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笔记
六年级的下册语文书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
主题概述:本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主题,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课文:《匆匆》、《桃花心木》。
关键词汇:感慨、体验、思考、探索。
句子解析:例如,《匆匆》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时间的宝贵。
实际应用: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思考人生的意义,珍惜时间。
游戏和活动:设计时间管理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时间的珍贵。
基础词汇积累:积累关于人生感悟的词汇,如“珍贵”、“意义”等。
简单句型掌握:掌握表示人生感悟的句型,如“人生如梦,梦中有你。
”
基础语法点解析:理解感叹句在表达人生感慨时的用法。
日常生活应用场景模拟:模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面对。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主题概述:本单元介绍中国的民风民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
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
关键词汇:传统、习俗、特色、民族。
句子解析:《北京的春节》中描述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如“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等。
实际应用:讨论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并尝试用文字描述。
游戏和活动:设计民俗知识问答游戏。
基础词汇积累:积累关于民风民俗的词汇,如“庙会”、“舞龙舞狮”等。
简单句型掌握:掌握描述民风民俗的句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
基础语法点解析:理解并列句和复合句在描述民风民俗时的用法。
日常生活应用场景模拟:模拟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或节日庆典的场景。
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一、第一单元。
- 作者简介。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的作品语言通俗简易,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
- 生字词。
- 蒜(suàn)瓣、醋(cù)、饺(jiǎo)子等。
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书写,如“蒜”字的结构。
- 文章结构。
- 时间顺序,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详细描写了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过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等。
- 重点句子。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等比作农业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材料丰富,也体现了丰收的景象。
- 主题思想。
- 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 生字词。
- 腊(là)、粥(zhōu)、腻(nì)等。
“腻”字右半部分的笔画顺序要注意。
- 文章描写手法。
- 详略得当。
重点描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通过八儿的视角展现了腊八粥的诱人。
- 主题。
- 通过描写一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体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浓厚,同时也展示了传统节日美食的魅力。
- 作者及背景。
- 韩翃,唐代诗人。
寒食节是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
- 诗句理解。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绘出寒食节时长安城花开柳拂的迷人景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写出了宫廷的特权,在寒食节传烛分火,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
- 诗句赏析。
- 运用叠词,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织布的情景,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向往。
- 主题。
- 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冷寂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渲染了清冷的氛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语文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
- 作者:老舍。
- 主要内容。
-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北京春节期间的民风民俗。
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过小年、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拜年、逛庙会、观灯等。
- 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十五这几天描写详细,其他日子简略介绍。
- 重点字词。
- 醋栗(lì):一种落叶小乔木的果实。
- 翡翠(fěi cuì):一种矿物,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
文中形容腊八蒜的颜色。
- 万象更新(gēng):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 句子赏析。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丰富的特点。
- 作者:沈从文。
- 主要内容。
- 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 从八儿的视角来写,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想,细腻地描写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
- 重点字词。
- 孥孥(nú nú):儿女。
文中是母亲对八儿的昵称。
- 腻(nì):食物的油脂过多。
- 句子赏析。
-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 主要内容。
- 描写了寒食节时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
- 重点字词。
- 春城:春天的京城。
这里指长安。
-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 诗句赏析。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绘出寒食节时长安的迷人景色。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写出了春天的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景象。
- 主要内容。
- 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
- 作者简介。
- 字词积累。
- 易错字音:“蒜”(suàn)、“醋”(cù)、“饺”(jiǎo)等。
- 多音字:“更”(gēng:更新;gèng:更加)、“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
- 重点词语: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等。
- 文章结构。
-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北京春节期间的民风民俗。
-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准备过年的物品。
- 除夕: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
-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
-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 写作特点。
- 详略得当。
例如,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略写了其他时间,这样能突出重点,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 语言通俗直白、生动形象。
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把腊八粥里的各种米、豆、干果比作农业展览会,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的丰富。
- 作者简介。
- 字词积累。
- 易错字音:“粥”(zhōu)、“匙”(chí)、“栗”(lì)等。
- 多音字:“匙”(chí:汤匙;shi:钥匙)。
- 重点词语:腊八粥、甜腻、咽下、汤匙、搅和、浓稠、嘟囔、肿胀、熬粥等。
- 文章结构。
- 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经过展开。
- 开端:八儿盼粥。
- 发展:八儿猜粥。
- 高潮:八儿看妈妈煮粥。
- 结局:八儿吃粥。
- 写作特点。
- 细腻的心理描写。
如“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生动地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
-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文中描写熬粥的过程和八儿的言行,充满了浓浓的家庭氛围。
- 作者及背景。
- 韩翃,唐代诗人。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
二、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蒜”: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祘”的笔画顺序。
- “醋”:左右结构,左边“酉”字要写得窄一些。
- “饺”:左右结构,右边是“交”,不要写成“文”。
2. 多音字。
- 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 分:fēn(分开)、fèn(分外)三、文章结构。
1. 总起(1 - 2自然段)- 概括介绍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 写出了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和人们对春节的重视。
2. 分述(3 - 12自然段)-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准备过年的物品。
- 除夕: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等。
-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等。
-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3. 总结(13自然段)-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又开始正常的生活。
四、重点语句理解。
1.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食材丰富,反映出当时农业的丰收景象。
2.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描写了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色如翡翠”写出了蒜的颜色好看,“色味双美”体现出腊八蒜的诱人之处。
一、作者简介。
二、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腊”: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昔”。
- “粥”:半包围结构,中间部分要写紧凑。
- “腻”:左右结构,右边是“贰”的简化写法,注意笔画。
2. 多音字。
- 咽:yān(咽喉)、yàn(咽下)、yè(呜咽)三、文章结构。
1. 盼粥(1自然段)- 总写孩子对腊八粥的喜爱和盼望之情。
2. 想粥(2 - 19自然段)- 写八儿在等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粥的各种样子。
3. 看粥(20 - 21自然段)- 描写了腊八粥熬好后的样子,以及八儿看到粥后的惊讶。
六年级下册12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12课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鸿:hóng,左右结构。
“鸿毛”,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例如“轻于鸿毛”。
- 鼎:dǐng,上下结构。
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
也有正当、正在的意思,如“鼎盛”。
在文中“鼎”表示大的意思,如“鼎沸”。
- 旺:wàng,左右结构。
兴盛的意思,如“兴旺”。
- 炊:chuī,左右结构。
烧火做饭,如“炊烟”。
2. 多音字。
- 剥:bāo(剥皮),bō(剥削)。
在课文中没有涉及到“剥”字的读音辨析,但这是一个常见多音字需要掌握。
3. 词语理解。
- 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这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的管理方式。
-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文中指革命队伍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
- 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提出观点(第1段)- 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这一观点是全文的核心,奠定了文章的基调。
2. 论述观点(第2 - 4段)- 第2段。
- 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意义不同。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价值。
- 第3段。
- 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这体现了共产党虚心接受批评、为人民利益着想的态度。
并且阐述了“精兵简政”这一政策的意义,因为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第4段。
- 论述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士兵,都应该受到追悼纪念,因为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体现了对所有为人民利益而奉献者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3. 总结观点(第5段)- 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努力奋斗。
12课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12课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一、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鸿:“鸿”字结构为左中右,左边是“氵”,中间是“工”,右边是“鸟”。
可以组词“鸿毛”,文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鸿毛”表示很轻的东西,用来说明死的意义不同,有的价值极小。
- 鼎:笔画较多,要注意书写顺序。
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目”,下面是“鼎”字去掉上面的“目”后的部分。
文中“鼎”表示盛大的意思,如“鼎力相助”中的“鼎”也有类似盛大、庄重的含义。
2. 会认的字。
- 彻:读音为“chè”,“彻底”一词表示完全、通透,理解这个字有助于理解“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这句话。
3. 多音字。
- 剥:“bāo”(剥皮)、“bō”(剥削)。
在文中如果出现“剥”字,要根据语境判断读音。
二、文章结构与段落大意。
1. 总 - 分 - 总结构。
- 开头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的性质和宗旨。
- 中间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论述死的意义不同,引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讲述正确对待批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体现了共产党虚心接受批评、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态度。
- 阐述团结互助,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来说明在革命队伍中人们之间应有的关系。
- 结尾总结全文,“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2024状元语文笔记六年级下册

2024状元语文笔记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人教版)一、第一单元。
1. 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2. 文章结构。
-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的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 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个日子的活动。
3. 重点字词。
- 醋:cù,左右结构,左边是“酉”。
- 饺:jiǎo,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
- 宵:xiāo,“元宵”的“宵”,与“霄”(云霄)区分。
4. 好句积累。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运用比喻,把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比作农业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材料丰富。
)-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从色、味两方面描写腊八蒜,写出了腊八蒜的诱人。
)1. 作者。
沈从文,现代作家。
2. 主要内容。
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3. 描写手法。
-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八儿的心理活动,如“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把粥拟人化,同时也生动地表现出八儿急于吃到粥的心情。
- 细节描写:“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细致地描写了腊八粥里食材的样子。
二、第二单元。
1. 作者。
笛福,英国作家。
2. 主要情节。
- 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经历,包括他如何解决住所、食物、安全等问题。
- 他克服困难的过程,如自己搭建房屋、种植粮食、驯养山羊等,体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人物形象。
- 鲁滨逊:聪明能干、敢于冒险、意志坚强、积极乐观。
- 例如:“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
”表现出他的乐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笔记Lesson 19-201.1).see sb.do sth. (省去to 的不定式)看见某人做某事(指看见整个行动,整个事件或行为的全过程)I saw him cross the road. 我看见他过了马路。
(从一边走到另一边)2).see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指行动或事件正在进行)I saw him crossing the road. 我看见他正在或马路。
以下动词用法相同:1)感官动词:hear, feel, watch, listen to, look at2) 使役动词:have, let, makeThey listened to me play the piano. 他们听我弹钢琴了。
Let me help you. 让我帮助你。
但这些动词用作被动语态时(watch和have除外,它们一般不用做被动结构),原不带to 的不定式变成带to的不定式。
They heard him sing. 他们听见他唱歌了。
He was heard to sing. 他被听到唱歌了。
2.around 和round在英式英语中,两者近义,但around 较正式,都可以作副词介词表示围绕,环绕;到处;附近;转弯,掉头。
The earth goes around/round the sun. 地球绕着太阳转。
They live around/round the corner. 他们住在拐角处。
We travel around/round China. 我们在中国各地旅游。
We walked round/around to the back of the house.我们绕到房子的后面。
在美式英语中,表达上述意思只能用around.在美式和英式英语中around都能表示大约。
We left around 7 o’clock. 我们在七点左右离开的。
round还可以作形容词、名词和动词,表示圆形的,球形的;轮次;绕行,绕过。
a round table 一张圆桌3.look at1) (仔细)察看;检查;看,瞧The doctor looked at his teeth carefully. 医生仔细检查了他的牙齿。
The teacher asked us to look at the blackboard carefully. 老师让我们仔细看黑板。
2)思考;考虑;研究The teachers are looking at the difficult problem.老师们正在研究那道难题。
3)(用某种方式)看待;考虑Don’t look at the disabled(残疾的)people in different way. 别用不同的方式看待残疾人。
4.think of和think about1) think of 想到,想出;记得,想起I think of the way to raise the money.我想出一个集资的方法。
I can’t think of his name now. 我现在想不起他的名字了。
2)think about 思考;考虑She will think about how to tell him the news. 她会考虑如何告诉他那个消息。
其它短语:think out 认真考虑,仔细盘算 think over 仔细考虑3)think of 和think about 有时可以互换表示考虑(到)She is thinking of/about buying a new computer.他正在考虑买一台新电脑。
记住:go on a trip around China 到中国各地旅游during the school holiday 在学校放假期间the first place to go要去的第一个地方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长的墙in the north of China 在中国的北部(方)in the south of China 在中国的南部(方)in the east of China 在中国的东部(方)in Shaanxi Province 在陕西省the capital of China 中国的首都They’re going to(They will) take aplane to Hangzhou.=They’re going to (They will go to) Hangzhou by plane.=They’re going to/(They will) fly to Hangzhou.他们将乘飞机去杭州。
ship 轮船 by ship乘船 take a ship 乘船take a train 乘火车 by train 乘火车take a bus 乘公交车 by bus 乘公交车the famous place 著名的地方lots of famous places to visit 许多著名的地方可以游览look around the room 环顾房间Lesson 21-221.palace n. 宫殿 the Summer Palace 颐和园2.far 1) a. 远的,遥远的I saw her on the far side of the road. 我看见她在马路对面。
2)ad. (表示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远,遥远地;久远地;非常;远远far from 离……远He lives not far from here.他住得离这不远。
That’s a far better idea.那个主意好得多。
how far 有多远How far is it from the bank to the post office? 银行离邮局有多远?区别:how long (长度上)有多长,(时间上)有多久3.tomb 坟;墓 the Ming Tombs (明)十三陵4.the Great Wall 长城5.to the north of Beijing 在北京的北部(面)to the south of China 在中国的南部(面)to the east of France 在法国的东部(面)to the west of Japan 在日本的西部(面)6.history n. 历史;历史学historic a. 历史上著名的historical a. 历史上的;有关历史的the history of China 中国的历史7.temple 寺庙;神殿heaven 天堂 the Temple of Heaven 天坛8.forbidden a. 被禁止的 the Forbidden City 紫禁城9.watch Peking Opera 看京剧10.tour v./n. 旅行;观光11.guide n. 领路人,导游者,向导Tour guide 导游12.family 家,家庭(包括父母子女),不指住房All my family enjoy skating.我们全家都喜欢滑冰。
house 住宅(指居住的房屋)They built a new house with a beautiful garden.他们盖了一座带漂亮花园的新房。
home 家(指一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不一定有建筑物的意思,可以在船上、窑洞或帐篷里组织的家庭,特别强调家庭的气氛和环境)She leaves home at 7 every day.她每天七点离开家。
home 是一个带感情色彩的词 the hometown 故乡the old home 老家13.know 和learn1)不同之处:know (无进行时)(+宾语)懂得;认识(人);明白(做…..); 知道All I know is that she used to work in a bank.我只知道她曾在银行干过。
He knows a lot of people.他认识很多人。
注意:know+不定式作宾语时,不定式前必须加wh-疑问词或howI know how to get there.我知道怎么去哪。
He doesn’t know what to do.他不知道该做什么。
Do you know where to go?你知道去哪吗?learn后不直接跟“人”作宾语,常用learn from sb.He is learning French.他正在学法语。
We should learn from her.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2)共同之处know+宾语从句知道,了解到(某事)learn+宾语从句获悉,得知(某事)He knew/learned they lost the game.他得知他们输了比赛。
14.tell v. 说;讲述;告知;告诉;提醒告诉某人某事1) tell sb. + 宾语从句2) tell sb. sth. Please tell him the news. 请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3) tell sb. of /about sth. The old man told us of / about his story.这位老人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
4) tell sth. to sb. Please tell the news to him请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5) tell sb. wh-+to do He told them how to finish the work.他告诉过他们如何完成这项工作。
6) tell sb. wh-从句 Please tell us what we should do.请告诉我们该做什么。
吩咐;命令tell sb. (not) to do sth.Tell him to wait. 叫他等着。
She told me to visit her on Sunday.她让我周日去拜访她。
Mum told me to go to bed.妈妈让我去睡觉。
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not to talk.老师让学生们不要说话。
记住:tell the truth(a lie) 说实话(谎话)tell a story 讲故事Lesson 25-261.save /seiv/ v. 救,挽救;节约,节省2.planet /plænit/ n. 行星,星球3.this blue planet 这个蓝色星球4.on our planet 在我们的星球上5.save our planet 拯救我们的星球6.save water 节约水7.plain /plein/ n.平原,旷野8.mountain /mauntin/ n.山脉,山岳(复数)mountain s山脉9.ocean /əuʃən/ n.[总称]海洋10.all kinds of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11.all kinds of wild animals 各种各样的动物There are all kinds of food in the supermarket.在这家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