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分离讲解
第二章_萃取分离

③丙酮:半极性,与水互溶,可脱脂、脱水,易 挥发易燃。
④乙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⑤氯仿: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⑥石油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常用作脱 脂剂。 ⑦甲醇、乙酸乙酯等。
(4)常用浸取辅助剂 凡加入浸取剂中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品 的稳定性或能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的试剂称为浸取辅 助剂。 浸取辅助剂作用: ①促进有效成分溶解。 ②增加制品稳定性。 ③减少杂质。
轻相(有机相) 萃取剂 重相(水相)
杂质 溶质 原溶剂
浓度 C
有机相
水相
时间 t
(2)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如酸度和络合剂、 还原剂等),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 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实施。
对一个完整的萃取过程,常在萃取与反萃取之间 增加洗涤操作:使杂质由有机相反萃到水相,而被萃 物仍留在有机相,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进入有 机相中的杂质。
(3)扩散阶段 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浓溶液具有较高渗透压, 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其溶解的成分。 分子扩散:完全由于分子浓度不同而形成的扩散。 对流扩散:由于有流体的运动而加速扩散。 实际浸取过程两种扩散方式均有,而对流扩散对 浸取效率影响更大。
4、中药浸取类型 (1)单体成分提取。指单一成分的提取、分离、
(3)渗漉法。原料上端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 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由此浸取出有效成分。
渗漉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浸渍法。非组织结构药材 易软化成团、易堵塞,不宜用此法。
(4)水蒸汽蒸馏法。原料粉用适量水浸泡,加热 蒸馏或通过水蒸汽蒸馏,原料中具挥发性成分随水蒸 气而带出,经冷凝后分层,收集。
适于具挥发性、遇水蒸汽不破坏、难溶或不溶于 水的物质。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萃取分离的原理

萃取分离的原理
萃取分离是一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开来的方法。
它基于物质之间存在的溶解度、挥发性、沸点、熔点、密度等性质的不同,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段来实现分离。
萃取分离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溶解度差异原理: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例如,酸和碱的分离可以利用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沉淀物或析出物来分离。
2. 蒸馏原理:利用物质的不同挥发性和沸点来实现分离。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具有较低沸点的成分先蒸发,然后冷凝收集,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3. 重结晶原理:利用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加热溶液使其达到饱和溶解度,然后逐渐冷却,使其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结晶出来,从而实现分离。
4. 色谱分离原理:利用物质在固体吸附剂或液体吸附剂上的吸附性差异,通过溶剂在固体或液体上的流动来实现分离。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和溶解性差异,可以将其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5. 膜分离原理:利用物质在膜上的渗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通过使用有选择性的膜,使特定成分能够通过或滞留在膜上,从而实现分离。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原理,还有一些其他的萃取分离方法,如萃取分液法、离心分离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物质性质和差异来实现分离,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实际情况和需求。
萃取分离在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广泛应用,为研究和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萃取分离

1)、β>1,β值越大,越有利于分离,还可以减少萃 取 剂的用量,从而降低萃取剂的回收能耗。 2)、β=1,kA=kB,表示萃取相中组分A、B的组成比值 与萃余相中组分A、B的组成比值相同,故无分离能力, 说明选取的萃取剂不合适。
第二节
液---液萃取设备及其选择
一、混合—澄清萃取器 组成:混合室和澄清室. 特点:1)、混合器可单独调 节,有可能选择最佳分散度, 传质效率高。 2)、适合于特别高或特别低 的相比,流量变化时不会降 低效率。 3)、适应性强,结构简单。 缺点: 1)、由于安装在同一平面上, 占地面积大。 2)、所需搅拌功率大,能耗高。
4、防腐蚀及防污染要求(对有较强腐蚀性的物系,宜选结构简单的填料塔 或脉冲填料塔;对于放射性元素的提取,脉冲塔和混合澄清槽用得较多) 5、生产能力(当处理量较小时,可选用填料塔、脉冲塔;对于较大的生产 能力,可选用筛板塔、转盘塔、混合澄清槽)
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量大,
适合于处理腐蚀性液体。
2、筛板萃取塔 组成:塔内装有若干层筛板,筛孔 直径比气液传质的孔径要小,工业 生产中用孔径为3~9mm,孔距为孔 径3~4倍,板间距为150~600mm。
(1)、若以轻相为分散相,则它们 通过板上筛孔分成细滴向上流,然 后又凝聚于上一层筛板下面,而连 续相由溢流管流至下层,横向流过 筛板并与分散相接触。
三、塔式萃取设备 塔式萃取设备是借助液液两相的密度差和重力进行垂直 逆向流动实现萃取分离的设备。 无能量 输入的 塔 分类 有能量 输入的 塔 填料萃取塔 筛板萃取塔 搅拌填料萃取塔 转盘萃取塔 脉冲萃取塔
往复活塞型 脉动隔膜型 风箱型 脉动进料型 空气脉动型
1、填料萃取塔
重相作为连续相由上部进入,下部排出;而 轻相作用:填料可以减少连续相的纵向
萃取分离讲解

分配比可以衡量被萃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有机相的
难易程度,但它不能直接表示出被萃物有多少量已 被萃取出来。那么,如何表示萃取完全程度 呢?
萃取率 (Extractability / Percent Extration))
被萃物在有机相中的量 E (%) 被萃物在两相中的总量 100
许多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如烷烃、油脂、萘、 蒽等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物质的这 种性质称为疏水性(亲油性)。
萃取过程
萃取过程可以看作是被萃物M在水相和 有机相中两个溶解过程之间的竞争。萃取 过程为:
S-S + 2(M-Aq) —→ Aq-Aq + 2(M-S)
★ 有机物(包括一些在水中不离解的非极性 的共价化合物)的萃取原理适用于“相似相 溶原理”。 ★ 从水溶液中将某些离子萃取到有机相,必 须设法将离子的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分 配在两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不 是它们的具体存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A(有) C A( 水 )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质 在有机相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比较
●概念不同,关注的对象有差别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因而改变萃取条件,可使分配比按照 所需的方向改变,从而使萃取分离更 加完全。
KD 表 示 在 特 定 的 平 衡 条 件 下 , 被 萃 物 在 两 相中的有效浓度(即分子形式一样)的比值; 而D表示实际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总浓 度(即不管分子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值。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②分离系数: A/B = DA / DB “表示两种分离组分分离的可能性和效果”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技术Extraction 5.1 概述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之间溶解度的不同而使物质得到分离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萃取。
目标物液体:液液萃取固体:液固萃取(浸取)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萃取5.2 液固萃取(浸取)¾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或提取,是一种分离和富集某些天然产物、生化试剂和添加剂的有效手段。
由于溶剂渗入固体试样内部是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液固萃取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连续萃取。
浸提分为冷浸和热浸两种:¾冷浸法:适用于提取遇热易被破坏的物质及含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样品。
¾热浸法:由于提高温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故提取效果较冷浸好。
该方法操作时间长,浸出溶剂用量大,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浸出,不适合有效成分含量低的原料。
为了有效成分的浸出,固体样品尽量粉碎传统的液固萃取装置是利用索氏(Soxhlet)提取器浸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用油¾除了采用传统的压榨法外,常采用溶剂浸提其中所含的油脂。
黄豆经溶剂浸提后,豆渣中残油量往往低于l%,远较压榨法的豆渣的残油率2%~2.5%为低。
除了油料种籽可以采用浸提法抽取其所含的油脂外,有时还采用浸提法抽取鱼肝或鱼皮的油脂。
常用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速溶咖啡¾从咖啡豆中浸提出可溶性成分,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可制得速溶咖啡。
食品功能成分的提取5.3 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杂质目的产物料液萃取剂Light phaseHeavy phase溶剂萃取过程示意图实验室溶剂萃取过程分液漏斗有机相水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萃取是根据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的差异是实现分离的。
物理萃取:利用溶剂对需分离的组分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分离过程纯属物理过程,理论基础是分配定律;化学萃取:溶剂首先有选择性地与溶质化合或络合,从而在两相中重新分配而达到分离目的,服从相律及一般化学反应的平衡定律。
关于萃取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萃取的知识点总结一、萃取的原理1.1 分配定律分配定律是萃取原理的基础,它描述了在两种不相溶的溶液之间,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比例是恒定的。
具体表达式如下:\[K = \frac {C_{2}}{C_{1}}\]其中,K为分配系数,\(C_{1}\)为溶质在溶剂1中的浓度,\(C_{2}\)为溶质在溶剂2中的浓度。
1.2 萃取的原理在进行萃取时,通过控制溶剂和混合物的接触时间、温度、pH值等条件,使得目标物质按照其在两种相中的亲和性进行转移,达到目标成分的分离和富集。
1.3 萃取的类型萃取可以分为固相萃取、液液萃取、液固萃取等不同类型。
其中,液液萃取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来实现萃取分离。
1.4 萃取的影响因素萃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的选择、pH值、温度、混合物中其他成分的影响等。
二、萃取的方法2.1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常见的一种萃取方法,通过选择具有亲和性的溶剂来使目标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溶剂萃取分为分离漏斗法、蒸馏法等不同方法。
2.2 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是一种利用固相吸附剂来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柱、固相微萃取等不同形式。
固相萃取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
2.3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基于超临界流体的化学分离技术,具有温和条件、高效率、环保等优点。
2.4 萃取的自动化技术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萃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自动化萃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样品处理,提高了分析效率。
三、萃取的应用3.1 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在化工生产中,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原料提纯、产品分离、废水处理等方面。
3.2 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在药物制备和生物样品分析中,萃取是一种关键的预处理步骤,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富集和净化。
3.3 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和分析中,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3.4 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中有害残留物质的检测,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萃取分离

D = C I2, o =
[ I 2]o
=
KD
C I2, w
[ I 2]w + [I3-]w
1 +K [ I - ]w
可见: 分配比D随[ I- ]W而变!
3. 萃取率E(萃取效率)
E
A在有机相中的总量 A在两相中的总量和
C A,O VO
DVO
C A,O VO C A,W VW DVO VW
D
• 在上述的例子中,
碘+水
CCl4
碘+CCl4;水
• 选用的CCl4——既是萃取溶剂,同时也是萃取 剂。
• 萃取剂——在水中加入某种试剂,使被萃物质与试
剂结合成不带电荷的、难溶于水的分子。这种试剂称萃
取剂。
• 萃取溶剂——主要起改善有机相物理性质的作用。
• 有时有机相由两种溶剂组成,一种是萃取溶剂, 另一种是萃取剂。
校正:若浓度较高(I ≠ 0),则应校正 I 的影
响,即用活度比PD代替浓度比KD。
PD
o w
o[ A]o w[ A]w
o w
KD
只有在稀溶液中,两相中的活度系数为1,此时 KD=PD.
• 讨论:
• 1)不同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 K 值;
• 2)K 值越大表示该溶质在有机相中的溶解度 越大;
(2)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
• 关键词:中性 • 特 点:中性的萃取剂与中性的被萃物结合生成中性
的配合物。
• 中性配合的萃取剂的分类: – 中性含磷萃取剂:膦酸酯、次膦酸酯、膦氧化物、 焦膦酸酯等; – 中性含氧萃取剂:包括酮、醚、醇、酯和醛等; – 中性含氮溶剂:如吡啶类 – 中性含硫萃取剂:二甲亚砜、二苯基亚砜等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
萃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它是将有机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从其他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它一般由分离、洗涤和精馏三步构成:
(1)分离:所谓“分离”,即将母液中的混合物分成二组,分离出含有目标物质的一组,另一组就是其它混合物,可以用乙醇把有机溶液中的混合物分成二组,乙醇溶解的被称为混合有机液,而不溶解的被称为不溶解混合物。
(2)洗涤:所谓“洗涤”,即将混合有机液中残留的粉末洗净。
一般情况下,将混合有机液与乙醇溶液混合,然后继续搅拌,使固体颗粒完全溶解,将剩余的固体析出,用蒸馏水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
(3)精馏:所谓“精馏”,即将混合有机液中的目标物质精炼出来,一般采用相对密度不同的溶剂进行精馏。
密度小的溶剂将混合有机液中的有机物质萃取出来,然后再混合溶剂进行精馏,从而实现对有机液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以上是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确的溶剂:不同的有机物配制不同的溶剂,以不造成有机物的交联或反应为前提。
2.注意安全:使用有毒或易燃有机溶液时,应注意安全,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溶剂萃取 ● 索氏萃取(提取) ● 微波萃取
§4.1 溶剂萃取(Solvent extraction)
溶剂萃取是利用液-液界面的平衡分配关系
进行的分离操作。液液界面的面积越大,达
到平衡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要求两相的液
滴应尽量细小化。平衡后,各自相的液滴还
要集中起来再分成两相。通常溶剂萃取指物
影响金属螯合物萃取的因素
1)酸度
lg D lg Kex n lg[ HR]有 npH
当 V有 V水 时,
E D 100 D
,则有
lg D lg E lg(100 E )
在溶剂萃取中, pH1/2和萃取曲线是两个很重要 的数据图表。
Hg完全萃取
Zn范围
pH1/2
萃取曲线的基本特征: 沿横轴的pH值(曲线位置)取决于表观萃取常数的大小; 曲线的斜率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电荷数, n 越大,曲线越陡, 越有利于分离; 可直观估计分离的可能性。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分配比较小的萃取 体系,可采用多次萃取操作技术提高萃取 率,以满足定量分离的需要。 萃取次数:
lg(100 E n ) 2 n lg(100 E1 ) 2
两种物质的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萃取常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间的定 量分离。决定两物质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因子被定义为分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solute in Craig extraction process
Distribution of solutes A and B in the Craig apparatus
例 4.1 8-羟基喹啉/氯仿萃取La3+
有机物萃取的溶剂选择 : 难溶于水的物质用
石油醚等溶剂;较易溶者,用乙醚或苯萃取;易 溶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或其它类似溶剂萃取。
● 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混合物
如丙醇和溴丙烷混合物,可加入水萃取丙醇;马 来酸酐和马来酸混合物,可加入苯萃取马来酸酐。
● 极性相差不大的混合物
对于这类混合物,应选择合适的萃取条件,使混 合物中某些组分与其它组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同 时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萃取。例如,
②
③
分离系数
萃取率与萃取次数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A 水 A油
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下,当萃取分配过 程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 浓度比为一常数。即
分配系数
KD
[ A]油 [ A]水
例如,I2稀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
例 含有I-的I2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水 溶液不仅有I2 ,还有I3-,这时分配系数并 不是一个常数。
KD 表示在特定的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 相中的有效浓度(即分子形式一样)的比值; 而D表示实际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总浓 度(即不管分子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值。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②分离系数: A/B = DA / DB
“表示两种分离组分分离的可能性和效果”
问题: DA 和DB相差不太大,如何处理?
质由水相转入另一与水相不互溶的有机相后
实现分离的方法。
萃取分离特点:简便 、快速、应用广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
1.为什么溶质会转移? 2.如何达到分配平衡?
水相:样品液 试剂 萃取体系 有机相:萃取剂 / 溶剂
含Ni2+水溶液(水相) 丁二酮肟萃取剂
氨性缓冲液(pH9) 加入CHCl3有机相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 分配在两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 不是它们的具体存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 A( 有 ) C A( 水 )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质 在有机相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比较
●概念不同,关注的对象有差别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因而改变萃取条件,可使分配比按照 所需的方向改变,从而使萃取分离更 加完全。
10mL氯仿一次萃取,E = 95.6%
10mL氯仿分二次萃取:
第一次,E 1= 91.5%
第二次,E 2= 99.3%
可见,连续两次萃取提高了萃取率。
§4.1.2
有机化合物的萃取
有机物的溶解规律: 极性有机化合物,包括易形
成氢键的化合物或盐类,通常溶于水而不溶于非极 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化合物 则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有机溶剂。
Kex [ MRn ] 有 [ H ]n [ M ][ HR]n 有
当萃取反应达到平衡时,金属离子在两相中的分 配比为:
D [ C M ]有 [ C M ]水 [ MRn ] 有 [ M n ] [ MRn ]
上式可进一步简化:
D
[ MRn ] 有 [ M n ]
[ MRn ] D [ MRn ] [ M n ] D K p n [ R ]n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的效率, 使固体或半固体试样中的某些有机成分与基体 有效地分离,并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本化合物 状态。 特点:快速、节能、节省溶剂、污染小;有利 于热不稳定物质,较少受被萃物极性的限制 实验条件:萃取剂及用量,时间、温度和压力 应用:提取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等污染 物;动植物中的天然产物
在实际工作中, pH1/2 常用来表示某一萃取体系中,不同金 属离子的萃取能力。
nHRorg
有机相 水相 1. KD nHR 2. Ka Mn+ + nR3. Bn MRn MRn,org
4. KP
萃取平衡关系图
1)
萃取剂在两相中的分配 HR水HR有
KD
[ HR] 有 [ HR]
HR R H [ R ][ H ] Ka [ HR]
2) (弱酸)萃取剂在水相中的电离
)n
从分配比公式可以看出: 分配比与被萃物的浓度[Mn+]无关,即不管 其含量多少,萃取率都一样,符合定量分离 的要求; 决定螯合物萃取的分配比大小有许多因素, 包括萃取剂的Ka, KD及其浓度以及水溶液的pH 等; 在同一萃取体系中,不同离子的分配比是 水溶液pH和萃取剂浓度的函数。
● 羧酸、酚、胺和酮混合物的分离 ● 甲苯、苯胺和苯甲酸的分离
§4.2 液固萃取----索氏 (Soxhlet) 萃取
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或提取,是一种分 离和富集某些天然产物、生化试剂和添加剂 的有效手段。由于溶剂渗入固体试样内部是 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液固萃取需要较长的 时间,一般需要连续萃取。
H O Ni
2+
O
CH3
C C
N N
OH OH
CH3 CH3
O
C C
+ 2
CH3
CH3 CH3
Ni(H2O)62+
丁二酮肟
H
NiDx2/CHCl3
中和电荷
引入疏水基
萃取剂----“运载工具”
亲水性水合阳离子→中性疏水螯合物 → 萃入有机相
+
8-羟基喹啉
萃取法基本参数
① 分配定律和分配比
分配比可以衡量被萃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有机相的
难易程度,但它不能直接表示出被萃物有多少量已 被萃取出来。那么,如何表示萃取完全程度 呢?
萃取率 (Extractability / Percent Extration))
被萃物在有机相中的量 E (%) 100 被萃物在两相中的总量
E [ M ] 有 V有 [ M ] 有 V有 [ M ] 水 V水 100
3)
螯合反应
M n nR MRn [ MRn ] n [ M n ][ R ]n
M n nHR有 MRn有 nH Kex [ MRn ] 有 [ H ]n [ M ][ HR]n 有
4)
螯合物在两相中的分配
萃取反应为: M n nHR有 MRn有 nH
§4.1.2 金属螯合物的萃取
典型的金属螯合剂有Ox, H2Dz, DDTC, APDC等。 螯合物萃取萃取具有如下特点: 金属螯合物通常具有较大的分配比 金属螯合物在有机相的溶解度一般不大。 可用于萃取分光光度测定
萃取平衡
金属螯合物萃取体系不单是螯合物在两相 中的分离问题,而是牵涉到许多因素,如金 属离子性质、螯合剂性质、溶剂性质、溶液 酸度和其它络合剂等。现分别讨论如下:
w1 w0 (
V水 DV有 V水
)
每次用V有 新鲜溶剂,连续萃取n次,则水相被萃物的剩 余量为:
wn w0 (
V水 DV有 V水
)n
萃取进入有机相的被萃物总量为:
V水 DV有 V水
w w0 wn w0 [1 (
)n ]
w0 wn E (%) 100 w0
n [ HR ] K P n K an [ H ]n
[ MRn ] 有
[ HR] 有 n 1 K P n K ) n ( KD [H ] n [ HR] 有 n K P n K a ( ) n KD [H ]
n a
K ex (
[ HR] 有 [H ]
0.01 0 50 100
E%
D
E%
1
50
9
90
99
99
999
99.9
萃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多次萃取
设水相体积为V水(mL),水中含被萃物W0 (g),用V有 (mL)萃取剂萃取一次,水相中剩 余W1 (g)被萃物,则
D [ M ]有 [ M ]水 w0 w1 ( ) / V有 ( w0 w1 )V水 FW w1 w1V有 ( ) / V水 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