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语文弱项提优卷精妙赏析古代诗歌的名句技巧(16页)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鼠摇岑寂声随起, 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案】衬托的手法。“鼠摇”的声响不大,却可以听见,以 动衬静, 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 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 然而其影却清晰可见,衬托出了月色的明朗。
【读懂诗歌】 童仆和马匹倦怠疲惫,停在寺门,我拄着竹杖登山临水,意兴无 穷。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黯的夜空照得如 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 黄昏。老鼠轻微的响动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 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人心旷 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谁是客人谁是主人。道人忘记了我的存 在,我也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书湖阴先生 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 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②排闼(tà ):推门,撞 开门。闼,宫中小门,泛指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首联和尾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本诗要表 达的情感对象,即诗人对人生的理解。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只能留下浅浅的痕迹。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后两句诗,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 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一水”对“两山”, 整齐美观, 音律和谐。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说水“护田”,山 “送青”,水对田有一种保护爱惜之情,山对水有一种友爱之情, 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水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水 环绕绿色农作物,用绿色代指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 美。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高考语文这门科目会涉及到各种题型,其中诗词歌赋题就是考生比较难以掌握的一种题。

这类题型解答,不仅需要解释诗词,诗句所包含的感情考生要需要表达出来。

那这类题型的解答技巧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一、读标题,抓关键信息诗词歌赋这类题标题是很重要的,毕竟标题当中一般都包含关键信息,对于解题很有帮助。

有的是包含了时间、地点,有的也蕴含某种情感。

例如《秋思》这首诗当中,就表达一种惆怅的思想感情。

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就包含了时间,以及内容送别。

如果考生答题的时候,抓到了这些关键信息,答题的方向也会更加的准确。

因此,考生答题一定要仔细的分析标题,不要错过得分点。

二、仔细的品一品注释诗词当中一般是少不了注释的,而注释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诗。

具体来说,注释一方面是为了解释难点,另一方面就是交代诗词的历史背景。

考生答题的时候就不能放过这些答题的细节,要去细细的品读注释。

说不定结合注释分析诗词,考生会更清楚诗词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分析作者的经历和写作风格作者写的每首诗都是有感而作的,其中会有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自身的经历。

因而,考生在评析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结合作者的经历和风格来分析整首诗。

例如,杜甫自身经历过贬官,他做的诗也会有仕途不畅,抑郁不得志的情感,再结合他的风格是沉郁顿挫的,考生答题的时候就有明确的方向了。

而其他的诗人,例如李清照是属于婉约派的,因而她的风格就是曲折委婉的。

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只要分清每个诗人的写作风格,了解他们的经历,答题就简单了。

四、全面分析,仔细分析整首诗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的时候,不仅对于关键句要去分析,对于每一句的意思和情感也要去分析,也就是全面分析,仔细分析整首诗。

一般首尾句都是起到抒情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中间的诗句大部分是描写内容。

考生站在整体上分析每一句,就能理解全诗的意思了。

以上,就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的解答技巧。

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

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

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想答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就要会用正确的答题技巧和了解诗歌鉴赏用到的常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仅供参考。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1:知人论世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作品常常会渗透作者的经历以及思想感情。

所以欣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就拿赏读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来说,一个是经历盛唐的辉煌,一个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

这两种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气质的诗人:豪放飘逸、浪漫不羁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2:了解诗歌的各种题材写景抒情的田园诗歌。

代表人物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

这类诗歌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怀古咏史诗歌。

这类诗歌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托物言志诗歌。

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说过“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这类诗歌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羁旅行役诗。

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类诗歌。

闺怨诗歌。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如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属于此类。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3:熟悉诗歌的意象,了解诗歌的意境中国古典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

意象就是出现在诗歌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

如何赏析诗词名句

如何赏析诗词名句

如何赏析诗词名句所谓名句,往往是富含哲理、朗朗上口、给人启发的经典诗句。

虽然经过时代的洗濯和沉淀,但至今依然广被传诵,散发着怡人的光芒。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是因为它在表现手法上比较有特色:有的是写景方法独特;有的是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有的用词典雅,形象鲜明;有的是富有哲理,揭示一般规律,给人以启迪;有的是感情浓重,意蕴悠远,感人至深等。

所以对于名句的鉴赏,可以抓住这些方面来分析:一、分析名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并且要重点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

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

借清风明月传达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思念、关怀之情。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一句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

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和“入”用拟人手法把江上景物当人写,更显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情趣,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公式方法总结精选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公式方法总结精选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公式方法总结精选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公式方法总结精选高考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对人生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可以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从而获得良好的人生发展。

实际上,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自然需要付出努力。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关于2020高考的知识点归纳,方便大家学习。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方法和技巧语文古诗词鉴赏评价万能模板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提问方式: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解题方法: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赏析诗句四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赏析诗句四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赏析诗句四技巧
1.抓前提→读懂句子的内容。
着眼全篇,弄懂句子的内容和情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依类型→明特点。
类型
特点
倒装句
错位的美
互文句
开合的美
对仗句
整饬的美
炼字句
凝练的美
3.抓特点→关注表达技巧。
一般而言,高考试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鉴赏时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看位置→分析作用或效果都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类型
作用或效果
首句
有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调之妙
中间句
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
尾句
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语文弱项提优卷精妙赏析古代诗歌的名句技巧『提优利器』赏析诗歌名句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有时也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前者以赏析诗句精妙之处命题,后者以分析形象和情感态度命题。

前者综合性强,后者只考诗歌思想内容。

经过一轮复习多数学生仍然存在手法判断不准,效果分析不具体的问题。

二轮复习中,只有强化学生诗歌审美阅读,培养名句三步赏析技能(释句意、析手法、说感情或说评价),才能提高学生解答赏析诗歌名句主观题的能力。

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小试牛刀』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呈现三步赏析过程)题许道宁画①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鉴赏的能力。

这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C项中“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释句意)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说评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1)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2)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①无竞:即王无竞,东莱人,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

武后垂拱二年(686),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

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

②怀:想到,想念。

③白首:亦作白发。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增添白发。

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最后两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写出友人不公平待遇已成事实,但切不可就此消沉下去,应当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莫到满头白发之时空悲感伤。

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诗人为友人受到不公的待遇而愤慨,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更主要的是劝勉和鼓励友人振奋精神,努力奋斗。

4.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答案①“晚岁”双关,(1分)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1分)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

②运用象征(比喻,借物喻人)手法,(1分)“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

(1分)③通过孤松和众木的对比,(1分)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真挚情义的褒扬。

(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若答化用或用典,并能点明化用了《论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也给2分,若答托物言志并解析,因解答不够准确得1分,若答对仗且能解析得1分,若答拟人手法不给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红白牡丹吴融①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②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实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实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说法错误。

由诗句中的两个“不必”可知,此处并非“实写”,也未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6.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答案①上句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

②下句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

③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对牡丹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名句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需要从“释句意、析手法、说感情”三方面思考。

诗人借助“庄周梦蝶”的典故,意在表达希望能与牡丹终生相伴甚至愿意化为蝴蝶;借助“鲁阳挥戈”的典故,意在说明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

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和不忍离别的伤感之痛。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7~8题。

采桑子纳兰性德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①。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注]①兰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己亲友。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纳兰性德,清代词人。

字容若,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B.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

从“辜负”“闲行”“独自”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寂寞与无聊。

C.下片中词人写到“近来怕说当时事”,意思是物是人非,词人害怕回忆起往昔美好的一切,体现了他性格中多情、重情义的一面。

D.整首词写得非常细腻,情感丰满、变化曲折,格调低沉缠绵、哀婉动人,词人最后把如此沉郁的悲苦之情全都寄托于梦中,聊以慰藉。

答案 D解析D项,“情感丰满、变化曲折”“词人最后把如此沉郁的悲苦之情全都寄托于梦中”错误,从词中来看,没有“变化曲折”,词中表达了怀念之情,情感沉郁悲苦;且没有寄托于梦中来聊以慰藉,词中最后说“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意思是“在暗淡的灯影里,远去的知己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并不是寄托于梦中来聊以慰藉。

8.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纳兰性德这首词也有“明月多情应笑我”的词句,请说说二者的不同意蕴。

(6分)答:答案①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说的是,可笑我太多情,多愁善感,为此,早早地生出了白头发。

侧重点在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抒发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未成、烈士暮年的惆怅。

②纳兰性德的“明月多情应笑我”,意思是多情的明月应该会嘲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

侧重点在表达痛失知己的失意,明月作为永恒的存在,见证了人世沧桑。

词人不禁感慨明月年年相似,往昔却已不堪回首,故而心生感伤,婉约中透露着无奈与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本题比较的点是情感意蕴。

首先要明了相关词句之意,然后从中体会即可。

①先看苏轼的这几句话,“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意思是“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思古幽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者一般鬓发斑白”,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思绪深沉,顿生感慨,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表达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未成、烈士暮年的惆怅。

②再看本词,“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意思是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词人意兴阑珊,心绪茫然,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主要表达痛失知己的失意,明月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词人感慨月亮年年如此,而往昔却不堪回首,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伤感。

两首词的情感意蕴的不同之处即在于此。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颔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

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

10.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6分)答:答案①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诗人以修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②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

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