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变化
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

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不同地区、不同社群甚至不同个体之间的语言使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变异与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语言变异与变化的社会因素,语言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地位与语言变异社会地位是一种决定个体在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属性。
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语言变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地位较高的人往往使用更加规范、标准的语言,而地位较低的人则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口语化、方言化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上,还表现在语音、语调等方面。
例如,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往往更注重书面语的准确使用,而地位较低的人可能更多地使用俚语、口头禅等非正式表达方式。
二、社会群体与语言变异社会群体包括各种社群、团体和群体,其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认同与归属感。
语言变异与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群内的成员往往使用共同的语言风格和词汇,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这种语言变异体现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使用的专业词汇、行业术语上,以及特定社区独有的俚语、隐语等。
例如,在不同的年龄群体和职业群体中,人们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反映了他们所属的社群身份和特点。
三、媒体与语言变异随着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其对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媒体以其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成为介绍和推广不同方言、语言变体的重要平台。
不同地区的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平台促进了语言变异的发展。
例如,在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网络直播中,各种地方方言和特定社群的特殊语言表达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四、社会变革与语言变化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对语言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都会对语言习惯、词汇使用以及语法结构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社会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新兴行业和新的专业术语,也推动了语言的变化。
语言变异的规律

语言变异的规律1.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在时间维度上有差别,语言变化是渐变性,语言变异是突变性。
语言的基本要素——语音、语法、词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已被社会认可的结构,这受限制于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属性,也限制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受到该社会全体成员的认可的社会属性制约,这一点决定了语言变化的渐变性。
语言的变异是语言的结构体系在其用法上的差异现象,是因为语言使用或者是语域和语言使用者或方言的不同而发生的。
语言变异的具体体现是变体。
语言体式的变异也叫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更,突发性很强。
2. 语言变异具有活跃性。
语言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语言变化一旦形成约定俗成的模式,就会较长久的存在于该语言中,有得即使随着时间推移也很难改变。
这就是它的相对稳定性。
(比如说,汉语中的白话文被汉语社会主流接受后,就行成了一个较长时期内汉语的主要形态。
语言变异则不是这样的,在局部变异完成之后,还有可能恢复标准的表达方式。
因为变异只是一定语境内语言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差异,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变异就弱化了,甚至消失。
语言的变化,具有客观性,而语言变异往往带有主观色彩,给人一种更贴近,亲切的感觉。
3.语言变话与语言变异在相关维度上的差异相关维度,指的是,事物在与之相关的范围内发展变化的区间。
具体地说,在语言变体中,这种相关维度涉及到语言在变化按或变异过程中与其赖以发展或生存的社会以及人际的种种关系。
首先,语言变化结构具有稳定性,语言变异具有破坏性。
语言变异的破坏性,特别是语言的艺术变异,比如作家的写作语言,为了达到不同的写作效果,常常会改变常规的表达方式,其次,语言变化对社会依赖性,语言变异对社会有应变性。
语言变异反应出人和语境的关系,表现在讲话内容、讲话方式以及讲话人与听话人的地位关系三个方面,体现在不同的变体中。
语境决定了变体的选择,变体因语境而变。
语言变化可以创新,但语言结构难以改变,变异不一定用新的词汇,但可能超长组合破坏常规的系统结构。
语言学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化研究

语言学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化研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化则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语言的变异和演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化,语言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对于语言变异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在不同地区、不同社群中的差异和变化。
语言变异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多个层面上。
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不同的方言区域,人们使用的语音、语法和词汇都有细微的差别,这就是语言变异的一个典型例子。
此外,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人们的语言习惯、说话风格和词汇选择都可能受到文化、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网络词汇和缩略语,这是语言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言演化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通过对语言历史的考察和比较,可以揭示语言结构、词汇和语法的演变规律。
比如,拉丁语是古代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而今天的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法语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通过对这些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语言是如何从一个共同的祖先语言分化出来的。
语言变异和语言演化的研究对于语言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语言变异和演化,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同时,对语言变异和演化的探索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人类思维的特点。
总结起来,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化研究旨在揭示语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差异和变化,以及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语言变异和演化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人类思维的特点,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02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变异

第二讲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指的是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简·穆卡若斯基(Jan.Mukamsky)认为语言变异就是“突出”,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语言别出心裁。
•语言变异实际上是语言表达系统受各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常见的语言变异有性别变异、年龄变异、阶层变异、集团变异和跨境变异等。
第一节语言的性别变异•语言的性别变异是指社会中的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时显现出来的差异。
•语言的性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的性别差异;二是语言的性别歧视;三是造成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的原因。
•一、语言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语言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达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
•(一)语言结构的差异•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结构的差异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 1.语音差异•男女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音质的不同。
•一般来说,女性说话时多用升调,语调变化多,并富于表现力。
•2.词汇差异•词汇上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男女词语选择的不同。
与语音相比词汇上的差别更明显。
•女性的词汇要比男性丰富、变化多。
女性多用形容词、副词和情感丰富的语气词,相比而言男性则用得较少。
•英语中wonderful(精彩的)、l ovely(可爱的)、beautiful(美丽的)、sweet(亲切的)、gorgeous(华丽的)、cute(漂亮的)、divine(神圣的)、charming(迷人的)等词语女性用得多,男性只用相对较为平淡的very(非常),good(好),utterly(完全的)这样的词语。
•汉语中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女性更多使用“真是”、“太”、“十分”、“非常”等副词,男性则较少使用。
汉语中具有丰富情感的“呀”、“呗”、“啊”、“吧”、“呢”、“啦”、“的啦”、“呦”、“哎”、“哦”等语气词女性常用,•女性具备精确描述色彩的能力,男性这方面的能力偏弱,因此女性语言中常出现描述色彩的词语。
探究语文课堂中的语言变异

探究语文课堂中的语言变异语文课堂中的语言变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而语文课堂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语言的变异现象。
本文将探究语文课堂中的语言变异,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常常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在口头回答问题时,他们可能会使用简化的词汇或语法结构,甚至出现不规范的发音。
这样的语言变异使得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存在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
造成口语化语言表达的原因很多。
一方面,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口语表达,导致他们在语文课堂中习惯性地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语言准确性的意识。
针对口语化语言表达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化语言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规范的书面表达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语文素材,激发学生对标准语言的兴趣。
二、方言及地域性词汇的使用在不同地区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可能使用各自所属地区的方言或地域性词汇。
这种语言变异现象不仅仅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标准语言的掌握不够牢固。
导致方言及地域性词汇使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方言是学生们日常交流的一种语言方式,他们习惯将方言带入语文课堂中。
另一方面,地域性词汇是学生们对周围环境的概括和表达,因此在写作或口头表达中使用地域性词汇是情感和思维的一种体现。
为了解决方言及地域性词汇的使用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标准语言的认知,让他们明白标准语言的重要性和作用。
其次,教师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习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增加他们对多样性的认知。
三、网络用语的渗透与滥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用语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与滥用也日益严重。
学生们往往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忽略了标准语言的应用。
不同语言的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

不同语言的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语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了多样的变异和变体。
这些变异和变体反映了人们的认知、环境和文化差异,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本文将探讨不同语言的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以及它们对语言传播和理解的影响。
一、语言变异1. 区域变异不同地区的语言存在明显的变异。
这种变异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比如,中文的方言就是区域变异的典型例子,不同地区的方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有时相互之间无法理解。
而英文的口音也因地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比如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等,它们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所不同。
2. 社会变异社会变异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语言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选择、用词习惯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比如,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群体和不同文化团体在使用语言时会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年轻人常使用网络流行语和俚语,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会使用专业术语,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社会群体在语言上的变异。
二、语言变体1. 方言方言是指一种区域或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的变体。
方言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都与标准语有所不同。
方言通常由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所说,并根据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比如,中文的方言有粤语、四川话等,英语的方言有伦敦方言、纽约方言等。
方言对于特定群体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地区和文化的特点。
2. 行话和行业术语行话是特定行业或职业所使用的特殊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
行话通常包含特定的词汇和短语,用于描述特定的工作内容和概念。
比如,医学行话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对于非医学人士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同样,法律行话和计算机行话等也有其独特的术语和用法。
3. 方言、土语和俚语方言、土语和俚语是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内部所使用的语言变体。
它们通常在口语交流中出现,反映了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的文化和特点。
比如,中国各地的方言和市井俚语,都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同时也是地域和文化的象征。
社会语言学4

第
一 概 述
节
概述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单位, 是指具有共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 社会分布指相应的语言社团,一群接受和 使用某一些语言项目的人。 社会语言学用“变体”这个概念来描写语 言的变异性特点。 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功能变体、语言 的社会变体
概 述
殊的表达方式。社交称谓中的 通称词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 在中国,亲属称谓复杂而严 而变迁。如“小姐”一词命运 格。长幼有别,嫡庶有别,亲 汉语的社交称谓中还流 的变迁,跟社会文化直接相关。 疏有别,内外有别,系统分明, 行表职称谓,一般结构是 层次清楚。西方的称谓则不甚 严格。如“姨母、婶母、伯母、 “姓+职务”,如张局长、 汉语的称谓中尤其在文化层次 姑母、舅母”用一个词aunt。 李主任等。 相对较低的人那里,还流行泛亲属 称谓,即用亲属称谓来泛称非亲属。 农村还有一种比照孩子的泛亲属称 本部分结束 谓。
“死”这个词是人们最为忌讳的 词,因而从古至今有很多相关 “死”的词都选用了同义的委 婉语。如:病故、去世、诀别、 百年等。
上海的新娘子忌吃瓜,因为 “瓜”和“寡”谐音,一些 地方对“药”也忌讳,因为 “药”总是跟生病有关,一 些地方就把吃药说成喝好茶、 喝细茶等。
吉祥语被认为具有逢凶化吉、富贵降生的神秘 莫测的力量,这也是语言崇拜的一种表现。大部 分吉祥语是通过实物名称跟语言里表示吉祥喜庆 的字眼谐音构成的。同音或谐音是构成吉祥语的 主要手段。
商业上:盘点、热卖、促销、清仓、甩 卖、跳楼价、特卖 股市上:牛市、熊市、大盘、割肉、套 牢、解套、垃圾股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续)
行业用语通常与特定的行业组织和专业领域相 联系。现代行业用语主要是专业术语。如语言 学领域的“音位、元音”等。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变化.

76% 24% 87% 13%
知识分子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 完全不用 78% 工人阶层或出身于工人家庭 完全不用 59%
作业:采取问路法或观察法进行一次新区语言调查, 记录调查地点、时间、被调查人的性别、年龄、 职业。也可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注意问题的 设计,收集被试的详细信息。 调查内容: 1.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情况 2.某一语言变项的使用情况(如好/中) 3.某一流行语的使用情况及态度 4.自拟选题(与语言变异相关)
• 通过主观测试,发现不但有过高自估使 用标准变式的情况,还有过高地自估使 用非标准变式的情况。因此,标准发音 的显威信和非标准发音的隐威信对讲话 人都有吸引力。
(四)中国的研究
陈松岑《北京市城区两代人对上一辈 非亲属使用亲属称谓的变化》
陈松岑《绍兴市城区普通话的社会分布和发
展趋势》
知识分子:使用亲属称谓 完全不用亲属称谓 工人阶层:使用亲属称谓 完全不用亲属称谓
(r)不发卷舌的比率
语体 读词对 下层阶级 50.5 劳工阶级 45 中等阶级 30 读词表 76.5 65 44.5 读段落 正式谈话 随便谈话 85.5 89.5 97.5 79 87.5 96 71 75 87.5
• 从上表看出,纽约人的语言表现好象是分层次 的。所以后来类似的社会语言学现象被称作 “层化现象”。 • 变异本身成为纽约口音的一个特征,对于纽约 人来说(r)变异还有社会象征意义。 • 拉波夫认为,言语社区成员的一致性表现在相 同的语言态度上。例如,纽约人都具有根据交 际场合而提高卷舌比例的趋势。
2.分了四种语体:随便的、正式的、朗读短文 和朗读词表。 3.选取了16个变项(3个辅音、13个元音)供 研究。仅举(ng)为例说明。 后缀-ing的两个变式: (ng):[n] (ng):[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世纪,“成”的使用占1%,“行”占 82%。 • 而且“成”被污名化,成为一种粗俗的 形式,是受社会轻视的人所具有的语言 特征。 • “成”本是普通话词汇,后因为逐渐被 “行”代替,具有了方言特色。
3.“有+VP”句式的使用情况
• 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 调查对象:南京高校学生 • 调查内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该句 式的使用场合频率、对这一句式的语言 态度、评价
(r)不发卷舌的比率
语体 读词对 下层阶级 50.5 劳工阶级 45 中等阶级 30 读词表 76.5 65 44.5 读段落 正式谈话 随便谈话 85.5 89.5 97.5 79 87.5 96 71 75 87.5
• 从上表看出,纽约人的语言表现好象是分层次 的。所以后来类似的社会语言学现象被称作 “层化现象”。 • 变异本身成为纽约口音的一个特征,对于纽约 人来说(r)变异还有社会象征意义。 • 拉波夫认为,言语社区成员的一致性表现在相 同的语言态度上。例如,纽约人都具有根据交 际场合而提高卷舌比例的趋势。
• 通过主观测试,发现不但有过高自估使 用标准变式的情况,还有过高地自估使 用非标准变式的情况。因此,标准发音 的显威信和非标准发音的隐威信对讲话 人都有吸引力。
(四)中国的研究
陈松岑《北京市城区两代人对上一辈 非亲属使用亲属称谓的变化》
陈松岑《绍兴市城区普通话的社会分布和发
展趋势》
知识分子:使用亲属称谓 完全不用亲属称谓 工人阶层:使用亲属称谓 完全不用亲属称谓
(三)年龄与语言变异
1.年龄级差 同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在语言使用上所产 生的变化。这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变异,是 年龄规范的体现。 2.进行中的变化 一些正在扩散的语言变异。通过研究进行 中的变化,可以直接观察变化的过程,了 解语言变化的机制。
3.“显象时间”研究与“真实时间”研究 • 显象时间:从语言表现的年龄差异中推导 出语言变化的研究。如郭骏“街上话”研 究。 • 真实时间:从不同时间中获取语料的研究。 如傅乐的研究。
问卷一:当孩子们提出很难对儿童解释的问题时, 你通常怎么做? 1)改换话题 2)编造一些说法 3)跟他们讲一 点儿 4)尽量告诉他们 5)叫他们去问爸爸 问卷二:当孩子在下列情况下跟你唠叨时,你通 常怎么办? 叫他别说话 叫他等一会 随便敷衍两句 跟 他交谈 1)你正在屋里干活 2)你正想休息 3)你正在和别人谈话
1.溧水“街上话”(u)变项
• 研究对象:元音(u)的变异 • 研究假设:方言向普通话过渡的中间状态 是什么?元音(u)的变异是一项正在进 行中的变化? • 研究方法:定额抽样,读词表 • 结论:新式发音增加的趋势与年轻的趋势 一致,中青年女性使用新式发音最多。其 变化的方向是不断向普通话靠拢,变为带 有普通话色彩的地方话。
第三章 语言变异
一、语言变异(variety)
地区的语言差异、个人的语言差异,同一个人 在不同场合下的语言差异:语音、词汇、语 法的特征的差异。 语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二、语言变异的社会制约条件 社会阶层 性别 年龄
(一)阶级、阶层与语言变异
1.社会阶层
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 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 (1)西方社会阶层划分 马克思.韦伯(德)按照财富、威望和权力把西方 社会分成六个层面: 沃纳(美)按照职业、收入、收入来源、文化程 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价值观念 等把美国社会分成六个阶层:
2.纽约市百货公司的调查
(三)特鲁吉尔的诺里奇镇研究(1974年)
1.选择代表不同类型住宅条件和社会地位等级的 4个地区,共60名访问对象。 (1)职业等级:专业工人/雇主和经理/其他非 手工工人/领班、技术工人、自主经营者/服务 员工、半技术工人、农业劳动者/无技能工人 (2)收入、父亲的职业 (3)受教育程度 (4)居住地点和房屋等级
上上层
下 上中层 下中层 上下层
36%
35%
下下层 9%
(2)中国大陆社会的阶层划分 陆学艺在2002年《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报告》中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标准划 分了十个阶层,五个等级: 在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 性别与语言变异
一、性别 • Sex 生理性别 • Gender 二、性别语言 社会性别
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以及某 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 言对女性的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 异;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成因研究。
三、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体现
1.男性用语是主体,女性用语是变体。 Man ,he, doctor,professor,engineer;chairman,spokesman,salesman 2.表男性和表女性的词语在意义演变上不相称。 Governer,governess he is only thirteen but he is already a man。
我们从来没有出去过。 人家都不注意我。 房间里老是乱七八糟的。
不对,上个星期我们才出去过。 我相信人家很注意你。 不是“老是”乱七八糟的。
我累得什么事也不能做了。真荒谬,又不是没人帮你。
再也没人要听我说话了。
没有一件事做得好。
我正在听你说话啊!
你是指我做错了吗?
你不再爱我了。
我当然爱你,不然怎么会在这儿。
国家与社会管 理者 经理人员
2.1% 1.5% 5.1%
4.2%
0.6%
私营 企业 主
专业技术人员
4.8%
办事人员
个体工商户
12%
商业服务员工 产业工人 农业劳动者
44%
城乡无业、失 业、 半失业者
3.1%
• 阶层理论认为理想的社会结构应为两头尖、 中间宽的橄榄型,而非金字塔或哑铃型。 • 改革以来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从原先的 金字塔型逐渐向橄榄型转变”。
2.分了四种语体:随便的、正式的、朗读短文 和朗读词表。 3.选取了16个变项(3个辅音、13个元音)供 研究。仅举(ng)为例说明。 后缀-ing的两个变式: (ng):[n] (ng):[ŋ]
两个假设
• 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更经常使用 (ng): [ŋ]。 • 对言语的留意程度越高,发音越标准。
2.应答语“行/成”变项研究
• 研究内容: 行/成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目前的使用状况与发展趋势怎样? “成”是方言词汇还是普通话词汇? •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口语语料库研究、观察法
• “行”产生于19世纪中叶,发展过程:不 行—行不行—行 “成”产生于19世纪末。 • 比较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的文学作品, “成”逐渐减少(71%-21%),“行” 增加(29%-79%)。 • 20世纪80年代的口语语料库研究,发现 “行”出现93%,“成”出现7%。而且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使用“成”的一般是 年龄大的男性,文化水平低,社会声望低 的职业。
(2)拉氏变异模式研究
• 变异模式包括两方面:社会变异和语体变 异。社会变异指语言随使用者的社会属性 而变。语体变异指语言随语境而变。 • 以纽约市下东区各阶层的语音分化情况为 例。
• (r)的变异 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阶层,讲话中卷舌音的 比率越高。同时,无论是何种阶层,在越 是正规的场合,他们讲话时的发音中卷舌 现象出现的比率越高。
2.语言结构上的性别差异
(1)语音方面 • 标准化 • 清晰度 • 语调 • 常伴有儿化现象,如“玩儿、小皮球儿、小
样儿、小花儿、一块儿”等。
• 前化音:“女国音”
普通话前化辅音的社会分布
大 前 化 度 女 男
10
20
30
40
50
60
年龄
(2)词汇方面 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 词语,委婉词语等。
五个等级: 1.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 员、大私营企业主(1、2、3、4) 2.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 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等企业主( 1、 2、 3、 4) 3.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 个体工商户(3、4、5、6、7、8、9) 4.中下层: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 民(6、7、8、9) 5.低层: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个人、农民。 (7、8、9、10)
• 形容词 adorable;charming;divine;lovely;sweet 盖、盖帽儿、绝、镇、蔽、没治、怯、臭、赖 • 感叹词 /咒骂词 goodness;oh gosh;dear me;my god;my lord shit、hell、damn 他妈的、靠、鸟
• 礼貌用语:如please、thank you、you are kind • 叠音词: 包包、东东、好好 • 委婉词语 • 夸张词语
• 结论: • “有+VP”句式与年龄、性别因素相关。 女性使用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越小, 使用比率越高。 • “有+VP”句式从口语向书面语传播。 • 其使用动机是想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时 尚、新潮,与众不同。
(二)性别语言差异研究
1.性别语言
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 言以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 语言现象。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 语言的性别差异;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 语性差的成因研究。
(3)语法方面 • 句型的选择上:女性喜欢使用疑问句和祈使句, 男性喜欢陈述句。 • 在疑问句中使用吗、呢、吧、啊等语气词的频率, 女性高于男性。在祈使句中,女性使用语气词的 频率也大大高于男性。 例1.看看哪个女人希罕嫁给你啊… 例2.假的吧?如果是真的,那可就… 例3.如果是这样,快乐会伴随你多久呢? 例4.难道两个都可以嫁么? 例5.你们的感情是无价的,老板能给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