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滑坡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滑坡危险性评价的要求

滑坡危险性评价的要求

2 滑坡危险性评估执行的技术标准 和评估程序
滑坡的地质测绘与调查(勘察)及评价是滑坡危险性评价必不可少的 工作内容。应选择恰当的技术标准作为依据。需知教科书和手册是不 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不能作为评估工作的技术依据。当前不少勘察规 划都有滑坡勘察的内容(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3), 但一般都不够完整、系统,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 规范》DB50/143-2003是我国当前第一本经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的专业性技术标准。是除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 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告》中的附件1《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之外,在滑坡危险性评估工作中 应该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另外《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等也是应该执行的规范。 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是:在初步查明滑坡地质环境和滑坡的地 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 评估区征地范围内的建设适应性作出结论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等。具 体的工作则是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和现场调查与地质测绘(必要时可 辅以少量的勘察和测试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收集、调查及勘 察结果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综合评价。按照 滑坡稳定性的差别可以得出滑坡失稳可能性的大小,根据滑坡发生后 的损失大小就可以确定危险性大小,再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结 合防治费用就可以对适宜性作出结论。并应根据滑坡的规模、类型、 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等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1、滑坡的定义、滑坡要素及分类概述
为完成滑坡危险性评估这一任务,有 必要在讨论如何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估 之前,对滑坡的定义、滑坡要素以及 分类等作一概括介绍。
1.1
滑坡的定义
出入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者 对滑坡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讲来, 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包括了以下一些 主要内容:滑坡的组成物质,具有可 能滑动的空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滑 动界面(滑面),有一定的水平位移, 是一种外动力作用下的地质现象……。 故而,我认为将滑坡定义为“斜坡上 的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 坡下运动的地质现象”是比较恰当的。

滑坡预测与评估规范

滑坡预测与评估规范

滑坡预测与评估规范滑坡是由地表岩土斜坡或边坡的松散或半固态岩土在重力和外力作用下沿滑道运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滑坡的发生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也对环境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准确预测和评估滑坡的潜在风险,制定滑坡预测与评估规范非常重要。

1. 滑坡检测与监测方法滑坡预测与评估的第一步是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滑坡的检测与监测。

常用的滑坡检测方法包括地质调查、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等。

而滑坡监测方法则可以通过地震仪、位移计、激光雷达等设备实时监测斜坡的位移和形变。

2. 滑坡预测模型与技术滑坡预测与评估的核心是建立科学可靠的预测模型和技术。

其中,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

物理模型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岩土材料的力学行为,并探索滑坡发生的机理。

数学模型则通过收集和处理滑坡相关的数据,应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预测滑坡的潜在危险性。

3. 滑坡评估规范滑坡评估规范是确定滑坡潜在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依据。

评估规范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评估规范应包括滑坡潜在风险评估指标、评估流程和评估结果的解读等。

同时,滑坡评估规范还应与相关法律和标准相衔接,确保滑坡预测与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共享与信息传递滑坡预测与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数据支持。

因此,建立高效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机制非常重要。

政府、学术机构和企业应积极合作,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提高滑坡预测与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将预测和评估结果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高应对滑坡灾害的能力。

5. 滑坡防治与应急预案滑坡预测与评估不仅仅是为了预测滑坡的潜在风险,更重要的是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滑坡防治与应急预案。

根据滑坡的预测结果,应明确滑坡防治的目标和措施,并制定出可行的预防和治理方案。

与此同时,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预警系统建设、应急机制和救援预案等,提前做好应对滑坡灾害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案例分析

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案例分析

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案例分析摘要:简要介绍了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内容、原则及其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以求能够更好的做好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工作。

关键词:滑坡预测评估原则方法0 引言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严重的地质灾害给予人类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影响,不合理的建筑选址所造成的事故频发。

为了减少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是对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预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判断自然及人类活动等激发下,某一个或多个可调节的地质环境的变化,导致致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种类较多,现就最常见且危害较为严重的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内容、原则及方法作一介绍,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1 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及原则1.1 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三方面:工程建设可能遭受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加剧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2 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原则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拟建工程为核心的原则;以现状为基础,考虑灾害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则;以定性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能够清楚地说明问题或不宜用定量方法评估的就用定性方法评估,适宜定量评估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量化。

2 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案例分析以拟建公路为例,介绍其预测评估方法,预测其危险性大小。

2.1 拟建公路可能遭受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拟建工程遭受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必须结合具体工程位置与滑坡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综合分析,确定其危险性大小。

(1)拟建公路平行滑面方向若拟建公路在滑坡体上或者近距离的下方,遭受滑坡危险性大;若拟建公路在滑坡后方短距离范围内,遭受滑坡危险性中等;若拟建公路在滑坡后较远距离,遭受滑坡危险性较小。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步骤与要点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步骤与要点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步骤与要点测绘技术在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滑坡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评估滑坡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搜集数据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搜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搜集包括地形地貌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质地球化学数据、气象气候数据等。

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调查等手段获取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评估滑坡灾害风险。

第二步:建立地质模型建立地质模型是进行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一步。

地质模型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层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利用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通过数字化和三维建模等手段,可以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是后续分析和评估的基础,对于判断滑坡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评估地形地貌特征地形地貌是滑坡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地势、坡度、坡向等。

这些特征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因此,在评估地形地貌特征时要特别注意其变化情况和潜在的滑坡风险。

第四步:分析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对滑坡灾害风险的评估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土地利用的现状,并评估其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例如,人口密集地区的滑坡灾害风险较高,而农田等开放区域的风险相对较低。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评估滑坡灾害的潜在风险。

第五步:考虑气候影响气候条件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使用测绘技术收集的气象气候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气候变化对滑坡灾害风险的影响。

例如,降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土壤失稳和滑坡发生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中,必须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

第六步:评估滑坡灾害风险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测绘技术提供的数据进行滑坡灾害风险评估。

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等多个因素。

滑坡风险评估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

滑坡风险评估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

滑坡风险评估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摘要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评估滑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必须识别滑坡风险评估实践中的难点,并提出应对策略。

本文通过分析文献和案例,总结了滑坡风险评估实践中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滑坡,风险评估,难点,对策AbstractLandslide is a common geological disaster, which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life, property and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ssess landslide risk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difficulties in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practice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iculties in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practic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Keywords: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正文1. 背景介绍滑坡是由于地质因素、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地表土壤或岩石块体运动的一种现象。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强化建设用地地质勘查
在建设用地选址阶段,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建设用地地质 条件和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推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 果。
治理措施
1 2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人。
实施工程治理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 措施,如加固、排水、截水等,降低灾害风险。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 点
contents
目录
• 评估目的与任务 • 评估依据 •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防治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评估目的与任务
评估目的
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
通过对建设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 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该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结论应明确指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 性的现状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 施和建议。
建议与展望
防范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预警、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建设用地的安全和稳定。
规划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0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区域地质背景
01
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
02
03
区域地壳稳定性
分析评估区域内的主要地质构造, 如断层、褶皱等,以及它们对地 质稳定性的影响。
了解评估区域内的地层岩性,包 括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类型,以 及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

滑坡风险评估

滑坡风险评估

滑坡风险评估一、背景介绍滑坡是指地表或岩土体由于重力效应、水分的影响、边坡的倾斜度等原因,导致土壤或岩石质量破坏而发生的地质灾害。

滑坡灾害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常见且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针对滑坡风险的评估可以帮助相关方了解和预测潜在的滑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滑坡风险评估方法滑坡风险评估是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滑坡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以及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的效果,来确定滑坡风险级别的方法。

1. 滑坡风险概率评估滑坡风险概率评估滑坡风险概率评估是指对滑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通过对地质、水文地理、气候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历史滑坡事件的统计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综合判断潜在滑坡区域发生滑坡的概率。

2. 滑坡风险影响评估滑坡风险影响评估滑坡风险影响评估是指对滑坡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滑坡可能导致的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滑坡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 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是在滑坡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滑坡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防灾能力等因素,将滑坡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滑坡风险评估的应用范围和意义滑坡风险评估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 土地规划和开发土地规划和开发通过滑坡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土地规划和开发中选择低滑坡风险的地区,避免在高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开发,以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

2. 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滑坡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滑坡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地质和工程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 灾害防控灾害防控滑坡风险评估可以为地方政府和救援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科学有效的灾害防控措施,增强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滑坡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滑坡灾害给人民带来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研究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研究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研究在滑坡防治工程中,监测技术和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和细致全面的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发现滑坡问题,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一、滑坡监测技术1.地面监测技术地面监测技术是最常用的滑坡监测手段之一。

它主要通过设置地面测点、测斜仪等工具,对滑坡区域进行连续、定点的监测。

这种技术能够从地面观测到滑坡体的位移和形变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滑坡体的变化趋势和异常。

同时,地面监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滑坡区域,具有广泛适用性。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滑坡监测手段之一。

它借助卫星遥感影像的获取和解译,快速准确地获取滑坡区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

遥感技术能够对滑坡发生前后的地表变形进行高精度的监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及时性。

3.地下监测技术地下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设置钻孔、孔隙水压力计等工具,对滑坡体下方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和地下应力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技术能够及时掌握滑坡体下方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下应力状态,为滑坡风险评估和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二、滑坡风险评估1.滑坡风险评估的目的滑坡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综合分析滑坡的潜在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灾害发生的概率,确定滑坡区域的风险等级。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为滑坡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更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滑坡风险评估的方法滑坡风险评估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对滑坡区域的地质地形特征、滑坡历史、降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判断滑坡的潜在危险程度。

定量评估则通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确定滑坡的风险等级。

3.滑坡风险评估的影响因素滑坡风险评估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滑坡体的稳定性、地下水位、降雨量、地质条件等是主要的评估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发育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发育 阶段
滑动带及滑动面
滑坡前缘
滑坡后缘
滑坡两侧
滑坡体
变 形
阶 段
主滑段滑动带在蠕动 变形,但滑体尚未沿 滑动带位移,少数探 井及钻孔发现新滑动 面
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新 的泉点
地表或建(构)筑 物出现一条或数条 与地形等高线大体 平行的拉张裂缝, 裂缝断续分布,多 成弧形向内侧突出
二、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 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 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 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此外,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许多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中型滑坡
小型滑坡
古滑坡
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的滑坡,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崩滑堆积体滑坡
发生在由崩滑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中,多沿下伏基岩面滑动
堆积层 (土质) 滑坡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残坡积层滑坡
发生在黄土层中 发生在以粘性土为主的堆积层中 由花岗岩风化壳、沉积岩残坡积等构成,多为浅表层滑动
人工弃土滑坡
由人工开挖填弃渣构成,次生滑坡
近水平层状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10º
岩质 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逆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或裂隙面滑动 由基岩构成。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常沿倾向坡外的一组软弱面滑动 由基岩构成。沿倾向坡外的一组软弱面滑动,岩层倾向山内,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
一、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
建设用地滑坡危险性评估
技术要点
提纲
一.滑坡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滑坡灾情与分布特点 三.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四.滑坡调查的技术要点 五.注意事项
什么是滑坡
指斜坡上的 岩体由于种 种原因在重 力作用下沿 一定的软弱 面(或软弱 带)整体地 向下滑动的 现象。


要 素
1-滑坡体(滑坡发生后,脱离母体的滑动部分); 2-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周围母体在平面上的分解线); 3-滑坡壁(滑坡体位移后,后方裸露在外的母体陡壁,平面上多呈弧圈装); 4-滑坡台阶(滑坡体上,由 于各段滑动速度差异所形成的错台); 5-滑动面(滑坡体相对下伏母体下滑的连续破裂界面);6-滑床 (滑坡体滑动时依附的下伏不动母体);7-滑坡舌(滑坡体前部脱离滑床形如舌状的部分);8-滑坡洼地 (滑坡体与滑坡壁或两级滑体间被拉开的沟槽状封闭洼地,可积水成潭); 9-拉张裂隙(分布于滑坡体 后部或两级滑坡体间,受拉力作用形成,呈弧形、张开状,与滑坡壁大致平行)、主裂隙(后缘周界的贯 通裂隙); -羽状裂隙、剪切裂隙(分布于滑坡中部两侧,因滑坡体下滑与相邻不动母体间相对位移,形 成剪力区并出现剪裂隙;剪力区与滑动方向大致平行,其两侧常伴声有羽毛状裂隙);-鼓张裂隙(分布于 滑坡体中前部,因滑坡下滑手阻使土体隆起,形成张开裂隙,裂隙延伸方向多与滑动方向平行,呈扇状分 布,部分与滑动方向垂直); -扇状裂隙(分布于滑坡体前部,尤以滑坡体舌部为多,由滑坡体前部向两 侧扩散,成扇形排列); 10-主滑轴线(滑坡体上滑动速度最快部分的纵向连线,它代表单个滑坡滑动的 方向);
1)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 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 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 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 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 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 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发生 原因
工程滑坡 自然滑坡
现今
活滑坡
稳定
程度
死滑坡
体积(万方现代)滑:坡
由于施工开挖山体或建筑物加载引起的滑坡。可以细分为:(1)工程新滑坡:由于开 挖山体或建筑物加载所形成的滑坡;(2)工程复活古滑坡:久已存在的滑坡,由于“斩腰切脚”引起复 活的滑坡
按规模分类 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产生的滑坡。按其发生的相对时代,可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
发生后仍继续活动的滑坡。后壁及两侧有新鲜擦痕,滑体内有开裂、鼓起或前缘有挤出等变 形迹象
发生后以停止发展,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重新活动,坡体上植被较盛,常有居民点
>10现0今0正在发生滑动的滑1坡000-100 100-10 <10
发等生年代ຫໍສະໝຸດ 级名 称:特大型滑坡 大型滑坡 老滑坡
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名称分类
特征说明
滑体 厚度
浅层滑坡 中层滑坡 深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10m以内 滑坡体厚度在10~25m之间 滑坡体厚度超过25m
运移 形式
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
上部岩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物分 布的斜坡地段
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横向张 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3)地形地貌 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 水库)、海、沟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 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 ,降低岩、土体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石产生 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坡(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要 素
滑坡壁(丰都铁匠沟滑坡)


滑坡台地(丰都岩脚崩滑体)
圈椅状地貌(丰都翅膀岩滑坡) 滑坡舌(丰都岩脚崩滑体)




滑带(碎列岩体定向排列)(丰都上湾崩滑体)
滑坡后壁及马刀树(丰都罗家坡滑坡)


圈椅装地貌(丰都龙井河下游滑坡)
滑坡洼地与滑坡湖(忠县永兴 (Ⅱ)滑坡)
滑 坡 分 类
有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