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教学文稿
第 2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第 2 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深深扎根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肥沃土壤,又吸吮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雨露阳光,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气度,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周密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逐一阐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近代中国面临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论证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阐述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 1 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依据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及其主要特征1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毛泽东的 83 年人生历程中,有 56 个春秋是在旧中国度过的。
他和他的战友们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对近代社会自然会有更深的感触。
在新中国开国在即的第一届政协开幕词中,他就有这样一段感慨万分的话语:“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
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6 页。
)古代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文化灿烂。
在 1840 年 6 月,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炮舰用血与火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在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下,古老文明的中国呈现出一幅幅血迹斑斑的图画,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大片领土被瓜分。
1840 年鸦片战争前,清朝道光年间的领土总面积近 1 300 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欧洲大 200 多万平方公里。
(完整word版)版毛概第二章2.1和2.2教案

难点
1、近代中国国情、性质、革命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2、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担当革命的领导者。
教学
资源
网络 多媒体 教材 相关文献 视频
作业
1、简述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后
体会
本单元使用的外语单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因为他们是劳动者、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时刻面临失业、失学、破产的威胁。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两面性: 革命性、妥协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老毛病。”
——毛泽东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问题探究】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案例: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先生
1936年,鲁迅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的文学”。《狂人日记》、《呐喊》、《坟》、《彷徨》、《阿Q正传》等优秀现代文学作品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实践。
课件展示柱形图:中共建党时中国工人阶级结构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概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
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导入新课:1917年11月,俄共(布)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首先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然后把革命推向全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在实践上成功地开创了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革命是不是也能走这条道路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在城市(2)1928年底,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1930年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4)长征到陕北后,论述了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最终确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视频: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会师视频:井冈山会师毛泽东的独特贡献: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回答了建立长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基本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经济]+政治条件[军阀混战]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形势条件: 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思考】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18版 毛概 第二章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在一定 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革命,或保 持中立。(中间集团)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相互关系
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 知识分子和其他 劳动者的联盟
工人阶级同非劳 动人民主要是民 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关 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础 系 第二个联盟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完全保障。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内无民主制 度而受封建 主义压迫
(1)必要性
是由中国的具 体国情决定的。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绝大多数,是革命 的主力军和无产阶 级可靠的同盟军;
外无民族独 立而受帝国 主义压迫
第一,中国革 命必须以长期 的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 命必须走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 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 下的北 洋 军 阀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国 民 党 新 军 阀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人民革命 愿望强烈,国民革 命的政治影响及良
好的群众基础(客 观条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
三大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城市为中心 的思维模式却注定了起义的失败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28年《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这条新道路就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设计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设计一、引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段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设计中,我们能够从中学到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全面评估,以便发现其中的深度和广度。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推动力量辛亥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是在我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事件。
辛亥革命前的我国社会充满了种种弊端,封建统治的腐朽、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民族危难的状态,使得我国社会秩序岌岌可危,民不聊生。
推动辛亥革命的背景力量主要有、资本主义革命思潮和对外资本主义侵略的反抗。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统治、结束外国列强的侵略,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国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主要包括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工农联合等道路。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 统一战线的政治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统一战线是我国成功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
我国在革命的过程中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形成了统一战线,使得革命队伍成为众志成城的巨大力量。
2. 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也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经验。
我国充分利用农村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开展农村武装斗争,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基本经验。
四、回顾与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对我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这段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至关重要。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教训,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发扬光大。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段充满波澜和感人故事的历史,它让我们认识到我国领导下的伟大斗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在今天,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这段历史,将其中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概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 路和基本经验教案.pptx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初步形成了 以乡村为中 心、先在农 村建立和发 展红色政权, 待条件成熟 再夺取全国 政权的思想。
工作重心放在 城市,主要开 展工人运动
工作重心开始 转向农村
《战争和战略问 题》中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 基本地不是经过 长期合法斗争以 进入起义和战争, 也不是先占城市 后取乡村,而是 走相反的道路。”
大 法
宝
3、党的建设
优选
18
“三大法宝”的由来
1939年7月7日纪念抗战两周年时,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 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给师生们做报告。毛泽东饶有趣味地 引用了《封神演义》里的一段故事,勉励同学们奔赴抗日前线。 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送给了他杏黄旗、四不 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送你们三样 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游击战争、革命中心的团结。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革命根据地
优选
13
工农武装割据
所谓“工农武 装割据”,是指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以武装斗争 为主要形式,以农 村革命根据地为战 略阵地的三者密切 结合的思想。
优选
14
如何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 建设三者的关系?
(1)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优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优选
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 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 争》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为 理论形成奠定 了基础。
毛概第二章2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国家
武装斗争 8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必须以农村为中心9
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 7
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 分田地的标语
苏维埃政府发给 农民的耕田证
可能性:
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 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rm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 武装斗争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 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 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 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三大法宝.rm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 所决定的( “两头小中间大”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
城市小资产阶级 大资产阶 民族资产阶级 级
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 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可以团结在反对民族压迫的旗帜下—— 获得经常性的同盟者。
可以利用矛盾争取暂时的同盟者和间接 的同盟军——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 部分帝国主义国家。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rm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21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上).rm (下).rm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rm
(完整版)18版毛概第二章教案

(完整版)18版毛概第二章教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
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导入新课:1917年11月,俄共(布)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首先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然后把革命推向全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在实践上成功地开创了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革命是不是也能走这条道路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在城市(2)1928年底,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1930年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4)长征到陕北后,论述了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最终确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视频: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会师视频:井冈山会师毛泽东的独特贡献: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回答了建立长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基本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经济]+政治条件[军阀混战]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形势条件: 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 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
2.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要,易 守难攻; 3.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 人力量薄弱;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
“乡村中心论”的初步形成
1927年——1930年夏 全国革命根据地建设
1、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创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3、创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 4、创新还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解放思想。 5、创新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作业布置: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名称
领导人
中央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
闽浙赣
方志敏、邵式平
鄂豫皖
徐向前
湘鄂西
贺龙、周逸群
湘赣、湘鄂赣、 广西左右江
彭德怀、滕代远、 黄公略
邓小平、张云逸、
广东海陆丰
彭湃
李立三
王明
“城市中心论”PK“乡村中心论”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 四年之久,使党的白区组织几乎丧失 了百分之百,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 了百分之九十,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不得不开始了战略性 的大转移(即长征)。
第二章第一次国共合
作期间,北伐战
战争
争的战场仍然选
择在长沙、南昌、
武昌、南京等大
城市。发展
革命的中心仍然在城市
“乡村中心论”的开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乡村中心论”的最终确立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 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 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 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