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鹿鸣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阅读材料《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是,不可挡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屠呦呦女士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除屠呦呦女士获奖外,该奖项另外一半由两名科学家共得,为爱尔兰的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
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像炸开锅一样,开始追踪报道屠呦呦的获奖背景,研究专业,以及生平记事。
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有多重要?我们先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战争时期。
当时作战士兵常常被疟疾所累,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
于是,多国政府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但都一筹莫展。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就此启动了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
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国家对“523项目”十分重视,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
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
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
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
诗经 鹿鸣

4、产生的地域和时代
地域大体包括今天的陕西、 地域大体包括今天的陕西、 山西、山东、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 北等。 北等。 诗作产生的时代, 诗作产生的时代,大约公元 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 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 即西周初年(一云商代末年) 即西周初年(一云商代末年)至 春秋中叶, 500年间 年间。 春秋中叶,约500年间。
一、《诗经》概述
1、《诗经》的名称 诗经》
原称作《 原称作《诗》、《诗三百》、 诗三百》 三百篇》 庄子》 《三百篇》。《庄子》中最早称为 丘治诗、 经“丘治诗、书、礼、乐、易、春 秋六经” 秋六经”,但未将其联为一体成为 书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书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 独尊儒术”的策略, 家、独尊儒术”的策略,设五经博 方将此称为《诗经》 士,方将此称为《诗经》,《史 儒林列传》 申公独以《 记·儒林列传》:“申公独以《诗 为训以教。 经》为训以教。”
即音乐曲调; 风,即音乐曲调;十 五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五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即正, 雅,即正,指朝廷正 西周王畿的乐调。 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宗庙祭祀之乐。 颂,宗庙祭祀之乐。
3、《诗经》中的诗作 者
《诗经》中的诗作者,有的 诗经》中的诗作者, 有主名,有的无主名,有的有 有主名,有的无主名, 争议。大体分两类, 争议。大体分两类,十五国风 和小雅的一部分是下层民众, 和小雅的一部分是下层民众, 颂和大雅多出贵族文人之手。 颂和大雅多出贵族文人之手。
少数民族祭祀舞蹈
2、农事诗
《诗经》时代,农业生 诗经》时代, 产已占有重要地位。 产已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中的作品, 《诗经》中的作品,不 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 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 烙印, 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 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 和相关政治、 和相关政治、宗教活动 的农事诗。 的农事诗。
第一讲 格物之食

美酒三百杯。 酒酣心自开。 虚名安用哉。 乘月醉高台。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其四)
三月咸阳城。 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其三)
健康: 至》) “赊”: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如今九日至, (《复愁十二首》其十一)
李杜不同的酒味
李白重在其盛,杜甫则在其衰; 与李白的狂歌痛饮、热烈飞动不同,杜甫的 一生漂泊,艰难困顿,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贯穿了生命的始终,这就使得杜甫不能完全 沉湎于酒,也不能彻底忘情于酒,杜甫的酒 因此更多了一层悲慨和沉思。
苏轼《 中秋》 苏轼《念奴娇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 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 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 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 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 树历历。 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 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 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 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 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 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 一声吹断横笛。 一声吹断横笛。
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 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 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 全无是处。 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 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 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 推松曰去! 推松曰去!
沁园春
杜甫-- 杜甫--
《诗经》全文讲解大全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横征暴敛﹐攻伐兼并﹐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经?国风》中的许多诗篇就反映了这一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人民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情绪。如《魏风》中的《伐檀》﹐写一群伐木者边劳动边歌唱﹐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领主们作了愤怒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硕鼠》更痛斥那些剥削者为大老鼠。《国风》中还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繁重的劳役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如《唐风鸨羽》写没完没了的王事迫使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赡养父母。《魏风陟岵》写一行役者望乡思家﹐回忆起父母兄长的嘱咐﹐叫他自己当心﹐不要死在异乡﹐《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等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伴随着徭役﹑兵役的苛重﹐因而出现离人思妇之作﹐士兵们厌战思家﹐妻子们怀念征人。这一类作品有《召南殷其雷》﹑《卫风兮》﹑《王风君子于役》 《豳风》东山等。《东山》写一士兵出征已久﹐役满还乡时心情。他想到家园可能已经荒废﹐心里感到悲哀﹐但是他仍执着地怀念家乡﹐深沉感人。
第二节 生民之什
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第三节 荡之什
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颂
第一节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
第二节 周颂臣工之什
第一〇节 唐风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孔子本纪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
”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
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
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
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
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
’”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
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
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啁。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
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诗经 小雅 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一、导入1、师:今天来~~做客,我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老师今天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看,它是谁呀?生:鹿。
师:没错,它是一只“九色鹿”。
它的故事可精彩了,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2、(1)师: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它,老师就把它的故事讲给你们。
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恒河旁边,住着一只九色鹿。
它每天到河边吃草喝水,这只乌鸦,是它的好朋友。
有一天,一个人掉进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不顾危险,连忙跳进河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那个人救了上岸。
那人对九色鹿感激不尽,可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自己的事告诉别人,溺水者连连答应。
说完话,它们便回去了。
这个国家的王后,一天夜里梦到了漂亮的九色鹿,她醒来后对国王说:“我要九色鹿的皮做衣裳,您快给我找来。
”于是,那位体贴的国王向全国出示布告捕捉九色鹿,捉到后必有重赏。
可是除了溺水者,没有人见过九色鹿。
他听到这个消息,早忘了九色鹿的救命之恩,跑到王宫里,让国王带上兵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浑然不知自己已被军队层层围住。
乌鸦看见了,气愤地说:“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还要害他呢?”那个人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听了他们的故事后,国王被九色鹿的善良、勇敢打动了。
他叫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
那个溺水者呢?被扔进了恒河里。
(2)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生:乐于助人、奋不顾身、谦虚……师:没错,鹿在这里是正义、善良的化身。
其实,它在人们心中还有很多美好的形象。
例如:古人认为:鹿,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鹿,有美好的寓意。
《诗经》中就曾多次提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诗经中的鹿。
二、背景简介1、师:说到《诗经》,老师得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诗经》它跟我们的课本一样,其实它就是一本书。
它是孔子从3000多首诗里面选出了305首,把它们编成了一本集子,取名叫做《诗》。
最初是给他的学生读的,渐渐地成为了所有读书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一本书,而且因为它的地位很高,后来又给它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叫什么?《诗经》(板书:诗经)2、师:诗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2讲诗经《静女》《鹿鸣》

鹿
鸣
首章热烈欢快的音乐 声中宰夫献上竹筐盛 的礼物。然后主人致 辞“承蒙光临,示我 以大道”。 二章言嘉宾之德音甚 明,足以示民使不偷 薄,而君子所当则效。
选自《小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献,送
大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 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女子赠物,向男子表示爱情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男子向女子表示爱慕之心
写作特点: 以铺陈直叙的写法表现纯真的感 情,刻画人物的心理很有情趣。
娴静的少女真漂亮,等待我在那城角楼 上。故意藏起不露面,急得我搔头顾彷 徨。娴静的少女真姣好,她送我一根红 管草。红管草鲜艳闪光芒,我就喜欢你 的漂亮。牧场的茅草送给我,真是美丽 又奇特。并非是茅芽真正美,因为是美 人送给我
曹操《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叙”,是通过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
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比,即“比喻”,是借客观景物作比况,使要
说明的事理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具体形象。
兴,即“起兴”或“发端”,是用眼前景物为
《诗经》全文讲解

《诗经》全文讲解许多喜欢《诗经》的朋友都感到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毕竟《诗经》的创作年代久远,很多词汇是我们现代不常用的,的诗经赏析专栏收集整理了各大名家对《诗经》的讲解和注释,希望在大家欣赏《诗经》的时候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孔子加以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目录:国风:第一节周南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第二节召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第三节邶风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第四节鄘风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第五节卫风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第六节王风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第七节郑风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第八节齐风鸡鸣、还、著、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第九节魏风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第一〇节唐风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第一一节秦风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第一二节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第一三节桧风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第一四节曹风蜉蝣、候人、鸤鸠、下泉;第一五节豳风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小雅:第一节鹿鸣之什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第二节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第三节鸿雁之什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第四节节南山之什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第五节谷风之什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第六节甫田之什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第七节鱼藻之什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緜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大雅:第一节文王之什文王、大明、緜、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第二节生民之什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第三节荡之什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颂:第一节周颂清庙之什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第二节周颂臣工之什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第三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第四节鲁颂駉之什駉、有駜、泮水、閟宫;第五节商颂那、烈祖、玄鸟、长髪、殷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文化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代上层社会很多礼 典都有饮食活动,祭祀、农事、飨礼、燕礼、射礼、乡饮酒礼、 聘礼等一系列贵族阶层的礼典都离不开饮食活动,并将饮食活动 礼制化。饮食之礼的作用:一是有维护周代宗法制度的作用,有 助于巩固尊卑有序、贵贱有等的宗法秩序;二是有协调君臣关系、 和睦亲族、强调同族共同利益、加强宗族团结的作用,即“亲亲” 之义;三是体现了周代尊老尚齿的伦理道德。 燕飨之礼是周代饮食之礼的反映,而《诗经》中的燕飨诗正体现 了燕飨之礼。周代贵族的燕飨活动有十分严格的程序和礼仪,有 献、酢、酬一献之礼、“酬”之后主人有物赠宾,叫“酬币”、 行礼时还要用乐等,这在《鹿鸣》诗中都有所反映。 燕飨中奏乐,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周人是非常重视音乐在政治和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 《礼记· 乐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治世之音安以 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 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 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 相亲,异则相敬。”;“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 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 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第一章:写主人热情好客,谦和有礼,不仅 琴瑟和鸣,营造出一个非常热烈、友好、欢快的 气氛,还拿出满筐的礼物献给客人。而主人这样 做的目的,是要虚心向嘉宾求教,请他们贡献有 关治国之道的意见。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 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 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 《礼记· 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 夫为献。”足可为证。 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 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 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 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 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 臣的忠告。
四、《诗经》的艺术特色、地位及影响 艺术特色 1、赋、比、兴手法的综合运用。以宋朱熹解释最有代表性:“赋者,敷陈其事直言之 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四言一句的句法。 3、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 4、多样的押韵方式。其中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的押韵方式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 押韵方式。 5、语言特色。简洁、朴素、生动。一是对事物有准确精炼的描绘;二是使用朴素生动而 新鲜活泼的日常口语。三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诗经》 中几乎都可找到。 地位及影响: 1、我国古代文学和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开创了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 为“风雅”精神,为后世屈原、汉乐府、建安诗歌、陈子昂、杜甫、白居易等继承发 扬 2、开辟了抒情言志的道路,我国抒情诗的民族艺术特色由此开始形成。《诗经》除少数 为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此以后,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3、《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为屈原所继承。比兴手法在《楚辞》中得 到了极大发展,许多诗人继承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了许多寓有兴寄的作品。 比兴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韵味无穷的特点。 4、《诗经》的四言句式,为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 为基本句式的文体继承和发展。
《鹿鸣》赏析 一、燕飨诗与周代礼乐文化 《鹿鸣》选自《诗经· 小雅》,是“小雅”的第一首。这是一首燕飨诗。诗歌 描绘了周天子宴请群臣宾客的热闹场面和祥和气氛,热情赞美了来宾的嘉言 美行,对嘉宾的忠告表示感激,也表现了主人的殷勤好客,体现了君臣和谐 融洽的关系。 燕飨诗产生于西周初期,是周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礼乐文化的反映。 周在灭商建周以后,总结了商灭亡的经验教训,一面继承了商代的种族血缘 统治办法,一方面实行文化上的转换,正如《诗经》所说,“周虽旧邦,其 命维新。” 首先表现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建立。宗法制就是以父子的血缘亲情来维系王 权的威严和稳定的治国制度。周天子及其继承者,从君统看,他是天下的共 主,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从宗统看,他又是天下的大宗。西周统治者划 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的嫡长子继天子之位为大宗, 其余庶子被分封诸侯,为小宗;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之位,为大宗,其余 庶子为大夫;卿大夫之嫡长子继承卿大夫之位,为大宗,其余庶子成为士, 为小宗。分封制也叫封邦建国制,简称封建,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 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它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邦国,以血缘纽带联系 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加强了王朝与封国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周王朝 的统治。 其次是“制礼作乐”。礼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和确立上下尊卑等 级关系,一方面表示政治身份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表示亲属间行辈的不同和 男女的不同。而乐则是与礼制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是用来调节融洽人际 关系。
二、《鹿鸣》内容分析 《鹿鸣》全诗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复沓结 构,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3] 。
[1] 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 苹:藾蒿hāo。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 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鼓:弹奏。瑟sè: 古代乐器,二十五弦,形似古琴。笙:簧 管乐器,属古八音之一匏类。
《诗经》的定名、编著及流传
原名“诗”或“诗三百”,因汉代将据说经过孔子整理的书 籍,都奉为经典,作为常法、经典,而 “诗”据说经过孔子删 定过,故称“诗经”,又因“诗”的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 三百”。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 世纪。诗歌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但大部 分不可考。诗歌的收集有周代公卿献诗说、设置采诗官或民间采 定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在祭祀、朝聘、 宴饮等各种场合及当时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秦 代虽遭受焚毁,但因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 在汉代流传甚广,并出现了鲁、齐、韩、毛四家注本,其中鲁诗 为鲁人申培、齐诗为齐人辕固、韩诗为燕人韩婴,这三家诗在西 汉被立为官学,兴盛一时。毛诗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比三家 诗稍晚,西汉时盛行于民间,最终压倒三家诗,东汉以后立为官 学,而三家诗先后亡佚。今天所见《诗经》为“毛诗”版本。
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 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 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 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 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宴饮中的仪 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 诗赞美守礼有序, 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 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诗 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飨 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 面。不仅祭祀、燕飨等诗中直 接反映了周代礼 乐之盛,而且在其他诗作中,也洋溢着礼乐文化 的精神。
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 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 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周人之“礼”,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其形式为各 种“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周制规定,各级贵族祭祀、 用兵、朝聘、宴飨、婚丧,都要遵循严格的合乎其等级 身份的礼节仪式,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 下尊卑之别。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 原则;一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周代 礼制的内容与形式统一在主旨上,就是“别贵贱,序尊 卑”,以保证“天无二日,士无二主,国无二君,以一 治也” 周人所确立的“礼”,为后世儒家所继承、发展,以强 劲的力量规范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操与是非善 恶观念。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或“礼制文化”,即创
《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根据音乐不同, 《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 三类。风即国风,风是各地方的乐调,是民间土调,国风即各国 的地方乐调。国风包括15国风,即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鄘 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guì (郐)、曹、 豳bīn。周南、召南都是南国(洛阳以南至江汉一带)之风,邶、 鄘、卫实际上是卫国一国的民歌,国风的诗歌多在今陕、晋、豫、 冀、鲁及鄂地域,共160篇,豳风全为西周作品,其余少数产生 于西周,大部分为东周作品,写作时间贯穿于《诗经》所反映的 整个时代。雅即正,是周人所认为的正声、雅乐,指朝廷正乐, 是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全是西周作品, 小雅74篇,为西周末至东周初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歌,节 奏舒缓,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为西周前期作品,鲁颂4篇, 商颂5篇,为东周春秋时期作品。 在这三类诗中,以国风、小雅艺术成就突出,而国风是整部 诗集的精华。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周人的历史;●政 治的美刺;●反映农业劳动及劳动者的生活;●战争及徭役;● 真挚的恋歌及婚姻家庭生活。
《鹿鸣》
《诗经 · 小雅》
《诗经》简介
一、介绍《诗经》的几个理由: 1、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诗歌总集。 2、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和 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确定了我国古代诗歌早期最为稳定的诗歌形式-- 四言体。 4、先秦时期北方诗歌的代表文学作品。 5、儒家经典之一,是所说“六经”、“五经”、“十 三经”之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1]。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2]。
[1] 蒿hāo: 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2]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视民不恌[1],君子是则是效[2]。 我有旨酒[3],嘉宾式燕以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