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滞回线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磁滞回线实验操作指导

磁滞回线实验操作指导

2、 设置与开启示波器:主扫描时基选择开关29逆时针旋到X-Y 位置;垂直模式选择开关12掷向X-Y 位置;触发源开关23掷向X-Y 位置;CH1信道输入耦合选择开关8和CH2信道输入耦合选择开关16掷向GND 位置。

按下示波器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稍等片刻后示波器屏幕出现一“亮点”,调节水平位移旋钮31和CH2信道位移调节旋钮17使“亮点”位于示波器的中心。

3、 调节观察磁滞回线:把实验盒电源变压器输出档位开关掷向“12”,输出辅助开关掷向“1”,将其接通电源插座;将CH1信道、CH2信道输入耦合选择开关8、16均掷向DC 位置,示波器屏幕出现磁滞回线图形;调节CH1信道电压灵敏度选择钮10、电压灵敏度微调钮11使磁滞回线图形在水平方向分布占满10个大格;调节CH2信道电压灵敏度选择钮13、电压灵敏度微调钮14,使磁滞回线图形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在垂直方向分布占满8个大格。

4、 测磁滞回线:以格数为单位,屏幕中心为坐标原点,从磁滞回线左下顶点(-5.0,-4.0)起,沿逆时针方向逐点记录磁滞回线与示波器屏幕每条纵、横刻线相交点的位置坐标(X,Y ),至少测30个点,数据记录表格参见表1。

5、 测基本磁化曲线:改变实验盒电源变压器输出档位开关与输出辅助开关的组合方式,记录在每个档位组合时,磁滞回线的最高顶点a 在示波器屏幕中的坐标,数据记录表格参见表2。

6示波器与电路板之间的信号线。

把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到示波器的X (CH1)信道,旋转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调节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水平信号光迹长度布满10格,此时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Vp-p 指示值中读出所输出正弦信号的峰峰值Uxmax ,则示波器的水平方向的偏转因数(即每格电压大小)为10xmaxU Dx =(v/Div); 再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到示波器的Y (CH2)信道,按下信号源20dB 衰减按钮,旋转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调节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垂直信号光迹长度布满8格,此时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Vp-p 指示值中读出所输出正弦信号的峰峰值Uymax ,则示波器垂直方向的偏转因数8ymax U Dy =(v/Div)。

动态磁滞回线测定与分析数据处理1

动态磁滞回线测定与分析数据处理1

动态磁滞回线测定与分析数据处理1
动态磁滞回线测定与分析数据处理
(一) 观察样品1和样品2的磁滞回线并比较其磁化性能
从示波器上显示的磁滞回线可以看出,样品2的磁滞回线要比样品1的磁滞回线更加狭长,因此,可以认为样品1为硬磁材料,样品2为软磁材料。

(二) 测绘样品2的基本磁化曲线及μ-H 曲线
式中,磁导率H B =μ,磁化强度H
B
M -=0μ
μ-H 曲线
(三) 用测试仪定量描绘样品2的磁滞回线
样品2的磁滞回线
样品2的相关参数
① 饱和磁感应强度s B =0.1871T ;② 饱和磁化强度s H =0.0882A/m ;③ 剩余磁感应强度r B =0.0745T ;
④ 矫顽力c H =0.1164A/m ;⑤ H 的相位超前B :39.6°。

磁滞回线测量实验报告

磁滞回线测量实验报告

磁滞回线测量实验报告磁滞回线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磁滞回线是描述磁性材料磁化特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对磁滞回线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磁性行为,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本篇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磁滞回线测量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并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某一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测量,了解该材料的磁化特性以及磁滞回线的含义。

具体的目标包括:1. 测量和绘制材料的磁滞回线;2. 分析磁滞回线的特征,如饱和磁感应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力等;3. 通过实验数据,讨论磁滞回线对材料磁性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1. 准备磁性样品和测量设备。

选择一块磁性样品,并将其放置在测量设备中,确保设备已经校准。

2. 施加外加磁场。

通过调节测量设备中的磁场源,逐渐增加外加磁场的强度,使其达到最大值,并将之后逐渐减小。

3. 测量磁滞回线数据。

在每个磁场强度值下,测量并记录材料的磁感应强度。

4. 绘制磁滞回线曲线。

将实验所得的磁感应强度值绘制成磁滞回线曲线。

三、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测量了某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磁滞回线曲线如下图所示:[插入磁滞回线曲线图]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饱和磁感应强度:磁滞回线中的一段水平线段代表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

在这段区域内,无论外加磁场的强度如何增加,材料的磁感应强度都不再增加。

2. 剩余磁感应强度:磁滞回线的起点对应着剩余磁感应强度。

当外加磁场为零时,材料仍然保持一定的磁感应强度,即剩余磁感应强度。

3. 矫顽力:磁滞回线中的一个特征点,即退磁点,表示了磁场逐渐减小时材料需要的磁场强度。

矫顽力越大,说明材料越难退磁。

四、数据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测量的磁滞回线数据,我们可以对该磁性材料的性质和行为进行一些分析和讨论。

磁滞回线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可以告诉我们材料的磁性能。

当外加磁场的强度超过一定值时,材料将达到饱和,不再对外加磁场变化做出响应。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实验三十〗用示波器观测动态磁滞回线〖目的要求〗1、学习使用示波器对动态磁滞回线进行观察和测量,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2、学习应用RC 积分电路;3、了解铁磁性材料的动态磁化特性。

〖仪器用具〗动态磁滞回线测量仪(包括正弦波信号源、待测铁磁样品及绕组、积分电路所用的电阻和电容),双踪读出示波器,直流电源,数字多用表,滑线变阻器。

〖实验原理〗1、铁磁材料的磁化特性把物体放在外磁场H 中,物体就会被磁化,其内部产生磁场。

设其内部磁化强度为M ,磁感应强度为B ,可以定义磁化率m χ和相对磁导率r μ表征物质被磁化的难易程度:0m r M H B Hχμμ==物质的磁性按磁化率m χ可以分为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三种。

抗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为负值,通常在5610~10--的量级,且几乎不随温度变化;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通常为2410~10--之间,且随温度线性增大;而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率通常远大于1,且随温度增高而变小。

除了磁导率高以外,铁磁材料还具有特殊的磁化规律。

对一个处于磁中性状态(H=0且B=0)的铁磁材料加上由小变大的磁场H 进行磁化时,磁感应强度B 随H 的变化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可逆磁化阶段,当H 很小的时候,B 随H 变化可逆,见图中OA 段,若减小H ,B 会沿AO返回至原点;②不可逆磁化阶段,见图中AS 段,若减小H ,B 不会沿SA 返回(比如当磁场从D 点的D H 减小到D H H -∆,再从D H H -∆增大到D H ,B-H 轨迹会是图中点线所示的回线样式);③饱和磁化阶段,见图中SC 段,在S 点材料已经被磁化至饱和状态,继续增大H ,磁化强度M 不再增大,由于0(M H)βμ=+,B 会随H 线性增大,但增量极小。

图中S H 和S B 表示M 刚刚达到饱和值时的H 和B 的值,分别称为饱和磁场强度和饱和磁感应强度。

如果将铁磁材料磁化到饱和状态(图中S 点)后再减小磁场H ,那么磁感应强度B 会随H 减小而减小,但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SAO 减小,而会沿着SP 这条更缓慢的曲线减小。

数据处理-磁滞回线

数据处理-磁滞回线

数据处理-磁滞回线
磁滞回线是指材料在磁化过程中,其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图形。

当外加磁场强度从0逐渐增加时,材料的磁化强度会随之增加,但当外加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材料的磁化强度不再增加,而是趋于饱和。

当外加磁场强度逐渐减小时,材料的磁化强度并不会立即减小,而是保持一定的数值,直到外加磁场强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材料的磁化强度才开始减小。

这种由于磁化强度滞后于外加磁场强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就是磁滞回线。

磁滞回线的形状可以反映材料的磁性特性。

常见的磁滞回线形状有正常环状、长方形和椭圆形等。

正常环状的磁滞回线表明材料磁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长方形的磁滞回线表明材料的磁化过程中磁化强度没有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椭圆形的磁滞回线表明材料在磁化过程中存在磁滞现象且磁化强度的变化幅度较大。

磁滞回线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用于材料的磁性测试和磁性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磁滞回线的形状和参数对于材料的磁性性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如剩磁、矫顽力、磁导率等。

磁滞回线数据表格及处理

磁滞回线数据表格及处理

磁滞回线数据表格及处理磁滞回线是物质在磁场中受到磁化作用时呈现的非线性特性。

磁滞回线的数据表格是对物质磁化过程中的磁场强度与磁化强度进行记录和处理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磁滞回线数据表格的应用及处理方法。

磁滞回线数据表格通常由两列数据组成,一列是磁场强度(H),一列是磁化强度(B)。

磁滞回线实验通常通过改变外加磁场强度来记录物质磁化的过程。

在正向磁场作用下,物质的磁化强度逐渐增加,当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磁化强度达到饱和,磁滞回线呈现一个闭合回路。

在磁场方向反向的情况下,物质的磁化强度也会随着磁场的减小而减小,直到反向磁场也达到饱和。

磁滞回线数据表格的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磁化特性以及对磁场的响应。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记录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来计算物质的磁导率、磁化率以及磁滞损耗等参数。

磁导率是描述物质磁场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的斜率来计算。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的斜率对应的磁字段强度和磁化强度计算出磁导率。

磁导率的大小可以反映物质对外部磁场的响应能力,对于不同的物质而言,磁导率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磁化率是物质在磁场作用下磁化程度的一个度量,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来计算。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对应的数值计算磁化率。

磁化率的大小可以反映物质在外部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程度,对于不同的物质而言,磁化率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磁滞损耗是物质在磁化过程中耗散的能量损耗,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的闭合回路面积来计算。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的闭合回路的面积计算磁滞损耗。

磁滞损耗的大小可以反映物质在磁化过程中的耗能程度,对于不同的物质而言,磁滞损耗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除了对磁滞回线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处理,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磁滞回线的图像来更直观地观察磁化过程及相关特性。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量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了解铁磁材料的磁滞特性。

二、实验原理。

磁滞回线是指在磁场的作用下,材料磁化强度随着磁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在去除磁场后,材料的磁化强度不完全回到零点,形成一个闭合的回线。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特性是其重要的磁性能指标之一。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电磁铁。

2. 电源。

3. 示波器。

4. 铁磁材料样品。

四、实验步骤。

1. 将铁磁材料样品放置在电磁铁中间位置。

2.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场。

3. 用示波器测量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随磁场变化的曲线。

4. 逐渐减小电磁铁的电流,观察示波器上的磁滞回线变化。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绘制了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曲线图。

从曲线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铁磁材料的磁化特性。

在磁场强度增加时,磁感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磁场强度减小时,磁感应强度并不完全回到零点,而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线。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特性。

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在磁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对于材料的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测量和分析磁滞回线,可以更好地了解铁磁材料的磁化特性,为材料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磁场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参考文献。

1. 《材料物理学实验指导》。

2. 《磁性材料与器件》。

以上为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涉及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以下是可能的数据处理步骤:
1. 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并进行编号,方便后续处理。

2. 统计数据: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平均值。

3. 绘制磁滞回线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磁滞回线图。

将磁场强度作为横轴,磁感应强度作为纵轴,在同一张图上绘制各个时间点的数据。

4. 计算磁滞回线参数:通过磁滞回线图,可以计算出磁滞回线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即矩形区域的纵轴宽度)和剩余磁感应强度(即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之间的纵轴距离)。

还可以计算出矫顽力(即磁滞回线图中最后一个点的磁感应强度)。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样品的磁性能。

例如,可以根据饱和磁感应强度和剩余磁感应强度计算出磁滞损耗。

6. 讨论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磁性能,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等。

以上是一般的数据处理步骤,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数据处理方式
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对结果的合理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