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示儿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示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示儿》是唐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共四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期望。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文卡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为学习《示儿》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让学生熟悉《示儿》的音韵,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理解诗意让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小组合作,探讨诗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内容、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分析诗意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对比手法,“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寓意等。

4. 品味诗情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朗读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示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诗文主题和关键信息。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示儿》并背诵。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3. 收集陆游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欣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对《示儿》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示儿》教学设计【合集10篇】

《示儿》教学设计【合集10篇】

《示儿》教学设计【合集10篇】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1、音乐《悲魂曲》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背景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

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二)读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示儿》,把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诗读顺口、读清爽。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后三字,学生前四字。

反之亦然。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三)再读《示儿》,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更要去体会诗句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三篇.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接下来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

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板书课题)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2、简介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3、了解背景:(出示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示儿》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示儿》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示儿》教案优秀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示儿》。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诲。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诗中的词句和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示儿》这首古诗,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陆游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示儿》,注意停顿、节奏和语气。

3. 讲解:逐句讲解诗中的词句,分析诗句的寓意和情感。

4. 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父爱之情,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亲情。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写法,讲解如何鉴赏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法,创作一段表达亲情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示儿》2. 诗人:陆游3. 诗句及解释: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解释:死后原知万事皆空,但悲伤的是看不到全国的统一。

原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释:当王师北伐成功,统一中原时,家祭时别忘了告诉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表达亲情的作文。

2. 答案:无统一答案,要求表达出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儿》,引导学生感悟父爱,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同时,开展“亲情故事”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背诵《示儿》这首古诗,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第1篇】《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示儿》2认识“祭”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中原”,“翁”在诗句中的意思3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

理解古诗中“元”,“翁”等重点词语的古今异议,对全诗内容进行理解四教学课时:一个学时五教学方法一、初读感知;二、精读解意;三、复读悟情六教学流程导入:一、激趣导学(课件出示)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教师评价正确与否。

)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解题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

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

“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谁了解陆游?简单地说一说;教师出示PPT(介绍陆游的生平)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示儿)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1.指名读课文。

(重点提示:祭的读音)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示儿》篇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多形式朗读,在深层次对话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二、读题,解题,了解诗人1、教师:同学们,800年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点点细雨在哭泣,一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板书课题。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提起陆游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过渡:陆游在临终之际对儿女们交待了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齐读。

2、我会认学习生字"祭"。

读字音,记字形,说字义,会运用。

四、交流学法,自主学习(一)、回忆学法。

1、交流学法。

小学阶段咱们已经学习了近60首古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老师想听听。

2、学生介绍学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古诗四步法。

课件出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二)、自学古诗后小组内解疑。

(三)、汇报交流。

1、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得不确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2、疑: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小品文《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将自己的感受借鉴到日常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运用讨论、猜想等方式展开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他人的情感,形成踏实、自信、勤奋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展示(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以儿童为主角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

2.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先给学生分享一则自己的小故事,再把这个故事与本篇小品文《示儿》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文本阅读(20分钟)教师放慢课堂节奏,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导引后,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感受、表达。

4.个性化探究(20分钟)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组,让每个组员分别扮演文章中每个人物,让他们表演出文章中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生活感受,并让其他组员在表演之后共同探究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共鸣。

5.思考延伸(1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技巧来描述。

6.课堂点评(5分钟)教师通过点评学生的表现,强化积极表现,鼓励学生保持对文学作品和生活的关注,寄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童年,好好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可贵的瞬间。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情感认识较深,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情感变化,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而在个性化探究环节,学生们借助表演,将自己置于角色之中,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章中的人物有了较为紧密的连接,这是本次教学中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在思考延伸环节,学生们的热情略有下降,这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分享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地去品味生活中的瞬间,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咀嚼体悟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 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资源: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课前交流:让学生自由背诵学过去的古诗。

1. 引入课题:
今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宋诗。

(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他一生写诗近万首,这首诗是他临终前的绝笔。

2.理解课题:齐读课题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看的叫什么?(叫遗书)师:人们在临死时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写财产的分配等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请同学先自由读读课文。

看看注释。

提醒学生自由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诗意。

指名读课文。

师:想不想读得更好。

要读得更好就必须研究、走进古诗。

三、反复吟咏,深刻体会。

师: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

师:指名读。

说说理解。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财产、朋友......)师:指导朗读。

及时评价。

谁能读的更空些?齐读。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伤,板书:悲伤师:出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指名读。

说说理解。

让作者感到悲伤的是祖国没有统一。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补充:1127年,金兵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师:为国破家亡而感到悲伤。

你能把这种悲伤读出来吗?指名读诗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种悲伤。

(突出“不见”“同”)自由读。

齐读。

师:诗人不仅仅为国破家亡而悲伤。

师: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自由读师:指导读前句。

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作者的心情怎样?(悲痛、痛心、气愤)这是为什么而悲?(山河破碎)
师: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再读读后两句,还为什么悲?指名说。

师:1127年,金兵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北宋灭亡了,当时作者才2岁,写这首时,作者已经68岁了,也就是说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6年了,生活在沦陷区的遗民们已经望了整整66年了,他们的泪早就......流干了。

(272个月,23760天。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谁而悲?指名说
师:(板书)遗民泪尽悲泣师: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师:此时此刻,面对破碎的山河,面对泪尽的遗民,你一定会说,南宋的军队呢?南宋的统治者哪里去了?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到南宋的首都去看看。

出示《题临安邸》。

齐读。

师:他们在干什么?南宋的统治者在干什么?(他们在寻欢作乐;在游山玩水;过着奢侈的生活)。

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他们在汴州(汴梁,北宋的首都)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今天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

那诗人为谁还悲?
师:为了昏君(南宋的统治者)而悲。

随即板书:统治者无能

师:谁能把隐藏在作者笔下的这么多悲读出来。

指名读前两句。

齐读。

师: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
指名说。

师:诗人明明知道人死后就什么也空了,没有了,可他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你能体会到什么?(诗人的爱国之情;忧国忧民)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对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敬佩,放开声音齐读,用作者的诗表达我们的敬佩之情。

师: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临终也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可以说死不瞑目。

让我们怀着他那深深的遗憾深深地不舍再次诵读这首诗。

四:总结拓展
师:历史终归是历史,南宋最终还是灭亡了。

但是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却涌现出来许多的爱国志士。

师:出示投影。

让我们齐读。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师:其中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古名句。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他的《过零丁洋》。

师:在南宋历史上还有一位最著名的民族英雄。

知道是谁吗?(岳飞)他的抗金事迹他的岳家军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岳飞的《满江红》。

一起去感受那段悲痛心酸的历史,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板书:
示儿
国破家亡
伤山河破碎痛悲遗民泪尽泣统治者无能愤爱国《示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