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含答案)(word)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含答案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含答案)(word)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
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C。
2.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B【解析】【详解】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二|一’•漏任.正二,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B 。
3 .有X 、Y 、Z 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Z 表面有气泡产生,Y 没有明显现象,X 放 入ZCl n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 X>Y>ZB . Z>X>YC . X>Z>YD . Y>X>Z【答案】B【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2020届中考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A .铸铁暖气片金属表面刷银粉形成保护层B .国家加大开采矿物的力度,并鼓励私人到处开采C .及时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D .回收废旧易拉罐2.类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类推中正确的是( )A .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B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C .H 2点燃前要进行验纯,则其它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也要验纯D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则酒精与水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有X 、Y 、Z 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Y 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 投入到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表面有Z 析出,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Z >Y >XB .Y >X >ZC .X >Y >ZD .X >Z >Y4.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
下面冶炼铜的方法中,没有利用了置换反应的是:( )A .C+2CuO 2Cu+CO 2↑B .CO+CuO Cu+CO 2C .H 2+CuO =Cu+H 2OD .Fe+CuSO 4=Cu+FeSO 4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A .2232O CO Fe Fe O CO u u u r u u r B .42NaOH Cu CuSO Cu(OH)u u u u u u r u u u u u u u r 稀盐酸 C .22222MnO H O H H O −−−→←−−−u u u u u u r 点燃通电D .22 C C O CO CO u u u u u u u r u u u u u u u r 点燃高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B .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原因是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C .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7.下列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装置①:过氧化氢制氧气B .装置②:由B端进收集氧气C ..装置③:氯酸钾制氧气D .装置②:瓶内装水,由A端进气收集氧气8.向CuSO 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Cu ,可能有AlB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 .滤液中只能有Al 2(SO4)3D .滤液中只有CuCO 4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除去2N 中混有的少量2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B .检验久置的NaOH 溶液是否变质: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C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使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木条是否熄灭D .除去2CaCl 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入过量的3CaCO 固体,过滤10.等质量的AB 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已知,AB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金属活动性顺序:A>BB .相对原子质量:A>BC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A>BD .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质量:A>B11.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很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B .使用金属制品时,尽可能避免接触酸性物质C .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低D.在金属表面刷漆隔绝氧气,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1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具13.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优练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2020春人教化学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优练题含答案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一、选择题。
1、金属有许多共性,但也有一些个性。
下列关于金属个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汞——我的“眼泪”最易落(熔点最低)B.钨——酷暑高温能奈我何(熔点最高)C.铜——我是电线上的长跑冠军(导电性最强)D.铁——美味佳肴有我的功劳(导热性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水银不是银②干冰不是冰③铅笔芯不含铅④金刚石不含金.A. ①④B. ②C. ②③D. ①②③④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D. 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4、下列关于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B.实验开始要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再加热C.实验结束后要先停止一氧化碳再停止加热D.实验过程要注意尾气处理5、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A.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B.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C.产生大量气泡D.溶液变为黑色6、下列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A. 玻璃B. 合成橡胶C. 生铁D. 陶瓷7、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 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B. 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C. 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D. 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8、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明显生锈B.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C.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D.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水蒸气)直接接触9、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 B.B C.C D.D11、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 CuCl2B. AlCl3C. FeCl3D. AgCl12、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还原氧化铁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
中考化学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单选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单选题练习(含答案解析)训练内容是单选题共30题分布如下:1、金属的化学性质24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题;1.(2022•湖北)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剩余固体中Cu的质量为m1gB.AB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C.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AgNO3D.m2对应的数值为43.2【答案】D。
【解答】解:A、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由图示可知,发生了AB段和BC段两个化学反应,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铁反应完,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则A点剩余固体中含有铁、铜,Cu的质量小于m1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选项的分析,AB段发生的是铁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铜和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质量,与11.2g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质量相等,根据图像,m2即为最终生成银的质量。
Fe+2AgNO3═Fe(NO3)2+2Ag56 21611.2g m2m2=43.2g则m2对应的数值为43.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022•玉林)将x克镁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不饱和的滤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三种溶质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和MgC.若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一定大于x克D.若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Zn+2HCl═ZnCl2+H2↑【答案】C。
【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金属的硬度B.金属的导热性C.金属的耐腐蚀性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至于金属是否导热不需要考虑.2.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Mg B.Zn C.Fe D.Cu【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位置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选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评:识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位置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 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X>Y>Z B.Y>Z>X C.X>Z>Y D.Z>X>Y【答案】C【解析】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说明X和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X比Z的金属活动性强,故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Z>Y。
故选C。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答案】D【解析】【详解】A.定期不应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最新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

最新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A.B.C.D.【答案】D【解析】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A、缺少氧气,不易生锈;B、缺少氧气,不易生锈;C、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D、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
故选D。
2.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所以,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故不符合题意;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uSO4,滤液M的颜色不会呈蓝色的,故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参加反应的金属是否过量,反应生成物是滤渣,还是滤液。
3.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含答案)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钠比铝的抗腐蚀能力强
C.青铜、生铁、焊锡均属合金
D.木炭和 ZnO 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反应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物质用途
依据的性质
A
铜
用作导线
良好的导电性
19.青少年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在光线不足时看书、写字要用照明工具.如图是一 种照明用台灯.
(1)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 (2)铁螺丝钉生锈是铁与水和 同时作用的结果. (3)铜、铁、铝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若想验证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除了选用铜和铝两种金属单质外,还需选用 溶液. (4)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X= ,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形成 (填“阳” 或“阴”)离子.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 1.使用下列金属制品时,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
铁钳B.
铁锅
C.
水龙头
D.
餐刀,汤匙
2.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其表面会变黑 C.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埋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的铸铁管容易被腐蚀 3.今年 5 月,我市研发出 7μm 超薄铜箔,该项技术全国领先.铜能加工成铜箔是利用 铜的( )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可燃性 D.抗腐蚀性 4.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 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导热性 C.金属的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发现、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钢铁严重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D.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不容易生锈
2.4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训练(有解析)

2.4金属和金属材料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A. 回收易拉罐B. 寻找金属代用品C. 防止金属的腐蚀D. 过度开采金属矿物2.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它以低碳钢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和喷漆等多道工艺制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碳钢具有延展性B.给铁画喷漆既美观又防锈蚀C.制铁画的原料生锈后可用稀盐酸清洗D.制作铁画的多道工艺均属于物理变化3.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铁粉作双吸剂和铁生锈的原理相同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4.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术正确的是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B.生成H2的质量M<N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D.产生H2的速率N>M5.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
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
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C.纳米级Fe粉比普通 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D.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二、填空题(题型注释)6.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欲从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过程如下:(1)写出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2)固体X中含有;(3)溶液B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7.(7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1)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写一点即可),其原理是__________。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将一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除锈,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__________色,同时看到有气泡冒出,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含答案)(word)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
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C。
2.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B【解析】【详解】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B。
3.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 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Y>Z B.Z>X>Y C.X>Z>Y D.Y>X>Z【答案】B【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Z在氢前,Y在氢后,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在Z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X>Y。
故选B。
4.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
关于滤渣和滤液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有()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②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④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解析】【详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
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
故选C。
【点睛】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
本题要考虑锌的质量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过滤后的滤渣成分的影响。
5.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若分别将X、Z 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Z>Y>X B.Y>X>Z C.X>Y>Z D.X>Z>Y【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 的活动性大于X;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B.考点:金属的活动性6.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A.Cu B.Cu和Al C.Zn和Cu D.Cu、Al和Zn【答案】C【解析】金属活动性铝>锌>铝,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只有铜排在锌的后面,所以铜全部被置换出来,而铝不会被过滤出来,由于加入过量的锌粉,所以还含有锌。
点睛: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
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
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
7.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X、R表示两种金属,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入溶液27份质量的铝,从溶液中析出324份质量的银,所以溶液质量减少;若X是Fe,R是Cu,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C。
8.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 B.Al2O3 C.NO2 D.P2O5【答案】B【解析】【详解】A、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他们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C、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氮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D、P2O5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磷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9.防止自行车钢圈锈蚀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保持钢圈的洁净干燥B.钢圈外涂一层机油C.被雨淋湿后立即用布擦干再涂上机油D.被雨淋湿后立即涂上机油【答案】D【解析】【分析】金属在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详解】A、保持钢圈的洁净干燥,可以防止金属锈蚀,故A正确;B、钢圈外涂一层机油可以防止氧化,故B正确;C、被雨淋湿后立即用布擦干再涂上机油,可以防锈,故C正确;D、被雨淋湿后要擦干净涂上机油,故D不正确。
故选D。
10.人们常把金、银、铜、铁、锡等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铁锅应用了铁的导热性B.金属银可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金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D.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熔点要低【答案】B【解析】【详解】A、铁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所以铁锅应用了铁的导热性煮熟食物,故A正确;B、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可知,银的活泼性比铜弱,所以金属银不可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错误;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排在最后面,金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C正确;D、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所以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熔点低,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
已知: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
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再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A.Mn强于Cu B.Al强于MnC.Mg强于Al D.Mn强于Mg【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锰;结合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铝;所以应选D。
1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一定量的镁粉时,镁首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但是不可能含有铁和镁,因为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故A 错误;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故B正确;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如果不含有氯化亚铁,则氯化亚铁和镁反应能生成铁,加入稀盐酸时就会产生气泡了,这与没有气泡产生相矛盾,也可能含有氯化铜,如果镁很少,不足以和氯化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氯化铜,故C错误;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不一定含有氯化铜,如果镁和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不含有氯化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只有X、Z能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将Z投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X产生。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B.Z>X>Y C.X>Z>Y D.Y>Z>X【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只有X,Z能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最弱;将Z投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X产生.说明金属Z的活动性强于X,故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答案选择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4.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金属的硬度B.金属的导热性C.金属的耐腐蚀性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至于金属是否导热不需要考虑.15.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