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5,6单元复习提纲_56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1、建国前后海军的成立及发展情况?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③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④1974年,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海军已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⑥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建国前后空军的成立及发展情况?①人民空军在是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③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3、导弹部队组建的时间、主要任务、现用名?时间: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主要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现用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4、新时代强军之路的新格局?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南、西、北、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和政策?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年级下册音乐复习提纲

五年级音乐下册复习提纲一、常用记号:1、反复记号:表示在记号内的旋律需要反复演奏。
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可以省略。
2、自由休止记号:〕0〔表示演唱或演奏到此处,根据剧情需要自由休止。
3、延长记号: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需要延长;有时标在小节线上,表示两小节之间可做适当休止。
4、保持音记号:-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此音在唱(奏)时要饱满、有强度,并有充分的时值。
5、重音记号(亦称“强音记号”):> 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演奏或演唱到此音时要强而有力。
6、顿音记号: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演奏或演唱到此音时,要表现的短促、轻巧而有弹性。
7、连线:用或表示,标在旋律的上方。
第一单元:1、协奏曲:指的是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或者民族乐队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一般乐曲结构较大,独奏与乐队并重。
2、装饰音:“”叫做波音记号。
“”叫做下滑音记号。
“”前者是前倚音,后者是后倚音。
3、演唱形式:有男生、女生独唱,齐唱,合唱等。
演奏形式;有协奏,独奏,合奏等。
4、力度记号:渐强(<)、渐弱(>)、(ff)很强、(pp)很弱、(f)强、(P)弱、(mf)中强、(mp)中弱、(sf)特强、(sfp)特强后弱、(fp)强后即弱。
第二单元:1、《山林的呼唤》选自管弦乐《山林之歌》,作者马思聪。
2、《神奇的九寨沟》是男生独唱歌曲。
3、《致春天》属于钢琴独奏乐曲。
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作品。
4、《给未来一片绿色》属于合唱乐曲。
第三单元:1、《京调》是以笛子与乐队合奏的形式表现的,作者是顾冠仁。
2、京剧的演唱形式:唱、念、做、打。
京剧身段动作有:花指、挂画、上马、水袖等。
角色种类:生、旦、净、丑。
3、《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与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4、《前门情思大碗茶》属于女生独唱歌曲、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词曹火星。
6、《梨园英秀》是孟庆华作词、作曲。
第四单元1、《在那东山顶上》的作词是苍央加措,作曲是张千一。
2、《放牦牛的小卓玛》是藏族歌曲,作曲是于政,作词是金鸿为。
初一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动物世界1. 动物的特点:动物是一类生物,它们有生殖能力,能够自由运动,依靠有机物为能量来源。
2. 动物的分类:按照动物的骨骼系统,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3. 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两种生殖方式各有特点,在自然界中都有各自的重要作用。
4. 动物的自我保护:动物在生存过程中,会采用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比如利用伪装、仿拟、逃走、尖叫或者攻击等方法。
5. 动物与人类:动物与人类是紧密相关的,人类可以通过饲养动物得到肉类、皮毛、骨料、奶制品等物质需求,而动物也能够得到人类的保护和繁衍生息。
6. 动物的文化价值: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动物在人类社会中还有文化上的价值。
第六单元:星空与地球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形,它是一个球体,但由于自转的速度不同,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有一定的差异。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约为24小时;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黄道运动的周期,约为365.25天。
3. 地球的地理分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表面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分区,陆地表面被分为大洲和岛屿,海洋表面则被分为大洋和海洋。
4. 星空的组成:星空中包含着许多的星球和星系,其中最为显眼的是太阳系,还有其他的一些恒星和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甚至还有宇宙射线等。
5. 月球与地球: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和地球之间相互引力作用,保持着它们之间的轨道运动。
6. 太阳与地球: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为地球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光和热,也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7. 星座:星座是指人类根据星空的分布,把形成的几何图形串联起来而得到的一些虚构的图形,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定位星空中的某些目标。
八年级政治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国籍?答: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答:(1)公民是一个法律上的的称呼,是指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人个。
(2)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3、如何确认中国公民的身份?答:(1)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
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4、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答:人民当家作主动,就是我们社会成员,通过国家法律确认的公民身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5、为什么要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当当家作主。
6、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答:(1)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2)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3)人民当家作主还表现为公民通过履行自己在法律上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7、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
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8、为什么要树立国家观念?答;公民,忠于自己的国家,这不仅源于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也因为我们在法律上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效忠自己的国家。
9、要树立什么样的国家观念?答:我们应该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关心国家和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关心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10、要树立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国家法律是通过确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发挥作用的。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中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八下社会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的牢笼
近代科学的诞生
(近代科学革命)
P13-14
1.时间:15-16世纪
2.代表人物:
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波兰——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意大利——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英国——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科学的作用: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
3.根本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4.过程:
(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2)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4)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
5.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屠杀土著人,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2.其它知识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属拉丁语系。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P26-27
1.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卢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集中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中)
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体现在美国共和政体中)
法国——百科全书派(狄德罗)——科学和理性
八年级上化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化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物质的构成原子: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带正电荷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式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反应速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平衡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第三单元:氧气与运动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参与燃烧和呼吸过程呼吸作用:人体利用氧气和食物产生能量的过程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光和热有害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第四单元: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物质非金属:不具备金属性质的物质金属活动性:金属与酸、水和盐溶液反应产生的现象金属的腐蚀:金属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导致的损伤第五单元:空气与水的净化空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大气中添加了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物质环保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倡可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净化:去除水中杂质和有害物质,使其可以安全饮用第六单元:酸、碱与盐酸:酸性溶液具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变红碱:碱性溶液具有苦味,能使红色石蕊变蓝盐: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pH值: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第七单元:酸与金属的反应酸和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和盐酸性溶液中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影响反应速率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反应活动性从高到低排列腐蚀防护:利用镀层等方式保护金属不被腐蚀第八单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滴定: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测定溶液的浓度酸碱指示剂:根据溶液的pH值变化显示颜色的物质酸雨:大气中气体和颗粒物质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性降雨第九单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非金属元素:不具备金属性质的元素合金: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第十单元:盐的制备与性质盐的制备方法:酸和碱反应、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处理方法盐的溶解度和晶体结构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盐的用途和应用。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战争•秦赵之战•秦朝的建立•项羽和刘邦的争斗2.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秦朝的统一与中国历史的分水岭•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3. 秦始皇及其统治•秦始皇的治理手段•墓室的建造第二单元:秦汉之际的中国1. 秦汉之际的政治改革•三公九卿制度•儒家学说的兴起•法家学说的兴起2. 秦汉边疆的拓展•西南地区的征服与开发•北方边疆的防御3. 刘邦与汉朝的建立•刘邦的功绩与政策•汉朝的建立与发展第三单元:西汉时期的中国1. 西汉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在西汉的影响2.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商业与手工业的繁荣3. 西汉的外交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西汉与罗马帝国的交流第四单元:东汉时期的中国1. 建武中兴与赤眉起义•王莽篡位与新朝的建立•赤眉起义与刘秀的建武中兴2. 东汉的政治与文化•吴汉政权的建立与粉碎•东汉的文化与科技3. 长平之战与三国分立•董卓之乱与十八位诸侯的争夺•曹操、刘备、孙权的兴起与对峙第五单元:三国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建立•三国蜀汉、魏国、吴国的对峙•西晋的建立与政治内乱2.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南朝与北朝的对立•南北朝统一的历次尝试3.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与文化交流•南方的稳定与经济发展第六单元:隋唐时期的中国1. 隋朝的统一与政治改革•隋文帝杨坚的统一战争•隋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2. 唐朝的政治与社会•唐朝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3. 长安与东都的文化繁荣•唐朝的文化与科技•长安与东都的区别与联系第七单元: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的中国1.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政权更迭•五代十国政权的兴亡•民族政权的兴起2. 北宋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北宋的建立与政治改革•巨臣政治与改革的限制3. 北宋的经济与文化•农业生产与商业的繁荣•文人墨客与科技的发展第八单元:南宋时期的中国1. 南宋的统治与政治制度•南宋的统治者与政治家•南宋的政治制度2. 南宋的经济与文化•南宋的社会与经济•南宋的文化与科技3. 金朝与南宋的对立与和平•金朝的建立与南宋的对峙•金宋对立演变为南北和议第九单元:元朝时期的中国1. 元朝的建立与世袭制•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者•元朝的国号与政治制度2. 元朝的政治与经济•元朝对中国的统治与影响•元朝的经济制度与发展3.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农民起义与元末之乱•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以上就是九年级历史全册的复习提纲,涵盖了秦朝至元朝的中国历史要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浪里白条张顺
4、《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5、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马拉松长跑纪念菲迪皮茨 莫尔斯发明电报 贝尔发明电话
(二)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梁山泊的军师——吴用
召集允诺 胆怯诸位 妒忌调度擂鼓 弓弩手
bèng liàng guǐ juān mí chōng cì zhuó
迸裂踉跄诡计镌刻猕猿憧憬赐予灼痛
jǐ chéng chéng miǎn wǔ gāng cuān
脊梁乘机惩罚渑池侮辱山冈蹿出来
2、多音字chā
tiāo zhé chà
挑 折 差 chāi
tiǎo shé cī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5.古词今意
(1)筛一碗酒( ) (2)却把大虫吓唬我( )
(3)真个好所在。() (4)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5)大造化!大造化!()
6、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练习:
1、武松的哨棒打在树上折( )做两截。
2、人的一生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的转折( )点。
3、新世界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机遇,也给我们带来挑( )战。
4、武松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 )着一面旗。
3、同音字:指名回答,说一说区分的办法
bì( )玉墙()隐()()国和氏()
chéng ( )认()实()相()墙()功
教
学
2、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
月日对伊拉克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代号“沙漠军刀”。多国部队迅速解放了科威特并攻入伊拉克南部地区。27日,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全部决议,多国部队宣布停火。
结果
海湾战争以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结果
1949年7月,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以的失败,获胜而告终。
影响
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约的土地,超出了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近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旧矛盾没有解决,又引起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
以色列胜利的原因:
第
二
次
中
东
战
争
战争
起因
1956年7月,政府宣布将公司收归国有,损害了
影响
对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
2、发生了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3、控制海湾的能力有所加强。
特点
1、是一场:
普遍应用电子干扰技术,压制和制导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标志着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它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
的侵略利益
时间
年10月—————年3月
双方
、——
结果
及其原因
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撤军。
原因
1领导埃及军民奋起保卫;2切断英法的石油供应
3英法国内日益高涨;4要求双方停火
5也要求英国停火;6对英法表示不满
影响
1埃及维护了,扫清了英法的残余。
2埃及人民的胜利推动了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出现高潮。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朝鲜战争
1、背景1
2
3
2、爆发1时间
2战争初期各方的态度
美国
苏联
中国
3、规模的扩大。表现
美国
中国
4、朝鲜战争的阶段及特点
1
2
3
4
5、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
6、朝鲜战争的结束时间标志
7、朝鲜战争的影响
1对朝鲜半岛
2对美国
3对中国
4对苏联
5日本
⑥对国际形势
二、中东战争
纷
争
的
由
2埃及和叙利亚在的帮助下迅速提高军备
时间
年月
双方
、——
经过
后来逆转了战争形势
结果
10月下旬,双方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影响
1埃及收回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部分地区。
2阿拉伯国家以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3、美国组织起了以美国为首的38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部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周围地区,对伊拉克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
行动
1、年月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轮番轰击,开始了“”行动,海湾战争正式爆发。美国原因分析
2、伊拉克也曾向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逼迫以色列卷入战争,使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战争转变为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和美国的战争。但导弹大多被“爱国者”导弹拦截,有的则落入沙漠地区,没有对多国部队造成威胁。以色列在美国的指示下也没有对伊拉克进行还击,避免了战争升级。
走向和平
原因
1、前四次中东战争并没有,
双方逐渐意识到和平谈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严重阻碍了
3、以色列占领
4、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
过程
1、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走上了与的和解之路。
年,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国签署“”实现双方和解。开启中东和谈先河,1980年两国建交。
2、20世纪80年代,阿、以双方基本接受“”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
时间
年6月5日————10日
双方
、——
经过
以色列:“”
结果
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影响
1遭受严重损失
2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中东局势更加复杂。
3“携手”干预
第
四
次
中
东
战
争
战争
起因
1为了收复“”中的失地和洗刷耻辱,阿拉伯国家积极准备新的战争。
3、年9月,和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4、年10月,巴以双方达成协议
曲折
1、边界划分、、定居点拆除、水资源分配等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2双方和美国、阿拉伯世界等相关方面都存在强大的反对和牵制力量,受双方强硬势力影响。
中东问题的启示
四、
起因
入侵
原因
由于多年来的,致使两国冲突不断;两伊战争后,伊拉克陷于经济困境,为了恢复国内经济,要求免除,彻底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决定吞并科威特。外部条件
经过
结果
年8月2日,伊拉克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突袭科威特,并于当日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8月8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并入伊拉克,成为伊拉克第19个省。
经过
行动
1、联合国安理会、苏联、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纷纷谴责伊拉克。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协议。
2、为了确立其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维护其在中东的利益,对伊拉克的入侵行为迅速做出了最为强烈的反应。8月,美总统布什宣布开始实施“”行动,命令美军进驻沙特。
3严重削弱了、的国际地位及在中东的影响。
4、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第
三
次
中
东
战
争
战争
起因
1、1958年2月,、合并,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
2、组织建立,开展武装斗争,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
3、美苏超级大国的卷入,以色列得到了的支持,而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目的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2、资源丰富,重要。长期以来,大国插手该地区,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更加复杂
3、1917年,托管巴勒斯坦的英国采取“”的政策,发表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造成犹、阿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4、1947年11月 “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和;阿拉伯人反对分治。矛盾空前尖锐。
5、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6、的卷入使本以难以解决的中东问题更加复杂
第
一
次
中
东
战
争
战争
起因
1948年5月14日,宣告成立
时间
年5月——————年7 月
双方
联军——
经过
第一阶段
兵力、装备占优势,迅速掌握主动,暂时处于劣势。
第二阶段
利用停火之机,抢运武器,招募兵力,迅速强大,利用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采用灵活机动战术,各个地区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