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和过程监视和测量报告
内部审核和过程监视和测量报告

内部审核和过程监视和测量报告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自2009年初建立后,技术部针对体系运行中的日常监视和测量及内审工作做了如下工作:、日常监视和测量1、于2009年2月份进行了程序文件的评审宣贯,并要求各车间部门对程序文件进行学习宣贯,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2、2009年4月份,技术部对体系运行进行了的全面检查,由于程序刚开始运行,许多工作不知怎样具体操作,技术部在检查的同时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并针对各级人员对程序文件的疑惑之处,进行了针对性的解释和培训指导;3、2009年5、6月份对各个部门前一阶段的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检查,并发现问题七十多项,检查结果整理后上报了公司领导,同时也向各责任部门通报,要求在下一阶段(7月份)的工作中落实每一项不合格的整改工作。
4、根据公司整理整顿活动提出的要求,结合港湾公司质量月活动的目标,2009年9月加强了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宣传。
其间对各部门质量负责人进行了《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的培训学习;全面深化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工作标准》,并协助办公室安排了对全厂人员有针对性的考核;协助办公室制定下发了《质量考核办法》、《生产计划管理考核办法》、《车间管理及环境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安全生产奖罚规定》等管理文件;积极收集了各部门合理化建议37条上报给公司领导参考。
二、内审根据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和前一阶段不合格项的整改落实情况,于2009年8月组织并全面进行了一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本次审核主要针对各车间部门,检查其程序执行情况与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符合,同时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质量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并记录其主要问题。
本次内部审核邀请了咨询公司咨询师协助,公司6名内审员全程参与,共用两天时间对本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过程中共提出13个不合格项,开具不符合报告2个,主要对供应商及物资管理的问题、文件更改时的沟通问题、特殊过程的管理问题、合同评审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一、引言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是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确保组织能够及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二、程序目的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1. 监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关键参数,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数据;2. 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3. 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4. 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
三、程序要求1.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根据组织的业务特点和产品特性,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和产品。
这些对象应该是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参数,如尺寸、重量、力学性能等。
2. 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明确监视和测量的频率、方法和责任人。
计划应该覆盖所有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并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和分析监测数据。
3.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确保使用的测量设备具有准确的测量能力,并能够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
定期校准和检验测量设备,记录校准结果并保留相关证明文件。
4. 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按照监视和测量计划,及时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于超出规定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5. 纠正和预防措施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
同时,还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6. 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监视和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定期评估监视和测量程序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四、程序实施方法1.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产品质量要求和关键参数,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可以借助质量手册、技术规范、客户要求等文件进行参考。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一、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企业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本次内部审核旨在发现和解决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
二、审核范围。
本次内部审核范围涵盖了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记录等。
三、审核目的。
本次内部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合规性、有效性和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能够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审核方法。
本次内部审核采用了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相结合的方式。
文件审核主要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现场审核主要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
五、审核过程。
1. 文件审核阶段。
在文件审核阶段,审核人员主要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全面的审核和评估,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记录等。
通过对文件的审核,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部分程序文件更新不及时、记录不完整等。
2. 现场审核阶段。
在现场审核阶段,审核人员主要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验证。
通过现场的实地观察和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部分员工对程序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操作记录不规范等。
六、审核结果。
经过本次内部审核,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包括,部分程序文件更新不及时、记录不完整、员工对程序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操作记录不规范等。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良好的实践和经验,如部分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良好、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较高等。
七、改进建议。
针对本次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及时更新程序文件,完善记录内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规范操作记录的填写等。
八、总结。
本次内部审核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内部审核总结报告

运用SWOT识别过程风险及主要风险、机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各过程的衡量目标,并进行了统计,已基本达标。
4支持:制定了基础设施、人员的控制规范,公司提供了产品实现过程所需的各类人员、工作场所、过程设备和支持性服务设施等以及适宜的工作环境,并对基础设施实施了适当的维护,对关键过程设备制定了维护保养计划和备件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如统计技术应用),确保了公司提供的人员、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基本能满足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实现过程的要求。
年10月07日前关闭所有不符合事项。同时,由于内审的抽样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是所有不符合项都被观察发现到,也不是未被列为不合格项的都合格,因此请各部门根据此次内审结果,将本部门相关管理体系自查一次,举一反三、主动查找类似的问题及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整改,消除潜在的问题和潜在的不符合,以进一步促进整合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5运行:公司从产品实现的运行策划(特别是顾客工程规范的评审与分发、顾客产品批准)、与产品要求的确定及评审、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供方评定(包括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和采购控制、外部提供过程、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提供和确认、产品标识和追溯性、顾客供方财产、产品防护、交付后活动、变更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控制,确保了全过程基本处于受控状态和产品质量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和满足顾客的要求。
内部审核:检验检测机构报告

内部审核:检验检测机构报告一、内部审核目的本次内部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客户利益,同时提升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内部审核范围本次内部审核的范围包括:1. 检验检测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资质及工作职责。
2. 检验检测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3. 检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4. 检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5. 检验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及分发。
三、内部审核过程1. 审核准备:组成内部审核小组,对审核人员进行培训和分工,制定审核计划和日程。
2. 现场审核:审核小组按照审核计划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现场检查,包括文件审查、人员访谈、设备检查等。
3. 审核发现: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审核报告: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对审核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5. 审核跟踪: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内部审核发现及改进措施1. 审核发现:部分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技能。
改进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人员资质,确保人员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2. 审核发现:部分设备维护记录不完整,设备使用状况不佳。
改进措施:完善设备维护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审核发现:检验检测方法未进行定期评估,方法适用性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定期对检验检测方法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4. 审核发现:检验检测报告存在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性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报告格式和规范的培训,提升报告的质量和一致性。
五、内部审核结论通过本次内部审核,发现检验检测机构在人员资质、设备维护、检验检测方法及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继续关注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检验检测机构能够持续改进,提高检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质量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记录

总经理
查年度经营计划完成报表
每年
6
人力资源控制
培训完成率
≥98%
公司办
查完成培训项目与计划培训项目的比率
每季度
员工满意度
85分
公司办
查员工满意度调查表
每半年
年改进建议
≥855条
综管部
查每年改进建议总数
7
产品安全性
安全生产事故率
死亡为0
1~6级工伤≤1.5‰
7~10级工伤≤7‰
综管部
查工伤事故统计表
每年
每次审核发现一般不合格项
≤2项
每次审核发现轻微不合格项
≤4项
3
信息沟通过程
内、外部信息有效完成率
≥95%
质量部
信息台帐上所记录的来自市场和内部各部门的信息的闭环完成数与信息总数的比率。
每月
4
管理评审
改进项目完成率
≥92%
总经理
每次管理评审改进项目的累计完成与计划完成的比率
每年
5
经营计划控制
年度经营计划完成率
0项
技术部
质量部
每次内部或外部对体系或过程审核发现文件不合格项数
每年
每次审核发现一般不合格项
≤2项
每次审核发现轻微不合格项
≤4项
顾客工程标准/规范的评审周期
5工作日内
技术部
查从收到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到完成评审的时间
每季度
2
记录控制
每次审核发现严重不合格项
0项
质量部
每次内部或外部对体系或过程审核发现记录不合格项数
13
工装管室
合格工装模具与总工装模具的比率,查月工装模具统计表
【质量管理】过程监视与测量的理解、实施与审核

过程监视与测量的理解、实施与审核审核实践发现不少组织对ISO 9000标准中“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理解与实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大多数的组织在审核过程中都可以开出这一过程的不合格项。
而且,笔者发现在审核员中对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理解也不一致;个人也认为“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理解ISO9001标准的一大难点,笔者在学习中提出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指正。
1 标准条文理解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
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理解要点1)过程监视和测的目的是证实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
2)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大的过程指标准第4、5、6、7、8章中的过程,而每个过程又涉及多个分过程,每个分过程又涉及多个子过程。
因每个组织都涉及很多过程,对不同的过程监视和测量的频次、程度、方式不一样,组织应依据自身的质量管理活动的需要来决定。
实际运作时,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也应抓关键的少数,应依据过程的重要程度及运行现状、过程的影响程度、策划需对哪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如何监视和测量?3) 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和方式笔者认为,过程的监测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可测量,如质量目标、顾客满意度等,对于此类过程组织应实施监视和测量。
而又有许多过程是不可也不必测量的,如内审、评审等,对于此类过程组织应实施监视和检查。
对于可进行测量的过程,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方式主要有:质量目标实现的监测和考核;设计和开发试验中的试验;过程参数的监测;生产设备的鉴定;特殊过程参数的连续监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顾客满意度的监测等。
对于不适合测量的过程,过程的监视检查方式主要有:审批,先做检查,没有问题,予以审批。
评价,先进行检查,然后作出评价。
内部报告审核检查情况汇报

内部报告审核检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内部报告的审核检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此次汇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首先,我们对内部报告的审核检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部门提交的报告进行逐一审核,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数据不准确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也给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我们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比如,针对格式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建议制定统一的报告模板,明确各个部分的要求和格式;针对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报告编写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针对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数据来源和核实的管理,确保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可靠。
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审核检查的经验和教训。
比如,在审核过程中要注重细节,不能马虎;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随意捏造;要注重报告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不能东拉西扯。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审核检查,才能保证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
最后,我们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和期望。
希望各个部门能够认真对待内部报告的编写和审核工作,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希望各个部门能够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提高内部报告的水平和标准;希望各个部门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内部报告的审核检查工作。
总之,内部报告的审核检查情况汇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汇报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个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内部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核和过程监视和测量报告
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自2009年初建立后,技术部针对体系运行中的日常监视和测量及内审工作做了如下工作:
一、日常监视和测量
1、于2009年2月份进行了程序文件的评审宣贯,并要求各车间部门对程序文件进行学习宣贯,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2009年4月份,技术部对体系运行进行了的全面检查,由于程序刚开始运行,许多工作不知怎样具体操作,技术部在检查的同时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并针对各级人员对程序文件的疑惑之处,进行了针对性的解释和培训指导;
3、2009年5、6月份对各个部门前一阶段的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检查,并发现问题七十多项,检查结果整理后上报了公司领导,同时也向各责任部门通报,要求在下一阶段(7月份)的工作中落实每一项不合格的整改工作。
4、根据公司整理整顿活动提出的要求,结合港湾公司质量月活动的目标,2009年9月加强了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宣传。
其间对各部门质量负责人进行了《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的培训学习;全面深化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工作标准》,并协助办公室安排了对全厂人员有针对性的考核;协助办公室制定下发了《质量考核办法》、《生产计划管理考核办法》、《车间管理及环境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安全生产奖罚规定》等管理文件;积极收集了各部门合理化建议37条上报给公司领导参考。
二、内审
根据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和前一阶段不合格项的整改落实情况,于2009年8月组织并全面进行了一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本次审核主要针对各车间部门,检查其程序执行情况与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符合,同时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质量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并记录其主要问题。
本次内部审核邀请了咨询公司咨询师协助,公司6名内审员全程参与,共用两天时间对本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过程中共提出13个不合格项,开具不符合报告2个,主要对供应商及物资管理的问题、文件更改时的沟通问题、特殊过程的管理问题、合同
评审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于9月份监督责任部门对各自部门的内审不符合项落实整改要求、并跟踪验证其整改有效性。
三、质量目标的管理
公司级质量目标在《质量手册》已建立,同时公司将质量目标在不同的职能层次进行分解,各车间部门按照要求的上报时间及时上报。
经统计公司级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以上工作是技术部今年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和测量中做的具体工作,由于造船业的生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检查和审核中难免有一些不合格项没有发现,经过这一年的实践,全体员工对船舶制造都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技术部在这方面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抓住重点,不断理顺工作程序。
技术部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