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中国馆回眸(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首先是永久保存的“一轴四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以及主题馆。
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世博轴世博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入口和主轴线,地下地上各两层,为半敞开式建筑。
世博轴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是一个由商业服务、餐饮、娱乐、会展服务等多功能组成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
其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已于2006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2009年底竣工。
世博会期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世博会后,将成为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的都市空间景观和城市交通主轴,提供市民活动,商业服务,交通换乘的空间。
世博轴在+10.0米平台上有大型张拉膜结构顶盖和轻型钢结构阳光谷。
磁悬浮世博车站调整至南环路南侧世博轴上,磁悬浮在经过世博轴+10.0米平台上方设置车站。
在世博轴两侧的站台层下方设置站厅层,与世博轴+10.0平台相连,通过世博轴-6.0米层与轨道7号线、8号线换乘。
磁悬浮车站从世博轴玻璃顶盖下方经过。
世博轴玻璃顶盖与车站顶盖连为一体。
主题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之一,主题馆在世博会期间将承担演绎、展示主题的重任,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的关键所在。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为标准展览场馆,可举办各类专业展会,与周边世博中心、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历届世博会的中国馆

清政府仿国子监牌楼
1910年 年 比利时 布鲁塞尔世博会 中国展馆
1915年 年 美国 旧金山世博会 中国展馆全景
1926年 年 美国 费城世博会 中国展馆
1933年 年 美国 芝加哥世博会 中国展馆
1982年 年 美国 诺克斯 维尔 世博会 中国展 馆
1984年 年 美国 新奥尔 良世博 会 中国展 馆内景
历届世博会中的中国展馆
关于世界博览会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 年 月 日 会在英国伦敦“水晶宫”开幕, 会在英国伦敦“水晶宫”开幕,至今 世界各国仍争先申办世界博览会。 世界各国仍争先申办世界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 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 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 是注册类(综合性)世博会, 是注册类(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 常是6个月 个月, 年开始每5年举 常是 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 年举 年开始每 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专业性) 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专业性) 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 个月, 世博会,展期通常为 个月,在两届 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描绘中国展区的版画
1862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中国展区首张照片
1876年 美国 费城世博会 中国展馆 这张照片是世 博会上中国馆 的首张照片
1878年 年 法国 巴黎世博会 中国展馆内景
1889年 年 法国 巴黎世博会 中国馆外景
1900年法国巴黎 年法国巴黎 世博会中国展馆
2005年 年 日本 爱知世界博览会 中国展馆
2008年西班牙 年西班牙 萨拉戈萨世博会 中国展馆
巨大水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水智慧
“跨越百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历史变迁

“跨越百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历史变迁自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世界博览会已走过了150多年。
在世博走进中国的这一历史时刻,腾讯旅游将为您梳理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百年足迹,感受世博会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世博会的展示经历了从百科全书式的陈列体系到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呈现体系的演变。
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的有识之士发现了中西方展示方式的差距,从而引入了将展品进行现代化。
1876年清政府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进门牌楼上有“大清国”的字样19世纪五六十代是中国接触世博会的早期阶段,展品由中国商人以个人名义选送,不成体系。
19世纪70年代至1905年是晚清海关代表中国参展时期。
在晚清国人对海外事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由海关的外国人承办并代表中国参加博览会实属无奈,弊端不少,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某些先进经验。
比如,为了参加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各口岸税务司提出了细致的征集要求,给征集样品进行编号分类,并注明详细的信息。
在中国展区,展品丰富,且都配有用途、价值和风俗文化的介绍,较好地展现了中国的悠久文化和习俗。
在1884—1885年美国新奥尔良国际工业和棉花百年纪念博览会上,税务司杜德维所筹划的中国展品的陈列具有立体式效果。
展品一部分是关于主题棉花类的,包括详细的目录、实物与模型;另一部分是配合和衬托主题展品的,如棉花出产地的其他产品,以及装饰会场的诸如书画、陶瓷等富有中国文化艺术特色的展品。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参加的世博会。
当时清政府对该届世博会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斥巨资修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村和中国展馆。
华式房屋,园林亭榭,佐以上等华式器具陈设,显得辉煌壮观。
而中国展品大部分置于人文艺术馆,以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展示空间来呈现中国匠艺成就与人民生活。
但是,部分展品的粗俗低劣以及陈列的不恰当为不少人所指责。
这届世博会设有人文艺术馆、教育和社会经济馆、机械馆、园艺馆等12个主题展馆,为各国提供分段分类的展品陈列。
历届世博会上的中国展馆

1905年中国馆工程竣工时的合影
• 1905年列日世 博会:本次世 博会我国得到 超等荣誉奖及 金银各等奖牌 共100枚,得 奖数量与英、 美、奥、意等 国不分上下。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中国馆全景
1926年费城世博会
• 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除了东道主美国之外,当数中国 与日本为参展作品之大家。中国以生丝、茶叶、江浙绸 缎、江西瓷器、福建漆器、手工刺绣及翡翠等展品为主 ,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在现代工商业展品方面,也有印 刷工艺、化妆品、革制品、电器、铜钢制品等展品,并 在各个奖项的角逐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当时的中国 正处于内争不断、战乱频繁的年代,中国“以旧帮文物 于赛重洋,略示一斑,以当全豹”自慰。上海天厨味精 厂的“佛手”牌味精在这届世博会上获得了金奖,这标 志着中国在化学工业上的飞跃。但是在费城博览会上依 然能看到中国与别国的差距:当时,邻国日本不仅有茶 叶成品及其包装的直接展示,还有用模型布置的种茶、 采茶、家居饮茶的场景,甚至还开设了茶馆,使前来参 观的游客能亲口品尝。相形之下,中国的茶叶展示不免
•炫奇会 赛奇会 •伦敦世界博览会 海德公 园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商人徐荣村 “荣记湖丝
•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 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参加的世博 会是1904年美国圣· 路易斯世博会 。中国政府参加本次世博会共花费 170万龙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交困的晚清政府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清政府正式颁布《出洋 赛会通行章程》 •钦差大臣杨兆鋆 (yún)
•改革开放 •中国正在逐步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 国向新兴工业国、从封闭 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 •强国
时 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点:上海 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 滨江地区 主 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 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历届世博会中国馆

在首届世博会上,中国馆共有两个展室, 展室上方各有一块小匾上清楚地标示着 “CHINA”字样。 中国展室的展品主要有:广口大对瓶、穿 官装的中国官员像、丘比特与普赛克、安 德络墨达、中国瓷器、屏风、椅子、象牙 雕刻、青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这里的展 品大部分是在华或和中国做贸易的外国商 人组织的,所以展室中既有中国产品,也 有西方展品。这届博览会标志着第一届世 界博览会的诞生。
第一次由中国人选派代表参加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美国 费城世博会1876年前,中国参加世博会的都是清朝工商界 的个人代表或清政府委派的中国海关的洋人代表,而从这 次世博会开始,清政府派出了浙江海关文书李圭参加世博 会,并且从这届费城世博会开始,组委会允许各国设立独立 展馆,逐步取代了原来的主题展馆。在这次博览会上,中 国展馆占地“仅八千正方尺”,精心的布置,以浓郁的中 华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一座木质大牌楼向北而建,上 书“大清国”三个字,对联一幅,曰“集十八省大观,天 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顿。”横批为“物宝天 华”。中国参展的商品共计有720箱,6801种,价值约白 银20万两。中国的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 等在各国展品中推为第一。 中国的参会代表李圭写下了一本《环逰地球新录》,记录 了费城赛会的实况。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
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
中国馆是当时 面积最大的展 馆之一,馆内 主要介绍了我 国古代和现代 水源开发利用 的情况和成就, 展出了一系列 文物照片、复 制品、模型, 纺织品、手工 艺品、秦钟和 秦碑等文物。
馆长李兆离在馆内迎接了当政的布什夫妇以及前 总统卡特夫妇和里根总统夫人,并陪同他们参观。 李兆离在一幅精美的国画前为来访的老布什夫妇赠 送礼品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
世博会地图

1933年美国芝加哥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 “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年法国巴黎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年美国旧金山 “明日新世界”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美国西雅图 “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4年美国纽约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年加拿大蒙持利尔 “人类与世界” 1968年美国圣安东尼奥 “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1970年日本大阪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美国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年日本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年日本筑波 “居住与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 “交通与运输”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0年日本大阪 “人类与自然”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 “发现的时代” 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 “哥伦布-船与海” 1993年韩国大田 “新的起飞之路”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2000年德国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年日本爱知 “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中国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 彩和水韵之美。法国馆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法式园林。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庭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 来的触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电影片段带来的听觉等感性元素,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 亮点: 绿意园林 馆内仿建法式园林,法国景观设计师打造的“凡尔赛花园”,屋顶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 国家珍藏品 巴黎奥赛博物馆七幅法国国家珍藏品将出现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中。这七幅藏品包括法国画 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马奈的《阳台》,梵高的《阿尔的舞厅》,赛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 尔的《化装间》,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据悉,这批展馆珍藏从 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
历届世博会一览表

历届世博会一览表共41届
世博会作为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创新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①展品、科技的物质技术层面:近代西方科技成果的创新示范:炫奇;
②经济、制度层面的创新示范:世博会作为一种仪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从实效上引起了晚清、民国、南京政府三次博览会热潮以及国内劝业会、奖进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的博览会事业;
③文化、思想层面的创新示范:近代国际化的商贸观念共识形成;国家意识的强化;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示范;近代科技教育、人文教育观念的创新示范:这种创新对近代国人的思想上产生一种困惑和危机感,促使其“对自身文明的沉思和对原有价值观念的怀疑。
从而激发了中国学习西方强国的强烈愿望。
”1
世博仪式传播
对于近代世博会所处的传播环境来说,1851 年英国首次世博会期间, 世界各地前来参展的人数达 1.7 万多人,参观人数多达600多万人次;1867 年法国举办巴黎世博会时,参展人数增至 5 万多人, 前往参观者竟达1020 万人次。
正如国内会展史专家马敏所认为,“在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尚未发明之前, 博览会通过展陈、观摩所起的大规模科技传播和文化交流作用, 是任何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2
1马敏:《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马敏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J].历史研究,2004:98-117.。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巴基斯坦馆主题:基于城市多样化的和谐特色: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巴基斯坦国家馆坐落于中国馆的西面,两国展馆仅一步之遥,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这座古堡始建于1025年,又在1566年经历改造后呈现出现在的面貌。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文化中心,拉合尔古堡从其建立之初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这个城市极具象征力的地标,这座美丽而著名的古堡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巴基斯坦民族舞蹈艺术家将在馆内表演别具特色的民族舞,参观者也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食品,如配以秘制酱汁的烧烤和醇厚香浓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等。
巴基斯坦国家馆效果图非洲联合馆概况2009年5月15日,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
非洲联合馆建筑面积达2万6千多平方米,4个外立面的面积总和达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会11个联合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建筑面积:2万6千多平方米造型亮点:强烈非洲元素展馆位置:C片区由1万多件钢结构搭起的非洲联合馆已挺立在世博园区内。
树木、沙漠、海鸥、动物、建筑……这些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将呈现在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
在15日举行的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施工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并将全面实施。
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设计方案多次征集了非洲各参展国总代表和各参展国驻华使节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世博会中国馆回眸(图)
1876年清政府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的情形
1878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内景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外景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中国馆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中国馆全景
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1984年,主题为“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的世博会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
当时中国馆是当时面
积最大的展馆之一
1992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以古典园林为特色的中国馆,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以“华夏文明”为主题,展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现代航空、航天技术。
1993年大田世博会中国馆
1998里斯本世界博览会5月22日至9月30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14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盟等14个国际组织参加了本届博览会
2000年9月23日,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举办中国馆日活动,来自中国的文艺团体表演的功夫、杂技、
民乐等中国传统文艺节目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5年3月18日,人们在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外参观。
中国馆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
的最大展馆之一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中国馆。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1月21日上海迎来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
世博会场馆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部分场馆已形象初显,图为建设中的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