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早发⽩帝城》是李⽩的⼀⾸作品。

该诗画⾯明丽,语⽂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帝城到江陵的⼀路春⾊,表达了诗⼈喜悦欢快的⼼情。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早发⽩帝城》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早发⽩帝城》知识点 原⽂: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处看,可以看见⽩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绚丽!千⾥之遥的江陵,⼀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边时,轻快的⼩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峦。

注释: 发:启程。

⽩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帝⼭上。

杨齐贤注:“⽩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鱼复,有⽩龙出井中,⾃以承汉⼟运,故称⽩帝,改鱼复为⽩帝城。

”王琦注:“⽩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之云也。

”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帝城在⽩帝⼭上,地势⾼耸,从⼭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云间。

⽩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帝⼭,⼭上有⽩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作“尽”。

轻⾈已过:⼀作“须臾过却”。

万重⼭:层层叠叠的⼭,形容有许多。

【篇⼆】⼩学三年级语⽂《早发⽩帝城》教案 教学⽬标 1、学会五个⽣字,正确读写“⽩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境,激发学⽣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好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课前查阅与这⾸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导语】《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原文: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早发白帝城》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早发白帝城》课程教案

《早发白帝城》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

-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图片辅助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通过朗读感悟诗意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原文、生字词解释、相关图片或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三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壮丽景色。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什么特点?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并解释词义。

三、理解诗意1.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解释词义,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感悟诗情1.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境。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感到高兴?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五、拓展延伸1. 展示其他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或文章,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下的三峡之美。

2. 鼓励学生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家乡美景的小诗,并分享给同学们。

六、总结回顾1.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 布置作业: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准备下节课的古诗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早发白帝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早发白帝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早发白帝城体裁:诗题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原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

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

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

赏析二:思想内容《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赏析三:艺术特色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注释: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景物描写。

2.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句子。

(四)诗歌背诵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早发白帝城》。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诗歌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帝城”、“江陵”、“猿声”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诗歌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鉴赏《早发白帝城》,感受诗歌的美。

(五)作业布置1.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早发白帝城》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早发白帝城》。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程度。

早发白帝城 教案 [《早发白帝城》的教案]

早发白帝城 教案 [《早发白帝城》的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的教案]《早发白帝城》的教案一、说教材教材简析: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远行”的一篇课文。

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长江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课程“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本课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有意注意时间短,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

课标对二年级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我们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3、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认3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还、朝、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古诗学习四部曲”优化课堂教学,并注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为此,本课教学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理解诗歌时,诵读为本,辅以想象;体会诗情时,角色体验,品味诗句;学习引导上,课内扶学,总结方法,课外迁移,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自能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指导 “帝”岸“”两字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 艺术的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
江陵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 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
练习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 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 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 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 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 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 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 (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 ,那儿地 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 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 篇《早发白帝城》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 猿猴没叫完, 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 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 但感觉 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 “一日还 ”万“重山 ”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 千尺,危楼高百尺 ”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 “发、朝、还、重 ”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 “白帝城,公孙述 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 王琦注: “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一作 “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Fra bibliotek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 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 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练习题
一、连一连。
诗仙 李贺 山水诗人 陶渊明
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 十卷。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 “诗仙 ”是谁呢?(出 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