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关于《中国产业集群⾼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东的五⾦、家电产业集群、⼭西的煤炭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商业传统、⽂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机产业集群、中⼭古镇灯饰产业集群以本⼟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
特点是⼩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台资企业群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是全球⾏业内⼤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应⽤为内容的⾼新技术产业集群。
◆⼤企业种⼦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企业专注于某⼀环节的核⼼能⼒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鞋产业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技术、市场、⼈才、对外贸易等⽅⾯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地、⾃然资源等⽅⾯具有优势。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劳动密集型、⼟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例较⼤;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产业集群主体以中⼩企业为主,少数⼤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趋突出,⽂化创意、⾦融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具有相对密集的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组织形态。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开放以来,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下,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现状1.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产业集群已逐步从“小而散”向“大而集”发展。
当前我国有一些知名的大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珠三角、浙江的杭州湾、江苏的苏南等,这些产业集群以其较高的产能规模和产业基础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产业聚集区之一2.产业链完整化:在一些发达的产业集群中,产业链完整化的程度较高。
比如,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最终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互相配合,形成了高效紧密的产业生态系统。
3.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我国一些产业集群以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为核心,注重科技创新和原始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例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深圳的高新技术园区等,通过吸引高端人才和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形成了技术研发和创新的热bed。
二、趋势1.创新驱动:未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创造创新氛围、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以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2.绿色可持续:环保和绿色发展是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求产业集群建设符合绿色发展要求,推动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竞争。
优质的产业集群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推动我国产业集群走向世界,实现更大的发展空间。
4.特色发展: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区域产业多元化发展。
例如,以广东珠三角为例,可以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制造业;以浙江杭州湾为例,可以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产业等。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

1 1 1 2
1 3 1 4
知 ,I (6 )为 5 n 在 ( o 区 间 内 0、办 公 用机 械制 造业
03( 5 . j3 60
O3 9 2 . 03 6 O3 8 9 | 88 6 0386 . 82 6 03 8 9 I 78 6 O3 8 5 . 74 6 O3 8 3 677 03 8 3 . 7 6 4 03 8 6 . 68 6 03 8 4 . 60 6 03 3 鹅6 9
O3 9 1 . 22 6
+1 2) ( 又由Q =} n (6 )+ ,Q =n 1 l (6。 +1 ) ,得 到 :
Q 一 Q = I n
(6, J (6。 )一 n )
( ) 3
4 5 6 7 8 9
1 0
关键 词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状 况 地 区
我 产 集 发 现 国 业 群 展 状
及地区 差异分 析
■ 麻 昌港 ( 广西 民族 师范学 院 广 西崇左 5 2 0 ) 34 ( }
▲ 资金 项 目:本 文 系区教 育厅 面上项 目 “ 西新 兴城 市产 业 集群发 广
展 研 究 ” 前 期 研 究 成 果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文献 标 识 码 :A 30
. . 集 群 的 CES 测 度 方 法 业
概 述
笔者根据 既有研 究总结得出的产业集 群 概念 , 并参考 了有 关的产 业集聚 度计算
的方法 , 用 了一个 新的度 量产业 集群发 采 展 程度的测度 法 , 简称 CE S测度法 ( S CE 分 别是法 人企业 Co p t n、 员 E r oa i 雇 r o m—
O3 8 2 666
1 5
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多个相关产业在其中一特定领域形成相互依赖、形成联动效应、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首先,产业集群将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源、市场和人才的流动已经无国界,产业集群规模将逐渐扩大。
一方面,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可以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和创新力量,提高全球竞争力。
其次,产业集群将注重创新和协同发展。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业集群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
创新有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制造、高技术产业转型。
而协同发展则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链的完整闭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三,产业集群将发展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
随着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产业集群将注重绿色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推动绿色创新和绿色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产业集群也需要适应环保政策的要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等挑战。
最后,产业集群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产业集群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和资源支持。
同时,与国际先进产业集群的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将呈现规模化、创新协同、绿色可持续和国际合作等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将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董志尚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企业集中在同一产业或产业链,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互相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企业制度。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产业集群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水平不高,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中国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95-02一、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从现阶段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中国产业集群虽然分布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个别大城市。
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是集中在珠江三九州、长江三角洲、浙东南、环渤海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早,市场机制比较健全。
中国的产业集群以广东的专业镇(佛山陶瓷)、浙江的块状经济(义乌小商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园区(宁波服装产业)为典型代表。
中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不是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在城市的周边地区。
二是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主要集中在轻工产业。
按照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产业集群分类,中国的产业集群除了以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外,基本上属于传统产业集群,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多是从事传统的制造加工业,主要是从事食品、纺织、制衣、五金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领域。
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在产品研发、自主品牌打造方面比较薄弱,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
三是中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企业为主,基本上是小企业集群。
在中国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重工业领域产业集群出现得较少,中国产业集群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而且大部分为个体、私营企业,有些甚至还具有手工作坊的特征。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在我国也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
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
从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
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
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
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
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
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工作总结

产业集群工作总结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和就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产业集群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我们重点关注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具体产业 1、具体产业 2和具体产业 3等领域。
在具体产业 1方面,已经形成了以龙头企业 1、龙头企业 2为核心,众多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格局。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环节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具体产业 2产业集群则以创新为驱动,吸引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
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产业 3产业集群在规模上取得了显著增长,产业链不断完善,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销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二、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政策支持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我们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企业减轻负担,提供发展动力。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通信、能源等条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便利。
3、推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同时积极引进外部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
5、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取得的成效1、经济增长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关产业的产值和税收均有显著提升。
2、就业增加众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3、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提高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区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这种背景下,我将就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首先,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各地区在不同领域的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其次,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区域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西部地区煤炭、石油、冶金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这种区域分布特点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全国产业布局的均衡和协调。
再次,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二是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产业链衔接和产业互动;三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最后,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良好的区域分布特点,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集群间的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
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发展
◆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
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 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典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区域
交通运输设备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萧山、上海、长春
汽车整车长春、上海、广州
摩托车零部件长春、新昌、温岭
摩托车整车江门、重庆、温岭
汽车车身及挂车长沙、顺德、重庆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元件及组件无锡、深圳、苏州
计算机外部设施南京、福州、苏州
计算机整机深圳、上海、昆山
集成电路上海、苏州、深圳
计算机网络设备无锡、苏州、济南
通讯终端天津、深圳、惠州
通信传输设备杭州、广州、成都
通信交换设备深圳、上海、南京
移动通信及其设备天津、北京、深圳
表 2 我国产业聚集发展指数较高的行业(制造业)
行业产业聚集指数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烟草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扎加工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
专用设备制造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
★关于产业聚集指数(CIP)
产业聚集指数用来评估特定产业在全国各地的聚集程度。
CIP 的值越高,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越不均匀,呈高度集群式分布发展;CIP 值越低,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
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聚集程度可以用产业的地区产值与全国总
产值之比或区位商等方法进行度量;从整体上度量一个产业在全国各地的聚集程度并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需要对各地区产业聚集程度进行汇总并进行适当的表转化处理,影响因素有行业划分的精细程度、
区域单元的大小等。
制造业产业集群指数分布在——之间,聚集指数的平均值为 . 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聚集指数最大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聚集指数最
小为 .
说明:化学纤维制造业是个大行业,属于国家行业分类二级目录,
下面还有若干子行业,因此的产业聚集指数属于该大行业的平均指数,
其中子行业维纶纤维制造的产业聚集指数高达 .
3、中国优势产业区特点
1)区域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区
域优势产业区数量区域优势产业区数量区域优势产业区数量北内蒙
京177山西48古35天
津109吉林43广西60河黑龙
北163江3重庆45辽
宁139安徽35四川112上
海359江西48贵州21江
苏678河南177云南40浙
江561湖北98陕西59福
建171湖南105甘肃26山
东661新疆10广
东608
河北、天津、北京地区优势产业区数量在8 个以上的行业分布情
况:
河北天津北京
优势产优势产优势产行业业区数行业业区数行业业区数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专用设备制造业12专用设备制造业2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专用设备制造业18其他电子设备制造10其他电子设备制造2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
金属制品业13制造业10公用机械制造业2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品制造业12复制9业10皮革、皮毛、羽毛及
制品业12通用设备制造业8通用设备制造业10
橡胶制造业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食品制造业9造业8农副食品制造业8
★关于优势产业区
产业聚集会形成产业区,行业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大的产业区为优
势产业区。
产业聚集指数高的行业,其优势产业区的经济规模就较大;产业
聚集指数低的行业,其优势产业区的经济规模就较低。
优势产业区的
出口、创新、利润指标都要高于普通的产业区,比普通产业区具有更强
的竞争力。
2)行业分布特点:
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基本原材料制造业、装
配制造业四类制造业中,分别有 985、856、922、1948 个优势产业区,
其中装配制造业的优势产业区占到总产业区个数的 40%,装配制造业的产业聚集程度最高,在经济规模、创新率、利润率和增长率上也都明显具有优势,说明装配制造业最适合以产业聚集或产业集群的形态发展。
3)区域行业分布特点
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装配制造业上,欠发达地区
的优势产业区主要集中在资源依赖型制造业上。
装配制造业优势产业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浙江、上
海和福建等 6 省,主要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等。
北京的优势产业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河南、河北主要集中在非
金属矿物制品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二、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1、产业集群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并呈跨区域发
展趋势
东部地区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集群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和转移,包括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的服装、家电等产业,也包括具有一定
技术含量和资本需求,但劳动力和土地在成本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的产业集群,如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
东部集群的辐射一般是
以东部具有市场、资本、技术优势的集群中心,通过产业链延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配套服务、专业化生产的产业集群
2、东部地区产业集群正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升级,由传统制造业
向产业链高端扩展、由专业化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由块状集群向链状集群发展。
3、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正处于培育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中西部地区具备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随着
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转移,会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
4、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向,其中装备制
造、金属冶炼等重化工业集群将越来越多。
5、高新技术企业更倾向于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以共享大型高技术装
备和高科技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