,形象生动突出江水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5、第三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因为写景时由山顶到山谷,由远处群山到近处横柯、疏条。
6、为什么要写“皆生寒树”?山高林密,使人感觉树林在高山上冷飕飕地冒着寒气,以此来衬托山之高7、“竞”“争”二字,有何作用?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8、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不是。
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下文的感慨埋下伏笔。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感慨?作者触景生情,因情而明志。
一方面表现出富春山的魅力令人赞美和留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思想。
这是对当时黑暗官场及追名逐利的一种否定10、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书法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11、本文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晰。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了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12、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式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十、拓展延伸:1、本文在写景方面与《三峡》有何相同之处?(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本文与《三峡》都是借景抒情的散文,请结合作者的处境和时代背景,分析文中所抒感情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