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pptx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PPT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PPT课件

冯玉祥
无 原,属李直氏系更,把其桂后軍倒归戈入相国向民。革盤命据軍中。国西北
部即陝西,最后响应国民革命军。
毛9 泽 东 思 想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 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 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 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 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 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 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 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 统一战线。”(《中国革命与 中国共产党》 )
根本问题是
就是要放手发动
发展 工人、农民、城
进步
市小资产阶级和 人民武装力量
统一战线的
领导权
坚持无产阶 级的世界观 和中国共产 党的宗旨
政治 独立自主
统一战线 联合斗争
最根本的经
争取 争取中等资产阶
级,争取开明绅
中间 士,争取地方实
力派
验是正确处
坚持中国共 组织
产党对人民 军队、根据 地和群众运 动的绝对领
的领导劳权动阶级联盟
劳 4动、者对顽与固被势剥力削进行者斗与争剥的组“成有理非、基有本利的、有尽节可”原能则扩
非 劳 动 者 削 者 之 间 的 联 部分 不 可 缺 少 大
之间的联 盟


毛12 泽 本经验
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
坚持中国共 思想
产党的纲领、 路线、方针 和政策
理好与资产 阶级的关系
孤立 孤立大地主大资
顽固
产阶级,其代表 就是蒋介石国民
党集团

毛13 泽 东 思 想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请欣赏视频
皖南事变
毛14 泽 东 思 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pt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pt课件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 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 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 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 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时间的 一致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 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 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他们虽然 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要 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 特点: 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 产党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李宁主义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Hale Waihona Puke 的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 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
民族压迫。 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 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 工商业。

毛概课件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毛概课件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 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 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 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 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 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 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 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 确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 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
保护民族工商业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 建的文化,即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合度 同 一 影节 志 九 。目 与 四 。延三 这安年 是军春 和民节 秧在, 歌一毛 队起泽 员欢东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1894年祝大春在上海创办的源昌丝厂

毛概课件

毛概课件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都绝对不允许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3)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
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 斗争。提出“三民”主义和“驱 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口号。 结果: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没有能够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 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 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辛 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 大意义。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兵工厂
(2)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19世纪50--60年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建 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农民政权,显示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主力军 的巨大威力。
义和团运动中使用的武器
(2)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 的口号,却因发展形势太快被中外反动势力联 合剿杀。 结果: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是 新生产方式的代表,它不可能彻底摧毁旧制度, 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的制度,不可能引导中国 走向独立与富强。
①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就是中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对象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不破坏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 反对资产阶级 的资本主义成分; 推翻三大反动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 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 无产阶级革命
结论:
近代志士仁人的救国出路探索说 明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新的革 命方式和道路才能取得胜利,这是 历史的必然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pt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pt课件

不变的是......
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性质不变: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为什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 原因:
• 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其竞 争对手。加之由于帝国主义的压制,中国资产阶级非常软弱,无力担 起发展国家的重任。而中国近代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 中国是行不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明确革命的对象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什么呢?那就是 总路线里面指出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 象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纵中国,阻碍中国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 • 政治上践踏中国主权 • 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 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灌输殖民主义思想
• 深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
• 农民问题:土地问题
城市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 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 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 受压迫
同病 相怜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动力之一
• 关键词:
• 两面性 • 受压迫、束缚、有矛盾——支持革命 • 动摇性、妥协性——反对革命
• 又斗争又联合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 始向农村转移
湘 赣 边 界 秋 收 起 义
1927年10月27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1928—1935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基阶段——井冈山时期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
(1)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
命的基本内容。
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 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 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 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 就不能发动农民,根据地就失去了 群众基础,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巩固。 所以,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都离 不开土地革命。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 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有力 保证。
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
1928年10月 1928年11月
提出了 “工农武装 割据”的思想,初步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 律
1930年1月,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标志以乡村为中心、先在乡村建立和发展红色 政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的初步形成。
左图为井冈山斗争雕塑。
右图为井冈山茨坪。
第二,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 之经历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 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 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和政策的正确,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 依据及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武装斗争的胜利,就 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即 使进行了土地革命也不能巩固 其成果。同样,没有武装斗争, 也不能开辟、巩固和发展农村 革命根据地。因此,进行土地 革命和建设革命根据地都离不 开武装斗争。
(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 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 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农村根据地是支持革命斗争的 人力物力的主要来源,是夺取全国 胜利的出发点。有了巩固的农村革 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才能有可靠的 依托,土地革命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1)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
命的基本内容。
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 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 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 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 就不能发动农民,根据地就失去了 群众基础,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巩固。 所以,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都离 不开土地革命。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 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有力 保证。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内容
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所谓“工农武 装割据”,是指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以武装斗争 为主要形式,以农 村革命根据地为战 略阵地的三者密切 结合的思想。
如何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 建设三者的关系?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 依据及其内容
1.依据----近代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认为,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这是由中国的基 本国情决定的!”
主要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 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 当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 之经历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 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 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和政策的正确,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因此,为了使武装斗争和土地 革命获得胜利并得到巩固和发展, 就必须加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武装斗争
大 法

3、党的建设
“三大法宝”的由来
1939年7月7日纪念抗战两周年时,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 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给师生们做报告。毛泽东饶有趣味地 引用了《封神演义》里的一段故事,勉励同学们奔赴抗日前线。 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送给了他杏黄旗、四不 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送你们三样 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游击战争、革命中心的团结。
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
1928年10月 1928年11月
提出了 “工农武装 割据”的思想,初步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 律
1930年1月,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标志以乡村为中心、先在乡村建立和发展红色 政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的初步形成。
左图为井冈山斗争雕塑。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初步形成了 以乡村为中 心、先在农 村建立和发 展红色政权, 待条件成熟 再夺取全国 政权的思想。
工作重心放在 城市,主要开 展工人运动
工作重心开始 转向农村
《战争和战略问 题》中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 基本地不是经过 长期合法斗争以 进入起义和战争, 也不是先占城市 后取乡村,而是 走相反的道路。”
右图为井冈山茨坪。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成熟阶段——1936年以后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 争和战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 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 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左图为1938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 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期间作报告。
《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是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 的第六届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 部分。
会场顿时热闹起来,笑声一片。这就是“三大法宝”的最初 由来。
同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 建设问题。
1、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A.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 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敌人异常强大
革命势力异常弱小
A、三座大山 B、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都 拥有绝对的优势
决 定
从1941年-1949年,美国在 物资、货款和装 备等方面给国民 党政府的援助总 数达60亿美圆
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毛泽东:“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 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 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 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 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 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 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 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 统一战线。”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 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 争》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为 理论形成奠定 了基础。
确立了 革命道路
3.长征到达陕北 后
1.党成立初期
2.大革命失败
(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 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flv
1927年7月27 日,中共前敌委 员会在这里召开 会议,周恩来传 达了党中央临时 政治局关于在南 昌组织武装起义 的决定。
南昌起义指挥部一江西大旅社
(2)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 始向农村转移
湘 赣 边 界 秋 收 起 义
1927年10月27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1928—1935)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基阶段——井冈山时期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