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七年级语文语法:词性实词、虚词部编本
部编七年级语文词性分析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Page
15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
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 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 (《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 义。 会宾客大宴(《口技》)"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Page
4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 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 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Page
5
三.形容词
4、表示时间的叫做“时间名词”,如“今天”“明天”“十年”“一星期”等。
5、表示地点的叫做“地点名词”,如“故宫”“广场”“公园”等。
Page
3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 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 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 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 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部编版初一语文语法——词性(词类)含练习及答案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
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
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
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
②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次趟回遍下阵番遭顿
练习5:
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量词。
一(台)拖拉机 一(批)设备 一(出 )戏
一(批)货
一(口)井 一(股)泉水
一(湍)急流 一(只)鸟 一(抹)斜月
一(轮)明月 一(弯)新月 一(钩)残月
一(绺)头发 一(串)山楂 一(根)甘蔗
一(个)舞蹈 一(江)春水 一(片)药
2、一部分可以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 “很”“相当”的意思。
如:“大大方方”“干干净净”。
3、在句中,常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伟大的祖国走向未来。(作定语)
你快走!(作状语)
练习3:下列词语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 )A
A.美丽 鲜红 洪亮 纯朴 B.弯曲 愿意 明天 激动 C.笔直 回来 风筝 渺小 D.快乐 要求 夏 许多
练习9:在下列个句中填上适当的连词。
1.代表们讨论
通过了这个议案。
2.我急得双脚跳, 他还在呼呼睡大觉。
3. 事情不好办,
我们也要努力把它做
好。
4. 大家不断地帮助他,
他有了很大地
进步。
1.并或并且
2.而 (然而)
3.虽然 但是
4.因为 所以
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短语、句子后头起辅助作用的词, 一般读轻声。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法知识——词性专题复习2(含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性专项复习词的分类一、实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人物名词)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另外,有些名词带有某些前缀和后缀作为形式标记。
如“阿姨、阿爸、剪子、胖子、兔子、学者、劳动者、赚头、甜头、盖儿、”中的“阿-、-子、-者、-头、-儿”就是名词的标记。
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③一般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
如“鲁迅、北京、现在、今天、上边、中间”等,前面一般不出现数量词组。
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除了具备一般名词的特点(如能跟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以外,还经常修饰动词,这是它们不同于一般名词的地方。
如“下午开会”“您前面坐”“咱们清华见”“以后再谈”。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动词的分类可分为一般动词和特殊动词。
①一般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如“洗、飞”)、心理活动动词(如“爱、厌恶、尊敬”)、使令动词(如“使、让”)、比似动词(如“像、似、如”)等。
部编七年级语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例如:- 多音字,如“散”(sǎn散步,sàn散开)。
- 形似字辨析,像“辩(辩论)、辨(辨别)、辫(辫子)”。
2. 语法知识。
- 词性:-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我(代词)们(助词)在(介词)操场(名词)上愉快(形容词)地跑步(动词)”。
- 短语结构:- 并列短语(如“老师和同学”)、偏正短语(“美丽的花朵”)、动宾短语(“热爱祖国”)、后补短语(“跑得快”)、主谓短语(“阳光灿烂”)。
- 句子成分:- 主语(一般是句子陈述的对象,如“小明是个好学生。
”中的“小明”)、谓语(陈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句中的“是”)、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这里的“好学生”)、定语(修饰名词的成分,“好”修饰“学生”)、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等,“很”修饰“高兴”)、补语(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跑得<快>”)。
3. 文学常识。
- 古代文学常识:- 现代文学常识:- 外国文学常识:二、文言文学习。
1. 实词虚词积累。
- 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之”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如“而”,表示顺承(“温故而知新”)、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关系。
2. 文言文翻译方法。
- 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如“诸葛亮”“南阳”等。
-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夫战,勇气也。
”中的“夫”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如“(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之)敌”。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
- 调: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3. 文言文背诵与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如“他的脸上满是皱纹,像核桃皮一样”)、语言描写(“他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论语〉十二章》)
美丽的
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
好的
君子好逑
(《关雎》)
号
呼吼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河
河流
山门圮于河
(《河中石兽》)
黄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恨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怨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尽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极
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趋
跑,疾走
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
去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径去
(《狼》)
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消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入
进入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义
例句
出处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词性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词性初中语文语法——词性(一)实词1.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 代词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 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 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 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 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 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法:词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人事名词:鲁迅、太阳、山;时间名词:春天、明年;处所名词:北京、学校;方位名词:上、下;抽象名词:品德、质量;判断技巧:1、能受数量词的修饰;2、不受副词“不”的修饰。
(二)动词一般动词:走、看;存现动词:有、死亡、消灭;情态动词:爱、恨、怕、想念;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能够、愿、肯、敢;趋向动词:进、出、上来、去、上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表形状、颜色的:长、短、红、绿、笔直;表性质的:好、坏、美丽、大方、软、平常;表状态的:快、慢、生动;判断技巧:1、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2、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特殊情况:“雪白”除外)(四)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如“一、二、三”。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
如“第一、第二”。
(五)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可分两类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2.动量词动量词表动作的量。
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六)代词人称代词:我、咱、你、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指示代词:这、那、这儿二、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程度副词: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2、范围副词: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3、时间副词: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顿时、终于。
4、频率副词: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5、肯定副词: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6、否定副词: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7、语气副词: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3.“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
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
比较下边两组词:甲乙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 介宾短语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
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
(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
(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
(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介词和动词的区别:1、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
2、介词后面不能跟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3、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
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
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
(连词)②我曾经(和他)去过。
(介词)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
(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
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
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
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
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
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
例如: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
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六)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词性判断: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它的词性和意义就会不同。
如:把住质量关。
(动词)把书拿来。
(介词)拿把菜刀来。
(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
(动词)大家选我当代表。
(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动词)买了一把锁。
(名词)把门锁上。
(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
(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
(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
(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
(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
(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