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的原因及防治
2020版: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NE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5%-10%。
在5岁以下儿童中,尿床是正常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NE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在10岁以下儿童中,NE的发病率约为15%,其中男孩高于女孩。
在15岁以下青少年中,NE 的发病率约为5%。
NE不仅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交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NE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NE是一种常见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5%-10%,男孩高于女孩。
NE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三、诊断NE的诊断应该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病史采集应包括尿床的频率、持续时间、时间规律、尿床发生前是否有尿意和尿失禁的情况、白天是否有尿失禁等。
体格检查应包括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检查。
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尿路超声、尿流率、膀胱造影、尿道压力测定、神经系统检查等。
NE的诊断应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尿失禁,如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脊髓损伤等。
同时,还应注意与白天尿失禁、尿频、尿急等区分。
推荐:NE的诊断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应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尿失禁,注意与其他症状区分。
四、治疗NE的治疗应根据病因及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NE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行为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尿床日记、遵守排尿规律、限制饮水、吸收性内裤、尿床警报器、尿床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抽搐药、抗抑郁药、抗利尿激素等。
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针灸、按摩等。
NE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推荐:NE的治疗应个体化选择,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行为治疗是首选,需长期坚持,注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NE(夜间遗尿)的发生率因定义不同而不统一。
根据ICCS的定义,2005年我国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中尿床的发生率为11.8%,5~18岁儿童总体发生率为4.07%。
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Enuresis)是指2-16岁儿童在夜间或白天不
能控制尿液的情况,这种病症可以分为两类:夜尿症(Nocturnal enuresis)和白天尿症(Diurnal enuresis)。
小儿遗尿症是由于小肠肾脏代谢过程异常,导致尿液中的部分水、钠、钙等元素失去正常的调节作用,而引起的。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及膀胱的神经调节功能也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小儿不能控制自己的尿液。
夜尿症的发病率最高的是3岁以下的儿童,此时小孩大部分周末都会出现夜尿症的表现,其次是5-6岁的儿童,这一类儿童
一般都会在睡眠时出现夜尿症。
白天尿症则主要出现在婴儿期,由于婴儿期体力发育不足,所以尿液很难被控制。
小儿遗尿症的症状包括:夜间容易失禁或白天出现失禁,容易出现潮湿,皮肤湿疹,性格活泼,容易发烧,易感情激动,容易头晕,皮肤干燥等。
处理小儿遗尿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行为改变疗法、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及膀胱肌肉松弛等。
行为改变疗法是指在小儿的晚饭后定期清洁尿裤,在小儿的小便之前给予一定的提醒,并加强小孩的自觉性,以增强其对小便控制的意识;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夜尿症,通过药物调节尿液的释放,缩短尿液发射的时间,从而起到控制小儿尿液的作用;膀胱功能训练则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加强小孩的膀胱功能,增强小孩的尿液的控制;最后是通过膀胱肌肉松弛等方法使膀胱变得宽松,从而
达到控制尿液的作用。
小儿遗尿症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但是它会让孩子感到极度不安、痛苦甚至羞耻,因此,对小儿遗尿症应当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段困难期。
引发小儿遗尿症原因是什么 这些诱因你绝对想不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引发小儿遗尿症原因是什么这些诱因你绝对想不
到
导语:你听说过小儿遗尿症吗?当孩子四五岁了,晚上还会尿床那就应该属于遗尿症了,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尿床打骂孩子、训斥孩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儿童遗尿症呢?
小孩子都免不了尿床,3岁以内的幼儿由于智力发育尚不完全,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夜间尿床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可令人头痛的是,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岁,甚至更大以后,依然会有睡眠中尿床的现象,给自己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烦恼。
这就是所谓的小儿遗尿,一般3岁以上的小儿,经常在睡梦中尿床,醒来后才意识到的,可称为小儿遗尿。
大多数的小儿遗尿都属于非病理性的,即功能性小儿遗尿。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儿遗尿症的出现呢?
儿童遗尿症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因素。
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
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
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
这是一个常见的因素。
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
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心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4、白天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临睡前喝水太多或吃甜食等等。
小生活常识分享。
孩子遗尿症是怎么造成的 和心理因素有关吗(专业文档)

孩子遗尿症是怎么造成的和心理因素有关吗(专业文档)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在平时我们也叫做尿床,它的出现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但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最主要的就是和孩子的身体状况有联系。
孩子遗尿症的心理因素1、婴幼儿时期排尿习惯不良。
比如,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晚上常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反正不排尿就不让孩子离开便盆,这就使孩子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2、婴幼儿时期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地震、洪水、火灾、车祸等意外灾害造成亲人的伤亡;父母离婚,造成家庭破裂;孩子与母亲长期隔离,又没有其他成人给予感情上的补偿及生活上的照顾等。
3、不良的心理特征。
遗尿的儿童,常有诸如孤僻、忧郁、自卑之类性格。
当生活中发生某些重大变化,如入学,他们很不习惯,加上老师的严要求,终日思想负担过重而造成遗尿。
4、不良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尿湿被褥,往往辱骂、痛打孩子,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情绪紧张,产生了羞愧感和罪咎感,容易再次出现遗尿而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遗尿症病因1、神经调节系统发育迟缓:由于孩子的大脑功能发育较为迟缓,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力较弱导致膀胱、尿道失去控制而造成遗尿。
2、膀胱功能发育迟缓:膀胱是人体储存尿液的地方。
如果膀胱功能发育迟缓,对排尿失去自主控制就会出现遗尿。
3、尿道功能不全或受刺激:儿童尿道口受到刺激,或尿道的闭合功能不完全也会引起遗尿。
4、睡眠功能障碍:很多儿童在睡眠中发生排尿而不易惊醒。
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对排尿感知不敏感,或过度疲劳导致睡眠过深而引起遗尿。
5、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
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
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6、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
女孩尿床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女孩尿床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女孩尿床的原因1.绝大部分孩子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致。
少数患有蛲虫病、癫痫等精神疾病也伴也遗尿症。
2.突然改变新环境,或者突然失去父母照顾等原因,易导致精神紧张不安,不应偶尔遗尿就受到打骂而产生对排尿的恐惧心理和害羞自卑感,则形容恶性循环,经常尿床。
3.在小孩子10-18个月时就应该训练孩子的自觉排尿,如果用尿布的时间过长,或者长时间坐在便盆上,边玩边尿,对排尿毫无约束能力,日久就会开成遗尿症。
4.如果白天过累,夜间睡眠不易唤醒,唤醒后有一段时间,意识朦胧也会造成遗尿。
女孩尿床的治疗方法1.带孩子看医生。
如果从来不尿床的孩子突然开始尿床,家长应该带孩子看医生,做必要的检查。
突然尿床应当警惕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险。
睡眠呼吸暂停也可能是孩子尿床的罪魁祸首。
2.与孩子好好谈谈。
多项研究发现,很多尿床的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控制的事情却发生了“失控”,因而自尊受挫,自责难过。
这时候,家长应该好好和孩子谈谈,帮助和鼓励他提高自信。
3.切勿惩罚。
孩子尿床并非故意,惩罚孩子无济于事。
4.关注孩子便秘。
便秘会压迫膀胱,造成膀胱难以正常储尿,小便感增强。
如果孩子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最好带孩子看看儿科医生。
5.给孩子警告。
这是解决儿童尿床问题的最佳方案,有效率可达75%。
美国佛罗里达内默斯儿童医院儿童泌尿学休伯特斯·瓦纳博士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尿床,立即叫醒他,然后教孩子自己换床单、冲澡,再回床睡觉。
当孩子意识到每次尿床都要这么做的时候,就会自然醒来尿尿。
6.药物治疗。
醋酸去氨加压素是控制尿床遗尿的最常见药物,治疗儿童尿床的有效率为50%~75%。
可以征求医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7.做尿床日记。
在日历上记录下孩子尿床和不尿床的夜晚,有助于给孩子以鼓励和动力,帮助他尽快解决尿床。
8.喝水排尿训练。
鼓励孩子白天多喝水,一旦有便意立即去小便,可以很好地训练膀胱。
幼儿园幼儿尿裤子老师处理方法

幼儿园幼儿尿裤子老师处理方法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由于年龄较小,很多孩子不会自己去上厕所,会在裤子里大小便。
这些情况需要老师及时处理,保障幼儿园的卫生和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尿裤子的原因分析1. 过度抑制:有些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事情处理不顺,或者遇到陌生环境,害羞心理比较强,所以不敢向老师要求上厕所,就憋着,容易出现小便失禁。
2. 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大多注意力不持久,很容易分心,把上厕所的事情忘记了,导致出现尿裤子的情况。
3. 运动能力差:幼儿的肌肉和神经发育还不完全,运动能力很弱,控制不好大小便,容易出现尿裤子这样的情况。
二、尿裤子的处理方法1. 安抚孩子情绪:孩子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可能会因为羞愧、恐慌等负面情绪而影响心情,需要老师用亲和力和安慰的语言,让孩子快速恢复平静。
2. 身心卫生:尿裤子会导致皮肤受到刺激,老师需要帮助孩子清洗身体,用湿纸巾或清水清洗,再用干毛巾擦干皮肤,涂上防护霜,避免皮肤瘙痒。
3. 更换衣物:尿裤子的衣服和裤子要及时更换,一定要穿干净干爽的衣服,衣物可以暂时放在密闭的塑料袋里,待处理干净后再穿上。
4. 治疗方案:如果孩子出现尿裤子的情况较为频繁,老师需要与家长共同商讨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还需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5. 做好卫生防控:老师需要将孩子尿裤子的衣物和卫生用品分别放入不同的袋子中,进行分开封装保存,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卫生问题。
三、尿裤子的预防方法1. 培养良好习惯:老师可以通过“用厕所流行歌”等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厕所,养成好的如厕习惯。
2. 加强监管: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上厕所的监管,定时提醒孩子,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想上厕所的征兆。
3. 增加训练量:可以通过增加上厕所的时间,帮助幼儿逐渐习惯使用厕所,增强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预防尿裤子的出现。
4. 积极配合家长:老师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配合,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什么是遗尿症

什么是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夜间在睡眠状态下无意识的排尿行为,一般在三岁以上的小孩子身上总是会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先天性系统引起的泌尿生殖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还是需要注意接受一定的治疗的,只有我们充分的去了解这些问题才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去解决和治疗,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其实会出现遗尿症和一些生理因素是有关系的,而且如果你本身就存在一些病史,那么也用力导致遗尿症的出现,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去认识这种问题,当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去接受检查和治疗。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无神经系统或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夜间睡眠无意识地排尿。
婴儿不能控制排尿应视
为正常现象。
遗尿可分为夜间遗尿及白天遗尿,以夜间遗尿为多。
★症状体征
1.病史了解白天及夜间的排尿情况、年龄、遗尿的情况(程度及与睡梦的关系)、尿路感染及遗尿的家族史等。
可将病人分为3组:
①无症状的夜间遗尿。
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②有感染或明显的神经病变,需进一步检查。
③无感染及神经症状,亦无其他排尿异常,应排除解剖问题。
2.体格检查有无包茎、包皮过长、尿道口狭窄;注意腰骶部有无毛发或脂肪瘤,以期检出有无隐性骶椎裂、脊管闭合不全。
上面就是关于遗尿症的介绍,相信通过介绍之后大家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了吧?想要更好地帮助自己解决一些疾病,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它的一些症状表现还有造成的原因,这样才可以针对性的治疗。
遗尿现象的干预实施步骤

遗尿现象的干预实施步骤简介遗尿现象,也称为尿床,是指超过预定年龄的儿童在夜间无法控制尿液,导致床单和床垫被尿湿。
这种现象在儿童中相当常见,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困扰和不便。
因此,为了帮助儿童克服遗尿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干预措施。
下面是遗尿现象的干预实施步骤:步骤一:评估孩子的症状和病史在开始干预之前,首先需要对孩子的症状进行评估。
了解孩子的遗尿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
同时,了解孩子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任何潜在的生理或心理问题导致遗尿现象。
这将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干预方法。
步骤二:建立一个固定的排尿时间表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建立一个固定的排尿时间表非常重要。
指导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去如厕,包括早晨醒来、午饭后、晚饭前和睡觉前等。
这将有助于调整孩子的尿液排出时间,减少夜间遗尿的发生。
步骤三:控制饮食和饮水孩子的饮食和饮水习惯可能会对遗尿现象产生影响。
一些特定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因和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膀胱,增加夜间尿液产生。
因此,建议限制孩子在晚餐和睡觉前的饮食和饮水。
同时,加强白天的水分摄入,以避免夜间渴醒。
步骤四:培养正确的睡眠习惯睡眠习惯对于遗尿现象的改善非常重要。
建议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为了减少夜间尿床的可能性,可以尝试让孩子在睡觉前去上厕所,并确保在床上放置卫生尿布或防水垫。
步骤五:奖励和鼓励在孩子成功控制尿液并保持床干燥时,可以给予奖励和鼓励。
这会增强孩子积极改变的动力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遗尿问题。
奖励可以是简单的口头称赞、小礼物或特殊的活动等。
步骤六:专业干预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干预后,孩子的遗尿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寻求专业干预。
儿科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可以提供更高级的干预方法,如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或生物反馈等。
结论遗尿现象对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困扰,但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大多数孩子能够克服这个问题。
评估孩子的症状和病史,建立一个固定的排尿时间表,控制饮食和饮水,培养正确的睡眠习惯,奖励和鼓励,以及必要时寻求专业干预,都是帮助孩子摆脱遗尿问题的重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及防治
提起儿童遗尿症很多家长都有感触。
好多儿童在五岁以后,还不能自主的控制尿尿,一般都发生在白天和夜里尿湿裤子和床铺,这些正常的现象可能就是遗尿症。
遗尿症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一、睡眠障碍:遗尿与患儿睡眠过深难以唤醒有关。
二、膀胱容量小:研究发现遗尿儿膀胱功能性容量较正常对照儿小。
三、婴幼儿时期规律性排尿训练不良(过早训练)。
四、心理因素:遗尿患儿常伴有心理行为异常,如学习困难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等。
五、大脑皮层控制排尿反射成熟延迟:临床观察到发育迟缓或出生低体重儿易伴遗尿症。
六、遗传因素:据统计遗尿症患儿一级亲属中约70%-80%有遗尿的历史,可能与控制排尿的神经调节功能成熟推迟有关。
七、儿童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时也可以引起或加重遗尿如白天玩耍过度疲劳,晚餐进食水量太多等。
遗尿症的防治:
1、时间生活习惯
父母在睡觉时要提醒宝宝去排尿,在熟悉宝宝的排尿时间规律后,要定时叫醒宝宝起来排尿,使宝宝在以后时间里有一个排尿的习惯,在次给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定期给宝宝洗澡,勤换衣服和内衣,在白天的玩耍不要叫他玩过度的活动,在晚上吃饭叫宝宝尽量少喝水,给宝宝准备一个苹果之类的水果等,这些知识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
2、心理治疗
在生活中父母要主动引导孩子排尿,指导患儿正确对待,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
当患儿偶然自行排尿时,家长要及时给于恰当的表扬和奖励,从心理上强化其正常功能,使其逐渐形成自主控制排尿的良好习惯。
当患儿尿床时,不要责骂或惩罚,更不能在外人面前声张,要为孩子保守秘密,否则会引起孩子精神紧张、害羞,反而会加重遗尿,且影响其心理发育。
一般宝宝在五孩后就不应该尿裤子和尿床了,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主动引导孩子,叫孩子有一个好的习惯和心理。
如果很长时间不好那就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了,不要耽误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